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的率先逃跑讓幽州將士們的鬥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過多年對外族征戰的經驗,還是讓這支百戰精銳及時調整了心態,紛紛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迅速後撤。由於多年的經驗,讓這兩萬多(已經戰死了數千人)幽州將士很快就化整為零,迅疾而有序的四散奔逃。


    如果冀州軍沒有騎兵,那麽這場勝利也就隻能到此為止了。麵對騎兵靈活機動的特點,步兵們根本就無能為力,就算僥幸取勝也不過是小有斬獲,想要擴大戰果似乎根本就不可能。


    可惜,這個假設根本就不存在。


    鞠義和趙雲都是精於騎戰的大將,哪裏會輕易放過這樣重創敵軍的好機會?眼見幽州騎兵紛紛後撤,鞠義立刻毫不猶豫的領著鐵騎營的將士撲了上去,死死的咬住幽州騎兵的尾巴不放。而趙雲也及時的跟在鞠義身後,將那些被鐵騎營打散的幽州騎兵分割包圍,和來援的的高覽、張頜一起俘虜了數千幽州士卒。


    兩人合力將公孫瓚的後軍攪動得天翻地覆,讓幽州鐵騎的“有序撤退”演變成了大潰敗。公孫瓚原本想後撤數十裏整兵再戰,可是被鞠義和趙雲這麽沒頭沒腦的一番追殺,連大營都沒敢逗留,隻好領著大軍退到東光縣才堪堪收住敗勢。


    可是經此一役,幽州鐵騎損失慘重,不禁三千白馬義從損失殆盡,連麾下的三萬騎兵也折損了一半。這讓清點兵馬的公孫瓚不禁悲從中來,對於冀州的仇恨更甚了。


    東光縣是通往渤海郡治南皮的最後一道屏障,雖然並不能完全扼守通往南皮的交通要道,但是有東光縣在,就可以與南皮互成犄角之勢。一旦東光縣城失守,那南皮就會變成一座孤城,難以久守。


    公孫瓚為了加強東光縣城的防禦,特意讓渤海太守公孫範調集了郡兵一萬駐防東光,更委任手下大將單經為統帥,坐鎮指揮。自己則率領兩萬幽州騎兵和一萬渤海郡兵駐防南皮。


    說到這裏,要解釋一下這數萬渤海郡兵的由來。


    牽招在撤離渤海時雖然將全郡八千多郡兵全數帶走,但是也給渤海埋下了一個禍亂的根源,致使整個渤海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動蕩。渤海郡向來就民風彪悍,公孫範占據此地之後更是一心準備協助兄長攻打冀州,故而窮兵黷武,四處招攬悍匪、流民組成了一支數量龐大的郡兵。


    當然,由於成軍時日尚短,這些郡兵依然軍紀敗壞,戰鬥力也與真正的精銳相去甚遠。原本公孫瓚是看不上這些人的,但是此時幽州鐵騎剛剛經曆過一場敗仗,士氣相當低落,他才不得不動用了這支部曲。


    ――――――――


    再說冀州軍。


    憑借著鞠義的出色表現,冀州大軍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績,所有的將領都感覺十分的興奮。當然,虎賁軍的高覽和張頜還有些意猶未盡,畢竟他們根本沒撈著動手,一上戰場就開始幫著抓俘虜了。


    這一仗擊斃幽州軍三千多人,抓獲俘虜兩千三百多人,繳獲戰馬、糧秣、器械無數。而整個驍騎軍損失也接近兩千人,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鐵騎營,因為他們曾經獨力抗衡十倍於己的幽州鐵騎,更是第一個衝入幽州軍陣營腹地,並且被分割包圍攻擊過。


    麵對這樣的情況,沮授自然是大筆一揮,讓他們驍騎營自己去說服那些俘虜加入軍隊,及時補充損失的人手,準備等待下一輪的戰鬥打響。當然,每一個準備加入軍隊的俘虜,都要經過隨軍錦衣衛的調查、核實。


    做完這一切,沮授一麵派人快馬加鞭趕去通知自家少主,一麵帶著大軍開拔到了東光縣城外安營紮寨。雖然名知道攻下東光縣城,南皮城就會成為自己囊中之物,但是沮授卻沒有立刻揮軍攻打,而是乖乖的在城外三十裏立下營寨之後,就一直按兵不動。


    冀州軍的到來讓整個東光縣城,乃至整個渤海都心情忐忑,整個東光城更是籠罩著一片戰爭的迷霧。麵對如此緊張的戰爭氣氛,似乎整座城市都在如臨大敵,街道上的行人都日漸稀少了,就算偶爾有個人也是行色匆匆,他們似乎覺得隻要躲在自家房子裏就會安全很多。


    但是一連好幾天,冀州軍那邊似乎都沒有什麽動靜,人們的心思又漸漸活泛起來了。街上行人漸漸多了起來,由於冀州軍沒有封鎖通道,城門口來來往往的客商也漸漸多了起來。


    在兵力和心理上都占據優勢的冀州軍,突然就變成了按兵不動,這讓單經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他當然不會明白沮授這是在明哲保身,要將光複整個渤海郡的大功,留給冀州未來的主公前後獲取。反而對此有些疑神疑鬼,似乎生怕沮授又要想出什麽幺蛾子來,故而整日小心翼翼的提防著。


    讓將士們防禦著一些隨時可能進攻的敵人,其實這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敵人會在什麽時候發起進攻,所以隻能二十四小時都將自己的精神緊繃著。這樣枯燥無聊而又耗費心神的工作,連訓練有素的精銳將士都會吃不消,更不用說這些剛剛成軍不久的渤海郡兵了。


    所以,很快這些軍紀散漫的郡兵們就開始對單經的命令陽奉陰違,就算是在訓練、站崗之時,他們也能見縫插針的尋找合適的機會,偷奸耍滑。眼看著他們的防禦係統出現了致命的漏洞,沮授雖然看在眼裏,卻依然選擇按兵不動。


    不過,這樣的等待確實沒有多久,很快韓楓就帶著張燕、韓猛、蔣奇三員虎將,領著萬餘精銳將士來到了東光縣城外的冀州大營。兩支軍隊勝利會師,虎賁軍和驍騎軍相熟的將士們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唯有張燕和他的三千飛燕騎顯得有些冷清,要不是有韓楓和他的親衛隊在,他們可能真的會感覺自己被孤立了。不過,沮授很快就發現了他們的尷尬,很快就為他們安排了新的宿營地,並且讓其他將士多多與他們親近,很快就消除了彼此之間的隔閡。ps:求三江票支持!求收藏、推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叫韓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嘉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嘉庚並收藏我的父親叫韓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