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王府的院子裏,三三兩兩站了不少文武官員,一個個低聲私語,無人敢嬉笑風聲,話語間不時張望著北麵的臥房。
河間王楊弘已經病重數日,六七個醫官站在外屋,愁眉不展,一股苦楚的中藥的味道依然還在屋中回蕩著。
長子楊慶、洞主那牙、海師何蠻、水軍主將朱寬四人在裏間屋,圍坐在河間王的病榻旁邊,時刻聽候著楊弘的差遣吩咐。
病榻上臥病的河間王楊弘已經無力坐起,外傷不愈,內疾複發,泛紫的嘴唇、深陷的眼窩,蒼黃的臉龐,讓所有人都倍感擔憂。
楊弘環視著身邊的四個人,先對那牙說道:“洞主……”
“老王爺……”那牙探過身子,靠近床前,等候吩咐。
楊弘道:“孤王把洞主帶到中原,教之文字,傳之禮儀,隻為將來開化島民,宏大皇恩,如今洞主與我等無二,等收複夷州諸島,洞主務必勸農修學,教化百姓。”
“老王爺訓喻,那牙永記不忘!”
楊弘點了點頭,眼神又落在何蠻身上,何蠻也探過身子傾聽,楊弘道:“老弟呀,這裏也就你能和孤王稱兄道弟了。”
“老王爺……”何蠻忍不住老淚縱橫,深深握住了楊弘的雙手。
“你雖是陳國降將,但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收複夷州,統一之功在眾人之上。孤王知命,我死之後,你為東征主帥,節製江東、嶺南兩路水師,勿負君恩!”
“老王爺…….”何蠻臉脹得通紅,忍不住哭了起來。
何蠻回到凳子上,楊弘又召喚大將朱寬,“歡斯曾狂言,沒有三萬人馬登岸,休談收複夷州。如今三萬人馬湊齊了,你兌現不了承諾,休在返回大陸。”
“千歲放心,末將肝腦塗地,也要蕩平夷州!”
“嗯……”
看著朱寬咬碎牙根,誌如磐石的決心,楊弘蒼白的臉上泛起了一絲欣慰。最後,楊弘命長子楊慶去取筆墨。
朱寬道:“千歲起身不便,就讓人代寫吧。”
“不,孤王親筆擬奏章,請旨開戰。慶兒給為父舉紙。”
楊慶雙手舉著一張紙,朱寬潤好筆墨,將毛筆交於躺在床上的楊弘,楊弘抬筆憋足力氣,洋洋灑灑,一氣嗬成,寫下了一道奏疏。
寫罷之後,楊弘長談一口氣,說道:“快去交與皇上,孤王熬不過這個年了,但收複夷州的大事不能拖延。”
楊慶兩眼迸淚,哭泣道:“父王病重,還是留下孩兒盡孝吧。”
“你混賬,”楊弘劇烈的咳了幾聲,指著楊慶斥道:“孤王是兩朝忠臣,幾時有人這麽個逆子,快快去送!”
“是……”楊慶剛轉身要走,又轉身回來,哭著說道:“父王,您可一定要等到皇上的詔書啊!”言罷,奔跑著出了臥房。
就是這樣,楊慶帶著幾個侍衛,由運河北上東都,又換乘八百裏快馬,日夜兼程,過嘉峪關,直奔河西走廊,到達張掖府,這才麵見到蕭皇後。
在張掖行宮,楊慶訴說完河間王楊弘的病情,便拿出那份親筆奏章,此時諸葛穎、陰世師也奉命趕到行宮。
蕭皇後細細看了一番,便交與陰世師,眼神中帶著一絲沉重,說道:“哀家看不下去,還是將軍讀吧。”
陰世師展開奏疏,二眉緊皺,細細讀道:
“自吾皇登基以來,抵禦突厥進犯、剿滅北齊殘部、伐陳統一南北、招安嶺南六郡、收複南越交趾、營建東都、貫通運河、重興佛教、開科取士、南下江都、西征西域,此功德無量,秦皇漢武也不能比擬。而今討伐琉求,收複夷州,大戰在即,奈何老臣箭瘡難愈,舊病纏身,隻恐再難出征。弱水三千,隻差橫舟一渡;孤島回歸,惟有跨海動武。老臣深知,彌留之際,戰機方來,故而請旨開戰!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見中原百姓徭役沉重,苦不堪言,老臣冒死進言,收複夷州之後,統一大業已成,皇上功蓋千古,無人能及。望陛下偃武興文,修生養民,廣施恩惠,永保社稷,成就千古一帝,陛下神武英明,必能獨步古今。老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蕭珺聽罷這道奏疏,看著陰世師雙手抖顫,不覺淚水已奪目而出,感慨萬千,歎道:“老千歲披肝瀝膽、鞠躬盡瘁,忠心可鑒。”
楊慶“撲通”跪到,眼含熱淚說道:“父王知想在臨終之前,等到陛下傳旨決戰的詔書。”
陰世師趕忙扶起楊慶,蕭皇後二眉緊鎖,難言道:“陛下已出玉門關,這可如何是好?”
