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先不管那隻埋伏在南中的伏兵,在蜀漢大軍攻擊武關之時,還尚在圍城的戴綱卻也得到了消息,知道盟友背叛的噩耗。然而眼看著陳留堅城不日可下,卻又不得不脫離戰圈,戴綱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此相對的就是北岸濮陽的賈逵卻是歡欣鼓舞,隨戴綱退去的還有甘寧肆虐黃河的水軍,畢竟路上的友軍一退,一隻水軍深入腹地恐難以為繼。甘寧一退去,魏國黃河兩岸的交通總是打通了。


    早在曹洪守泰山之時,甘寧的水軍就朔流而上,搗毀沿岸的港口,尤其是軍港,魏國的黃河水軍與之接戰僅僅兩合就被全殲,導致整個黃河從河東到出海口都是由吳國水軍霸占。直接的後果就是賈逵在濮陽無法與陳留的曹洪形成有效的呼籲。


    其實甘寧的水師並沒有這個能力封鎖黃河,隻不過魏國水軍被殲滅,黃河之利盡喪。要渡河必然要有船,如此大規模的船隻調度豈能瞞過甘寧,隻消甘寧在魏軍渡河之時前來幹擾,魏軍怎麽也得脫層皮,故而賈逵不敢冒然渡河支援曹洪,導致陳留險些被戴綱攻破。


    不過現在好了,戴綱一退甘寧孤掌難鳴隻好也跟著退到了渤海一代,這時賈逵才將北岸的三萬大軍渡過黃河,援救陳留,不過說是援救也不恰當,蓋因戴綱一退曹洪就不需要救助了。不過這也好歹是一隻生力軍不是。


    得到援救的曹洪並沒有冒然的去追擊戴綱,因為他知道戴綱雖退但隻是因為迫於形勢而不是內部有什麽問題,這個時候去追擊必會中其埋伏。而曹洪是不會正中下懷的,不過曹洪也不是一點動作也沒有,陳留解圍之後,魏軍大約有五萬人還在南岸作戰。曹洪大手一揮和賈逵帶三萬大軍向東攻打渤海一線,以期擊退諸葛瑾部。而滿寵則是帶著大軍將戰線從新推至譙郡一線,大致上要求恢複戰前的防線。


    對於吳國的內心,曹洪想得清楚東線是淮泗的利益、西線是江左的利益。蜀漢的突然襲擊嚴重威脅到了吳國在荊襄的利益,也就是威脅到了江左世家的利益。別看吳國的名將大部分都是淮泗人士,但是那些管錢管糧的文官可大多是江左,當下的關頭建業的朝廷是不可能把物質往東線傾斜的。故而戴綱即使千般不願,也會吐出一些占據的城池,以謀求更短的供給線。這才有曹洪遣滿寵往南搶城的安排,要說打仗曹洪不敢說一流。但是牽扯到利益糾葛,曹洪可是頂尖。


    與東線吳魏之間的默契相比,西線曾經的兩個盟友之間卻是默契不在。西城郡西城縣,新城郡自從納入吳國懷抱之後便被一分為三,從新被化作東三郡。而西城郡卻是屬於腹心的地盤。不過馬超卻還是把注意力力放在了這裏,馬超是三路大軍中做靠近西邊的一隻。他的大軍是本督騎兵回合漢中的漢軍而成。自然而然目標就是東三郡。而諸葛亮的中軍正包圍武關,趙雲的大軍也在上洛附近修築,至於張飛則是領著大軍在函穀望風。


    此刻,在通往西城的大道上,一支三幹人的騎兵,正在馬岱的率領下狂撲而來。


    駐守西城郡的吳軍總計不到八千。其中有近一半分布於各方要隘,屯於治所西城的不過四千人左右。


    西城乃漢中聞名的堅城,盡管漢軍已經做好了長期圍困的準備,但馬超還是想嚐試一下。借助騎兵的機動能力,突襲拿下西城,所以才有了馬岱的這支奇襲的部隊。


    天蒙蒙亮時,西城的輪廓在黎明的微光照射之下,在那淡淡的晨霧中若隱若現。一切都是那樣平靜,平靜的仿佛隻剩下這支軍隊在行進。


    馬岱駐馬遠望了片刻,嘴角邊浮現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於是他揚鞭策馬,催促著他的騎軍加速前行。


    馬蹄飛奔,轉眼間,已距平陽城不足一裏,這時,初升的旭日之光,驅散了淡淡的晨霧,整個西城都一覽無餘的盡收眼底。


    依稀可見,吊橋已下,城門已開,幾名昏昏欲聵的老卒,正在提桶舉帚,有氣無力的清掃著城門大道,對不遠處正疾奔而來的敵人,似乎是渾然不覺的樣子。


    馬岱心裏邊一陣的驚喜,看來他偷襲的目標全然不覺威脅已近,他需要做的,就是率領著他的精銳騎兵,出其不意的搶占城門,殺入城中,平陽城便盡在掌握之中,就是這麽簡單。


    弟兄們,隨我殺人城中,第一個人城者,必有重賞!”


