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前,長沙郡攸縣劉磐、黃忠二人並未直接退至長沙郡的治所湘城,而是提大軍與攸縣設防阻擋孫權的兵馬。因為漢代長沙不止是現代這般大小,而是幾乎涵蓋了整個湖南的荊州重鎮,無論軍事、經濟還是人口都是荊南四郡之首,如此大的麵積,如果退守湘縣是不行的,隻有在攸縣阻擋孫權才能保得郡內安穩。


    劉磐據守在攸縣,孫權當然不可能不管他。所以孫權就在攸縣以北十裏處下寨與劉磐對峙,並且按魯肅的計策每日做飯之時,皆按照三萬大軍的規模圍灶點火。時不時還手持古澱刀,身披紅色精甲到城外叫陣,也幸得黃忠謹慎沒有出城迎戰,不然他小命可就不保了。


    “府君,這孫策到底什麽意思。每日到城外叫陣卻又不攻城,與我等耗在這裏。叫老夫好生不解”說話這人一身淡金色魚鱗甲,鄂小三縷美髥,看年歲約莫四十左右,正是長沙郡都尉中郎將黃忠是也。


    他所問之人,正是劉表族子長沙郡守劉磐。而兩人旁邊卻還有一人,文士打扮腰配長劍不知是何人。“漢升兄所言,某也不知啊。觀敵軍營帳雖然整齊但卻並不出彩,不像是孫伯符這等深諳兵法之人所布,到有幾分像是個初出茅廬之人所布。一板一眼皆是按兵法而來,卻又與地勢頗為突兀。”說著劉磐還向黃忠指了幾處生硬的地方,“而孫策三萬大軍,每日耗糧必是驚人,似這般與我等對峙又有何利處。”


    黃忠一抹胡須“難道這孫策有何陰謀不成。”


    劉磐卻是搖頭,孫策占盡了優勢又何必耍什麽陰謀詭計呢?饒是他劉磐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眼前的孫策是個冒牌貨。“承明有何高見。”


    那表字承明的青年文士,聞言不急不忙的指著在城外叫陣的“孫策”道:“此必不是孫伯符。”


    聽到這句話,黃忠和劉磐都是十分驚訝,黃忠問道:“承明如何得知。”文士聽得黃忠此問卻是意料之中對二人說道:“孫策為人好戰勇猛,必不會隻在城外叫陣而不攻城。再則孫策將兵三萬而來,何必要與將軍對峙,留得一軍盯住我們,再率大軍西行則長沙其餘諸縣旦夕可下,如今已過半月其它諸縣卻無任何消息傳來。再來吾幾日觀察,見得隨軍叫陣的將旗隻有孫、呂二人而已,孫策麾下將領頗多怎麽會每次都帶兩人前來,況且還不是以勇武聞名的鬥將。將軍請看,城外大軍不過五千,雖然精銳但卻沒有騎兵。要知道孫策手下可是有一隻近千人的馬閑騎士。故而,吾以為城外之人必不是孫策,而是有人扮作孫策詐騙我軍。”


    “那城外十裏處的大軍卻是如何?”這是劉磐發問了。


    “必是增灶之計,恐怕是為了誑的我軍不敢出城。同時有騙得黃江夏出城野戰吧!?”不得不說這個叫承明的家夥智計高絕,幾下就把魯肅的計略猜了個差不多。


    “原來如此”“可惡”


    明白了自己中計,劉磐心裏很是不甘心。“承明,以你之見不若我等這就出城應戰。”


    “將軍出城應戰固然會贏但卻損失頗大。倒不如將軍出城詐敗引得敵將靠近城樓,以黃將軍之神射定能將其軍將射殺,敵軍驟失主將軍心必亂定能大勝敵軍。”文士出言道。


    “好!”隻要能解恨要劉磐詐敗又有何妨,要知道城外孫家諸將皆是以謀略擅長的儒將,武鬥還真沒人打得贏劉磐。


    城外,孫權扮作孫策的摸樣,手持古澱刀裝模作樣的叫了半天,都不見反應,心裏別提多憋屈了。而一同前來的孫河、呂範二人卻也是百無聊賴。


    正值此時,攸縣城門卻是打開。劉磐手持大刀一馬當先而出,其後又有千餘士卒隨行其中更是有上百的騎兵。“某乃劉磐,誰敢上前領死。”