隻見諸葛穎作揖說道:“眼下十萬火急,隻能請娘娘降懿旨訓示。”
蕭皇後有些遲疑,看了看幾個人眼神,眾人都望著蕭皇後表態,蕭皇後問道:“軍政大事,讓哀家傳旨,是否欠妥?”
諸葛穎道:“事出緊急,皇上不在,臣等惟娘娘懿旨是尊。”
“臣也同意。”陰世師說。
楊慶作揖道:“父王恐怕也不能再等了。”
蕭珺望龍書案踱了幾步,又停住言道:“收複收複夷州諸島,乃是陛下夙願,哀家自當代筆擬旨。”遂喚過來陳婤,命準備筆墨,草擬懿旨。
蕭珺思量片刻,提筆寫下一道懿旨,交予楊慶,並叮囑道:“哀家再發一道懿旨,同時送往嶺南水師,旨到令行。”
“末將明白!”
楊慶封好懿旨,片刻不留,拜別蕭皇後,立刻返回江東。真可謂:
萬裏折返不停蹄,隻為東海戰火急。
三載苦心盼今朝,千日養兵待奔襲。
浩浩東海難平複,嫋嫋狼煙欲東移。
收複台灣非是夢,諸島遍插大隋旗。
東海枕戈待戰,西域的隋軍也依舊馬不停蹄,伊吾國(今新疆哈密)原以為有高山荒漠,險要阻隔,可以做屏障,萬沒想到,薛世雄依靠六十五頭駱駝突過大漠,進兵神速,勢如天降。
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一月,薛世雄率孤軍渡過沙漠,兵臨伊吾城下,伊吾人聞風喪膽,驚恐萬分,不戰而降,伊吾隨即納入大隋版圖,西域各國相繼畏懼,紛紛納表稱臣。
坐在伊吾國帶有異域風情的宮殿裏,隋煬帝左顧右盼還有些不習慣。隨行將官分列兩側,交頭接耳,品評著這西域宮廷。
隋煬帝悠閑的拍了拍寶座扶手,問道眾人:“如今伊吾收複,西域諸國早已是人人自危,他們徹底怕了朕。”
虞世基讚道:“陛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伊吾國從西域版圖上勾掉,這功績勝過漢武帝十倍呐。”
宇文述也作揖道:“吾皇雄才大略,臣等自愧不如啊。”
虞世基、宇文述一邊一個,奉承著拍馬屁,令隋煬帝十分得意,便問道:“各位愛卿,眼下之計,是進是退?”
