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蜀漢集團和吳魏兩方都不一樣,魏國之中隻有曹氏皇族、寒門士子和世家之間的鬥爭與聯合,曹家雖說祖上乃是開國丞相曹參,但那都是哪年的事情了,實際上曹操的爺爺曹騰乃是宦官(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僅此一人),父親的太尉也是買來的,曹家本質上是屬於豪族間於世家和寒門之間。曹操起家之時依靠的就是豪族勢力,無論是曹家還是夏侯家亦或是許家都是地方豪強,之後又大肆重用寒門和願意合作的中小世家,打壓大世家。曹丕稱帝之後頒布九品中正製,向大世家投懷送抱,如今的曹魏隻是世家和曹氏、夏侯氏等皇族妥協後的產物,隻不過曹丕大肆打壓皇族,已經打破了兩者間的勢力平衡,等曹休、曹真兩大實力派皇親一死,曹魏大權遲早旁落。
而吳國內部主要的勢力鬥爭並不以寒門和世家為主題,而是以地域為藍本。以周瑜、喬仁、呂蒙等淮泗江北的世家、豪族、軍功將領為主的淮泗集團;以吳郡四姓、會稽諸世家為主的江左世家集團。此兩者之間的利益糾葛、鬥爭與妥協,貫穿於大吳的建立和發展。相較曹魏而言,孫吳的皇族勢力無疑是強大的,但是皇族並沒有參與南北之鬥,看似超然於物外實則地位尷尬。從地緣上看,孫氏皇族出身吳郡富春,地道的江左豪強;但從利益訴求上看,進取江北的淮泗集團無可厚非的與皇族的利益是一樣的。
然蜀漢之中最為特殊,團體最多而且占主導地位的集團實力上也最小。蜀漢建國是入蜀的原劉備集團和蜀中的固有勢力的一次珠聯璧合。但僅僅是劉備集團原本也是派係叢生:首先,是元老派,也就是青徐係。他們是劉備征討黃巾開始陸續投入劉備的麾下的。但由於之前劉備是無名小卒直到代陶謙為徐州牧時才有大批青徐士子來投故而又稱青徐係,加入的時間又是劉備真正發家之前,所以是元老係。主要是劉備到達新野之前來投,有關張趙三位實力派將領,糜竺、簡雍、孫乾等和劉備關係密切的文臣。但由於他們年紀普遍較大,雖然現在掌握著實權但不出幾年就將退出曆史的舞台。
其次,就是荊州係,大部分是荊襄地區的世家、豪門與名士,他們是在赤壁之戰前後因不滿曹操的統治,先後投入到劉備的麾下的。同時也是現在掌權的派係,由徐庶伊始,主要有丞相諸葛亮、大司馬徐庶、馬良兄弟、費禕、蔣琬、廖立、楊儀、郭攸之、董家父子等輩,個個都是精英。
而最後剩下的自然就是蜀中固有的勢力,不過蜀中在劉璋時代就分為兩個小團體。分別是隨劉焉入蜀和之後避戰亂入蜀的關隴人士。又稱東州係,和蜀中的本土世家。東州人士在劉焉時代頗受重用在劉璋時代又備受棄用。最後劉備入蜀之時又得罪了蜀中豪強。故而東洲係又風光了一把。法正、李嚴、孟達、許靖以及後麵加入的馬家(馬超)兄弟個個身居要職。
而蜀中本土世家一直都不太和劉備合作,故而實力也是最弱最小的,身居要職的幾乎沒有也就張鬆當了一個閑散的九卿,李恢、彭羕、張翼、譙周、秦宓、楊洪、周群、費詩、馬忠幾乎沒有一個身居要職之人,不是外放太守就是當別人的佐吏,一句話屁大的實權沒有。
蜀漢內部如此混亂。自然也就少不了政治鬥爭了。就在徐庶親迎諸葛亮的第二天晚上,成都張府迎來了幾個意外的客人。
燈火搖曳,密室之中幾人相對而坐,麵色不虞。而此時說話那人神情激動。鄂下短須都快被他給擼掉了。
“諸葛村夫,居然要掉我去當太尉,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說話這人有著濃重的荊州口音,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東州係,此人正是司隸校尉、中都護李嚴。
早在劉璋時期,李嚴就已經是成都縣令和法正、張鬆、孟達等輩過往甚密,今日得知諸葛亮一回成都就要削他的的權,怎能不怒。他李嚴可也是劉備的托孤輔臣之一,憑什麽荊州係的諸葛亮、徐庶把持軍政大權,而他李嚴卻連個司隸校尉都撈不到,還要去當太尉!
