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仁見得媯覽、戴員先後身亡,心中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吩咐士卒把門虛掩,直接對著孫高說道:“從逆之徒,一個不留。殺!”說完就叫士卒把門關上躲在屋內,以防被亂軍所傷或是劫持。
一個殺字過後,屋外的喊殺聲、慘叫聲頓時震耳欲聾。對屋外的慘叫,喬仁卻是不動於衷。蓋因這些士卒本來皆是孫翊的手下也就是孫家的部隊,但是卻接受媯覽的命令來圍攻喬仁。在喬仁看來這些人都是叛軍,不施雷霆手段無法震懾其他的士卒。
就在這時,屋內閃出一人,對著喬仁拜道:“元拜見扶越將軍。”此人正是孫翊心腹徐元。
“徐將軍請起。此次若沒有將軍相助,吾恐難以將媯覽、戴員一網打盡。”喬仁扶起徐元說道。原來徐元本是孫翊的心腹,孫翊死後他有感事有蹊蹺,便委身事賊假意投效媯覽,被媯覽依為親信。這次,甘寧的手下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才能輕易埋伏在屋簷之上,使甘寧一舉擊殺媯覽。
三日過後,駐軍建業的徐琨總算姍姍來遲。喬仁見得原本意氣風發的徐琨被病魔折磨得三十多歲的人看上去都快行將入木一般,心中也是感慨歲月無情、天有不測啊。不過徐琨雖病,但久鎮丹陽多年,其威尚在。
喬仁扶著徐琨口中說道:“此次孫將軍遇害。仁心中悲憤萬千,但丹陽郡地處要地,不可一日無主。仁鬥膽請將軍暫代太守一職,待主公新任的太守到來。”原來,喬仁請徐琨來的意思就是,要以他的威望來代領郡守,以防丹陽郡出了亂子。
徐琨身份特殊,乃是孫策這一輩中無論是年歲還是資曆最長的人,又是前任丹陽郡守,他未經孫策任命而暫代太守也不會引起孫策不滿。果然,徐琨雖病但也不含糊:“如此也是防亂之道,特別之時行特別之事。某也不推脫,等主公任命的太守一到,某就還駐建業就是。”
建業乃是要地不能無防備,徐琨便又喚來一小將說道:“文向,你即刻返回建業。協助孫護軍駐守建業。”
“文向?”喬仁聽到這小將表字一時也覺得耳熟,但穿越以來已經過了不少時間,前世的記憶早就不甚清晰了。隻好對徐琨問道:“這小將何人?能得將軍信任必是少年英才。”說道少年英才,饒是喬仁抽辱不驚也臉色稍紅,因為他自己才二十不到就已經做了扶越將軍。
聽到喬仁的問話,徐琨反而有些開心:“此乃某家族子徐盛。如今在我軍中做了一個軍司馬,當不得喬將軍稱讚。”雖是自謙但是臉色卻是自豪,看來徐琨的確是把徐盛當成他徐家的千裏馬。
說起徐盛可是個了不得的將才,位列東吳十二虎臣之列。在後世中,他早年同丁奉共為周瑜帳前護軍校尉,護衛周瑜,隨周瑜參加了赤壁之戰、南郡爭奪戰,後隨孫權參加了合肥之戰,隨呂蒙參加了襲荊州之戰,隨陸遜參加了彝陵之戰。可以說東吳建立之前的大小戰役他是一個沒落下,並且屢立戰功。吳國建立之後,徐盛成為駐防吳國東側的大將,曾獻疑城之計,擊退魏軍。可以說徐盛是一個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將領,能力不在呂蒙之下。可是,徐盛起家是因為征討山越,而如今新都的山越被喬仁給滅了,沿海的山越又被孫策所平,也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機會出名。
徐琨看著喬仁不停的打量徐盛,也是知道這個年紀輕輕的扶越將軍對他的族子很有興趣。“來文向,快見過扶越將軍。”
本來就要去傳令的徐盛見到徐琨發話就直接來到喬仁麵前,先是施了一禮然後才開口道:“小將見過扶越將軍。”