大將軍麥鐵杖言道:“依末將之見,不如一鼓作氣,打到高昌國,收複整個西域。”
眾武將個個摩拳擦掌,請兵出戰,楊廣沉思一番言道:“剿滅吐穀渾是為肅清河西走廊,討伐伊吾是為打通絲綢之路。如今兩件事都做到了,朕還指望著和西域諸國通商互市,富國富民呢。”
宇文述讚道:“陛下高瞻遠矚,深謀遠慮,臣等萬分仰慕。”後麵虞世基等文武眾臣也跟著交口稱讚。
眾人正為隋煬帝的遠大藍圖,說得起興,兵部尚書段文振,急匆匆來到殿前,作揖奏道:“啟奏陛下,皇後娘娘派人急報,河間王病危。”
“哦?”隋煬帝一驚,站起身來,說道:“朕的半壁江山不能沒有皇叔,討伐琉求在即,朕不能不顧後院。”
隋煬帝有了休戰收兵的心情,這可難得一見,宇文述趁機言道:“陛下打通西域,應恩威並濟,吐穀渾、伊吾先後剿平,西域小國已知厲害,不如朝會各國,讓他們納貢稱臣,永奉天子。”
宇文述一席話,正合心意,隋煬帝道:“傳諭西域諸國,天子為蕃人交易懸遠,故而設置城郡,這才打通西域。”遂傳下旨意,設置西海(今青海湖西岸)、河源(今青海湖南岸)、鄯善(今新疆羅布泊)、且末(今新疆且末縣)四郡,調發戍卒,大興屯田,以捍衛西域商路。這才是;
大隋恩威震西壤,收複青海拓新疆。
隆隆鐵蹄至此駐,絲綢之路複通商。
西域大捷,隋軍收兵,不做細說。單講楊慶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回了淮南揚州府。剛到府門便看到白幡高挑,素縞懸掛,若非喪事,豈能如此?
“不好!”
楊慶扔掉馬鞭,跑進府內,隻見正院的客廳已經布置成靈堂,王府家眷一個個跪地痛哭,何滿、朱寬、那牙以及所屬將官都頭帶著白練,一舉棺槨擺放正中,堂上靈位寫的正是“大隋河間王楊弘之位”。
“父王——!”
楊慶一聲喊叫,傳來陣陣哭泣,何蠻、那牙、朱寬等人,俱已戴孝守靈,楊慶一頭撲倒河間王楊弘靈柩前,跪地哀鳴,失聲痛哭。
何蠻、朱寬趕忙拉起楊慶,攙扶安慰道:“公子節哀,公子節哀。”
“我父王何時病故?”
“昨夜二更,老千歲晏駕。”
楊慶解下身上包袱,捧在眼前,哭訴道:“父王,孩兒請來旨意,你為何不等到今天,就撒手人寰了......”
何蠻扶起來楊慶,一旁接過包袱,問道:“皇上怎麽說?”
楊慶擦拭了眼淚,說道:“皇上已出玉門關西征,皇後娘娘坐朝,留守大臣唯皇後懿旨是遵。”
何蠻打開懿旨細細看了看,朱寬問道:“娘娘怎麽說?”
何蠻把懿旨交給朱寬,說道:“傳令三軍,兩日後起錨出海!”
兩日之後,河間王楊弘入殮埋葬,江東水師,三軍戴孝,為老王爺送葬。祭奠之後,何蠻拿出蕭皇後懿旨,對眾將士喊道:“皇上遠征西域,三軍當以皇後懿旨是遵:
走馬出江遊,浩淼付東流,皇威隔海望,東吳有夷州。
開基西北境,列勳東南候。文治賴仆射,武功有千牛。
提劍興縱起,止戈方自羞。久懷淩霄誌,而今討琉求。
旌鼓遙萬裏,功業傳千秋。若為男兒身,躍馬踏海溝。”
讀罷此懿旨,眾人心生感慨,將士群情激昂。海師何蠻傳下將令,全軍登船,宣戰琉求國。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正月,大將何蠻、朱寬統率江東水師,共計兩萬出兵馬,由長江口東征,沿高華島(今釣魚島)奔赴夷州。開始了曆史上第二次收複台灣。
五日之後,皇後懿旨也傳到嶺南,嶺南水師隨即發兵,陳棱、張鎮周率一萬水軍,戰船百艘,出兵義安(廣東潮州),兩路舟師南北夾擊對夷州諸島形成合圍之勢。
陳棱、張鎮周統率嶺南水軍出海,海上劈波斬浪,不見盡頭,行駛了兩日,眾將官站在船頭觀瞧,陳棱頗有些焦慮,問道張鎮周:“我們已經航行了兩天,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夷州島。”
張鎮周道:“從航圖和風向來看,前方應到一鯤身島。”
“一鯤身島?”