太尉乃三公之一,地位無比尊祟,理論上乃國家軍隊的最高統帥,但至漢末之時,三公漸成虛職,地位雖尊,卻不掌實權。君王們常用三公之位來表彰那些德高望重,或是功勞巨大而年勢已高的重臣,再則就是以三公之位來剝奪那些有功卻又蓋主的大臣的實權。東漢以降即使是丞相不錄尚書事也是管不了實權的,要像喬仁一樣做一個實權太尉實在是太難了,但就是喬仁也是因為他兼領領軍大將軍又平尚書事,才有這般的地位和實權。
可想而知,李嚴若是升任為太尉,可不就是赤果果的明升暗降嗎?司隸校尉監督京師暫且不說,就是中都護也是統管內外軍事的武職如同喬仁的領軍大將軍一般,唯一差點的就是資曆而已。
“不止如此!”一旁的前來密會的張鬆的族子張翼開口言道:“據說諸葛孔明他們還要對馬家兄弟動手,要把馬超排擠到梓潼去威懾羌人!!”
“哼!!亂政賊子!!”張鬆自龐統被毒酒害得傻掉之後,劉備就不待見他,荊襄一係也視他如同仇敵,再加上他的好友東州係的領軍人物法正去世,東州和益州之間的聯係斷裂各自為戰,如今張鬆的日子過得很是不好。
“哼!!”李嚴冷哼一聲,寒聲笑道:“他荊州人士也不是鐵板一塊!!?”
“此話怎講!!”聞言張家叔侄和一旁沉默不語的馬忠也湊了過來。
“眾所周知,荊州人當中當以諸葛亮和徐庶權勢最大,但是這兩個人由於先帝的遺詔的關係,相互之間已有糾葛,而且他二人都不是荊州世家。龐統雖然病了,但是龐家猶在,而且諸葛村夫雖說是徐州人士但同時與趙雲、糜竺等人較好,又降服了一批荊州世家勢力最為龐大,但是正是因為他龐大才會引起別人的不滿,據我所知尚書令廖立就聯係了董和準備投靠徐庶,借助徐庶大司馬的身份來壓製諸葛亮。”
說實話,大司馬之職位列上公,理論上是要比丞相高上一截而且預聞政事即使不加尚書事也能幹預決策,端得是持政的好官職。
眾人聞言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向了馬忠,這位馬忠可不是戴綱麾下那位,而是巴西閬中人本名狐篤,字德信,今歲才在諸葛亮麾下參與平定南中叛亂,如今正是丞相參軍。
“的確如此!”
“好!!”張鬆的醜臉,一陣抽搐笑言道:“咱們就和徐庶聯合,給他借一把火來!!?”
“如何借!”
“效仿戰國諸公相,借吳國的勢!”
聽到張鬆的話語,李嚴沒來由的心頭一緊,他也是荊州南陽人士,雖說是東州士人領袖但也不至於借吳國的勢頭,這一弄不好可就給了吳國幹涉蜀漢內政的機會。如今的蜀漢地不過益州,兵不過十來萬遠不如吳國來的強勢,引狼入室怕的就是這種結果。
“怎麽借?諸葛村夫的大哥可就是吳國重臣,咱們如何能接到吳國的勢?”李嚴最終還是強忍住心頭的不安,假意問道。
“那就要看徐元直了!”張鬆神色微動,一臉自得的說道。“附耳過來!!”
看著張鬆自鳴得意而扭曲的醜臉,李嚴不由得腹誹不已,但最終還是附耳過去聽一聽張鬆的打算。
而吳國內部主要的勢力鬥爭並不以寒門和世家為主題,而是以地域為藍本。以周瑜、喬仁、呂蒙等淮泗江北的世家、豪族、軍功將領為主的淮泗集團;以吳郡四姓、會稽諸世家為主的江左世家集團。此兩者之間的利益糾葛、鬥爭與妥協,貫穿於大吳的建立和發展。相較曹魏而言,孫吳的皇族勢力無疑是強大的,但是皇族並沒有參與南北之鬥,看似超然於物外實則地位尷尬。從地緣上看,孫氏皇族出身吳郡富春,地道的江左豪強;但從利益訴求上看,進取江北的淮泗集團無可厚非的與皇族的利益是一樣的。
然蜀漢之中最為特殊,團體最多而且占主導地位的集團實力上也最小。蜀漢建國是入蜀的原劉備集團和蜀中的固有勢力的一次珠聯璧合。但僅僅是劉備集團原本也是派係叢生:首先,是元老派,也就是青徐係。他們是劉備征討黃巾開始陸續投入劉備的麾下的。但由於之前劉備是無名小卒直到代陶謙為徐州牧時才有大批青徐士子來投故而又稱青徐係,加入的時間又是劉備真正發家之前,所以是元老係。主要是劉備到達新野之前來投,有關張趙三位實力派將領,糜竺、簡雍、孫乾等和劉備關係密切的文臣。但由於他們年紀普遍較大,雖然現在掌握著實權但不出幾年就將退出曆史的舞台。
其次,就是荊州係,大部分是荊襄地區的世家、豪門與名士,他們是在赤壁之戰前後因不滿曹操的統治,先後投入到劉備的麾下的。同時也是現在掌權的派係,由徐庶伊始,主要有丞相諸葛亮、大司馬徐庶、馬良兄弟、費禕、蔣琬、廖立、楊儀、郭攸之、董家父子等輩,個個都是精英。
