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7-31


    第二十五章:異界第一次產品發布會


    忙完了那些回到易家莊,離六月一日還剩兩天。墨子和墨清早就回來了,而且禮家的逍遙子由於前次沒有趕上路王國國子監易懂事答辯的盛會,這次得信後一直急急趕路,是第一個到的,已經在易家莊住了五天,好在有墨子相陪,還不算寂寞。此後儒家的孔子、雜家的列子、法家的韓非子、兵家的孫子、縱橫家的鬼穀子、陰陽家的老子、小說家的劉子、名家的鄧子、圖騰家的玄子都先後到來,唯有農家的荀子還未到達。


    易懂事作為邀請人現在才露麵已經有些失禮,所以急急忙忙地與大家相見,然後非常誠懇的道歉,也算給足了大家麵子。而讀書人好的也就是麵子,所以大家都非常滿意,沒人再怪罪易懂事這幾天的怠慢。


    由於荀子還未到達,大家都忍住了沒有問筆、墨、紙、硯的事。除了這些事,大家都關心起來易子的教學事宜。由於易懂事是目前唯一沒有確定學說的文生泰鬥,教學中將以那種學說為主成了大家關心的焦點。大家現在見到了紙這種好東西,更是十二分的希望易子能支持自己的學說,誰都知道無論是易子加入哪一家,哪一家絕對會一下子聲譽大振的。


    易懂事把那些學生請出了教室,第一次站在了講台上。雖說前世有數不清次數的發言,也有很多次把那些高管狠狠的教訓,但現在作為老師站在台上卻是第一次,還是作為這些大名鼎鼎的“子”的講解人,心中又暗中激動了一下。易懂事告訴大家,以後自己仍然不屬於任何一家。自己的目標就是統一和準則,不是武力和國土的統一,而是文明的統一,以後大家稱呼自己標準家就好了。見大家還是非常疑惑,易懂事就讓大家每人上台說一刻鍾話,但必須完整的表達自己學派的精華。一個學派的精華,一刻鍾哪夠表述完,所以大家的語速都非常快,好在前世的易懂事走南闖北,語言語係知道得非常多,大地球的語言又接近前世的母語漢語,聽著那些南腔北調的聲音,連猜帶蒙,意思都明白,但其他人平時相互之間慢慢講話還沒覺得聽起來吃力,現在一限定時間,大家的問題馬上就出來了,除了相互間特別熟的,都不知道其他人在講什麽。


    這也是自然的現象,傳說人類的祖宗發源於九龍大陸的岐山和離得不遠的九黎山,曆史已經七百多萬年,後來向幾個大陸蔓延。但有確切文字記錄的隻有七千多年,第一次統一成國家的是四百八十年前統一九龍大陸的周朝和四百一十年前的統一九鳳大陸的殷朝。從發明文字到現在也就有七千年了,人群的遷移導致各種語言、度量衡、禮教等等慢慢發生了變化和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和變化還在不斷地增大。分析了這些現狀,易懂事說道“而我的學派將叫做統一學派,就是要促使這些統一,所有的大陸才會因此而繁榮,還可能減少由於語言不通所產生的紛爭。這個學派從學術出發,但最終會超出學術的範圍。”易懂事信誓旦旦地講到,理想十分偉大。接下來大家不由自主地開始討論起易子的學派來,可惜時間就一天,太短,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來,因為荀子到了,大家重新把興趣轉移到筆、墨、紙、硯上來了,結束了對統一學派的討論。


    大家都是聰明人,送信的人已經演示過一次這些東西的用處,經過再次的演示和易懂事從曆史以及國家發展的高度來講解一通以後,興趣早就提到了最高點。接下來就是確定價格和易家莊能夠提供的數量。畢竟經過萬麗娘的核算和墨子的試銷,最後大家對價格沒有異議。但對數量的要求卻遠遠超出了易家莊的生產能力,差不多要提高一千倍才夠,再加上文人以外的需求,估計產能再增加一萬倍都還頭痛。這種情況的出現已經在易懂事的估計之內,但仍然是無法解決。這樣一來,大家開始激動起來,這些“子”們誰不想把自己的學說寫在現在的紙上,裝訂成易子說的“書”,加快傳播速度,增加自己學說的影響力?聽說紙的數量十分有限,大家開始慢慢拋開讀書人平時表現出來的文質彬彬,為誰能得到多少都要吵架了。最後易懂事把自己的產能分成二十份,除了到會的各大“子”加上宮家總共占據十三份,現在開始就可以購買。其餘幾份從八月一日開始正式對外銷售,總不能完全不顧及各國官府的需求,所以這幾份必須麵朝大眾銷售。彎月島也分到兩份,還是由宮家在啟明縣郡銷售,另外五份由在九龍大陸的大華國銷售,這些都是先到先得,任何人都可以購買,誰都不得罪。這一下“子”們開心了,初期得到的紙可以滿足各自學派的需求,以後易家莊生產的紙還是有自己的份,就可以對外賣了,也讓各大學派在學術之外,有了積聚財力的機會。


    會後大家免不了打聽怎麽突然冒出一個大華國?大華國又在哪裏?對前麵一個問題,易懂事堅持不回答原則,其他人拿他也沒辦法,對易懂事的脾氣大家也多少知道了一點,可是沒人再敢去尋他的不開心。對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大華國在哪裏,易懂事倒是回答得很仔細,九龍大陸的沙漠裏與易家莊隔海相望的地方就是。這個社會階段,也隻有文人的傳播力最快,一個半月,九龍大陸九鳳大陸的很多國家就已經知道了筆、墨、紙、硯的消息和購買渠道,讓易懂事感歎這世界的生意真好做,特別又是壟斷性的。這當然是廢話,什麽時候壟斷的生意不好做了?


