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前文已經說到,那是病倒了一片,導致這個江東小朝廷多少有點運轉不自如了,好在喬仁的火速救急,趕回建業主持大局。文事有顧雍、軍事有張昭、呂範,最後喬仁在匯總、總結一下。


    其實這也是喬仁的價值所在,協調文武,建業城中顧雍那是後世當過丞相的人,處理政務輕輕鬆鬆,而張昭、呂範也是老於世故精於軍隊常務的高手,哪會急等著喬仁回來救急呢!?就因為建業城中差一個可以協調文武體係,最主要是官職必須得絕對高的人,也就是他們需要一個蓋印、扛責任的人,孫策病了、周瑜也病了,就連丞相孫邵都摔斷了手,故而喬仁當仁不讓的是第一選擇。


    文他是三公之一,又錄尚書事是最高決策團的主要成員;武他是太尉、領軍大將軍,中央五軍的最高軍事首長,‘全國’所有軍隊的糧草、軍械都在他手裏撰著,最主要的他還是孫策的妹婿兼妻弟,主君有恙外戚秉政這是傳統。


    “太尉,這是荊州傳回來的盟約,就等王上用過印章便好!”尚書仆射薛綜拿著八百裏加急的書信衝進了尚書台,對著喬仁大聲說道:“諸葛督軍急等著呢?”


    “荊州談好了?子瑜怎麽說!”喬仁也不接那卷厚厚的帛書,而是直接詢問薛綜。


    果然,薛綜對細節很是熟悉,這時想也不想直接答道:“回太尉,也沒有什麽特殊的要求,就是吳漢兩家共抗曹魏。休戚與共,兩不相忘。”


    “哦,好!”喬仁一想也對,劉備不大可能提出什麽過分的要求,畢竟是他更需要媾和。喬仁一手接過薛綜手裏厚厚的帛書,這類盟約用的盟書一開頭就跟寫大賦一樣,若不是喬仁經學功底深厚,博覽群書,可能還真讀不通。“孤拿去給王上過目!”


    孫策最近兩個月一直久居深宮,不過倒是談不上不理政務,平時的朝會、大例會孫策都是按時參加,隻是相對以前孫策經常參與尚書台會議、時常約見重臣,如今孫策除了例行公務的會議之外再也不舉行小的內朝會議,就連尚書台的決策也隻能由喬仁拿進宮中,其餘重臣皆是不行。


    “王上在哪兒?”穿過宮門一路通行無阻,喬仁徑直來到了孫策的太初宮後院,也就相當於**的地方,對著一邊路過的大長秋問道。


    大長秋秦朝首置,孝景帝時改稱大長秋,宣達皇後旨意,管理宮中事宜,為皇後近侍官首領,多由宦官充任。官名。皇後的卿。秦名將行,用宦官任職。漢沿置,景帝中六年改名為大長秋。《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恒久之義,故以為皇後官名。”西漢或用宦者,或用士人。東漢用宦者。掌宣達皇後旨意,管理長秋宮(皇後所居宮)各事,秩為二千石。


    東吳的王後就是喬仁的姐姐---大喬,大長秋自然不敢對喬仁有絲毫的怠慢。急忙答道:“王上在禦苑裏,還有??還有??”


    “還有什麽?我的大長秋!”眼前這個大長秋可不是寺人,而是喬家原本的後院管家,故而喬仁說起來也是小少爺,談話間必是親密許多。


    “少爺!”那大長秋悄悄咪咪的靠近喬仁的耳邊說道“還有林姬娘娘!”


