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喬仁的幕僚,蔣濟等人有很大的擔心和疑慮;盡管目前吳國的情況作這麽大的動作,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cā之過急。然而,喬仁也就沒有改變他的初衷,建武二年十月一ri,度田令還是頒布了。


    對於孫紹而言,喬仁這個姑父還是值得相信的。而且度田所帶來的好處,孫紹不可能不知道,作為一個君主對於世家大族、地方豪強隱蔽田地、戶頭的做法,又豈能沒有點憤怒,但是鑒於世家大族的龐大勢力,大部分的君主也隻有選擇隱忍。


    而此次,由喬仁這個大世家領頭,又不需要孫紹拋頭露麵,甚至喬仁都沒有準備用他的名義下達命令,而是以自己首輔、平尚書事的職權下令檢地度田。所以,作為帝王孫紹還識趣的下旨冊封喬仁為太傅,從名譽上承認了喬仁的執政輔臣之首的地位。


    太傅和太師、太保合稱三太,和大司馬一樣位列上公,屬第一品上,處於朝堂之上最核心的核心位置,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國君的輔佐大臣或是輔弼官,若國王年幼或皇室暗弱時可以代為管理國家,主要掌管禮法的製定和頒行。


    喬仁出任太傅也是情理之中,他本天子至親又是孫紹的老師,孫策命定的首輔之臣,若不是外戚的身份怕引人非議,就是加一個太師都是說得過去的。


    有了太傅這個職位,喬仁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頒布度田令,下令全國(吳國)境內開始度田,在各州郡設置度田官,由新搭建的太傅府屬官外派到地方主持。喬仁代表皇帝頒布的詔令上說度田的原因是由於“天下墾田多不以實自占,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所以zhngyāngzhèngfu需要掌握確切的土地及人口數字,以便征收賦稅和征發搖役。但實際上,就是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隱蔽田地和戶頭,加強吳國zhngyāng政權在經濟方麵的掌控實力。同時也是徹底的將複客製度的不良後果一並消除掉。


    漢光武帝的度田令一下,天下風起雲湧,百姓們由於豪強額剝削遠低於zhèngfu的人口稅,故而他們寧願做豪強的隱蔽人口也不願做zhngyāng控製的戶頭,於是群起反對。而地方豪強,他們本來就是大量土地的占有者,尤其那些大地主,差不多都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所隱瞞的田地和依附的人口很多。zhèngfu度田,他們自然不願意被清查,故而極力反對。不過他們一般都是與官府相勾結,采取謊報等手段蒙混過關。而地方官本身就是軍功地主、地方豪強居多,要不然就是會懼怕他們,或貪於賄賂,或利害相連,所以也甘心情願與他們沆瀣一氣。


    所以光武帝的度田實際上是不了了之的,然後喬仁的手段又有不同。東吳的度田令是伴隨著新的稅法一並實施的,減少了人口稅百姓自然就願意入編戶齊民,土地稅增加雖然令世家大族們很不爽,但是東吳最大的地主張家都沒發話,他們又有什麽底氣反對,再說增加的賦稅又不多,對於財大氣粗的世家來說不過九牛一毛。若是為了點蠅頭小利惹毛了喬仁,丟了商業的大頭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要知道,整個天下三國所有世家之中,若想要搞商業沒有不和喬家合作的,整個天下除了東吳的海軍,也就隻有喬家的船隊在海上飄揚。廬江喬家壟斷了整個海洋航運業,也就是說喬仁掌控了世家們的交通命脈,為了一點土地稅得罪喬仁不值當。


    再說了,喬仁是東吳皇帝的姑父兼舅父,太傅、太尉、異姓王,你就是想告狀到哪去告去。這還別說,喬仁還是淮泗世家的領袖,淮泗世家由於之前遠離故土沒什麽土地,故而一直都是和喬家、周家一起搞商業,現在周家占了內河航運的一半,喬家壟斷海外,其餘的張家、呂家等也很是大工場主或是大莊園,生產絲綢或是大量種植茶葉。不跟淮泗合作,江左世家的貨物、特產都隻能是爛在倉庫裏,或是隻有自個自給自足,這是世家們不能容忍的。半個世紀後,都能發生王石鬥富的事情發生,可見這個時代的世家大族在整個中國曆史上也是最講究享受和攀比的,也是最容易把目光投向商業的。


    所以當度田令和新的賦稅製度打包實施的時候,江左的世家頂多抱怨幾句,但卻是十分的配合。整個度田在有條不紊之中進行,至於百姓那邊,則由地方上的官吏去做工作。但是由於東吳本就有大量的山越人下山成為ziyu民,他們的ri子過得比那些大戶的隱蔽民過得還好,這一下自然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那些原本自以為是的隱蔽民戶一看,山越蠻人、山民這小ri子過得比自己還好,而且還可以到zhèngfu申請開墾荒田,這還了得。這些民戶私下一合計,便決定重新加入編戶齊民,都不需要喬仁排下來的官吏做過多的宣傳。


    喬仁這個太傅的辦公之所還是在太初宮左側的武成台,也就是他原本作為太尉辦公理事的地方。看著幾乎鋪滿這個屋子的各種地方上呈上來的戶籍和土地田冊,喬仁都快看出幻覺了。


    “胡綜,你去尚書台把戶曹尚書劉鑠(劉基弟弟)、選曹尚書暨豔都叫過來。”喬仁信手翻閱了了幾個本戶冊,發現自己居然看得不是太懂,便明白這夥計還是需要專業的。


    吳國的尚書台設置大抵是按照漢代的製度,有尚書令一人,名譽上為尚書台官長,其實上隻是個起草命令、主持會議的人物,尚書台真正的主事者是平尚書事和各種錄尚書事、參尚書事等。另外有尚書仆shè一人,職署尚書事,尚書令不在,則代行處理公務。尚書左、右丞各一人,掌錄文書期會,佐令、仆治事。另外東吳的尚書台分作八曹理事,有:三公曹,掌管年終對州郡官吏的考績;戶曹,掌管戶籍和賦稅征收;民曹,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選曹,掌管官員考試和人才的選拔;度支曹,掌握商業、常平倉和平準。


    喬仁所叫來的兩人就是術業有專攻的專家,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劉鑠和暨豔就聯袂而來,因為尚書台和禦史台同在太初宮的右側,太尉的武成台、大司馬的辦公之所按照文右武左的方式分布在太初宮兩翼。


    “下臣拜見大王。”劉鑠和暨豔二人一同入內,對喬仁行禮道。


    “好了,咱們也不是外人,虛禮就不要多說了。來吧,幫孤王把這對文書、戶籍、田冊整理一下!!”喬仁擺擺手很謙和的說道,同時另一隻手一把就把一大堆書本退了出去。


    “喏!!!”


    這本就是二人的工作,也就沒有什麽好推遲的,便一語不發擰起書本開始掃描式的閱讀了起來。而另外一邊,有人分憂的喬仁也就信步慢走,在太初宮裏散起了步來。反正以他的身份,本就是可以直通禁中、劍履上殿、參拜不名的權臣,在宮中散散步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於是乎,喬仁是一陣漫不經心的的遊走,最後還是忍不住跑到了中書監去查看這幾年的官吏任職情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