“是啊,一鯤身島在大陸和夷州島之間,兩岸的漁民為方便交易,習慣在一鯤身島做買賣。此番東征,必先取一鯤身島。”
“嗯。”陳棱立刻傳下軍令,命船隊加速前行,直奔一鯤身島。
穿過一陣陣巨浪,一個小小的島嶼呈現在眾人眼前,似乎還有一些小漁船在島嶼周圍來來往往,張鎮周打眼望去,指著小島方向說道:“陳將軍,前麵便是一鯤身島。”
“傳令各船,速在一鯤身島登陸。”
旗艦戰船的桅杆上旗手一陣旗語,眾多戰船一字排開,直逼一鯤身島。漸漸迫近,一陣喧囂聲傳來,島上百姓還不知是大隋的水軍殺來,竟以為是大陸來做交易的商船,諸多百姓紛紛拿著貨物雲集島邊期待交易。
戰船紛紛靠岸,巨大的船板搭到岸邊,隋軍將士刀槍林立,蜂擁而出,渴望交易的島民,嚇得四散而亂,島上有一隊琉求國的兵士,見島民大亂,一群官軍登岸,分別拔出彎刀,堵截上來。
陳棱、張鎮周站在船頭,遠遠望去,看見一群散亂的守島兵士,前來應戰。張鎮周大聲喝道:“鳴炮開戰!”
“嗒、嗒……”幾聲信炮,打響天空,朵朵煙霧如雲散開,隋軍將士聞炮而進直撲琉求兵。琉求國哪裏見過信炮,以為是天公震怒,還未交戰,就已經心慌意亂。
隋軍將士一鼓作氣,把迎戰的琉求兵衝得七零八落,雙方混戰廝殺,一場好鬥。真可謂:
大浪興風不可收,勿將戰船當商郵。
三聲信炮竄天起,隋軍威風掃琉求。
波濤不飲灘頭血,孤島難埋英雄頭。
一鼓作氣攻台澎,鐵騎渡海踏夷州。
河間王楊弘已經病重數日,六七個醫官站在外屋,愁眉不展,一股苦楚的中藥的味道依然還在屋中回蕩著。
長子楊慶、洞主那牙、海師何蠻、水軍主將朱寬四人在裏間屋,圍坐在河間王的病榻旁邊,時刻聽候著楊弘的差遣吩咐。
病榻上臥病的河間王楊弘已經無力坐起,外傷不愈,內疾複發,泛紫的嘴唇、深陷的眼窩,蒼黃的臉龐,讓所有人都倍感擔憂。
楊弘環視著身邊的四個人,先對那牙說道:“洞主……”
“老王爺……”那牙探過身子,靠近床前,等候吩咐。
楊弘道:“孤王把洞主帶到中原,教之文字,傳之禮儀,隻為將來開化島民,宏大皇恩,如今洞主與我等無二,等收複夷州諸島,洞主務必勸農修學,教化百姓。”
“老王爺訓喻,那牙永記不忘!”
楊弘點了點頭,眼神又落在何蠻身上,何蠻也探過身子傾聽,楊弘道:“老弟呀,這裏也就你能和孤王稱兄道弟了。”
“老王爺……”何蠻忍不住老淚縱橫,深深握住了楊弘的雙手。
“你雖是陳國降將,但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收複夷州,統一之功在眾人之上。孤王知命,我死之後,你為東征主帥,節製江東、嶺南兩路水師,勿負君恩!”
“老王爺…….”何蠻臉脹得通紅,忍不住哭了起來。
何蠻回到凳子上,楊弘又召喚大將朱寬,“歡斯曾狂言,沒有三萬人馬登岸,休談收複夷州。如今三萬人馬湊齊了,你兌現不了承諾,休在返回大陸。”
“千歲放心,末將肝腦塗地,也要蕩平夷州!”
