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神的神聖使命
從易長久的描述中易懂事了解到的事情比較多,有些方麵易懂事還仔細詢問了。可是有些細節方麵易長久也不清楚,畢竟他也是坐在高位上,所有事都想清楚的話累死也做不到,就像當初易懂事才開創大華王國的局麵時那樣,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片用的。不,八片不夠,八萬片勉強夠。所以易懂事也沒強求,倒是希望易長久開一個特別的朝會,有些事情自己想向各位主管了解一下,最好部分管具體事務的中下級官吏也能參加。於是大致確定十ri後加開一次特別的朝會。
現在華夏帝國都是三ri一朝會的,臨時加開就是特別的了,更特別的是自從華夏帝國立國以來,易懂事還是第一次上朝。就算是他當初擔任總理大臣的時候,也隻是在自己需要找誰的時候就單獨去找,或者大家有事單獨來請示匯報,最多三五個人在一起討論,忙得從來沒上過朝。易懂事出現在官方的公眾場所的次數大家扳著指頭都數得過來,主要就是祭拜天地和龍神,其他的時候怕也就是他自己和幾個兄弟姐妹的大婚,他有和大家見麵或者喝酒或者談心。唯一幸運的是苦兒,她不是易懂事的親人,但她的婚禮易懂事可是參加的。
但就算如此,這一百多個能上朝的帝國高層可是沒有誰會不記得三少這個華夏帝國真正的掌舵人和頂梁柱的。所以聽講特別朝會易懂事要參加,沒有哪一個不重視的,其中那八個女xing高官都是盛裝出席,連易懂事的老丈母娘萬麗娘也是如此,非如此不能表達對這種特殊朝會的重視。其他的本來沒資格參加朝會的,易長久也從全國各地用飛行靈獸或者魔獸接回來三百多個,按易長久的想法,雖然這樣比較費時費力,但四弟的時間更寶貴,現在能為帝國把把脈那是求之不得的機會,所以費時費力也值得。那些中小官吏聽講要上朝,還是接受傳說中的三少詢問,那個歡喜勁就別提了。多年以後,這些受到過易懂事問話的中小官吏的後代,都時刻緬懷祖宗見三少的往事的,就跟易懂事前世古中國封建製度下的那些街坊市民一樣,實在也找不出兩樣來。
這次接連開了五天的朝會倒是給易長久有些借鑒意義,原來朝會還可以變成大討論的菜市場。易懂事前世開得最多的就是銷售會議,其次就是生產會議,最後是與客戶的談判會議。而前世雖然有老板和員工的區別,但沒有嚴格的尊卑等級製度,員工有想法的時候,直接給老板下不了台的時候也偶爾有發生,爭論那更是常有,但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好點子好方法都是從會議中得到的。所以很多時候會議變成大菜場太正常了。
現在易懂事臨時客串主持早朝,充分發揮了集思廣益的會議作風,所以易懂事也得以糾正一些自己把前世搬到這一世的但不太契合現在大環境的東西,那虛心的作風,讓易長久和曾經貴為國王的現任總理大臣路培坤心折不已。最讓他們心折的事是,大家集思廣益得來的東西,經易懂事一分析總結,然後分派任務,就成了易懂事的東西,易懂事做得最多的隻是動動嘴,出主意以及動手做的人的功勞遠遠不如易懂事。這可是長期當企業領導的心得,現在被易長久等學了去。
其次,朝會還可以開得如火如荼,使得大家主動要求延長,讓易長久汗顏。除了晚上大家回家睡覺之外,連午飯大家都是在朝堂上一人捧了一個碗簡單解決的。其實在帝國重建的繁忙工作之中,誰不是積累了一肚子話要說,在難得地能有這機會說話,又真的讓大家沒有壓力地暢所yu言,並能與其他人大討論的情況下,吃飯等等都是小事。最後幾百個議題大部分都是舉手表決的方式定下來的。這樣一來,連續五天,早就不是所謂的早朝了,朝堂也成了議事的茶館似的。
