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言這是什麽意思?沙摩柯已被咱們團團圍住,不消半月便可全殲,憑什麽放任他們離開。”西陵城外的吳軍大營之中,一名吳將無所忌憚的發表著對喬仁的不滿,而帳內如陸遜、步騭、潘濬等人隻有無可奈何的看著這名將領的牢騷。
此人就是平南將軍假節領武陵太守孫輔孫國儀,他是孫堅之兄孫羌的次子,也是孫策起兵時就在的老將,剛剛從廬陵太守任上轉到武陵太守不過數月,就發生了五溪蠻人叛亂一事,這不,好不容易包圍的敵人,正準備報複一下卻收到了喬仁不準進攻的命令,這火不打一處來。
他這一火頓時讓三位大才傻眼了,陸遜是孫氏的女婿是後輩自然不好多說,潘濬和步騭官職加起來才能和這位相比,然而這位還是族親老將自然也不好多說,隻能在這邊好生勸導。
“還是我來告訴你吧!”話音未落,人已至。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身戎裝的喬仁在闕澤和甘寧的陪同下,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大都督!”即使是孫輔也不得不擺好態度和其他幾人一同行禮,如同當初麵對周瑜一樣。
喬仁擺擺手示意諸人不必多禮,接著便大馬金刀的坐在了主位,抬頭掃視著帳內諸人,隻見得孫輔還是有些忿忿不平,便輕笑道:“國儀兄何必為區區蠻人動怒呢!你如今身為武陵太守,仁來問你此次五溪蠻人可是傾巢而出。”
雖然上任不過數月但是對五溪蠻人,孫輔還是頗為熟悉,稍加思索便答道:“五溪蠻人人口近三十萬,青壯皆是戰士,約莫當有四萬左右的兵力,沙摩柯入寇隻帶了兩萬人。”
“那就對了,國儀兄若是趁一時之快除掉了這兩萬蠻人和沙摩柯,那你日後在武陵的日子可不好過了,這些蠻人就算沒有劉備的資助也會無窮盡的騷擾你。再說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遑論這些不要命的蠻子。”
孫輔似乎想到了五溪蠻人無休止的下山攻擊延邊的縣城,臉都綠了半邊,潘濬見狀急忙出來打圓場問道:“大都督的意思是?”
“攻心為上!”
潘濬神色一頓,試問道:“都督想招攬五溪蠻人?”
潘濬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和步騭同時率軍而來,最大的目的就是招攬五溪蠻人,隻不過晚了一步,沙摩柯已經被劉備煽動了。
“不,是招攬沙摩柯!蠻人大多以部落分布,唯獨五溪以蠻王為首,隻要能招攬沙摩柯這位五溪蠻王,一切就盡在掌握。”
武陵郡比鄰巴郡以及牂柯郡,和劉備的勢力接壤,中間正好隔著五溪蠻人的地盤,此次馬良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煽動五溪蠻人叛亂,最主要的原因是劉備鎮壓了巴郡嚴顏和龐羲的反對勢力,龐羲投降、嚴顏自刎,巴郡完全掌握在劉備的手中,由向朗、輔匡先後出任巴郡太守、費詩出任牂柯太守。這是一片緩衝地帶,喬仁可不想由劉備和親近劉備的五溪蠻人掌握,但是東吳也不方便直接占據,扶持親近東吳的五溪蠻人占領是最好不過的了。
“這群蠻人都聽從劉備的號令,咱們怎麽能收服得了呢!?”孫輔一摸腦門感覺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潘濬輕笑道:“馬良與五溪蠻人有聯係,難道吾就沒有嗎?府君別忘了,吾可是本地人呢!隻要都督有心,濬自有把握。”
“可需要什麽?”喬仁當然知道蠻人毫無信義可言,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嗯!鹽巴和鉄具。”潘濬越加思索又道:“照新都舊例。”
鹽巴對於深山中的蠻人來說是最愛不過的了,鹽巴始於古巴國和巫鹹國,兩國曾經壟斷過整個華夏的鹽,而作為巫鹹國後裔的五溪蠻人卻為日常的食鹽所擾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退居深山的五溪蠻人早已失去了鹽場和造鹽技術,又和漢人不太對付,日常的用鹽都靠和幾個荊州世家交換所得,而與五溪蠻人交易最大的就是襄陽馬家和漢壽潘家。馬良能夠說動沙摩柯靠的就是鹽巴和以往的交情,如今馬伯常在喬仁軍中再加上潘家出麵,沙摩柯這邊還是有希望收服的。
最重要的一點,五溪蠻人現在大部分居住在武陵郡境內,如今這是東吳的領土,沙摩柯是一個漢化比較深入的蠻王,頭腦也很清晰,知道誰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劉備固然能幫他一時,但東吳可以壓製他一世。
一手棒一手甜棗當然是必備,喬仁給予五溪蠻人的不僅有鹽巴,還有鐵製的農具和農業技術。蠻人終究不是一個遊牧民族,光靠在深山裏的事業是活不下去的,耕作是必然的道路,這一點喬仁相信沙摩柯能明白。
幾番討論,喬仁又和潘濬敲定了一些具體的示意,便安排甘寧護送潘濬前往五溪蠻人的營地,勸降沙摩柯。甚至喬仁憑借前將軍行中領軍的身份還給沙摩柯準備了一個偏將的任命,這以是喬仁能夠任命的最高的武職了。
··················································
“承明已去了一日了,消息全無,都督難道不擔心嗎?”