見到二人已互相認識之後,徐琨又說道:“子言啊!文向乃是我徐家的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還望以後多加提拔。”又轉向徐盛說道:“文向日後多向你喬叔叔請教。”
徐琨如此倒不是沒有來由,他自知自己來日無多,但徐家還是要繼續發展。自家的兒子年歲尚幼,年青一輩之中也隻有徐盛可堪深造。而本來是要將徐盛托付給孫翊的,但不想孫翊遇刺身亡。喬仁與孫翊相交甚好,又是孫策的親眷,與自己徐家也同為喬遷的江北世家,請喬仁多加提拔徐盛也是徐琨無奈之舉。
徐盛當然也清楚如今的狀況,十分上道的改稱道:“盛見過喬叔父。”不想喬仁自孫韶之後又多了一個與自家年歲相仿的後輩。
看著盛情難卻的徐琨,想著一個將死之人為自己家族做最後的拚搏,無奈之下喬仁隻好厚重臉皮深受了。“文向不必多禮,日後若是有機會,可來我軍中任職。”
之後徐盛就帶著徐琨的命令去建業了,而徐琨卻又和喬仁聊起了其他:“我那妹子也是苦命,年紀輕輕就?哎!我那可憐的侄兒,才兩歲就喪父。”說著就是兩行清淚,可以看出雖然徐氏和孫翊是政治聯姻但是無論是徐氏和孫翊之間還是徐氏和徐琨之間,都是有著深厚的感情。
喬仁聞言也是唏噓不已,“徐兄不必憂慮,吳國太不會不管三嫂的。待吾回去新都,就讓孫朗護衛三嫂回吳郡。至於鬆兒就更不必擔心了,鬆兒好歹也是孫氏宗親,主公必不會虧待了他。日後若無名師,大不了吾親自教導。也算不負三哥生前重托。”
“哦?”聽到孫翊生前還有重托徐琨還是很詫異的。
見到徐琨的表情,喬仁也隻好解釋道:“昔日我與叔弼兄。在吳侯府習武之時就有約定。因我經書尚可便和叔弼互相約定,日後若有子嗣,叔弼的孩兒就由我來教導經書;我的孩兒就有叔弼兄教導武藝。不想??哎!”想起兒時時光,雖然每次練武都是被孫翊狂虐,但是卻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至於孫鬆,徐琨還真不擔心。君不見無論是孫堅在世還是孫策掌權,孫氏子弟但凡不是能力太差之人都是深受重用。那些族兄族弟尚且如此,更遑論孫鬆這個正兒八經的親侄兒了。
一個殺字過後,屋外的喊殺聲、慘叫聲頓時震耳欲聾。對屋外的慘叫,喬仁卻是不動於衷。蓋因這些士卒本來皆是孫翊的手下也就是孫家的部隊,但是卻接受媯覽的命令來圍攻喬仁。在喬仁看來這些人都是叛軍,不施雷霆手段無法震懾其他的士卒。
就在這時,屋內閃出一人,對著喬仁拜道:“元拜見扶越將軍。”此人正是孫翊心腹徐元。
“徐將軍請起。此次若沒有將軍相助,吾恐難以將媯覽、戴員一網打盡。”喬仁扶起徐元說道。原來徐元本是孫翊的心腹,孫翊死後他有感事有蹊蹺,便委身事賊假意投效媯覽,被媯覽依為親信。這次,甘寧的手下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才能輕易埋伏在屋簷之上,使甘寧一舉擊殺媯覽。
三日過後,駐軍建業的徐琨總算姍姍來遲。喬仁見得原本意氣風發的徐琨被病魔折磨得三十多歲的人看上去都快行將入木一般,心中也是感慨歲月無情、天有不測啊。不過徐琨雖病,但久鎮丹陽多年,其威尚在。
喬仁扶著徐琨口中說道:“此次孫將軍遇害。仁心中悲憤萬千,但丹陽郡地處要地,不可一日無主。仁鬥膽請將軍暫代太守一職,待主公新任的太守到來。”原來,喬仁請徐琨來的意思就是,要以他的威望來代領郡守,以防丹陽郡出了亂子。
徐琨身份特殊,乃是孫策這一輩中無論是年歲還是資曆最長的人,又是前任丹陽郡守,他未經孫策任命而暫代太守也不會引起孫策不滿。果然,徐琨雖病但也不含糊:“如此也是防亂之道,特別之時行特別之事。某也不推脫,等主公任命的太守一到,某就還駐建業就是。”
建業乃是要地不能無防備,徐琨便又喚來一小將說道:“文向,你即刻返回建業。協助孫護軍駐守建業。”