但在雜亂中有一點易長久特別留意,一旦易懂事多方聽取意見後,一旦決定下來去執行,大都是頒布的死命令,一旦誰以後說做不到,那朝廷的玩忽職守罪可不是虛設的,一準落在沒完成的人頭上。以後,易長久把這個從弟弟身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效果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這個朝會具體的細小的事就不說了,在大的方麵易懂事對自己的有些作為進行了修改。首先是教育製度,由於現在學校上的都是文化課,沒有思想體係方麵的,不像此前的縣學、國子監、翰林院等那樣首先是忠君的教育,然後才是軍事、曆史、各種學說等等,所以現在學生的所學完全與大陸各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體係。一個國家固然有可能影響全大陸,但那時間太長,而且別國怕是很難與華夏帝國銜接得上。這倒提醒了易懂事,自己確實忽略了。於是決定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材中加入《蒙學》、《四書》、《五經》等等,都有忠君教育,這對封建王朝的統治確實有極大的好處。不過編製教材,易懂事可是逃不掉,畢竟現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四書》、《五經》等東西呢。但執筆的這次換成了教育部代理部長墨清,以後出來的東西也將是改頭換麵的,反正絕對不叫《四書》、《五經》了。
其次,米樂多這個對外貿易部代理部長現在被各國商人追得到處跑,米江河這個內貿部代理部長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現在華夏帝國有太多的獨家產品,但都是產能不足。為了產品的分配,父子兩有時還拌拌嘴呢。一問胡三包這個工業生產部代理部長,才知道是他的助手,易懂事曾經的學生出的主意,那就是不能滿足所有需求的,要使需求處於饑餓狀態,華夏帝國才好賺錢。易懂事倒是有些好笑也有些好氣,這些學生學倒是學了,但畢竟不像自己前世那樣各種理論滿天飛,所以他們還是不能完全聯係實際。
現在兩個大陸兩百億左右的人口,就隻有華夏帝國有成規模的生產這些初級工業品的工廠,而華夏帝國現在的人不到一億,就算百分之八十都是工人,出來的東西也是永遠滿足不了人們的簡單的需求的。現在離華夏帝國遠一些的地方,消費需求都沒有開發呢。又由於那些地方遠,運費高昂,這些生活必需品到了那些地方都成了奢侈品了,哪裏還用得著控製產量呢?
不過了解了這事以後,易懂事要胡三包開足工生產時,易懂事才真正找到了產能不足的症結所在。現在工廠的占地問題好解決,華夏帝國經過被神界的大屠殺以後總的來說是地多人少,但生產設備不夠,工人不夠,這兩點成了大問題,就算敞開了生產,也最多提升百分之二十的產量,看米樂多父子倆相互拌嘴的狀況,就算增加百分之一千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至於工人緊缺,易懂事早就料到了,現在還是沒有解決的好辦法,又不願意大量移民進來,所以隻好從設備上想辦法了。但是問到易富貴設備的事,他也是天天頭痛,連他這個生產設備的人都還為自己的設備不夠而頭痛呢。因為運輸部的原物料來不及運進來,設備來不及運出去。但運輸部也有苦楚,工部的路現在倒是修得多,但是汽車不夠大,很多生產設備沒法裝車,還得用最原始的人推馬拉的方法往外運,而現在彎月島一南一北有兩個工業中心,特別是運設備到北方,沒有兩個月是送不了一趟的。更可怖的是那些大鐵疙瘩要從各個鋼鐵廠運到黃石島的機械設備廠更是費勁。現在各有苦處,誰都束手無策。
易懂事一圈問下來其他人沒找到問題的根源他卻是找到了,就是差一個簡單的,但是很重要的東西自己忘記了弄出來,焊接設備。沒有了這東西,鋼鐵廠生產時很多設備的主體都得一體成型,易富貴他們生產設備時更是得把所有東西都搞好,在除了黃石島的其他地方,可是沒有道教的弟子用火係法術來把那些接頭處連接在一起的,改用螺絲連接的話在jing細處又不達標,所以無論運輸也好,以後的維修也好,都是大問題。會議後,自己該與易長久研究一下這問題了。搞一個巨型的焊接設備生產廠,把這解決以後,所有的問題基本都能得到解決。由於現在使用的大部分機床或者機器設備都比較簡單,很多設備都可以以分散的配件的形式運輸,到了目的地以後組裝就可以了,就不會出現設備大無法運輸的煩惱,也就不會出現設備不夠用的窘況。又糾正了自己一個疏忽。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神在華夏帝國重建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否則四年而已,華夏帝國哪裏能恢複到現在的模樣。