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沒有消息嗎?”
“是的,現在看來無論漢王還是魏王都沒有遣使結盟的意思!”
苦等了一個月,雖然三方都有默契的保持了克製,但是喬仁心中依舊著急,因為現實並未如同他預想的哪樣。他喬仁並未成為香餑餑被劉曹雙方爭搶,反而無人問津,無論是魏王曹操還是漢王劉備都無有遣使結盟的意思,這叫喬仁好不尷尬。
不過喬仁等人並不擔憂,因為劉備不具備擊敗曹操的實力,而曹操也不願在此久耗,因為繼承人的問題。曹丕雖然是被曹操確認的官方法定繼承人,但曹植和曹丕並未死心,曹植有大批的追隨者,而曹彰更是用兵數萬坐鎮北疆戰功赫赫。如果曹操死在荊州就算是在南郡重病,鄴城的曹丕都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來自他兄弟們的巨大壓力。
“怎麽,咱們大將軍慌了不成!”好一句調侃,說話間那一身表字儒服的中年美男就舉起酒杯,遙遙敬了喬仁一杯。
“夠了,伯言。你是嫌我還不夠揪心嗎?”原來膽敢調戲喬仁的中年人就是陸遜陸伯言啊,陸伯言和喬仁在讀書時就相交甚篤,雖然他是孫策女婿但孫氏畢竟不是大喬所出,固然他也有時喚喬仁舅舅但也不過是應景而已,私底下還是互稱表字居多。
陸遜看樣子也沒有絲毫的急迫感,好有興趣調侃幾句。“我怎敢戲弄舅父大人呢!”
“夠了陸伯言,有完沒完、”喬仁詳裝怒道,不過顯然沒什麽殺傷力,隻勾起來陸遜更大的笑聲。喬仁很有自知之明的轉移了話題,“子璋,不管你兄長,說說劉備那邊是怎麽回事吧!”
按理說劉備此時是最需要盟友的,為何卻一直沒個響動。誠然東吳襲取了他的南郡,但南郡本就是孫策借他的,此役劉備也沒多少損失,關羽的荊州主力仍在,而且關羽也是被徐晃說擊敗,並非是他東吳。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水量不足於禁的大軍並未被殲滅而是被擊潰了,損失亦是不大龐德逃脫不說、於禁更是隻受了重傷被送往宛城醫治。
後世夷陵之戰之後,劉備幾乎僅以身免但在次年也接受了孫權的和談要求,今世這點損失,劉備也應該看清形勢啊!難不成劉備還等著我東吳主動和談,也不會啊。劉備是個不在乎的麵子的人,一切以實際為本,喬仁實在想不通啊。
陸瑁在張溫當中堅校尉之後,便負責幫助蔣濟管理情報,在荊州更是主管漢軍的情報,故而喬仁問他秭歸的情況。
陸瑁想了想總結了一下語言,開口說道:“秭歸方麵主要是由於關羽和張飛的原因。”
“哦,怎麽說!”說這話的是陸瑁的大哥陸遜,別看風輕雲淡其實心裏多少有些忐忑的。
“關羽坐鎮荊州日久,可樊城一役丟盔棄甲,江陵、公安(孱陵)又被我軍給占據了。他抹不開麵子,可能有些鬧情緒,不願與我軍結盟。而張飛則是一個不肯吃虧的主,南郡一事受此大辱,以張飛的性格如何可能輕易同意和我軍重接盟好。因為這兩人的關係,劉備雖然已有想法但卻不好決斷,如今法正正在勸服二人呢!”
“子言,你把我弟弟教成什麽了,怎地滿口的世俗俚語。”陸遜聽到此處,居然想到的是陸瑁的用詞。
“伯言放心,孤可比你會教人。”
後世,陸瑁父子在東吳官職不高,遠不如陸遜父子,陸瑁最高也就是選曹(吏曹-吏部前身)尚書,然而他的孫子可是不比陸抗(陸遜之子)的兒子來的差,陸曄在東晉官至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江陵公,追贈車騎大將軍,而另一個孫子陸玩在東晉亦是官至侍中、司空,封興平伯,死後追贈太尉。不比陸遜的幾個孫子成就差,當然其中也有陸遜的孫子們和東吳關係太緊密幾乎都死在了滅吳之戰裏。
“好了,兩位是不是該說正事了!”潘濬都看不過眼了,這叫什麽事,明明是討論軍國大事!
“有消息了!”原本在處理情報沒有列席的蔣濟急衝衝的走了進來,在他身後孫鬆一步不離的貼身保護。
“哪方?”喬仁和陸續、潘濬乃至都快睡著的甘寧同時問道。
“北!魏王遣密使邀大將軍於下月初三麥城會晤!”
“密使!”喬仁暗自琢磨,覺得魏王曹操是不欲於東吳結盟啊,若是結盟必會大肆宣揚,絕不會遣密使來。“子通,你覺得孤該去嗎!”