    “林姬在就在唄,你說得這麽詭秘作甚。”喬仁還以為是什麽秘密呢,卻不想就這麽個破事,急忙躲開來,要知道在內廷交頭接耳別人還以為你打聽內廷機密呢!“好了,找個女衛給孤領路。”


    孫策禦苑跟漢武大帝的上林苑可是沒法比,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宮、三十五觀。三十六苑中有供遊憩的宜春苑,供禦人止宿的禦宿苑,為太子設置招賓客的思賢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宮城建章宮,還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宮、觀建築,如演奏音樂和唱曲的宣曲宮;觀看賽狗、賽馬和觀賞魚鳥的犬台宮、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飼養和觀賞大象、白鹿的觀象觀、白鹿觀;引種西域葡萄的葡萄宮和養南方奇花異木如菖蒲、山薑、桂、龍眼、荔枝、檳榔、橄欖、柑桔之類的扶荔宮;角抵表演場所平樂觀;養蠶的繭觀;還有承光宮、儲元宮、陽祿觀、陽德觀、鼎郊觀、三爵觀等。方圓三百裏餘,比起建業都是差不離了。


    孫策可沒到這般財大氣粗的地步,他的禦苑不過是圈了一個小湖、一片林子,蓋幾座涼亭,修一座別宮,平日裏休閑一下也就足夠了,畢竟天下未定還不是享樂的時候。


    絲竹之聲、靡靡之音,喬仁前腳才踏進禦苑就聽到如此的動靜,低頭望去還正好看見王太子孫紹殿下,正一臉不虞的站在一邊,起身後一幹郎衛也是無奈之極。


    “紹兒!”


    孫紹乍一聽見有人喊他,扭頭看去正是喬仁,急忙幾步向前躬身道:“舅舅!你可算來了。”


    “怎麽了?”喬仁也聽出了孫紹的語氣不對,急忙問道。


    “舅舅,還不是你找回來那個舞姬,自你去荊州之後,父王每夜都笙歌曼舞,近月來更是搬進了禦苑,每日射獵、看舞、飲酒,除了上朝就是在這裏。”


    看來孫策還是沒有作為一個昏君的潛質啊,人家昏君都是夜夜笙歌從此君王不早朝,而孫策是上完朝才來玩樂,簡直就是把上朝但完成任務一般。


    “那你怎麽在這!?”喬仁瞅了瞅孫紹和他身後的黃炳、周循,突然問道。


    “孩兒本來想來勸勸父王的,但?但父王叫我陪他去射虎,父王說孫家兒郎豈能不射虎。”孫紹尷尬的說道,他雖然武力不低但是卻不是放養型的,家養的怕老虎呀!


    “哦!騎射虎看孫郎,原來如此。好了,你先回去把舅舅帶來的尚書台文書全部都看一遍,有什麽意見或不不解記下來,舅舅等會過來要問你。去吧,這裏交給舅舅。”


    “喏!”


    送走了王子殿下,喬仁便繼續往裏走,據孫紹說孫策此時正在別宮中飲酒作樂。可是進了宮殿,喬仁就覺得該改改不通報的老毛病了,眼前的景象有點不合時宜啊!


    “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這個林姬什麽來曆?”喬仁看著隻作薄紗翩翩起舞的林姬,不由得沉思。瞅著一旁發呆的小黃門,就輕輕籌到耳邊說道:“小黃門,還不通報!”


    “哦!”原本在聽音樂的小黃門猛地聽見有人喚他,急忙抬起頭來發現有人都走到了殿門外了,嚇得差點尿了出來,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喬仁,這才鬆了一口氣,喬仁是王後的弟弟,孫策特批唯一可以在**隨意行走的臣子。“是,侯爺!漢陽候謁見!”


    “召!”裏麵的中黃門過了不多時間,就同樣扯著嗓子吼道。原本入殿是要除劍、拖鞋、趨步的,但是喬仁畢竟一人身兼了寵臣、重臣和肱骨之臣三重身份,也免除了以上三個步驟,直接佩劍、穿鞋大步入內。


    用通俗點的話說,就叫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也就是說得到帝王特許的大臣,可以佩著劍穿著鞋上朝,不用踩著節奏亦步亦趨,這被視為極大的優遇。因為漢代無論文武都是佩劍的,但在宮殿之中隻有諸侯王和皇帝可以佩劍以示威儀,然後群臣用一種弓著身子有節奏的緩慢趨步,走向自己的位置,拱手揖拜帝王,亦趨亦步從此而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