由於有神陸陸續續被雄霸等從神界送到華夏帝國做奴隸,才開始李長勇也是把他們當成普通的奴隸使用,還要防備他們造反,但是一段時間後李長勇就發現做奴隸的活對這些神來說太簡單了。比如同樣是幹修路的事,一般平民或者奴隸一天能幹五米遠就會累得要死,但這些神十來分鍾就幹完了,然後休息。要是說到挖護城河就有更誇張的,有一個縣城派了一萬人分成十組,準備用半年的時間完工,但其中有一組就有一個做奴隸的神,而這個神是萬獸大陸上主修土屬xing魔法出身的,魔法雖然沒有傳說中那麽迅速和誇張的威力,但是人家硬是在二十天之內,使得土地按要求分開了一百米,長五裏,而且無論是河的底部還是兩邊,除了像是鏡子一樣平整外,土地幾乎都石化了,絕對不會擔心以後漏水或者堤岸潰塌,挑不出半點毛病,然後那一組一千人都回家休息去了,這一休息可是可以休息五個半月的。
這些活不累,所以人家根本就沒想過造反,也不覺得丟人,沒見到其他組的人見了這一組的都是羨慕得不得了嗎?神心中還在隱隱得意呢。而且為了活命,他們可是不會逃跑,他們當中的很多都經曆過被道教追得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苦楚的,人間界躲不了,無論躲在哪裏易三少那殺神都找得到,神界現在更不是躲神的地方,狐欣藍在追緝,還有很多很多神窩裏反,去舉報那些曾在人間界犯過罪的,以期得到道教的獎賞,減少自己的刑期,所以還是現在的ri子愜意。隨著神的數量的增加,到處都開始出現這種奇怪的事情。
但李長勇也不是笨人,立即想到了物盡其用的良策。以後分工的時候,幾乎每一組都會有神存在,然後任務百倍地增加,而且考察任務完成狀況時是以組為考核對象,隻要有一個人沒完成,則視為整組沒完成。所以華夏帝國的城市和道路建設才這麽快,現在幾乎恢複了被破壞前的原貌。
易懂事不由得笑了,沒想到自己當時隻是為了報複這些神,要他們當奴隸,倒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神也終於找到了真正發揮他們實力的地方。是啊,想一想人類的發展史,其實武力不隻是用來戰鬥,更不是隻用來人與人之間內鬥的。人最初擁有武力就像動物的本能一樣是為了生存,戰天鬥地,不是戰人鬥人。在滿足能保證生存的前提後,武力是為了勞動,所以更多的東西也是從勞動中得來的。隻不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人的yu望膨脹超出了生存的範圍,武力才用於人類間的相殘。
現在無意間易懂事幫這些神找到了本源的武力使用方向。設想一下,一個會土係魔法的神去修路,原本修路要先平整地基,然後等自然沉降幾個月,然後鋪第一層石料,然後鋪砂料,再等自然沉降,再鋪砂料,然後才能鋪水泥。現在人家一個土係魔法完成前幾道工序,然後一個石化魔法完成硬化,兩天後就可以鋪水泥了。就算是不會魔法隻會鬥氣的神,人家也不用等自然沉降了,會土法則的用法則,不會土法則幹脆可以用鬥氣,空中幾巴掌拍下去,路麵就平整而且不用等沉降了,照樣可以鋪水泥。神啊,原來你們神聖的使命在這裏。
於是易懂事又給大家支招了。以後大家使用神級奴隸的時候沒必要像現在這樣麻煩,可以製定一套減免奴隸期的方案,然後每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可以減免十年八年或者三年五年的奴隸期,那樣一來,根本不用監督,他們也會非常樂意去完成任務的,而且也不用混雜普通人進去了。普通的人還是去進行一些稍微jing細的活,比如給房屋添磚加瓦,這些方麵,神的速度比普通人快不了多少也好不了多少。但運輸,修路,修城牆,修護城河,開采礦產等等,他們可是比普通人強得太多。
幾年、幾十年以後,華夏帝國的基礎設施都修建完了的話,還可以幫他們找活幹,比如可以在華夏帝國的戈壁上修建一條真正意義的連接東邊海和西邊海的運河,那可是三千多裏,又是在戈壁上,比當初華夏帝國花八百萬人八年時間修的運河難度大得多。但建成以後,海上運輸可以節省差不多半年的時間,經濟價值巨大。還有,以後汽車有產能剩餘可以賣給其他國家的時候,李長勇的工部就可以承接國外的道路和城市修建工程,這些神還是能發揮作用。還有,其他國家的礦產煉製水平低,有礦山但煉不出東西來,華夏帝國可以不用買成品,幹脆買礦山,開采或者運輸原物料回華夏的事可以包給那些奴隸神,也許要不了一百年下來,大地球的礦產資源開發遲緩的狀況就可以改善。而很多奴隸神的奴隸期都滿了吧。所以現在大家不要愁神級奴隸多沒事給他們幹。
