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長江邊,巢湖畔。無數船隻相映成輝,萬裏船的確不是虛言,因為這些船隻全是江東海軍的戰艦,這次孫策來淮南訓軍,甘寧和周泰也奉令親自帶領了五千東吳海軍前來。東吳的海船較之樓船要小上許多,畢竟東吳海軍建立時間不長,海軍戰艦的研製也不過幾年時間,還做不到像東吳樓船那樣龐大。
可海船終究是海船,即使小些、即使隻能靠近海行駛,還做不到遠洋航行,但海船終歸是海船,說是萬裏一點也不為過。
“諸葛督軍怎麽不喝啊?這可是上好的蒲陶酒啊,某家可是花了大價錢從大秦商人來淘換來的。”
一艘巨大的海艦之上,孫策、喬仁、諸葛瑾、太史慈以及甘寧、周泰兩位水軍將領正大肆放聲高歌、飲酒作樂。一杯杯的血紅的酒水在一盞盞晶瑩剔透的玉杯中分外妖豔,周圍護衛的士卒,都不敢直視這邊的景象,那玩意兒太像血了。要不是喬仁來自後世,孫策幾人又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將領,哪敢喝呀,至於諸葛瑾,抱歉他不敢飲。
“《史記。大宛列傳》曾記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此就是記載中的葡萄酒,子瑜不必多慮,哈哈。”喬仁大笑一聲,豪飲了一尊,還特意殘留了幾滴鮮紅的酒水在嘴邊,像才吸完血液一般。
“也罷!也罷!瑾喝一杯就是了。”諸葛瑾當然讀過史記,隻是一時之間沒有聯想起來,這回兒聽喬仁提及,便就想了起來,再加上喬仁那鄙夷的眼神,諸葛瑾鼓起勇氣牛飲了一小杯。
喬仁前世也喝過不少葡萄酒,談不上有些研究,但也好過這幾個嚐鮮的家夥。細細一品,喬仁的眉頭便皺了起來,對著賣弄的甘寧說道:“興霸呀,你這酒從何處換來的。”
“某與幼平從幾個大秦商人處換來的,用了整整一船的海魚呀!”甘寧滿是自豪的說道。
喬仁搖了搖頭,說道:“興霸,你可吃了大虧了。大秦人好飲此酒,從卑微的奴隸和農民到貴族、帝皇,誰都有權利飲酒。而且大秦人認為葡萄酒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士兵每日都飲,你這酒隻是尋常百姓所飲的,不是佳品。你可虧了好幾金呀!”
江東乃至徐州,無論士人還是百姓都好吃魚膾,至喬家開始販賣醬油、又改良做法用原產林邑的檸檬汁去味,如今生魚片已是大行其道。然而淡水魚的滋味遠不如海魚,故而現在江東世家豪門就以吃海魚為榮。可海魚那是哪麽好捕捉的,除了喬家的捕撈船,也隻有甘寧等人的海軍會以捕魚來鍛煉士卒,同時也可以節約士卒的糧秣消耗,而且長期吃魚的士卒可比隻吃米糧來得健壯。按甘寧所說一船的海魚,若是賣給世家可就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嗎?
“該死的紅毛妖怪,竟敢騙某,哼!”周泰最討厭吃虧了,此時滿嘴的抱怨。
“哦,子言對此也有研究。”孫策倒不在乎自己喝得酒是否上佳,左右是嚐鮮喝個氣氛而已。
“且說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曲糜,善醉而易醒……”
“打住!打住!!“孫策見喬仁越說約文,急忙擺手。
“嗬嗬,姐夫莫要忘了,我喬家的商隊可專做這些番邦生意呀!對了姐夫,這大秦可是強國啊!”
對於這些,孫策顯然來了興趣,忙問道:“如何個強法。”
“史料記載,和帝永元九年﹐西域都護班超遣甘英西使大秦。甘英到了條支﹐誤信安息西界船人言﹐說“海水廣大”﹐航路難行﹐故未向西進。可見大秦建立已久。”說話的並非喬仁,而是賣弄學識的諸葛瑾。
“的確如此,其擁有強大的海軍可遠洋航行。還有強大的重騎和重裝步兵,陣法也有獨到之處。嘶,姐夫。建業不是有幾個大秦商人嗎?看看是否能和他們的皇帝取得聯係。”喬仁笑道。
“子言,你欲何為?”孫策頓覺喬仁有一種所謀甚大的感覺。
“換取他們的航海技術,仁查閱古籍發現海東之處有一島,可能會是古書記載的瀛洲,有一州之地,島上民戶且尚未開化,隻要咱們有足夠的海上力量,征服那些未開化的野人,易如反掌,有此島做根基,北可攻三韓,然後威逼遼東。西可襲擾青州,配合戴綱,旦夕可拿下青徐。”
三韓是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三個部落聯盟,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其中馬韓是三韓中最強大的,被三韓擁立為“辰王”,定都目支國,統領三韓之地。“三韓”一詞最早在中國的典籍《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出現。《後漢書》曰三韓之地“皆古之辰國也”。辰韓沿用了辰國的“辰”字。弁韓的另一個稱呼“弁辰”也使用“辰”這個字。另外馬韓的統治者在一段時間稱自己為辰王表示對整個三韓的統治。
喬仁也不知道這個時間,朝鮮半島的統治者是誰,國名是什麽,但以史書上的稱呼,至少除了周泰,其餘諸人都能明白。
“瀛洲?“諸葛瑾作為在座學識最豐富的人,又是琅琊望族,似是知道些什麽。“可是倭奴國,據典籍記載,我朝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時,有倭奴國使者來洛陽朝拜,光武帝賜使者金印紫授,據班大家的《漢書·地理誌》記載,此國所處的位置似乎於子言所說之地相似。”
“大概是吧!”喬仁總算清楚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感情自己說的諸葛瑾都知道。諸葛瑾尚且如此,以博學著稱的蔡邕、顧雍師徒該是讀了多少書啊。“此國地方不小,正是我江東奠基之處。”
“你喬家的商隊,去的地方真遠!”孫策想了想說道:“我江東的馬匹八成都是你家的商隊從遼東購買來的,每次都是隻賺薄利,你虧了不少吧!”
