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跳出了袁曹聯軍的伏擊圈,並且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就逃之夭夭,所以冀州軍一路在前往潁川的路上,竟然暢通無阻連一點麻煩也沒有遇到。
雖然沿途也有一些袁紹分散在各處的守軍,但是一來袁紹礙於顏麵,不想將自己和冀州盟友翻臉的事情廣為傳播,所以並沒有將此事告之駐守司隸的諸將;二來司隸的守軍數量實在太少,一路上也沒有什麽重要的關隘,所以倒也沒有人敢阻礙來勢洶洶的冀州軍。
剛剛一路順順當當的進入了潁川,冀州軍就受到了潁川駐軍的熱情歡迎。此時潁川的太守乃是韓家的韓榮,按照輩分來算就是韓楓的族叔,如今韓楓這個晚輩剛剛榮升大漢車騎將軍,就立刻衣錦還鄉,身為長輩的他自然是倍感歡喜。當然韓家的那些長輩們更加高興,韓家雖然是書香門第,但是生逢亂世難得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將才,而且還是一方諸侯,豈能不令他們欣喜若狂呢?
韓楓本來想盡快前往長社的潁川書院尋找他心目中那些良才的,但是經過陽翟之時就被熱情的韓家迎回了老宅。沒有辦法韓楓隻能將大軍留駐城外,自己帶著辛評進城應付那幫族老、族少。
而就在韓楓忙著在陽翟祭祖、拜會族中長輩的時候,荀彧就已經在他的授意下返回長社荀家,借用他在書院的身份,開始四處幫韓楓搜尋人才。韓楓知道荀彧在曆史上就是以識人著稱,這就是他雖然謀略不如郭嘉,陰毒不及賈詡,甚至不能像鍾繇一樣鎮守一方,但是卻能成為曹操大業中最重要的一環的原因。
有荀彧親自出馬前去長社之後。韓楓就放心的留在陽翟和韓家的族親們打成一團。憑借韓馥身為一方諸侯的身份,以及韓楓這段時日的赫赫戰績,他們父子在韓家的地位已經直線上升,在被熱情了招待了好幾天之後,韓家家主還和韓楓確定要將韓家朝冀州遷移的計劃。
拜別了熱情的族親。韓楓帶著部隊來到長社和荀彧會合。
誰料,荀彧一見麵就給韓楓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郭嘉出去遊曆了。
韓楓本來興衝衝地準備趕來拜訪那位“鬼才”,不料竟然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心中難免有些失落。但還是強笑道:“看來我與奉孝的緣分未到,實在是不可強求啊!不知道先生此行可為我冀州尋到幾位大才?”
荀彧見韓楓如此求賢若渴,自然感到十分滿意:“啟稟主公。彧幸不辱命,為主公尋得三位大才,正在營外帳外等候主公接見!”
韓楓聞言頓時大驚,急忙起身連聲說道:“豈可如此慢待賢士?楓這就親自出門相迎!”說著,他便快步帶著在場的文武親自迎了出去,果然見營帳外有三名器宇軒昂的文士正相談甚歡。
韓楓急忙快步迎上前去。連連作揖說道:“楓不知幾位先生蒞臨,未曾遠迎,還望諸位先生恕罪。”
那幾位文士雖然孤傲,但畢竟已經有心投奔冀州,日後還要在韓楓麾下為官,如何肯生受主公這一禮?急忙側身避讓,然後連道不敢。臉上卻滿是洋溢著受到尊重之後的喜色。
荀彧急忙在一旁為韓楓介紹道:“主公,這三位先生分別是鍾繇鍾元常,陳群陳文長以及杜襲杜子緒,皆是潁川學子,聽聞主公求賢若渴特來相投,望主公予以接納。”
韓楓聞言頓時大喜過望。鍾繇和陳群雖然在演義中名聲不然郭嘉那般顯赫,但是一個鎮守關中以一己之力對抗馬騰、韓遂等西涼諸侯,一個則是大魏的重臣,是魏晉南北朝影響最深遠的“九品中正製”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而杜襲雖然大器晚成,但卻能在曹真和司馬懿的軍中都擔任軍師之職。其才能可見一斑。
“竟是幾位大才當麵,楓何德何能,竟能得幾位先生相助,實在是我冀州之幸,大漢之福啊!”韓楓說著。鄭重其事的深深朝三人再度鞠躬行禮。
鍾繇等人雖然心高氣傲,但其實不過也就是在潁川一帶還有些名氣,還不像後來那般名動天下,三人中最出名的鍾繇也不過是以書法聞名,而並非內政或者謀略。所以對於韓楓如此禮遇,三人還是難免感覺到有些受寵若驚。
鍾繇身為三人中唯一一個已經出仕的人,自然率先開口說道:“將軍如此禮遇,我等兄弟感激涕零,願從此奉將軍為主,任憑驅策!”說著,他就帶著兩個師弟長身拜倒在韓楓麵前。
韓楓急忙上前將三人一一扶起,連聲說道:“得幾位先生相助,楓真是如虎添翼啊!哈哈……來,來,來,幾位先生請裏麵就坐,我們慢慢商談。”
“主公先請!”鍾繇等人既然已經決心奉韓楓為主,自然知道什麽叫尊卑有別,所以自然不敢稍有僭越,急忙客氣的說道。
韓楓也就不再客氣,又率領眾人浩浩蕩蕩的返回營帳,分別落座之後,他便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元常先生,聽聞你早年便已進京為官,卻為何又會出現在潁川?莫非先生已經棄官不做了麽?”