朝會結束以後,易懂事開始製定自己的時間計劃表。首先是要發明焊接設備,由於不想使用添加劑,以免帶動化學行業的發展,對大地球的環境帶來汙染,防微杜漸總是對的,所以易懂事決定采用壓焊工藝。然後就是編寫新的教材,這次易懂事把自己前世記下來的東西寫出來,讓墨清執筆,把不合適的去掉並根據需要適當改變,並專門調宣傳部的部長伍福星來協助,那可是思想教育的高手。然後易懂事自己新發明了一個東西,熱水瓶,這也是這次朝會時想到的一個忘記了發明出來的生活必需品。以後銀子不但是一種貨幣,它的另一個用途將真正發揮,做熱水瓶的保溫層。
易懂事留給易長久的任務就是高調宣布佛教為國教,而道教退居幕後稱為護宗教,喻指道教隻護衛易家王室宗族。其實易家王室不倒,華夏帝國也就倒不了。道教退居幕後這種說法隻能忽悠普通民眾,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讓普通民眾能安心,安居樂業,道教以後不會給普通大眾帶來滅頂之災了。既然大家有這心態,所以也就去忽悠一下,利於華夏帝國的繼續發展。
同樣,易懂事也給易富貴有了指示,大量生產民用飛艇,這東西雖然遠遠不能與前世的飛機運輸比速度,但和現在絕大部分國家隻能使用騾馬來運輸總是快得多也節省費用得多,到時既可以賣給那些大商人,也可以租借給他們,反正都能達到加快華夏帝國商品向全大陸拓展的步伐,自然地華夏帝國的文化也就可以慢慢影響到很遠的國家了。
易懂事給米江河也留了任務,由於此前的華夏帝國神龍港的本國的大商人在幾次神戰中都幸運地沒有受到多少波及,所以現在在賓館和小吃這一行裏麵還是和以前一樣,與帝國分享其中的利益。現在,易懂事要求各地必須發展小旅館和更小的廉價的小吃店,給商業發展帶來便利條件,這不可避免的會衝擊到那些商人的利益。但要知道現在華夏帝國最缺的是工人,以後道路以及公交車這些倒是有了,又能提供大量的進入工廠賺錢的機會,必然會吸引很多佃農不再種土地,而是進城當工人。但是到時候沒有大量的小旅館和小飯店配套,這些進城來的人初期的吃住到哪裏去?此前的工人都是上千萬的戰俘奴隸轉化而成,沒有這些麻煩事,現在卻不得不考慮,他們可是住不起貴族和商人才住得起吃得起的賓館和華夏小吃的。不能讓這些成為製約商業發展的瓶頸。至於商人們有可能的損失由米江河去協商,易懂事也不想讓商人傷心,華夏帝國的強國之路也有他們一部分功勞。反正帝國現在獨家的東西多得很,可以在那些方麵選擇一兩個進行交換補償。
墨清和伍福星在編寫新教材的時候還有一個額外的任務,那就是製定《禮》。想一想前世的中國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也就是《禮》的製定,從夏禮到周禮到孔子,最後形成《禮記》,中華民族的有序的快速發展,《禮》的功勞不可埋沒。現在各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大轉型,戰亂也是無可避免,加上華夏帝國的推波助瀾以及神界的大事破壞,原本形成的一些人文製度都開始解體,人與人之間有可能回到全部的弱肉強食關係。易懂事要做的不但是要打破一個舊製度,還得建立新製度,所以禮的製定也是必須做的。為了去掉一些在後世會絕對被詬病為糟粕的東西,易懂事還和兩人談了三天三夜自己有關這些方麵的想法,比如女子守活寡太不仁道、言論一點ziyu都沒有也不利於官府發現和改正錯誤等,易懂事是建議去掉或者稍微改掉一些的,而且易懂事也是身體力行在倡導這些。由於易懂事現在在大陸的地位,兩人也都是完全認可了易懂事的觀點。所以這個世界的封建社會注定與易懂事前世的封建社會有很多不同了。
墨清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組織大量文人編撰此前的典籍。易懂事造出紙以前,所有的文字xing的東西都是記錄在竹簡木簡上的,既不利於閱讀、也不利於保存。易懂事的要求就是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和勘誤,易懂事沒有像前世的封建統治者那樣設定**,一切都還曆史一個本來麵目吧。哪怕千把年以後對自己以及華夏帝國有負麵的評論也認了。
