戴綱收拾完衣物,喬仁便欲直接前往孫策軍中了,但看見戴綱欲言又止的摸樣,一時停在了門口。


    “子維你可有話說。”喬仁問道


    “這,小弟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戴綱還是那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看得喬仁心中很不舒服,兩人既然以兄弟相稱了,當然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


    “莫不是,子維不那我當兄弟。”喬仁這句話確實說的很重了。


    “少爺不要生氣,”確實戴綱情急之下,下意識的說出少爺二字,“綱,曾聽人說到,昔日吳侯常在會宴賓客之時對孫權將軍說,‘觀眼前之文臣武將,他日必會成為你的屬下,輔佐你成就大業。’而,如今其以弱冠之齡統帥大軍,恐日後為少主之禍。”戴綱口中的少主正是孫策長子,喬仁之侄,如今方才一歲的孫紹。


    喬仁聞言卻是呆住了,戴綱言下之義就在明顯不過了,孫權深的孫策信任和喜愛,以前就有把權勢傳給孫權的意思,雖然當時他還沒有兒子,但是如今孫權以弱冠就可以獨領一軍,可見孫策的意思還有得猜測,而且日後孫權若是權勢強大,怕是一旦山陵崩無人可治。


    “子維言下之意。”喬仁似乎還想逃避一下。


    戴綱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半天才在嘴中擠出了幾個字,“恐覆梁孝之後轍。”


    梁孝即西漢景帝時的梁王劉武,諡曰孝。景帝在位時,也曾說過在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劉武,雖然日後反悔了,但是卻在劉武心中種下了權力的種子。


    喬仁卻在心中冷笑道“劉武還算好的,雖然劉武一心想要兄終弟及,但是無奈群臣反對,而他自己有太過驕縱,居然派人刺殺重臣,最後隻得絕望而死,反而掛在了景帝前麵。怕的是孫權不是劉武,而是趙光義呀!”是啊,現在的孫權和日後的宋太宗何其相似,一樣的輔佐兄長,一樣的少年老成攻於心計。現在的喬仁放肆的講,可以說是日後東吳的外戚之首,他和喬家一門生死榮辱。現在雖然是在孫策手中,但日後卻是係在孫紹身上,如果孫紹能夠順利即位,那麽他喬仁最不濟都是一個大將軍,如果孫權上位,那麽無論是他還是喬家或是孫紹,恐怕不會比宋太祖的外戚和諸皇子好到哪裏去。


    想到這裏,喬仁心中不免輕歎,真是進一步天高海闊,退一步片瓦不存啊。不過在這些話確實不足對外人道齋。“子維慎言,如今姐夫春秋鼎盛,不會有失。再者劉武不是沒有得位嗎?”得,還得先解決戴綱。“今日之言,今後不得對任何人說起。子維可記下了。”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這些話確實不能對其他人說起。


    “弟記下了。”


    “那好收拾好東西,隨我去軍中吧!”如今孫策未死,孫權想上位沒那麽容易,再則還有周瑜,以周公瑾之智不會不知道兄終弟及會有什麽危害,最不濟還有我,以我超越時代的知識,雖說不能有所作為,但我卻知道東吳群臣中哪些人是與你不和的,拉攏了他們卻是能與你較量一番。但願你沒有這個心思,不然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二人騎馬來到孫策駐軍的大營,但見三軍雷動,大營之後炊煙四起,想來就是傳說中的埋鍋做飯。二人才到大門之前便被軍卒攔下,四周站崗的軍卒皆是身穿皮甲,或執戟或持弓不一而足,但卻有一股肅殺之氣直衝霄漢。果然精兵,喬仁心中歎道,同時向左看去見得戴綱眼中閃過些許狂熱和精光。看來於帶兵一道,戴綱果然比我有天賦,不過這又有何區別呢,他越是厲害與我卻是越有利,因為係統在手,三國誌十中的結拜係統依然有效,待到日後和戴綱結拜。在係統默認的體係中,結拜之人是不能背叛的,不僅是指勢力關係,同樣也有朋黨,當然自己說自己是朋黨卻是很怪。


    就在二人被攔下之後,一個身披紮甲的屯長摸樣的人走了過來,揮手示意周圍的兵卒散去,這倒不是在這個屯長大意,而是喬仁身穿黑色官府,頭戴進賢冠,腰配長劍,最主要的是腰間掛在主簿的印綬。漢代官員官服沒什麽太大的區別,區分品秩主要是靠腰間的印綬。


    “不知大人有何事。”看來這位屯長摸樣的人很聰明,並沒有貿然問你哪位這種話。


    “某乃討逆將軍帳下,行軍主簿,這是主公令牌。不知我等可否進去。”說著將孫策的令牌取了出來,這個令牌沒有什麽用處,隻是能出入軍帳罷了。


    “原來是主簿大人,小人有禮了,多有得罪。”言畢,就將令牌還給了喬仁,並向後麵的軍卒喊道“開門,讓主簿大人進去。”


    喬仁聞言下馬,左手牽著韁繩,右手接過令牌放入懷中。不是喬仁不想騎馬,而是軍中禁止騎馬。“不知將軍如何稱呼?”


    “將軍不敢當,末將乃是門下督陳寶。”這位名叫陳寶的門下督很是會說話呀。


    “原來是陳將軍有勞了。”語畢喬仁便一拱手,牽著馬匹和戴綱進了駐地。原來還是個門下督,不過大軍雲集,門下督卻正是幹這行的。


    待喬仁二人走後,有一個兵卒就對著陳寶悄聲問道,“這就是新來的主簿大人啊,端得是如此年青,不知何人物?”陳寶敲了了一下這個無名小卒的頭說道,“人家可是討逆將軍的妻弟,而且是顧主簿的高徒。少年英才呀!”“原來,是顧先生的高足,難怪難怪!”看來顧雍在江東卻是當得名士之稱,連這種路人甲都聽過他的大名。


    卻說喬仁二人,進過中軍大帳見過孫策之後便被親衛引到了,隨軍主簿的軍帳,帳內正有十人等著喬仁,卻是喬仁在孫策帳中報到時,親衛叫來的。


    喬仁坐於上首,看著下麵文文武武,心裏還是有點緊張,畢竟還是第一次不是。強壓下心中的緊張,卻是說道。“不才正是行軍主簿喬仁,日後還需諸位協力為主公效力。仁雖年幼但得主公信任委以重任,自當殫精竭慮,還望諸位不以仁之淺薄,多加指點。”下方連稱不敢,一番話下來,喬仁心中的緊張卻是去掉了不少。


    “仁初來咋到,還請諸位自我介紹一番。”


    下手一位大眾臉的中年文士上前道“下官倉令朱弘。”這位倉令一開言,其他人也是開始自我介紹,“下官乃是主簿屬下書佐趙奇/王路/柳開/陸仁/伍德。”另有兩個文士摸樣的人稱“下官是佐吏成當/陳瑜”


    一眾文吏介紹完畢,但見還有兩個身穿皮甲的校尉摸樣的人,主簿是文官但是既然這兩個武職人員在此必有其原因,至於兩個校尉為什麽穿著皮甲,搞後勤的穿著紮甲或是玄鐵甲也不合適。


    “某家是護倉校尉鮮於丹。”“末將是奉正都尉劉由”


    全是孫策親衛出身的人,一人負責守護糧草,一人負責管理軍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