“為何不去!”原本蔣濟和司馬懿就是聯吳製羽的積極倡導者,沒想到如今立場換位,還是選擇吳魏聯合。
麥城位於當陽和臨沮之間,不近不遠剛好在兩地之間,用於會盟剛合適。但這是漢末不是春秋戰國,春秋時期時不時的諸侯會盟,諸侯、國君離開自己的國家到某地集聚,會盟多有發生。戰國時期魏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史稱會徐州相王。兩強之一到另外一強的領地內去開會,這在當時也並不稀罕。但自楚懷王身死於秦之後,再無王者離去本國到他地會盟的。
雖然喬仁並不是一國之君,但也是國之棟梁、江東幹器,若是身陷於魏國囹圄,即使談不上用其來來脅迫孫策,但至少能算得上是斷其一臂。
故而,潘濬這個楚地大才深感不妥,“君候真的要去麥城和魏王相見!”曹操看樣子並沒有和孫策結盟的意思,故而潘濬也不好用盟這個詞。
“承明擔心我?”喬仁眉頭亦是緊皺,他不是沒想到這個可能,但是卻被喬仁果斷否決了。“魏王年事已高,不會輕易犯險的。孤還是決定去,這可是個大好機會,孤決不能錯過。子通你回複使者,言漢陽候喬仁下月初三在麥城恭迎魏王殿下。”
“喏!密使還說魏王願和君候相約,雙方隻帶三千兵馬,一文一武兩臣於麥城郊外三裏處的一個亭台相見。”蔣濟在喬仁應下之後,才將這些個要求緩緩說出。
“麥城在何方手裏?”
“我軍,麥城地勢重要由我手下校尉謝旌率軍一千駐守。”陸遜轉口提到。
“讓謝旌退出麥城,孤先向魏王顯示誠意。另外通知武衛將軍魏延隨時待命,一有風吹草動即刻兵發麥城。”
“喏!”一旁陸瑁飛快的記下,喬仁的命令,誰叫他是從事中郎不是。“那君候打算帶哪一文哪一武去?”
“文臣自然是孤的好參軍呀!武嘛,魏王有虎候相伴,孤就帶興霸去!”
“君候,濟可否不去呀!”蔣濟有些尷尬的說道。
喬仁這才想起,蔣濟原本還是曹操麾下謀士,深得曹操信任,如今卻做了喬仁的腹心謀主,異地而見未免尷尬。
“那,就由公衡陪孤去吧!”公衡就是黃權,喬仁的新長史。他後世在魏國可是履任高官,甚至做到了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而開府儀同三司恰恰始於黃權。
。
“是的,現在看來無論漢王還是魏王都沒有遣使結盟的意思!”
苦等了一個月,雖然三方都有默契的保持了克製,但是喬仁心中依舊著急,因為現實並未如同他預想的哪樣。他喬仁並未成為香餑餑被劉曹雙方爭搶,反而無人問津,無論是魏王曹操還是漢王劉備都無有遣使結盟的意思,這叫喬仁好不尷尬。
不過喬仁等人並不擔憂,因為劉備不具備擊敗曹操的實力,而曹操也不願在此久耗,因為繼承人的問題。曹丕雖然是被曹操確認的官方法定繼承人,但曹植和曹丕並未死心,曹植有大批的追隨者,而曹彰更是用兵數萬坐鎮北疆戰功赫赫。如果曹操死在荊州就算是在南郡重病,鄴城的曹丕都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來自他兄弟們的巨大壓力。
“怎麽,咱們大將軍慌了不成!”好一句調侃,說話間那一身表字儒服的中年美男就舉起酒杯,遙遙敬了喬仁一杯。
“夠了,伯言。你是嫌我還不夠揪心嗎?”原來膽敢調戲喬仁的中年人就是陸遜陸伯言啊,陸伯言和喬仁在讀書時就相交甚篤,雖然他是孫策女婿但孫氏畢竟不是大喬所出,固然他也有時喚喬仁舅舅但也不過是應景而已,私底下還是互稱表字居多。
陸遜看樣子也沒有絲毫的急迫感,好有興趣調侃幾句。“我怎敢戲弄舅父大人呢!”
“夠了陸伯言,有完沒完、”喬仁詳裝怒道,不過顯然沒什麽殺傷力,隻勾起來陸遜更大的笑聲。喬仁很有自知之明的轉移了話題,“子璋,不管你兄長,說說劉備那邊是怎麽回事吧!”