二十年以後,《墨氏chun秋》刊印,易懂事與墨清都出現靈魂大成長,終於又被易懂事蒙對了一個大道規則,就這一項,易懂事做的所有瑣碎雜事,算是都得到了回報,值。獨家發明的修煉方式見功,在這種不知道該如何修煉的階段真是難得。
而禮部代理部長荊悅要安排人手進行民間踩風,主要收集民間的隱約,加上易懂事在學校那幾年傳出來的音樂,收集成冊。希望這些事能成為一件盛事,也算是成全了易長久這個皇帝陛下文治武功的名聲。
另外易懂事專門從易富貴手下、李長勇手下和吏部代理部長應大彩手下各抽調了一個他們的一個得力助手,成立了國家標準部,一個主管各類工農業生產標準的製定,一個主管各種人文標準的製定,一個主管各種建築標準的製定。比如以前禮部代理部長荊悅花大力氣打造出來的定音律的編鍾現在就立即收到國家標準部。又比如度量衡雖是早就統一了,但原重器、原長度尺、原秤和原秤砣也是不太統一,各地使用的都有些許的誤差,現在易懂事讓道教達到金丹期的弟子用煉器的方法每樣做了幾十個分散到各個省級國家標準廳,並規定了保存的條件,以後就不會有誤差了。然後大量的各種標準開始製定。既然要製定規則,那麽就做全套,希望能再次碰巧達到天道的要求,讓自己再次成長,而且是靈魂的成長,多好。
不過後麵的巨量的工作卻是再沒對自己的修煉帶來好處,有些鬱悶。
從易長久的描述中易懂事了解到的事情比較多,有些方麵易懂事還仔細詢問了。可是有些細節方麵易長久也不清楚,畢竟他也是坐在高位上,所有事都想清楚的話累死也做不到,就像當初易懂事才開創大華王國的局麵時那樣,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片用的。不,八片不夠,八萬片勉強夠。所以易懂事也沒強求,倒是希望易長久開一個特別的朝會,有些事情自己想向各位主管了解一下,最好部分管具體事務的中下級官吏也能參加。於是大致確定十ri後加開一次特別的朝會。
現在華夏帝國都是三ri一朝會的,臨時加開就是特別的了,更特別的是自從華夏帝國立國以來,易懂事還是第一次上朝。就算是他當初擔任總理大臣的時候,也隻是在自己需要找誰的時候就單獨去找,或者大家有事單獨來請示匯報,最多三五個人在一起討論,忙得從來沒上過朝。易懂事出現在官方的公眾場所的次數大家扳著指頭都數得過來,主要就是祭拜天地和龍神,其他的時候怕也就是他自己和幾個兄弟姐妹的大婚,他有和大家見麵或者喝酒或者談心。唯一幸運的是苦兒,她不是易懂事的親人,但她的婚禮易懂事可是參加的。
但就算如此,這一百多個能上朝的帝國高層可是沒有誰會不記得三少這個華夏帝國真正的掌舵人和頂梁柱的。所以聽講特別朝會易懂事要參加,沒有哪一個不重視的,其中那八個女xing高官都是盛裝出席,連易懂事的老丈母娘萬麗娘也是如此,非如此不能表達對這種特殊朝會的重視。其他的本來沒資格參加朝會的,易長久也從全國各地用飛行靈獸或者魔獸接回來三百多個,按易長久的想法,雖然這樣比較費時費力,但四弟的時間更寶貴,現在能為帝國把把脈那是求之不得的機會,所以費時費力也值得。那些中小官吏聽講要上朝,還是接受傳說中的三少詢問,那個歡喜勁就別提了。多年以後,這些受到過易懂事問話的中小官吏的後代,都時刻緬懷祖宗見三少的往事的,就跟易懂事前世古中國封建製度下的那些街坊市民一樣,實在也找不出兩樣來。
這次接連開了五天的朝會倒是給易長久有些借鑒意義,原來朝會還可以變成大討論的菜市場。易懂事前世開得最多的就是銷售會議,其次就是生產會議,最後是與客戶的談判會議。而前世雖然有老板和員工的區別,但沒有嚴格的尊卑等級製度,員工有想法的時候,直接給老板下不了台的時候也偶爾有發生,爭論那更是常有,但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好點子好方法都是從會議中得到的。所以很多時候會議變成大菜場太正常了。