鍾繇長歎一聲,幽然說道:“當今天子蒙難,主弱仆強早已經無力回天,無論是董卓還是王允、呂布都是虎狼之輩,豈能甘心交還兵權還政於朝廷?身為臣子不能為天子分憂,這官不做也罷,所以我便告病返鄉,準備另尋良主效命。”
荀彧頗以為然的點點頭,說道:“如今大漢權柄操於奸臣之手,元常兄留在朝中也無能為力,不如另尋他途。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我冀州經過韓州牧的勵精圖治,早已經富甲天下,如今車騎將軍更是雄才偉略,正可平靖宇內、匡扶漢室,幾位兄長能共襄盛舉,實在是我冀州之福啊!”
陳群遲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對韓楓說道:“主公能征善戰,我等早已聞名遐邇,隻是還有個不情之請,望主公成全!”
韓楓哪裏會舍得拒絕,連聲說道:“文長先生何必如此客氣?有何要求但說無妨。”
三人相視一眼之後,還是由陳群開口說道:“不知主公是否已經知道,兗州刺史劉岱已經身死於青州黃巾賊人之手,兗州群龍無首,眼看又要經曆一番戰火的侵襲。所以,我等商議再三,決定將宗族遷往冀州,望主公成全。”
鍾繇等人都是潁川名門望族,雖然與韓家那樣的大門閥不能相提並論,但也算是世家子弟,自然不願意家族遭受戰火的威脅,所以想將家族遷往相對安穩的冀州。可是冀州幾番屠殺世族,雖然都是以謀反的借口,可還是讓天下世族為之側目,所以三人還是希望能先得到韓楓的許可。
韓楓自然知道三人的顧慮,隻是他不明白為什麽他們有那麽多顧慮還會想要投奔冀州,所以略顯疑惑的望向荀彧,真的很想開口問對方是準備忽悠這幾位大才的。
荀彧仿佛從韓楓眼中看出了他的疑惑,當下自顧自的笑言道:“冀州如今政通人和,人心思定,確實是亂世中難得的淨土。我已然決心將我們荀家這一脈遷往冀州定居(曆史上,荀彧也曾經遷移家族投奔冀州袁紹),所以幾位兄長若是有意,我們可以結伴同行。”說完,他頗有深意的望了韓楓一眼。
韓楓頓時明白了荀彧的意思,當即拍著胸脯保證道:“幾位先生放心將家小遷移過去,我冀州地大物博,自然不愁沒有地方安置。隻是生逢亂世,法度難免有些嚴苛,還希望先生能多多約束家人,萬勿觸犯戒條才好。”
陳群本就精通律法,當即十分理解的說道:“亂世當用重典,我等理會得了,既然主公已然同意,還請派些兵士隨我等返回家中,取了家眷好隨主公一同上路。”
韓楓當即答應道:“文長先生所言極是,我這就讓人前往各位家中延請,保證將他們安全妥善的護送到大營中來,諸位先生就不要來回奔波了。早聞幾位先生大名,今日得緣一見,正該置辦酒筵共謀一醉。”說著,他便吩咐周倉下去安排。
一直沉默了半天的杜襲,突然開口說道:“主公,杜襲有一句話不吐不快,望主公見諒!”
“子緒先生有話,但說無妨!”韓楓依舊彬彬有禮的說道。
杜襲沉吟了一下,然後說道:“據我所知,主公此番前來潁川乃是突然改道,而且是過了滎陽才折返潁川,想必已經猜到前路有所埋伏了吧。”說到這裏,他看看韓楓還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便繼續說道:“既然主公已經猜到曹孟德和袁本初有所圖謀,莫非以為改道潁川便可保萬無一失了嗎?”