按理說劉備此時是最需要盟友的,為何卻一直沒個響動。誠然東吳襲取了他的南郡,但南郡本就是孫策借他的,此役劉備也沒多少損失,關羽的荊州主力仍在,而且關羽也是被徐晃說擊敗,並非是他東吳。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水量不足於禁的大軍並未被殲滅而是被擊潰了,損失亦是不大龐德逃脫不說、於禁更是隻受了重傷被送往宛城醫治。
後世夷陵之戰之後,劉備幾乎僅以身免但在次年也接受了孫權的和談要求,今世這點損失,劉備也應該看清形勢啊!難不成劉備還等著我東吳主動和談,也不會啊。劉備是個不在乎的麵子的人,一切以實際為本,喬仁實在想不通啊。
陸瑁在張溫當中堅校尉之後,便負責幫助蔣濟管理情報,在荊州更是主管漢軍的情報,故而喬仁問他秭歸的情況。
陸瑁想了想總結了一下語言,開口說道:“秭歸方麵主要是由於關羽和張飛的原因。”
“哦,怎麽說!”說這話的是陸瑁的大哥陸遜,別看風輕雲淡其實心裏多少有些忐忑的。
“關羽坐鎮荊州日久,可樊城一役丟盔棄甲,江陵、公安(孱陵)又被我軍給占據了。他抹不開麵子,可能有些鬧情緒,不願與我軍結盟。而張飛則是一個不肯吃虧的主,南郡一事受此大辱,以張飛的性格如何可能輕易同意和我軍重接盟好。因為這兩人的關係,劉備雖然已有想法但卻不好決斷,如今法正正在勸服二人呢!”
“子言,你把我弟弟教成什麽了,怎地滿口的世俗俚語。”陸遜聽到此處,居然想到的是陸瑁的用詞。
“伯言放心,孤可比你會教人。”
後世,陸瑁父子在東吳官職不高,遠不如陸遜父子,陸瑁最高也就是選曹(吏曹-吏部前身)尚書,然而他的孫子可是不比陸抗(陸遜之子)的兒子來的差,陸曄在東晉官至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江陵公,追贈車騎大將軍,而另一個孫子陸玩在東晉亦是官至侍中、司空,封興平伯,死後追贈太尉。不比陸遜的幾個孫子成就差,當然其中也有陸遜的孫子們和東吳關係太緊密幾乎都死在了滅吳之戰裏。
“好了,兩位是不是該說正事了!”潘濬都看不過眼了,這叫什麽事,明明是討論軍國大事!
“有消息了!”原本在處理情報沒有列席的蔣濟急衝衝的走了進來,在他身後孫鬆一步不離的貼身保護。
“哪方?”喬仁和陸續、潘濬乃至都快睡著的甘寧同時問道。
“北!魏王遣密使邀大將軍於下月初三麥城會晤!”
“密使!”喬仁暗自琢磨,覺得魏王曹操是不欲於東吳結盟啊,若是結盟必會大肆宣揚,絕不會遣密使來。“子通,你覺得孤該去嗎!”
“為何不去!”原本蔣濟和司馬懿就是聯吳製羽的積極倡導者,沒想到如今立場換位,還是選擇吳魏聯合。
麥城位於當陽和臨沮之間,不近不遠剛好在兩地之間,用於會盟剛合適。但這是漢末不是春秋戰國,春秋時期時不時的諸侯會盟,諸侯、國君離開自己的國家到某地集聚,會盟多有發生。戰國時期魏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史稱會徐州相王。兩強之一到另外一強的領地內去開會,這在當時也並不稀罕。但自楚懷王身死於秦之後,再無王者離去本國到他地會盟的。
雖然喬仁並不是一國之君,但也是國之棟梁、江東幹器,若是身陷於魏國囹圄,即使談不上用其來來脅迫孫策,但至少能算得上是斷其一臂。
故而,潘濬這個楚地大才深感不妥,“君候真的要去麥城和魏王相見!”曹操看樣子並沒有和孫策結盟的意思,故而潘濬也不好用盟這個詞。
“承明擔心我?”喬仁眉頭亦是緊皺,他不是沒想到這個可能,但是卻被喬仁果斷否決了。“魏王年事已高,不會輕易犯險的。孤還是決定去,這可是個大好機會,孤決不能錯過。子通你回複使者,言漢陽候喬仁下月初三在麥城恭迎魏王殿下。”
“喏!密使還說魏王願和君候相約,雙方隻帶三千兵馬,一文一武兩臣於麥城郊外三裏處的一個亭台相見。”蔣濟在喬仁應下之後,才將這些個要求緩緩說出。
“麥城在何方手裏?”
“我軍,麥城地勢重要由我手下校尉謝旌率軍一千駐守。”陸遜轉口提到。
“讓謝旌退出麥城,孤先向魏王顯示誠意。另外通知武衛將軍魏延隨時待命,一有風吹草動即刻兵發麥城。”
“喏!”一旁陸瑁飛快的記下,喬仁的命令,誰叫他是從事中郎不是。“那君候打算帶哪一文哪一武去?”
“文臣自然是孤的好參軍呀!武嘛,魏王有虎候相伴,孤就帶興霸去!”
“君候,濟可否不去呀!”蔣濟有些尷尬的說道。
喬仁這才想起,蔣濟原本還是曹操麾下謀士,深得曹操信任,如今卻做了喬仁的腹心謀主,異地而見未免尷尬。
“那,就由公衡陪孤去吧!”公衡就是黃權,喬仁的新長史。他後世在魏國可是履任高官,甚至做到了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而開府儀同三司恰恰始於黃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