而最後剩下的自然就是蜀中固有的勢力,不過蜀中在劉璋時代就分為兩個小團體。分別是隨劉焉入蜀和之後避戰亂入蜀的關隴人士。又稱東州係,和蜀中的本土世家。東州人士在劉焉時代頗受重用在劉璋時代又備受棄用。最後劉備入蜀之時又得罪了蜀中豪強。故而東洲係又風光了一把。法正、李嚴、孟達、許靖以及後麵加入的馬家(馬超)兄弟個個身居要職。
而蜀中本土世家一直都不太和劉備合作,故而實力也是最弱最小的,身居要職的幾乎沒有也就張鬆當了一個閑散的九卿,李恢、彭羕、張翼、譙周、秦宓、楊洪、周群、費詩、馬忠幾乎沒有一個身居要職之人,不是外放太守就是當別人的佐吏,一句話屁大的實權沒有。
蜀漢內部如此混亂。自然也就少不了政治鬥爭了。就在徐庶親迎諸葛亮的第二天晚上,成都張府迎來了幾個意外的客人。
燈火搖曳,密室之中幾人相對而坐,麵色不虞。而此時說話那人神情激動。鄂下短須都快被他給擼掉了。
“諸葛村夫,居然要掉我去當太尉,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說話這人有著濃重的荊州口音,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東州係,此人正是司隸校尉、中都護李嚴。
早在劉璋時期,李嚴就已經是成都縣令和法正、張鬆、孟達等輩過往甚密,今日得知諸葛亮一回成都就要削他的的權,怎能不怒。他李嚴可也是劉備的托孤輔臣之一,憑什麽荊州係的諸葛亮、徐庶把持軍政大權,而他李嚴卻連個司隸校尉都撈不到,還要去當太尉!
太尉乃三公之一,地位無比尊祟,理論上乃國家軍隊的最高統帥,但至漢末之時,三公漸成虛職,地位雖尊,卻不掌實權。君王們常用三公之位來表彰那些德高望重,或是功勞巨大而年勢已高的重臣,再則就是以三公之位來剝奪那些有功卻又蓋主的大臣的實權。東漢以降即使是丞相不錄尚書事也是管不了實權的,要像喬仁一樣做一個實權太尉實在是太難了,但就是喬仁也是因為他兼領領軍大將軍又平尚書事,才有這般的地位和實權。
可想而知,李嚴若是升任為太尉,可不就是赤果果的明升暗降嗎?司隸校尉監督京師暫且不說,就是中都護也是統管內外軍事的武職如同喬仁的領軍大將軍一般,唯一差點的就是資曆而已。
“不止如此!”一旁的前來密會的張鬆的族子張翼開口言道:“據說諸葛孔明他們還要對馬家兄弟動手,要把馬超排擠到梓潼去威懾羌人!!”
“哼!!亂政賊子!!”張鬆自龐統被毒酒害得傻掉之後,劉備就不待見他,荊襄一係也視他如同仇敵,再加上他的好友東州係的領軍人物法正去世,東州和益州之間的聯係斷裂各自為戰,如今張鬆的日子過得很是不好。
“哼!!”李嚴冷哼一聲,寒聲笑道:“他荊州人士也不是鐵板一塊!!?”
“此話怎講!!”聞言張家叔侄和一旁沉默不語的馬忠也湊了過來。
“眾所周知,荊州人當中當以諸葛亮和徐庶權勢最大,但是這兩個人由於先帝的遺詔的關係,相互之間已有糾葛,而且他二人都不是荊州世家。龐統雖然病了,但是龐家猶在,而且諸葛村夫雖說是徐州人士但同時與趙雲、糜竺等人較好,又降服了一批荊州世家勢力最為龐大,但是正是因為他龐大才會引起別人的不滿,據我所知尚書令廖立就聯係了董和準備投靠徐庶,借助徐庶大司馬的身份來壓製諸葛亮。”
說實話,大司馬之職位列上公,理論上是要比丞相高上一截而且預聞政事即使不加尚書事也能幹預決策,端得是持政的好官職。
眾人聞言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向了馬忠,這位馬忠可不是戴綱麾下那位,而是巴西閬中人本名狐篤,字德信,今歲才在諸葛亮麾下參與平定南中叛亂,如今正是丞相參軍。
“的確如此!”
“好!!”張鬆的醜臉,一陣抽搐笑言道:“咱們就和徐庶聯合,給他借一把火來!!?”
“如何借!”
“效仿戰國諸公相,借吳國的勢!”
聽到張鬆的話語,李嚴沒來由的心頭一緊,他也是荊州南陽人士,雖說是東州士人領袖但也不至於借吳國的勢頭,這一弄不好可就給了吳國幹涉蜀漢內政的機會。如今的蜀漢地不過益州,兵不過十來萬遠不如吳國來的強勢,引狼入室怕的就是這種結果。
“怎麽借?諸葛村夫的大哥可就是吳國重臣,咱們如何能接到吳國的勢?”李嚴最終還是強忍住心頭的不安,假意問道。
“那就要看徐元直了!”張鬆神色微動,一臉自得的說道。“附耳過來!!”
看著張鬆自鳴得意而扭曲的醜臉,李嚴不由得腹誹不已,但最終還是附耳過去聽一聽張鬆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