喬家的商隊獨霸東海,南到扶餘、北上三韓、遼東,當然少不了向遼東公孫家買馬咯,喬仁深知樹大招風,故而馬匹一項基本不以賺錢為目的,變相的相當於為孫策服務,故而孫策會容忍喬家海外船隊的獨大。畢竟換別家可沒有喬家這般不計較利潤,自己創辦更是無底洞,官家的造船廠負責造軍艦都忙不來,哪裏有喬家和張家合夥的造船廠隻造商船來的快。
“姐夫,據說這倭奴國便是昔日徐福帶去的童男童女的後人。而這三韓更是不簡單,相傳乃是殷商遺臣太師王叔箕子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此處,聯合當地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國”。當時的周天子武王以師禮事箕子,不以箕子為臣,是故封於朝鮮使其自治。”
“不錯,此事《史記》與《尚書》皆有記載。”說這話的居然是甘寧,倒讓喬仁一陣鬱悶。
怎麽他自己說的全是‘據說’,而到了諸葛瑾和甘寧那兒,全是史書記載呢!以前喬仁總是覺得史記多荒誕,而尚書‘古今之爭’難以判斷、多為偽撰。如今看來,還是要讀一下的。
。
長江邊,巢湖畔。無數船隻相映成輝,萬裏船的確不是虛言,因為這些船隻全是江東海軍的戰艦,這次孫策來淮南訓軍,甘寧和周泰也奉令親自帶領了五千東吳海軍前來。東吳的海船較之樓船要小上許多,畢竟東吳海軍建立時間不長,海軍戰艦的研製也不過幾年時間,還做不到像東吳樓船那樣龐大。
可海船終究是海船,即使小些、即使隻能靠近海行駛,還做不到遠洋航行,但海船終歸是海船,說是萬裏一點也不為過。
“諸葛督軍怎麽不喝啊?這可是上好的蒲陶酒啊,某家可是花了大價錢從大秦商人來淘換來的。”
一艘巨大的海艦之上,孫策、喬仁、諸葛瑾、太史慈以及甘寧、周泰兩位水軍將領正大肆放聲高歌、飲酒作樂。一杯杯的血紅的酒水在一盞盞晶瑩剔透的玉杯中分外妖豔,周圍護衛的士卒,都不敢直視這邊的景象,那玩意兒太像血了。要不是喬仁來自後世,孫策幾人又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將領,哪敢喝呀,至於諸葛瑾,抱歉他不敢飲。
“《史記。大宛列傳》曾記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此就是記載中的葡萄酒,子瑜不必多慮,哈哈。”喬仁大笑一聲,豪飲了一尊,還特意殘留了幾滴鮮紅的酒水在嘴邊,像才吸完血液一般。
“也罷!也罷!瑾喝一杯就是了。”諸葛瑾當然讀過史記,隻是一時之間沒有聯想起來,這回兒聽喬仁提及,便就想了起來,再加上喬仁那鄙夷的眼神,諸葛瑾鼓起勇氣牛飲了一小杯。
喬仁前世也喝過不少葡萄酒,談不上有些研究,但也好過這幾個嚐鮮的家夥。細細一品,喬仁的眉頭便皺了起來,對著賣弄的甘寧說道:“興霸呀,你這酒從何處換來的。”
“某與幼平從幾個大秦商人處換來的,用了整整一船的海魚呀!”甘寧滿是自豪的說道。
喬仁搖了搖頭,說道:“興霸,你可吃了大虧了。大秦人好飲此酒,從卑微的奴隸和農民到貴族、帝皇,誰都有權利飲酒。而且大秦人認為葡萄酒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士兵每日都飲,你這酒隻是尋常百姓所飲的,不是佳品。你可虧了好幾金呀!”