“嗯……”
看著朱寬咬碎牙根,誌如磐石的決心,楊弘蒼白的臉上泛起了一絲欣慰。最後,楊弘命長子楊慶去取筆墨。
朱寬道:“千歲起身不便,就讓人代寫吧。”
“不,孤王親筆擬奏章,請旨開戰。慶兒給為父舉紙。”
楊慶雙手舉著一張紙,朱寬潤好筆墨,將毛筆交於躺在床上的楊弘,楊弘抬筆憋足力氣,洋洋灑灑,一氣嗬成,寫下了一道奏疏。
寫罷之後,楊弘長談一口氣,說道:“快去交與皇上,孤王熬不過這個年了,但收複夷州的大事不能拖延。”
楊慶兩眼迸淚,哭泣道:“父王病重,還是留下孩兒盡孝吧。”
“你混賬,”楊弘劇烈的咳了幾聲,指著楊慶斥道:“孤王是兩朝忠臣,幾時有人這麽個逆子,快快去送!”
“是……”楊慶剛轉身要走,又轉身回來,哭著說道:“父王,您可一定要等到皇上的詔書啊!”言罷,奔跑著出了臥房。
就是這樣,楊慶帶著幾個侍衛,由運河北上東都,又換乘八百裏快馬,日夜兼程,過嘉峪關,直奔河西走廊,到達張掖府,這才麵見到蕭皇後。
在張掖行宮,楊慶訴說完河間王楊弘的病情,便拿出那份親筆奏章,此時諸葛穎、陰世師也奉命趕到行宮。
蕭皇後細細看了一番,便交與陰世師,眼神中帶著一絲沉重,說道:“哀家看不下去,還是將軍讀吧。”
陰世師展開奏疏,二眉緊皺,細細讀道:
“自吾皇登基以來,抵禦突厥進犯、剿滅北齊殘部、伐陳統一南北、招安嶺南六郡、收複南越交趾、營建東都、貫通運河、重興佛教、開科取士、南下江都、西征西域,此功德無量,秦皇漢武也不能比擬。而今討伐琉求,收複夷州,大戰在即,奈何老臣箭瘡難愈,舊病纏身,隻恐再難出征。弱水三千,隻差橫舟一渡;孤島回歸,惟有跨海動武。老臣深知,彌留之際,戰機方來,故而請旨開戰!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見中原百姓徭役沉重,苦不堪言,老臣冒死進言,收複夷州之後,統一大業已成,皇上功蓋千古,無人能及。望陛下偃武興文,修生養民,廣施恩惠,永保社稷,成就千古一帝,陛下神武英明,必能獨步古今。老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蕭珺聽罷這道奏疏,看著陰世師雙手抖顫,不覺淚水已奪目而出,感慨萬千,歎道:“老千歲披肝瀝膽、鞠躬盡瘁,忠心可鑒。”
楊慶“撲通”跪到,眼含熱淚說道:“父王知想在臨終之前,等到陛下傳旨決戰的詔書。”
陰世師趕忙扶起楊慶,蕭皇後二眉緊鎖,難言道:“陛下已出玉門關,這可如何是好?”
隻見諸葛穎作揖說道:“眼下十萬火急,隻能請娘娘降懿旨訓示。”
蕭皇後有些遲疑,看了看幾個人眼神,眾人都望著蕭皇後表態,蕭皇後問道:“軍政大事,讓哀家傳旨,是否欠妥?”
諸葛穎道:“事出緊急,皇上不在,臣等惟娘娘懿旨是尊。”
“臣也同意。”陰世師說。
楊慶作揖道:“父王恐怕也不能再等了。”
蕭珺望龍書案踱了幾步,又停住言道:“收複收複夷州諸島,乃是陛下夙願,哀家自當代筆擬旨。”遂喚過來陳婤,命準備筆墨,草擬懿旨。
蕭珺思量片刻,提筆寫下一道懿旨,交予楊慶,並叮囑道:“哀家再發一道懿旨,同時送往嶺南水師,旨到令行。”
“末將明白!”
