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頭之上,魯肅和諸葛亮並肩而立,望著逐漸變得清晰的建業港口。


    魯肅對著諸葛亮說道:“孔明兄,建業快到了。岸上的士卒,恐怕乃是我家主公遣來迎接先生的。”


    諸葛亮很是風騷的輕搖羽扇望著江邊的黑點說道:“得吳侯如此看重,亮不勝惶恐。”


    等船已靠岸,魯肅嗬嗬笑道:“先生之名,我家孫將軍早有耳聞,自然急著想一睹先生風雅,孔明兄不如隨我一起去看看是哪位將軍前來迎接。”


    諸葛亮和魯肅下了樓船,就看見一身銀甲的喬仁站在碼頭上,而其後士近百人的親兵皆是扛著戰旗。


    見到來人是喬仁,魯肅還略微有些詫異,急忙上前道:“肅見過喬護軍。”


    “子敬兄,多時不見。”喬仁也是笑著回了一禮,說道:“不知孔明先生在哪?”這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諸葛亮就在眼前不遠處搖著扇子。


    “呃!”魯肅也是被一句話噎住,隻好退後幾步拉著喬仁來到諸葛亮身前介紹道:“來孔明先生,此乃吳侯派來迎接先生的使者我江東英傑護軍將軍喬仁。”說著還一揮衣袖比了一下喬仁。又道:“子言,這就是荊州名士豫州牧麾下軍師諸葛先生。”


    聽聞來著是喬仁,諸葛亮終於知道為什麽魯肅有那種反應了。‘這喬子言乃是護軍將軍,位高權重,而且關係特殊。年方二十但在江東無人不知,不僅擅長軍事,而且又是以治春秋而聞名的儒者。孫策遣他來迎我,是何居心?’諸葛亮心中閃過無數個念頭。


    不過,臉上卻是做出了一副久仰的樣子,說道:“見過喬將軍。”


    喬仁也是正兒八經的行禮說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聞名不如見麵。”這句話可謂是肉中帶刺,其中意思全靠自己體會。


    而一旁的魯肅卻是摸不著頭腦,心想喬子言不是一個和和氣氣的年青人嗎?怎麽今天這麽帶刺。


    諸葛亮聞言,羽扇一揮正欲答話,就聽見喬仁說道:“想來是我江東過於悶熱,都到了十月時節,先生還需要扇子來解暑。下榻之後,仁為先生準備一些我府中特備的冰鎮烏梅湯如何?”


    聽到喬仁的話語,諸葛亮寵辱不驚的臉上,終於有了嘴角抽搐的前相。而魯肅心裏卻是在狂笑不已,他也看不懂為什麽諸葛亮總是拿著一把羽扇。


    而,喬仁卻更本不給諸葛亮發話的時間,直接說道:“吳侯已等待多時,先生可與子敬上馬車,我等送先生前往建業。”說完就拉著諸葛亮往車上走。


    隨著車馬緩緩的行進,喬仁心中終於長出一口氣。幸好喬仁完全沒顧所謂漢末文士的風範,不斷的搶話,不然等諸葛亮說起來那喬仁可遠遠不是對手。而坐在馬車中的諸葛亮雖然和魯肅有說有笑,但是內心的鬱悶連魯肅都看得出來。


    進城之後,隨諸葛亮前來的關平與孫乾等人被打發去往館驛休息,而諸葛亮則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徑直被魯肅和喬仁帶入了侯府。


    孫策遷來建業已不下三年,再加上江東如今經濟發展迅速,如今的吳侯府已不比襄陽的鎮南將軍府差。


    諸葛亮信步邁入吳侯府,隨著魯肅來到正堂之外,魯肅道:“先生先在此稍候,待肅先向我主通報一聲。”至於喬仁,則是在諸葛亮下榻之時就已回轉吳侯府複命了。


    諸葛亮羽扇一擺,淡淡道:“子敬自便。”


    此時,外殿中已聚集了不少江東文武官員,有赳赳武夫,亦有儒雅的文士,或有氣色焦慮,或有精神激昂之輩,想來也都是在為曹軍東進之事而勞心。


    而諸葛亮隻一襲青衫,一柄羽扇,從容自在的立於眾人之中,麵對江東文武含義不同的眼神,卻是視若無睹一般,隻顧閉目養神,好不悠閑之狀。


    隻是,他表麵上氣定神閑,心中卻是波瀾洶湧,暗忖道:“這些江東文武都是麵帶凶色,恐怕不好對付啊!”


    這時,內中有近侍出來,恭敬道:“吳侯有請孔明先生入內相見。”


    諸葛亮暗自說道‘諸葛亮啊!諸葛亮,你要鎮定,不要被孫策的氣勢嚇到,你是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豈能被區區一個吳侯所攝’


    想到如此,諸葛亮篤定心思,猛的睜開眼來,深吸一口氣,臉上換上一副淡淡的笑容,從容不迫的走入政事廳中。


    諸葛亮步入堂中,魯肅起身相迎,而主座那人,卻隻微微欠了欠身。


    諸葛亮徐步向上,拱手一禮說道“左將軍使者諸葛亮見過孫將軍”,順道抬頭觀望孫策,隻見孫策一身紫色候服,麵容俊朗。


    一旁的魯肅恰是時機的出列說道:“主公,這位便是孔明先生,人稱臥龍,乃荊襄高才也”


    孫策這時又撫摸著自己的案前的毛筆,說道:“荊襄多名士大賢,但曹操來時不思輔佐自家主公安內據外,反而教唆幼主獻出家業。孤以為荊州之士皆此等不忠不義之人,不曾想孔明先生居然敢誓死抗曹,可敬、可敬。”


    孫策此言看似讚賞諸葛亮,其實是暗自貶低荊州士人。


    而一旁的魯肅而是不明所以,不知道為何今日喬仁也好孫策也罷。總是一種語中帶刺的感覺,而魯肅怕諸葛亮生氣隻好出言道:“孔明先生,世之奇才,今日來見主公有抗曹謀略獻上。”


    “哦”孫策做出了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問道:“孔明先生有何計策,孤但聞高見?”


    諸葛亮見此,當下把臉一沉,說道:“亮不敢言高見,隻有一些實言告之。自海內大亂,將軍你起兵於江東,我家主公收眾於漢南,與曹賊共爭天下。如今曹賊定鼎北方,在下荊州,威震四海,其勢如日中天也。而我家主公,因劉琮降曹,而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而輾轉至樊口。天下大勢盡皆如此,多說無益。如果將軍能盡起江東之兵,禦曹操於江水,便趁早行之。若將軍畏懼曹賊威嚴,倒不如學那劉琮一般,搖尾乞憐,說不定也能封侯拜將”


    諸葛亮這句可以說的是尖酸刻薄,就連一旁的喬仁都捏了一把冷汗,隨時準備衝出去向孫策求情,而江東武將皆是群情激動。


    “哼!激我!”孫策卻是不急不慢的說道:“孔明之言,有禮。但孤駑笨不善謀劃,還請孔明先生與孤堂中群臣商議。”


    孫策一句話,諸葛亮心中咯噔一聲,暗道不好‘孫策這是要群毆啊’


    魯肅無奈又隻好一一為諸葛亮介紹,堂中諸文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