江東乃至徐州,無論士人還是百姓都好吃魚膾,至喬家開始販賣醬油、又改良做法用原產林邑的檸檬汁去味,如今生魚片已是大行其道。然而淡水魚的滋味遠不如海魚,故而現在江東世家豪門就以吃海魚為榮。可海魚那是哪麽好捕捉的,除了喬家的捕撈船,也隻有甘寧等人的海軍會以捕魚來鍛煉士卒,同時也可以節約士卒的糧秣消耗,而且長期吃魚的士卒可比隻吃米糧來得健壯。按甘寧所說一船的海魚,若是賣給世家可就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嗎?
“該死的紅毛妖怪,竟敢騙某,哼!”周泰最討厭吃虧了,此時滿嘴的抱怨。
“哦,子言對此也有研究。”孫策倒不在乎自己喝得酒是否上佳,左右是嚐鮮喝個氣氛而已。
“且說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曲糜,善醉而易醒……”
“打住!打住!!“孫策見喬仁越說約文,急忙擺手。
“嗬嗬,姐夫莫要忘了,我喬家的商隊可專做這些番邦生意呀!對了姐夫,這大秦可是強國啊!”
對於這些,孫策顯然來了興趣,忙問道:“如何個強法。”
“史料記載,和帝永元九年﹐西域都護班超遣甘英西使大秦。甘英到了條支﹐誤信安息西界船人言﹐說“海水廣大”﹐航路難行﹐故未向西進。可見大秦建立已久。”說話的並非喬仁,而是賣弄學識的諸葛瑾。
“的確如此,其擁有強大的海軍可遠洋航行。還有強大的重騎和重裝步兵,陣法也有獨到之處。嘶,姐夫。建業不是有幾個大秦商人嗎?看看是否能和他們的皇帝取得聯係。”喬仁笑道。
“子言,你欲何為?”孫策頓覺喬仁有一種所謀甚大的感覺。
“換取他們的航海技術,仁查閱古籍發現海東之處有一島,可能會是古書記載的瀛洲,有一州之地,島上民戶且尚未開化,隻要咱們有足夠的海上力量,征服那些未開化的野人,易如反掌,有此島做根基,北可攻三韓,然後威逼遼東。西可襲擾青州,配合戴綱,旦夕可拿下青徐。”
三韓是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三個部落聯盟,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其中馬韓是三韓中最強大的,被三韓擁立為“辰王”,定都目支國,統領三韓之地。“三韓”一詞最早在中國的典籍《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出現。《後漢書》曰三韓之地“皆古之辰國也”。辰韓沿用了辰國的“辰”字。弁韓的另一個稱呼“弁辰”也使用“辰”這個字。另外馬韓的統治者在一段時間稱自己為辰王表示對整個三韓的統治。
喬仁也不知道這個時間,朝鮮半島的統治者是誰,國名是什麽,但以史書上的稱呼,至少除了周泰,其餘諸人都能明白。
“瀛洲?“諸葛瑾作為在座學識最豐富的人,又是琅琊望族,似是知道些什麽。“可是倭奴國,據典籍記載,我朝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時,有倭奴國使者來洛陽朝拜,光武帝賜使者金印紫授,據班大家的《漢書·地理誌》記載,此國所處的位置似乎於子言所說之地相似。”
“大概是吧!”喬仁總算清楚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感情自己說的諸葛瑾都知道。諸葛瑾尚且如此,以博學著稱的蔡邕、顧雍師徒該是讀了多少書啊。“此國地方不小,正是我江東奠基之處。”
“你喬家的商隊,去的地方真遠!”孫策想了想說道:“我江東的馬匹八成都是你家的商隊從遼東購買來的,每次都是隻賺薄利,你虧了不少吧!”
喬家的商隊獨霸東海,南到扶餘、北上三韓、遼東,當然少不了向遼東公孫家買馬咯,喬仁深知樹大招風,故而馬匹一項基本不以賺錢為目的,變相的相當於為孫策服務,故而孫策會容忍喬家海外船隊的獨大。畢竟換別家可沒有喬家這般不計較利潤,自己創辦更是無底洞,官家的造船廠負責造軍艦都忙不來,哪裏有喬家和張家合夥的造船廠隻造商船來的快。
“姐夫,據說這倭奴國便是昔日徐福帶去的童男童女的後人。而這三韓更是不簡單,相傳乃是殷商遺臣太師王叔箕子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此處,聯合當地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國”。當時的周天子武王以師禮事箕子,不以箕子為臣,是故封於朝鮮使其自治。”
“不錯,此事《史記》與《尚書》皆有記載。”說這話的居然是甘寧,倒讓喬仁一陣鬱悶。
怎麽他自己說的全是‘據說’,而到了諸葛瑾和甘寧那兒,全是史書記載呢!以前喬仁總是覺得史記多荒誕,而尚書‘古今之爭’難以判斷、多為偽撰。如今看來,還是要讀一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