    雖然孫權諸人是在叫陣,但劉磐真的出來了心裏倒是有幾分擔憂。但是敵將叫陣,若不敢應戰卻是會大傷士氣,而一旁的孫河擔心孫權有失隻好自己上前應戰。“某乃孫河,敵將休要猖狂。”


    語畢,便一夾馬腹,衝了出去。劉磐倒提大刀也是上前與孫河戰成一團,待到鬥了十幾合便假裝失手,被孫河一矛上了左臂。“賊將厲害速撤。”說完就帶著士卒亂七八糟的往城裏跑。


    “敵將休走。”孫河出戰建功也未多想,便領著兵馬追了上去。呂範見此心中越發的不安起來“伯海勿追。”便一提馬想要追回孫河,卻不知城樓之上黃忠見呂範盔甲精美,坐下馬匹也是俊美,便以為他才是孫軍主將。等到呂範靠近城門之時,黃忠便拉弓引箭直奔呂範而去。


    “啊!”也是呂範倒黴不知道城上有這麽個神射手,在尋常弓箭射程之外也能中箭。黃忠一箭正插在呂範心口,也虧得他穿的魚鱗甲製作精良,箭頭隻是嵌在了鐵片之中,入肉不深。但驟然中箭,使得呂範一時不穩從馬上摔了下去,昏死了過去。


    劉磐見得黃忠建功,反手就是一刀將追著他的孫河斬於馬下。“諸將士隨我殺敵。”不過眨眼之間,形勢突變。原本被追著打得長沙軍向吃了猛藥一樣,追著孫權軍一陣亂殺,而原本督陣的孫權心中卻是一陣苦澀。但是情勢卻由不得他苦澀了,待呂範的親兵救回了呂範,孫權便直接下令眾軍退回大寨,不過他想走,劉磐、黃忠卻是不想。隻見黃忠和劉磐二人各帶五十騎兵,其後又跟著諸多步卒追著孫權軍就是一通廝殺。


    待到孫權退回大寨細細清點,才發現大軍不僅折了孫河更是死了一千餘人,另外還有近兩千人身上插著箭隻、或是帶傷。如今寨中能戰之兵隻有不足三千人,而且士氣低落。孫權知道這小寨是守不住了,隻好帶著殘兵退回朱然駐守的益陽城中。


    三日之後,孫權撤軍的消息是瞞不住攸縣的劉磐等人的,但是劉磐卻是不打算追擊。蓋因孫權雖然敗了,但主力尚在,若是冒然追擊自己的損失也是不少。劉磐還有偌大的長沙郡要守,自然不會幹這種傻事。


    攸縣縣衙。打了勝仗本該一番喜慶才是,而堂中的劉磐卻是不甚高興“漢升兄真的不隨我退守武陵嗎?”原來,昨日劉表來信要劉磐退守武陵放棄長沙,因為劉表手下的蒯越看破了魯肅之計,料想黃祖必會中計,若夏口一丟,長沙便危險了。漢末軍閥隻要軍隊還在便不算失敗,土地還可以再打。故而劉表來信要劉磐帶著精銳部隊退守武陵,並派出了水師和王威部拖延孫策。


    “某家在長沙多年,不願見長沙郡百姓受此兵禍,自當留守長沙。”黃忠隻是一拱手,道出自己的心意。


    “那承明賢弟呢?”劉磐又轉而相那文士問道。


    “濬為湘鄉令,自當留在湘鄉城。”那文士卻也拒絕了劉磐


    “哎!”劉磐聞言也不多加強求。。“如此,漢升兄、承明賢弟。某家就先走了,若日後事不可為,投降孫策也不無不可。”劉磐言語頗有點蕭瑟,說完便自顧自的走了。


    看著劉磐離去的背影,黃忠卻是向文士問道:“潘老弟,你為何不走啊。你乃武陵人何苦留在這長沙郡呢?”


    “我潘濬雖不才但卻也想謀求一番功業。荊州牧年事以高,其下諸子不堪一用。吾隻想留在長沙看看那孫策又是何等英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