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殿下,吾之使命已經完成,那麽不知大王有何需要外臣答複的?”闞澤在秭歸劉備軍的大堂中,孤身而立渾然不懼張飛一副要生撕活人的氣勢。
劉備黑著一張老臉眼神閃爍不定,而一旁的法正行將就木的摸樣,跪坐在席間仍舊喘著粗氣。原來喬仁真的遣使來向劉備‘求和’,言雙方大戰皆是受了曹操挑撥離間,此時雙方應該言歸於好,匡扶漢室,而不是自相殘殺。
喬仁當然可以說這句話,南郡本是東吳借與劉備的,而且這回也不是呂蒙偷襲而是他自家的將士劉磐、傅世仁、糜芳率眾而歸,是將南郡還給東吳,吳軍可沒和漢軍交戰。之後夷陵的戰事更是張飛先行挑起的,這可是漢軍先襲營的,吳軍隻是防守反擊,最多不過是反擊的太厲害而已。
闞澤一番話下來,責任盡皆是漢軍的,是劉備的,而東吳隻是一個被動的角色,有人獻城,不!是歸還城池,東吳當然就接受了唄!後來你劉備要開戰,東吳也隻好奉陪罷了。闞澤還大言不慚的說原本他們的大將軍喬仁侯爺是準備和您漢王殿下一起抗曹的,不想你劉備自己要打的。
·········
“貴使還請回複你家喬大將軍,言我方也是中了曹賊奸計,故而雙方才起齷蹉。故而我主也欲和吳王重修言好,但是要請大將軍於····”
得到法正確切的回答之後,闞澤滿懷著激情回枝江的吳軍大營回報了。而此刻的堂中,關羽和張飛乃至於劉備都滿腹牢騷和不解,最後還是張飛最先憋不住發問了:“軍師為何要答應吳人和談的要求,我軍主力尚在未必無一戰之力。”
張飛不知道是不知則無畏,還是臉皮比劉備還厚,居然在夷陵一戰之後還說自己主力未喪,不知道五萬大軍縮水到一萬半多一點,光是俘虜吳軍都被逮了一萬多,這也叫有一戰之力,真真不要臉,反正一旁的關羽是早就羞紅了臉。
“軍師,為何要和喬仁在此處會盟?”關羽不理會張飛的誇大之詞,隻問法正關鍵之處,結盟並不需要劉備、喬仁親自帶著兵在陣前去完成,隨便遣一二重臣往來便可以了。
法正微微一愣,然後輕笑道:“雲長果然厲害!兵法有雲‘擒賊先擒王’,我軍有上將雲長、益德皆是萬人之敵,與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易事,正的意思是在會盟之時,拿下喬仁逼迫吳軍退還南郡、襄陽、宜都。”
“嘶!”劉備倒抽一口冷氣,這才是真正的連麵皮都不顧了,雖然說兵不厭詐但是這時還從沒有邦交不厭詐的說法。劉備清楚知道這一計如果成了,恐怕他在後世也不會留下好名聲,但是在天下霸途之前,什麽名聲都是虛的,曆史還是勝利者書寫。“軍師妙計,隻是吳軍亦有魏延、甘寧、周泰等鬥將,孤恐雲長、益德難以成功啊!”
“主公,正已收到消息,魏文長與喬仁不睦,枝江風傳魏延因為頂撞喬仁而被剝奪了軍權。不管這是不是真的,至少喬仁不會讓魏延護衛左右,而甘寧、周泰為水軍左右督其二人必有一人管理水軍封鎖江水,餘者陳武、潘璋、孫瑜之流不足為慮。”
“好!二弟、三弟,要憑借爾等武勇之時到了。”
··························································
···············
“大將軍!劉備為何要你到此處麵商會盟,若是真心也是要像魏王那樣約定兵馬將員,怎麽看劉備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按照與劉備的約定,喬仁在當日準時來到了約定的地點。甘寧邊走還邊向喬仁闡述他所認為的不妥之處。
心想說下來原來我喬仁是雞?