曹孟德和袁本初有所圖謀?杜襲的一番話,頓時讓在座的文臣武將都震撼了,唯有韓楓和荀彧兩人依舊麵不改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雖然沿途也有一些袁紹分散在各處的守軍,但是一來袁紹礙於顏麵,不想將自己和冀州盟友翻臉的事情廣為傳播,所以並沒有將此事告之駐守司隸的諸將;二來司隸的守軍數量實在太少,一路上也沒有什麽重要的關隘,所以倒也沒有人敢阻礙來勢洶洶的冀州軍。
剛剛一路順順當當的進入了潁川,冀州軍就受到了潁川駐軍的熱情歡迎。此時潁川的太守乃是韓家的韓榮,按照輩分來算就是韓楓的族叔,如今韓楓這個晚輩剛剛榮升大漢車騎將軍,就立刻衣錦還鄉,身為長輩的他自然是倍感歡喜。當然韓家的那些長輩們更加高興,韓家雖然是書香門第,但是生逢亂世難得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將才,而且還是一方諸侯,豈能不令他們欣喜若狂呢?
韓楓本來想盡快前往長社的潁川書院尋找他心目中那些良才的,但是經過陽翟之時就被熱情的韓家迎回了老宅。沒有辦法韓楓隻能將大軍留駐城外,自己帶著辛評進城應付那幫族老、族少。
而就在韓楓忙著在陽翟祭祖、拜會族中長輩的時候,荀彧就已經在他的授意下返回長社荀家,借用他在書院的身份,開始四處幫韓楓搜尋人才。韓楓知道荀彧在曆史上就是以識人著稱,這就是他雖然謀略不如郭嘉,陰毒不及賈詡,甚至不能像鍾繇一樣鎮守一方,但是卻能成為曹操大業中最重要的一環的原因。
有荀彧親自出馬前去長社之後。韓楓就放心的留在陽翟和韓家的族親們打成一團。憑借韓馥身為一方諸侯的身份,以及韓楓這段時日的赫赫戰績,他們父子在韓家的地位已經直線上升,在被熱情了招待了好幾天之後,韓家家主還和韓楓確定要將韓家朝冀州遷移的計劃。
拜別了熱情的族親。韓楓帶著部隊來到長社和荀彧會合。
誰料,荀彧一見麵就給韓楓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郭嘉出去遊曆了。
韓楓本來興衝衝地準備趕來拜訪那位“鬼才”,不料竟然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心中難免有些失落。但還是強笑道:“看來我與奉孝的緣分未到,實在是不可強求啊!不知道先生此行可為我冀州尋到幾位大才?”
荀彧見韓楓如此求賢若渴,自然感到十分滿意:“啟稟主公。彧幸不辱命,為主公尋得三位大才,正在營外帳外等候主公接見!”
韓楓聞言頓時大驚,急忙起身連聲說道:“豈可如此慢待賢士?楓這就親自出門相迎!”說著,他便快步帶著在場的文武親自迎了出去,果然見營帳外有三名器宇軒昂的文士正相談甚歡。
韓楓急忙快步迎上前去。連連作揖說道:“楓不知幾位先生蒞臨,未曾遠迎,還望諸位先生恕罪。”
那幾位文士雖然孤傲,但畢竟已經有心投奔冀州,日後還要在韓楓麾下為官,如何肯生受主公這一禮?急忙側身避讓,然後連道不敢。臉上卻滿是洋溢著受到尊重之後的喜色。
荀彧急忙在一旁為韓楓介紹道:“主公,這三位先生分別是鍾繇鍾元常,陳群陳文長以及杜襲杜子緒,皆是潁川學子,聽聞主公求賢若渴特來相投,望主公予以接納。”
韓楓聞言頓時大喜過望。鍾繇和陳群雖然在演義中名聲不然郭嘉那般顯赫,但是一個鎮守關中以一己之力對抗馬騰、韓遂等西涼諸侯,一個則是大魏的重臣,是魏晉南北朝影響最深遠的“九品中正製”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而杜襲雖然大器晚成,但卻能在曹真和司馬懿的軍中都擔任軍師之職。其才能可見一斑。
“竟是幾位大才當麵,楓何德何能,竟能得幾位先生相助,實在是我冀州之幸,大漢之福啊!”韓楓說著。鄭重其事的深深朝三人再度鞠躬行禮。
鍾繇等人雖然心高氣傲,但其實不過也就是在潁川一帶還有些名氣,還不像後來那般名動天下,三人中最出名的鍾繇也不過是以書法聞名,而並非內政或者謀略。所以對於韓楓如此禮遇,三人還是難免感覺到有些受寵若驚。
鍾繇身為三人中唯一一個已經出仕的人,自然率先開口說道:“將軍如此禮遇,我等兄弟感激涕零,願從此奉將軍為主,任憑驅策!”說著,他就帶著兩個師弟長身拜倒在韓楓麵前。
韓楓急忙上前將三人一一扶起,連聲說道:“得幾位先生相助,楓真是如虎添翼啊!哈哈……來,來,來,幾位先生請裏麵就坐,我們慢慢商談。”
“主公先請!”鍾繇等人既然已經決心奉韓楓為主,自然知道什麽叫尊卑有別,所以自然不敢稍有僭越,急忙客氣的說道。
韓楓也就不再客氣,又率領眾人浩浩蕩蕩的返回營帳,分別落座之後,他便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元常先生,聽聞你早年便已進京為官,卻為何又會出現在潁川?莫非先生已經棄官不做了麽?”