    所以,本來這次文人之間的聚會,被易懂事徹底演變成了大地球第一次產品發布會,但這些產品由於與文人的關係太大,任何參會的人都沒有想到不知不覺中被易子所利用了,就算想到了也會心甘情願被利用吧,他們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是既得利益者。


    本來事情結束還有幾個人想留下來當老師的,但易懂事堅持報名已經結束,除了墨子和墨清外不再增加老師,一言九鼎不可更改,大家隻好放棄。想得開的又總共推薦了十幾個學生進來,都是在彎月島上幾個國家的國子監的學生,甚至有翰林院的,易懂事隻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十年以後絕大多數這次與會的人都後悔了,後悔當時沒有拉下臉來當學生。那臉皮厚的墨子和墨清報名做老師,開學後卻被易懂事變卦安排成學生,兩人都忍氣吞聲老實做了學生,最後一個成了文聖,一個成了華夏帝國的第一任教育部部長和史學之父,門生滿天下,萬世敬仰,而他們其餘的當時的“子”卻慢慢掩埋在曆史長河中,沒有一個人的成就超過他們推薦進去的學生。那些學生有成為小說家之父的,有成為語言學之父的,有成為機械學之父的,有成為樂聖的,有成為詩聖的,有成為兵聖的,最差的都是一方學術交流大使,而這些大使完全由大華國按伯爵等級供養,滿大陸傳授易子的統一學派的學識,讓人想不羨慕都不行,而且都詳細記入了由墨清主編的第一部《大陸通史》,而百家爭鳴中的百家由於易子一人的光芒太盛,其思想體係囊括了所有學派,因而其他人隻在墨清編撰的《大陸通史》中被一筆帶過而已,根本沒能像易懂事前世地球的曆史中那樣占據重要地位。


    想到自己的付出終於開始見到成效了,終於可以賺錢了,養家糊口不是問題了,養軍隊也是絲毫不擔心,就是供養一個初期沒有基礎的規劃中的大華國也預計可以勉強做到了,心裏的壓力大減,易懂事心情愉悅地開始編訂他的教學大綱了。寫教材來不及,隻好先用大綱應付,有機會的話再寫課本。萬麗娘這個時候開始為自己當初向女婿傾家蕩產的投資開心萬分了,果然沒看錯這個小孩子女婿。


    易懂事的教學大綱首先打破現在讀書的模式,在純理論之外設置了不少課目,第一階段要學的有語言和文字以及文學、數學、自然和地理天文、音樂、種植和養殖、烹飪。第二階段增加物理學、機械、醫學、建築和規劃設計,第三階段增加軍事、商業管理、行政管理、法律。在所有科目的設計中,易懂事故意地舍棄了化學,擔心大地球未來發展過程中偏離方向,給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其次,升學改考核製度為考試製度和所有科目教師共同推薦相結合的製度。第三設立小學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大學三年到十年的基本學製。由於大地球每天的時間都長一些,每月又有四十天,而且沒有必要像前世地球上的學生那樣學得那麽全麵,還有這個世界尚武,體質也比較強悍,易懂事不想讓它走向科技文明的道路,所以學製都比較短。而且學生上午學習,下午則是練習鬥氣的時間,隻要有興趣的,學校都像軍隊一樣免費傳授一階的金鬥氣功法,這與前世大大不同。隻不過估計第一批的貴族子弟們沒有誰會對這些功法感興趣,但從長遠來看,這樣設置絕對有必要,易懂事不會為了這第一批貴族子弟而改變自己的計劃。易懂事還規定,小學生入學年齡為七歲,為三年義務教學製。違反義務教學的家長將無條件驅逐出大華王國,不過具體施行時間現在不得不推後,現在隻有自己一個老師,哪裏忙得過來去教學生。而易懂事心目中的大學將嚴進嚴出,不培養水貨大學生,大學生的人數占比將控製在國民的千分之一以下,但師範類的除外。同時所有學校不實行商業化運作,雖然官府辦學會有很多弊端,但至少不會把學校變成垃圾製造場。況且現在新的學製才開始製定,自己有的是機會來製定相應的規則避免官辦學校的種種弊病。


    老天接連下了幾天雨,正好能避開炎熱寫東西。還剩十來天開學時,也到了第一批蠶結繭的時候。那些特訓的軍人在種花和養蠶的過程中也都觸類旁通的悟到了太極的自然之道,在蠶繭還沒全部豐收的時候就全部陸續進階了,此時再也沒人懷疑三少培養人的方法的正確性了。等蠶繭從蠶山上摘下來,除了預留蠶種外,易懂事安排馬上煮繭,省得到時蛹化蝶咬破繭,那就鬱悶了。再下來易懂事跟著到了生命島,去教大家繅絲,畢竟最重要的工序就是繅絲了,必須得易懂事去現場教。教會了工人,織綢的事就交給了當初去學紡棉的那兩個佃農了。易懂事專門給李嫣設計了幾款衣服,都是仿唐裝的,然後急急忙忙的回了易家莊。還有三天就開學了,再不回來,沒寫完的教學大綱咋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界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悟虛老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悟虛老道並收藏極界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