“興霸,放心。劉備兵馬遠不如我大吳,論起將領也不如我江東。他恐怕還不知道,督軍和右軍(太史慈—右軍虎賁將軍)來了。除非是關張馬趙四大名將齊聚,否則別想討著好!”喬仁不以為然的說道,不過表情卻略顯生硬。
原因無他,諸葛瑾和太史慈來了,倒不是孫策怕喬仁兵馬不夠,而是因為建業又傳來的噩耗,郎中令魯肅病倒了,同時丞相孫邵也犯了病,如今的建業小朝廷亂作一團,尤其是軍方事務無人主持,全靠左大司馬張昭一人在敦促。
眼見著荊州戰事接近尾聲,剩下的就是和劉備談和的事務,孫策就讓太史慈護衛著諸葛瑾來到荊州,主持和談,把喬仁調回了建業,主持庶務。由於建業已經沒有可用的帥才,如果壽春方麵有戰事,戴綱又在淮陰,合肥隻有孫朗等將,遠遠不夠。而建業亦是隻有孫策親征,但是即使孫策親征,建業也需要人鎮守不是,故而喬仁得趕緊回去。
雖然喬仁知道今年夏侯惇也活不久了,但是孫策不知道。按照曹魏的意圖,魏王從荊州抽身的同時,連帶著七八萬魏軍空出手來,若是要在淮南掀起大戰也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到時候東吳前後為據,可會疲於應對。
“大將軍所言甚是,有末將和興霸在此,再加上蔣欽將軍,算上大都督。雲長和益德絕不會放肆,一對一不行,二打一難道還不行嗎?”太史慈很難得有了動動身子的機會,更是滿不在乎。
“哈哈,太史將軍武勇不在關張之下,又有興霸在側孤還怕他不成!”喬仁大笑道,“子瑜,明日孤就啟程返回建業,中壘營由孤一並帶回,孤讓全琮為你的親衛都尉如何?”
“全憑大將軍處置!”
“劉備來了!”太史慈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善射之人眼神都很好,隔著老遠就看見了劉備一行的漢軍。
“兄長,是子義!”張飛雖然不善射但是眼神也是不差,一老遠就瞄到了太史慈那標誌性的裝扮,背插雙戟。
“嗯!”關羽丹鳳眼微迷,顯然是在琢磨成事的可能性,半響之後才歎氣道:“軍師之計恐怕難以成行,子義武藝高強、甘興霸雖然稍弱但是也不是你我百合之內可以解決的,更兼還有蔣欽、潘璋、陳武諸將,就連呂蒙也是武藝高強之輩。”
“二弟,那是子義嗎?”就在這時劉備也帶著法正趕來了。
“大哥,是!”關羽側身答道:“是不是放棄。”
法正最後才打馬而來,“主公,看來隻有真的和談了!”他雖然不懂武將之間的實力,但是卻很尊重關羽的判斷,關羽若認為沒有成事的可能,那就決不能擅動,失敗事小但是若勾起喬仁的怒火可就不好辦了,蜀漢經不起損失了。
“那就和談!!”劉備臉色不變。善於取舍、能伸能屈才是人君之範,單論做帝王劉備比孫策合適,論打仗孫策強於劉備,論識人用人二人各有千秋。但把他二人所有的特性加起來,單個論還是比不了曹操,故而勢力上曹操最強、能打仗的孫策次之、劉備最後,因為這三人都善於用人,所以劉備最大的優點就被抹平了。
“不知喬大將軍何在?”馬良一甩白眉,打馬出了軍陣。
而同時關羽也在劉備耳邊磨耳朵,“那白麵書生一般摸樣,穿麒麟金甲的就是喬子言。”不得不說,穿上麒麟吞金鎧的喬仁配著寶劍龍淵還真有那麽一點英武的感覺。
“大將軍在此!”吳軍這邊出來的呼應的正是闞澤,“漢王何在?”
雙方很有默契的由一個普通的親衛牽馬,關羽、太史慈沒帶長兵器在身後相隨,另有一騎士扛著代表身份的戰旗,打馬往兩軍中間而來。
“漢王殿下!”