沅水旁邊,喬仁和一位中年人正各執一子激烈的交戰之中,要看著喬仁節節敗退,那中年人還好整以暇的發問。
“文表兄明知顧問。”此人名叫芮玄在後世的曆史上並不出名,但卻是東吳一等的重臣世家,芮玄字文表,丹楊人。父祉,字宣嗣,從孫堅征伐有功,堅薦祉為九江太守,後轉吳郡,所在有聲。玄兄良,字文鸞,隨孫策平定江東,策以為會稽東部都尉,卒,玄領良兵,拜奮武中郎將,以功封溧陽侯。而且芮玄長期鎮守荊南,熟悉荊南五郡的事務,而且手下兵強馬壯,這點光從後世潘濬襲領芮玄的兵馬之後,可以輕易組織五萬大軍平定五溪蠻人叛亂就可以看出,這個奮武中郎將手下勢力不小。
“嗬嗬!你輸了。”芮玄把手中的的黑子一放,悄聲說道:“沙摩柯我很熟悉,這個蠻王仰慕大漢文化,一心想做一個漢家將領,都督以偏將之職引誘,萬無一失。不過如此一來,這個蠻王的官職倒是比玄還高了一點了。”
“哈哈!文表兄心有溝壑德義文武俱全,又熟悉荊州事務,仁當表兄為荊州刺史一職。”刺史一職在武帝時不過為一個六百石的小官,但到了漢末卻成了兩千石的高官比喬仁的前將軍品秩還稍高,不過後世芮玄本就會擔任荊州刺史,提前一點喬仁也沒有什麽損失,還賣的一手好人情。
。
此人就是平南將軍假節領武陵太守孫輔孫國儀,他是孫堅之兄孫羌的次子,也是孫策起兵時就在的老將,剛剛從廬陵太守任上轉到武陵太守不過數月,就發生了五溪蠻人叛亂一事,這不,好不容易包圍的敵人,正準備報複一下卻收到了喬仁不準進攻的命令,這火不打一處來。
他這一火頓時讓三位大才傻眼了,陸遜是孫氏的女婿是後輩自然不好多說,潘濬和步騭官職加起來才能和這位相比,然而這位還是族親老將自然也不好多說,隻能在這邊好生勸導。
“還是我來告訴你吧!”話音未落,人已至。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身戎裝的喬仁在闕澤和甘寧的陪同下,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大都督!”即使是孫輔也不得不擺好態度和其他幾人一同行禮,如同當初麵對周瑜一樣。
喬仁擺擺手示意諸人不必多禮,接著便大馬金刀的坐在了主位,抬頭掃視著帳內諸人,隻見得孫輔還是有些忿忿不平,便輕笑道:“國儀兄何必為區區蠻人動怒呢!你如今身為武陵太守,仁來問你此次五溪蠻人可是傾巢而出。”
雖然上任不過數月但是對五溪蠻人,孫輔還是頗為熟悉,稍加思索便答道:“五溪蠻人人口近三十萬,青壯皆是戰士,約莫當有四萬左右的兵力,沙摩柯入寇隻帶了兩萬人。”
“那就對了,國儀兄若是趁一時之快除掉了這兩萬蠻人和沙摩柯,那你日後在武陵的日子可不好過了,這些蠻人就算沒有劉備的資助也會無窮盡的騷擾你。再說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遑論這些不要命的蠻子。”
孫輔似乎想到了五溪蠻人無休止的下山攻擊延邊的縣城,臉都綠了半邊,潘濬見狀急忙出來打圓場問道:“大都督的意思是?”
“攻心為上!”
潘濬神色一頓,試問道:“都督想招攬五溪蠻人?”