    馬岱揮舞著手中大刀,狂吼著激勵士卒,那些源自西涼的健兒,不覺已經是熱血沸騰,為了金錢,為了榮譽,他們已是殺意上湧,催促著胯下戰馬,爭先恐後的向著平陽城撲去。


    馬岱駐馬片刻,用高昂的言辭與利誘,激勵過他的部下之後,方才率領著中軍,尾隨著幹餘前鋒疾奔而上。


    四百步,三百步,兩百步,一百步……城門依然大開,吊橋尚未拉起,那些清掃的老兵,直到敵騎逼近眼前時,方才有所覺悟,他們驚慌失措的向城中奔去,大呼小叫著發出警報,但為時已晚,百餘步的距離,快如閃電的騎兵可轉眼而過,搶在敵人關閉城門之前殺進去。


    眨眼間,當先的百餘漢騎,距離吊橋隻餘下三十幾步。


    就在此時,猛的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轟隆之響,吊橋之前,突然間崩塌出一條七八丈之寬的巨大陷坑。


    當先的漢騎猝不及防,根本來不及收止馬蹄,在慣性的帶動下,你推我擠的就落入陷坑之中。那陷坑有四五丈之深,內中皆布滿了倒刺,人馬這般從高處墜入,立時便被插威了人棍。幾乎是在瞬息之間,上百名騎兵便莫名其妙的喪生在倒刺之下。


    由於衝勢過猛,隨後的漢騎不斷的落入坑中,雖然倒刺已被填滿,但前後落下的人與馬相互撞擊擠壓,待到後麵的騎兵總算收止住步伐之時,陷坑中差不多已經境了三四百人,死傷大半,活著的則是在人與馬的屍骨中亂爬和衷嚎,一副慘不忍睹之狀。


    數千的漢騎,就這樣這堵在了吊橋前的陷坑邊,衝勢即停,陣形又全無,隻是亂哄哄的堵在那裏不得動彈。


    從後而來的馬岱,見得這般情勢,正自慶幸自己未莽撞的一馬當先,要不然就得身死於陷坑之中時,忽聽得城頭上一聲炮響,本是空無一人的城頭,突然間旗幟廣樹,威百上千的吳軍密密麻麻的布滿了城頭,一支支帶著死神詭笑的箭弩之矢,正得意的望著他們。


    “糟了,中計了,快撤!”馬岱大驚失色,一聲厲吼,轉身撥馬即走。


    早有準備的吳軍,豈能就這麽輕鬆的放這些送上門來的敵人走脫,隨著城上鼓聲一起,密集的箭雨便傾落而至。


    強弩硬弩本就是克製騎兵的優勢,就算是野戰之中騎兵撞上弓弩手,也隻能發揮機動性的優勢,采用機動迂回的戰術,瞅準時機向敵方薄弱之處發起突擊,而一旦敵方以調整陣形,迅速的以弓弩手發進反擊,那麽騎兵就隻能以速度優勢,立刻撤出弓弩的射程。


    但是現在,吳軍的弓弩手居高臨下,視野開闊無比,而漢軍的騎兵亂糟糟的擠在距城頭不足三十餘步的護城河前,而且還失去了速度,在這樣優勢盡喪的不利局麵下,這些漢騎便成了魏軍的活靶子。


    一輪箭雨下來,最前端的百餘命漢軍便倒黴的喪身於箭下,大批的漢軍才反應過來,撥馬隨著他的主將撤逃,當他們的速度起來之時,又有幾百號人被射倒於地。


    三幹騎兵,眨眼間損沒千餘人,而且軍心業已大潰。不過,城中的吳軍並不滿足於擊退敵人,隨著喊殺聲起,一支五百多人的騎兵從城中衝了出來,向著敗軍疾追而來。


    而騎兵的指揮者正是本應該在樊城的淩統,不過此時出現在西城正足以證明,馬超玩計謀還差了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國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道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道然並收藏東吳國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