“喬候。”
雖然漢室末日不遠,但兩方在正式場合能互相稱呼的也隻有漢室所封的官職、爵位,劉備是漢王、喬仁是漢陽候。
。
劉備黑著一張老臉眼神閃爍不定,而一旁的法正行將就木的摸樣,跪坐在席間仍舊喘著粗氣。原來喬仁真的遣使來向劉備‘求和’,言雙方大戰皆是受了曹操挑撥離間,此時雙方應該言歸於好,匡扶漢室,而不是自相殘殺。
喬仁當然可以說這句話,南郡本是東吳借與劉備的,而且這回也不是呂蒙偷襲而是他自家的將士劉磐、傅世仁、糜芳率眾而歸,是將南郡還給東吳,吳軍可沒和漢軍交戰。之後夷陵的戰事更是張飛先行挑起的,這可是漢軍先襲營的,吳軍隻是防守反擊,最多不過是反擊的太厲害而已。
闞澤一番話下來,責任盡皆是漢軍的,是劉備的,而東吳隻是一個被動的角色,有人獻城,不!是歸還城池,東吳當然就接受了唄!後來你劉備要開戰,東吳也隻好奉陪罷了。闞澤還大言不慚的說原本他們的大將軍喬仁侯爺是準備和您漢王殿下一起抗曹的,不想你劉備自己要打的。
·········
“貴使還請回複你家喬大將軍,言我方也是中了曹賊奸計,故而雙方才起齷蹉。故而我主也欲和吳王重修言好,但是要請大將軍於····”
得到法正確切的回答之後,闞澤滿懷著激情回枝江的吳軍大營回報了。而此刻的堂中,關羽和張飛乃至於劉備都滿腹牢騷和不解,最後還是張飛最先憋不住發問了:“軍師為何要答應吳人和談的要求,我軍主力尚在未必無一戰之力。”
張飛不知道是不知則無畏,還是臉皮比劉備還厚,居然在夷陵一戰之後還說自己主力未喪,不知道五萬大軍縮水到一萬半多一點,光是俘虜吳軍都被逮了一萬多,這也叫有一戰之力,真真不要臉,反正一旁的關羽是早就羞紅了臉。
“軍師,為何要和喬仁在此處會盟?”關羽不理會張飛的誇大之詞,隻問法正關鍵之處,結盟並不需要劉備、喬仁親自帶著兵在陣前去完成,隨便遣一二重臣往來便可以了。
法正微微一愣,然後輕笑道:“雲長果然厲害!兵法有雲‘擒賊先擒王’,我軍有上將雲長、益德皆是萬人之敵,與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易事,正的意思是在會盟之時,拿下喬仁逼迫吳軍退還南郡、襄陽、宜都。”
“嘶!”劉備倒抽一口冷氣,這才是真正的連麵皮都不顧了,雖然說兵不厭詐但是這時還從沒有邦交不厭詐的說法。劉備清楚知道這一計如果成了,恐怕他在後世也不會留下好名聲,但是在天下霸途之前,什麽名聲都是虛的,曆史還是勝利者書寫。“軍師妙計,隻是吳軍亦有魏延、甘寧、周泰等鬥將,孤恐雲長、益德難以成功啊!”
“主公,正已收到消息,魏文長與喬仁不睦,枝江風傳魏延因為頂撞喬仁而被剝奪了軍權。不管這是不是真的,至少喬仁不會讓魏延護衛左右,而甘寧、周泰為水軍左右督其二人必有一人管理水軍封鎖江水,餘者陳武、潘璋、孫瑜之流不足為慮。”
“好!二弟、三弟,要憑借爾等武勇之時到了。”
··························································
···············
“大將軍!劉備為何要你到此處麵商會盟,若是真心也是要像魏王那樣約定兵馬將員,怎麽看劉備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按照與劉備的約定,喬仁在當日準時來到了約定的地點。甘寧邊走還邊向喬仁闡述他所認為的不妥之處。
心想說下來原來我喬仁是雞?