楊慶封好懿旨,片刻不留,拜別蕭皇後,立刻返回江東。真可謂:
萬裏折返不停蹄,隻為東海戰火急。
三載苦心盼今朝,千日養兵待奔襲。
浩浩東海難平複,嫋嫋狼煙欲東移。
收複台灣非是夢,諸島遍插大隋旗。
東海枕戈待戰,西域的隋軍也依舊馬不停蹄,伊吾國(今新疆哈密)原以為有高山荒漠,險要阻隔,可以做屏障,萬沒想到,薛世雄依靠六十五頭駱駝突過大漠,進兵神速,勢如天降。
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一月,薛世雄率孤軍渡過沙漠,兵臨伊吾城下,伊吾人聞風喪膽,驚恐萬分,不戰而降,伊吾隨即納入大隋版圖,西域各國相繼畏懼,紛紛納表稱臣。
坐在伊吾國帶有異域風情的宮殿裏,隋煬帝左顧右盼還有些不習慣。隨行將官分列兩側,交頭接耳,品評著這西域宮廷。
隋煬帝悠閑的拍了拍寶座扶手,問道眾人:“如今伊吾收複,西域諸國早已是人人自危,他們徹底怕了朕。”
虞世基讚道:“陛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伊吾國從西域版圖上勾掉,這功績勝過漢武帝十倍呐。”
宇文述也作揖道:“吾皇雄才大略,臣等自愧不如啊。”
虞世基、宇文述一邊一個,奉承著拍馬屁,令隋煬帝十分得意,便問道:“各位愛卿,眼下之計,是進是退?”
大將軍麥鐵杖言道:“依末將之見,不如一鼓作氣,打到高昌國,收複整個西域。”
眾武將個個摩拳擦掌,請兵出戰,楊廣沉思一番言道:“剿滅吐穀渾是為肅清河西走廊,討伐伊吾是為打通絲綢之路。如今兩件事都做到了,朕還指望著和西域諸國通商互市,富國富民呢。”
宇文述讚道:“陛下高瞻遠矚,深謀遠慮,臣等萬分仰慕。”後麵虞世基等文武眾臣也跟著交口稱讚。
眾人正為隋煬帝的遠大藍圖,說得起興,兵部尚書段文振,急匆匆來到殿前,作揖奏道:“啟奏陛下,皇後娘娘派人急報,河間王病危。”
“哦?”隋煬帝一驚,站起身來,說道:“朕的半壁江山不能沒有皇叔,討伐琉求在即,朕不能不顧後院。”
隋煬帝有了休戰收兵的心情,這可難得一見,宇文述趁機言道:“陛下打通西域,應恩威並濟,吐穀渾、伊吾先後剿平,西域小國已知厲害,不如朝會各國,讓他們納貢稱臣,永奉天子。”
宇文述一席話,正合心意,隋煬帝道:“傳諭西域諸國,天子為蕃人交易懸遠,故而設置城郡,這才打通西域。”遂傳下旨意,設置西海(今青海湖西岸)、河源(今青海湖南岸)、鄯善(今新疆羅布泊)、且末(今新疆且末縣)四郡,調發戍卒,大興屯田,以捍衛西域商路。這才是;
大隋恩威震西壤,收複青海拓新疆。
隆隆鐵蹄至此駐,絲綢之路複通商。
西域大捷,隋軍收兵,不做細說。單講楊慶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回了淮南揚州府。剛到府門便看到白幡高挑,素縞懸掛,若非喪事,豈能如此?
“不好!”
楊慶扔掉馬鞭,跑進府內,隻見正院的客廳已經布置成靈堂,王府家眷一個個跪地痛哭,何滿、朱寬、那牙以及所屬將官都頭帶著白練,一舉棺槨擺放正中,堂上靈位寫的正是“大隋河間王楊弘之位”。
“父王——!”
楊慶一聲喊叫,傳來陣陣哭泣,何蠻、那牙、朱寬等人,俱已戴孝守靈,楊慶一頭撲倒河間王楊弘靈柩前,跪地哀鳴,失聲痛哭。
何蠻、朱寬趕忙拉起楊慶,攙扶安慰道:“公子節哀,公子節哀。”
“我父王何時病故?”