鍾繇長歎一聲,幽然說道:“當今天子蒙難,主弱仆強早已經無力回天,無論是董卓還是王允、呂布都是虎狼之輩,豈能甘心交還兵權還政於朝廷?身為臣子不能為天子分憂,這官不做也罷,所以我便告病返鄉,準備另尋良主效命。”
荀彧頗以為然的點點頭,說道:“如今大漢權柄操於奸臣之手,元常兄留在朝中也無能為力,不如另尋他途。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我冀州經過韓州牧的勵精圖治,早已經富甲天下,如今車騎將軍更是雄才偉略,正可平靖宇內、匡扶漢室,幾位兄長能共襄盛舉,實在是我冀州之福啊!”
陳群遲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對韓楓說道:“主公能征善戰,我等早已聞名遐邇,隻是還有個不情之請,望主公成全!”
韓楓哪裏會舍得拒絕,連聲說道:“文長先生何必如此客氣?有何要求但說無妨。”
三人相視一眼之後,還是由陳群開口說道:“不知主公是否已經知道,兗州刺史劉岱已經身死於青州黃巾賊人之手,兗州群龍無首,眼看又要經曆一番戰火的侵襲。所以,我等商議再三,決定將宗族遷往冀州,望主公成全。”
鍾繇等人都是潁川名門望族,雖然與韓家那樣的大門閥不能相提並論,但也算是世家子弟,自然不願意家族遭受戰火的威脅,所以想將家族遷往相對安穩的冀州。可是冀州幾番屠殺世族,雖然都是以謀反的借口,可還是讓天下世族為之側目,所以三人還是希望能先得到韓楓的許可。
韓楓自然知道三人的顧慮,隻是他不明白為什麽他們有那麽多顧慮還會想要投奔冀州,所以略顯疑惑的望向荀彧,真的很想開口問對方是準備忽悠這幾位大才的。
荀彧仿佛從韓楓眼中看出了他的疑惑,當下自顧自的笑言道:“冀州如今政通人和,人心思定,確實是亂世中難得的淨土。我已然決心將我們荀家這一脈遷往冀州定居(曆史上,荀彧也曾經遷移家族投奔冀州袁紹),所以幾位兄長若是有意,我們可以結伴同行。”說完,他頗有深意的望了韓楓一眼。
韓楓頓時明白了荀彧的意思,當即拍著胸脯保證道:“幾位先生放心將家小遷移過去,我冀州地大物博,自然不愁沒有地方安置。隻是生逢亂世,法度難免有些嚴苛,還希望先生能多多約束家人,萬勿觸犯戒條才好。”
陳群本就精通律法,當即十分理解的說道:“亂世當用重典,我等理會得了,既然主公已然同意,還請派些兵士隨我等返回家中,取了家眷好隨主公一同上路。”
韓楓當即答應道:“文長先生所言極是,我這就讓人前往各位家中延請,保證將他們安全妥善的護送到大營中來,諸位先生就不要來回奔波了。早聞幾位先生大名,今日得緣一見,正該置辦酒筵共謀一醉。”說著,他便吩咐周倉下去安排。
一直沉默了半天的杜襲,突然開口說道:“主公,杜襲有一句話不吐不快,望主公見諒!”
“子緒先生有話,但說無妨!”韓楓依舊彬彬有禮的說道。
杜襲沉吟了一下,然後說道:“據我所知,主公此番前來潁川乃是突然改道,而且是過了滎陽才折返潁川,想必已經猜到前路有所埋伏了吧。”說到這裏,他看看韓楓還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便繼續說道:“既然主公已經猜到曹孟德和袁本初有所圖謀,莫非以為改道潁川便可保萬無一失了嗎?”
曹孟德和袁本初有所圖謀?杜襲的一番話,頓時讓在座的文臣武將都震撼了,唯有韓楓和荀彧兩人依舊麵不改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