“興霸,放心。劉備兵馬遠不如我大吳,論起將領也不如我江東。他恐怕還不知道,督軍和右軍(太史慈—右軍虎賁將軍)來了。除非是關張馬趙四大名將齊聚,否則別想討著好!”喬仁不以為然的說道,不過表情卻略顯生硬。
原因無他,諸葛瑾和太史慈來了,倒不是孫策怕喬仁兵馬不夠,而是因為建業又傳來的噩耗,郎中令魯肅病倒了,同時丞相孫邵也犯了病,如今的建業小朝廷亂作一團,尤其是軍方事務無人主持,全靠左大司馬張昭一人在敦促。
眼見著荊州戰事接近尾聲,剩下的就是和劉備談和的事務,孫策就讓太史慈護衛著諸葛瑾來到荊州,主持和談,把喬仁調回了建業,主持庶務。由於建業已經沒有可用的帥才,如果壽春方麵有戰事,戴綱又在淮陰,合肥隻有孫朗等將,遠遠不夠。而建業亦是隻有孫策親征,但是即使孫策親征,建業也需要人鎮守不是,故而喬仁得趕緊回去。
雖然喬仁知道今年夏侯惇也活不久了,但是孫策不知道。按照曹魏的意圖,魏王從荊州抽身的同時,連帶著七八萬魏軍空出手來,若是要在淮南掀起大戰也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到時候東吳前後為據,可會疲於應對。
“大將軍所言甚是,有末將和興霸在此,再加上蔣欽將軍,算上大都督。雲長和益德絕不會放肆,一對一不行,二打一難道還不行嗎?”太史慈很難得有了動動身子的機會,更是滿不在乎。
“哈哈,太史將軍武勇不在關張之下,又有興霸在側孤還怕他不成!”喬仁大笑道,“子瑜,明日孤就啟程返回建業,中壘營由孤一並帶回,孤讓全琮為你的親衛都尉如何?”
“全憑大將軍處置!”
“劉備來了!”太史慈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善射之人眼神都很好,隔著老遠就看見了劉備一行的漢軍。
“兄長,是子義!”張飛雖然不善射但是眼神也是不差,一老遠就瞄到了太史慈那標誌性的裝扮,背插雙戟。
“嗯!”關羽丹鳳眼微迷,顯然是在琢磨成事的可能性,半響之後才歎氣道:“軍師之計恐怕難以成行,子義武藝高強、甘興霸雖然稍弱但是也不是你我百合之內可以解決的,更兼還有蔣欽、潘璋、陳武諸將,就連呂蒙也是武藝高強之輩。”
“二弟,那是子義嗎?”就在這時劉備也帶著法正趕來了。
“大哥,是!”關羽側身答道:“是不是放棄。”
法正最後才打馬而來,“主公,看來隻有真的和談了!”他雖然不懂武將之間的實力,但是卻很尊重關羽的判斷,關羽若認為沒有成事的可能,那就決不能擅動,失敗事小但是若勾起喬仁的怒火可就不好辦了,蜀漢經不起損失了。
“那就和談!!”劉備臉色不變。善於取舍、能伸能屈才是人君之範,單論做帝王劉備比孫策合適,論打仗孫策強於劉備,論識人用人二人各有千秋。但把他二人所有的特性加起來,單個論還是比不了曹操,故而勢力上曹操最強、能打仗的孫策次之、劉備最後,因為這三人都善於用人,所以劉備最大的優點就被抹平了。
“不知喬大將軍何在?”馬良一甩白眉,打馬出了軍陣。
而同時關羽也在劉備耳邊磨耳朵,“那白麵書生一般摸樣,穿麒麟金甲的就是喬子言。”不得不說,穿上麒麟吞金鎧的喬仁配著寶劍龍淵還真有那麽一點英武的感覺。
“大將軍在此!”吳軍這邊出來的呼應的正是闞澤,“漢王何在?”
雙方很有默契的由一個普通的親衛牽馬,關羽、太史慈沒帶長兵器在身後相隨,另有一騎士扛著代表身份的戰旗,打馬往兩軍中間而來。
“漢王殿下!”
“喬候。”
雖然漢室末日不遠,但兩方在正式場合能互相稱呼的也隻有漢室所封的官職、爵位,劉備是漢王、喬仁是漢陽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