“昨夜二更,老千歲晏駕。”
楊慶解下身上包袱,捧在眼前,哭訴道:“父王,孩兒請來旨意,你為何不等到今天,就撒手人寰了......”
何蠻扶起來楊慶,一旁接過包袱,問道:“皇上怎麽說?”
楊慶擦拭了眼淚,說道:“皇上已出玉門關西征,皇後娘娘坐朝,留守大臣唯皇後懿旨是遵。”
何蠻打開懿旨細細看了看,朱寬問道:“娘娘怎麽說?”
何蠻把懿旨交給朱寬,說道:“傳令三軍,兩日後起錨出海!”
兩日之後,河間王楊弘入殮埋葬,江東水師,三軍戴孝,為老王爺送葬。祭奠之後,何蠻拿出蕭皇後懿旨,對眾將士喊道:“皇上遠征西域,三軍當以皇後懿旨是遵:
走馬出江遊,浩淼付東流,皇威隔海望,東吳有夷州。
開基西北境,列勳東南候。文治賴仆射,武功有千牛。
提劍興縱起,止戈方自羞。久懷淩霄誌,而今討琉求。
旌鼓遙萬裏,功業傳千秋。若為男兒身,躍馬踏海溝。”
讀罷此懿旨,眾人心生感慨,將士群情激昂。海師何蠻傳下將令,全軍登船,宣戰琉求國。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正月,大將何蠻、朱寬統率江東水師,共計兩萬出兵馬,由長江口東征,沿高華島(今釣魚島)奔赴夷州。開始了曆史上第二次收複台灣。
五日之後,皇後懿旨也傳到嶺南,嶺南水師隨即發兵,陳棱、張鎮周率一萬水軍,戰船百艘,出兵義安(廣東潮州),兩路舟師南北夾擊對夷州諸島形成合圍之勢。
陳棱、張鎮周統率嶺南水軍出海,海上劈波斬浪,不見盡頭,行駛了兩日,眾將官站在船頭觀瞧,陳棱頗有些焦慮,問道張鎮周:“我們已經航行了兩天,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夷州島。”
張鎮周道:“從航圖和風向來看,前方應到一鯤身島。”
“一鯤身島?”
“是啊,一鯤身島在大陸和夷州島之間,兩岸的漁民為方便交易,習慣在一鯤身島做買賣。此番東征,必先取一鯤身島。”
“嗯。”陳棱立刻傳下軍令,命船隊加速前行,直奔一鯤身島。
穿過一陣陣巨浪,一個小小的島嶼呈現在眾人眼前,似乎還有一些小漁船在島嶼周圍來來往往,張鎮周打眼望去,指著小島方向說道:“陳將軍,前麵便是一鯤身島。”
“傳令各船,速在一鯤身島登陸。”
旗艦戰船的桅杆上旗手一陣旗語,眾多戰船一字排開,直逼一鯤身島。漸漸迫近,一陣喧囂聲傳來,島上百姓還不知是大隋的水軍殺來,竟以為是大陸來做交易的商船,諸多百姓紛紛拿著貨物雲集島邊期待交易。
戰船紛紛靠岸,巨大的船板搭到岸邊,隋軍將士刀槍林立,蜂擁而出,渴望交易的島民,嚇得四散而亂,島上有一隊琉求國的兵士,見島民大亂,一群官軍登岸,分別拔出彎刀,堵截上來。
陳棱、張鎮周站在船頭,遠遠望去,看見一群散亂的守島兵士,前來應戰。張鎮周大聲喝道:“鳴炮開戰!”
“嗒、嗒……”幾聲信炮,打響天空,朵朵煙霧如雲散開,隋軍將士聞炮而進直撲琉求兵。琉求國哪裏見過信炮,以為是天公震怒,還未交戰,就已經心慌意亂。
隋軍將士一鼓作氣,把迎戰的琉求兵衝得七零八落,雙方混戰廝殺,一場好鬥。真可謂:
大浪興風不可收,勿將戰船當商郵。
三聲信炮竄天起,隋軍威風掃琉求。
波濤不飲灘頭血,孤島難埋英雄頭。
一鼓作氣攻台澎,鐵騎渡海踏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