潘濬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和步騭同時率軍而來,最大的目的就是招攬五溪蠻人,隻不過晚了一步,沙摩柯已經被劉備煽動了。
“不,是招攬沙摩柯!蠻人大多以部落分布,唯獨五溪以蠻王為首,隻要能招攬沙摩柯這位五溪蠻王,一切就盡在掌握。”
武陵郡比鄰巴郡以及牂柯郡,和劉備的勢力接壤,中間正好隔著五溪蠻人的地盤,此次馬良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煽動五溪蠻人叛亂,最主要的原因是劉備鎮壓了巴郡嚴顏和龐羲的反對勢力,龐羲投降、嚴顏自刎,巴郡完全掌握在劉備的手中,由向朗、輔匡先後出任巴郡太守、費詩出任牂柯太守。這是一片緩衝地帶,喬仁可不想由劉備和親近劉備的五溪蠻人掌握,但是東吳也不方便直接占據,扶持親近東吳的五溪蠻人占領是最好不過的了。
“這群蠻人都聽從劉備的號令,咱們怎麽能收服得了呢!?”孫輔一摸腦門感覺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潘濬輕笑道:“馬良與五溪蠻人有聯係,難道吾就沒有嗎?府君別忘了,吾可是本地人呢!隻要都督有心,濬自有把握。”
“可需要什麽?”喬仁當然知道蠻人毫無信義可言,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嗯!鹽巴和鉄具。”潘濬越加思索又道:“照新都舊例。”
鹽巴對於深山中的蠻人來說是最愛不過的了,鹽巴始於古巴國和巫鹹國,兩國曾經壟斷過整個華夏的鹽,而作為巫鹹國後裔的五溪蠻人卻為日常的食鹽所擾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退居深山的五溪蠻人早已失去了鹽場和造鹽技術,又和漢人不太對付,日常的用鹽都靠和幾個荊州世家交換所得,而與五溪蠻人交易最大的就是襄陽馬家和漢壽潘家。馬良能夠說動沙摩柯靠的就是鹽巴和以往的交情,如今馬伯常在喬仁軍中再加上潘家出麵,沙摩柯這邊還是有希望收服的。
最重要的一點,五溪蠻人現在大部分居住在武陵郡境內,如今這是東吳的領土,沙摩柯是一個漢化比較深入的蠻王,頭腦也很清晰,知道誰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劉備固然能幫他一時,但東吳可以壓製他一世。
一手棒一手甜棗當然是必備,喬仁給予五溪蠻人的不僅有鹽巴,還有鐵製的農具和農業技術。蠻人終究不是一個遊牧民族,光靠在深山裏的事業是活不下去的,耕作是必然的道路,這一點喬仁相信沙摩柯能明白。
幾番討論,喬仁又和潘濬敲定了一些具體的示意,便安排甘寧護送潘濬前往五溪蠻人的營地,勸降沙摩柯。甚至喬仁憑借前將軍行中領軍的身份還給沙摩柯準備了一個偏將的任命,這以是喬仁能夠任命的最高的武職了。
··················································
“承明已去了一日了,消息全無,都督難道不擔心嗎?”
沅水旁邊,喬仁和一位中年人正各執一子激烈的交戰之中,要看著喬仁節節敗退,那中年人還好整以暇的發問。
“文表兄明知顧問。”此人名叫芮玄在後世的曆史上並不出名,但卻是東吳一等的重臣世家,芮玄字文表,丹楊人。父祉,字宣嗣,從孫堅征伐有功,堅薦祉為九江太守,後轉吳郡,所在有聲。玄兄良,字文鸞,隨孫策平定江東,策以為會稽東部都尉,卒,玄領良兵,拜奮武中郎將,以功封溧陽侯。而且芮玄長期鎮守荊南,熟悉荊南五郡的事務,而且手下兵強馬壯,這點光從後世潘濬襲領芮玄的兵馬之後,可以輕易組織五萬大軍平定五溪蠻人叛亂就可以看出,這個奮武中郎將手下勢力不小。
“嗬嗬!你輸了。”芮玄把手中的的黑子一放,悄聲說道:“沙摩柯我很熟悉,這個蠻王仰慕大漢文化,一心想做一個漢家將領,都督以偏將之職引誘,萬無一失。不過如此一來,這個蠻王的官職倒是比玄還高了一點了。”
“哈哈!文表兄心有溝壑德義文武俱全,又熟悉荊州事務,仁當表兄為荊州刺史一職。”刺史一職在武帝時不過為一個六百石的小官,但到了漢末卻成了兩千石的高官比喬仁的前將軍品秩還稍高,不過後世芮玄本就會擔任荊州刺史,提前一點喬仁也沒有什麽損失,還賣的一手好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