“文向?”喬仁聽到這小將表字一時也覺得耳熟,但穿越以來已經過了不少時間,前世的記憶早就不甚清晰了。隻好對徐琨問道:“這小將何人?能得將軍信任必是少年英才。”說道少年英才,饒是喬仁抽辱不驚也臉色稍紅,因為他自己才二十不到就已經做了扶越將軍。
聽到喬仁的問話,徐琨反而有些開心:“此乃某家族子徐盛。如今在我軍中做了一個軍司馬,當不得喬將軍稱讚。”雖是自謙但是臉色卻是自豪,看來徐琨的確是把徐盛當成他徐家的千裏馬。
說起徐盛可是個了不得的將才,位列東吳十二虎臣之列。在後世中,他早年同丁奉共為周瑜帳前護軍校尉,護衛周瑜,隨周瑜參加了赤壁之戰、南郡爭奪戰,後隨孫權參加了合肥之戰,隨呂蒙參加了襲荊州之戰,隨陸遜參加了彝陵之戰。可以說東吳建立之前的大小戰役他是一個沒落下,並且屢立戰功。吳國建立之後,徐盛成為駐防吳國東側的大將,曾獻疑城之計,擊退魏軍。可以說徐盛是一個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將領,能力不在呂蒙之下。可是,徐盛起家是因為征討山越,而如今新都的山越被喬仁給滅了,沿海的山越又被孫策所平,也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機會出名。
徐琨看著喬仁不停的打量徐盛,也是知道這個年紀輕輕的扶越將軍對他的族子很有興趣。“來文向,快見過扶越將軍。”
本來就要去傳令的徐盛見到徐琨發話就直接來到喬仁麵前,先是施了一禮然後才開口道:“小將見過扶越將軍。”
見到二人已互相認識之後,徐琨又說道:“子言啊!文向乃是我徐家的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還望以後多加提拔。”又轉向徐盛說道:“文向日後多向你喬叔叔請教。”
徐琨如此倒不是沒有來由,他自知自己來日無多,但徐家還是要繼續發展。自家的兒子年歲尚幼,年青一輩之中也隻有徐盛可堪深造。而本來是要將徐盛托付給孫翊的,但不想孫翊遇刺身亡。喬仁與孫翊相交甚好,又是孫策的親眷,與自己徐家也同為喬遷的江北世家,請喬仁多加提拔徐盛也是徐琨無奈之舉。
徐盛當然也清楚如今的狀況,十分上道的改稱道:“盛見過喬叔父。”不想喬仁自孫韶之後又多了一個與自家年歲相仿的後輩。
看著盛情難卻的徐琨,想著一個將死之人為自己家族做最後的拚搏,無奈之下喬仁隻好厚重臉皮深受了。“文向不必多禮,日後若是有機會,可來我軍中任職。”
之後徐盛就帶著徐琨的命令去建業了,而徐琨卻又和喬仁聊起了其他:“我那妹子也是苦命,年紀輕輕就?哎!我那可憐的侄兒,才兩歲就喪父。”說著就是兩行清淚,可以看出雖然徐氏和孫翊是政治聯姻但是無論是徐氏和孫翊之間還是徐氏和徐琨之間,都是有著深厚的感情。
喬仁聞言也是唏噓不已,“徐兄不必憂慮,吳國太不會不管三嫂的。待吾回去新都,就讓孫朗護衛三嫂回吳郡。至於鬆兒就更不必擔心了,鬆兒好歹也是孫氏宗親,主公必不會虧待了他。日後若無名師,大不了吾親自教導。也算不負三哥生前重托。”
“哦?”聽到孫翊生前還有重托徐琨還是很詫異的。
見到徐琨的表情,喬仁也隻好解釋道:“昔日我與叔弼兄。在吳侯府習武之時就有約定。因我經書尚可便和叔弼互相約定,日後若有子嗣,叔弼的孩兒就由我來教導經書;我的孩兒就有叔弼兄教導武藝。不想??哎!”想起兒時時光,雖然每次練武都是被孫翊狂虐,但是卻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至於孫鬆,徐琨還真不擔心。君不見無論是孫堅在世還是孫策掌權,孫氏子弟但凡不是能力太差之人都是深受重用。那些族兄族弟尚且如此,更遑論孫鬆這個正兒八經的親侄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