現在易懂事臨時客串主持早朝,充分發揮了集思廣益的會議作風,所以易懂事也得以糾正一些自己把前世搬到這一世的但不太契合現在大環境的東西,那虛心的作風,讓易長久和曾經貴為國王的現任總理大臣路培坤心折不已。最讓他們心折的事是,大家集思廣益得來的東西,經易懂事一分析總結,然後分派任務,就成了易懂事的東西,易懂事做得最多的隻是動動嘴,出主意以及動手做的人的功勞遠遠不如易懂事。這可是長期當企業領導的心得,現在被易長久等學了去。
其次,朝會還可以開得如火如荼,使得大家主動要求延長,讓易長久汗顏。除了晚上大家回家睡覺之外,連午飯大家都是在朝堂上一人捧了一個碗簡單解決的。其實在帝國重建的繁忙工作之中,誰不是積累了一肚子話要說,在難得地能有這機會說話,又真的讓大家沒有壓力地暢所yu言,並能與其他人大討論的情況下,吃飯等等都是小事。最後幾百個議題大部分都是舉手表決的方式定下來的。這樣一來,連續五天,早就不是所謂的早朝了,朝堂也成了議事的茶館似的。
但在雜亂中有一點易長久特別留意,一旦易懂事多方聽取意見後,一旦決定下來去執行,大都是頒布的死命令,一旦誰以後說做不到,那朝廷的玩忽職守罪可不是虛設的,一準落在沒完成的人頭上。以後,易長久把這個從弟弟身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效果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這個朝會具體的細小的事就不說了,在大的方麵易懂事對自己的有些作為進行了修改。首先是教育製度,由於現在學校上的都是文化課,沒有思想體係方麵的,不像此前的縣學、國子監、翰林院等那樣首先是忠君的教育,然後才是軍事、曆史、各種學說等等,所以現在學生的所學完全與大陸各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體係。一個國家固然有可能影響全大陸,但那時間太長,而且別國怕是很難與華夏帝國銜接得上。這倒提醒了易懂事,自己確實忽略了。於是決定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材中加入《蒙學》、《四書》、《五經》等等,都有忠君教育,這對封建王朝的統治確實有極大的好處。不過編製教材,易懂事可是逃不掉,畢竟現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四書》、《五經》等東西呢。但執筆的這次換成了教育部代理部長墨清,以後出來的東西也將是改頭換麵的,反正絕對不叫《四書》、《五經》了。
其次,米樂多這個對外貿易部代理部長現在被各國商人追得到處跑,米江河這個內貿部代理部長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現在華夏帝國有太多的獨家產品,但都是產能不足。為了產品的分配,父子兩有時還拌拌嘴呢。一問胡三包這個工業生產部代理部長,才知道是他的助手,易懂事曾經的學生出的主意,那就是不能滿足所有需求的,要使需求處於饑餓狀態,華夏帝國才好賺錢。易懂事倒是有些好笑也有些好氣,這些學生學倒是學了,但畢竟不像自己前世那樣各種理論滿天飛,所以他們還是不能完全聯係實際。
現在兩個大陸兩百億左右的人口,就隻有華夏帝國有成規模的生產這些初級工業品的工廠,而華夏帝國現在的人不到一億,就算百分之八十都是工人,出來的東西也是永遠滿足不了人們的簡單的需求的。現在離華夏帝國遠一些的地方,消費需求都沒有開發呢。又由於那些地方遠,運費高昂,這些生活必需品到了那些地方都成了奢侈品了,哪裏還用得著控製產量呢?
不過了解了這事以後,易懂事要胡三包開足工生產時,易懂事才真正找到了產能不足的症結所在。現在工廠的占地問題好解決,華夏帝國經過被神界的大屠殺以後總的來說是地多人少,但生產設備不夠,工人不夠,這兩點成了大問題,就算敞開了生產,也最多提升百分之二十的產量,看米樂多父子倆相互拌嘴的狀況,就算增加百分之一千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至於工人緊缺,易懂事早就料到了,現在還是沒有解決的好辦法,又不願意大量移民進來,所以隻好從設備上想辦法了。但是問到易富貴設備的事,他也是天天頭痛,連他這個生產設備的人都還為自己的設備不夠而頭痛呢。因為運輸部的原物料來不及運進來,設備來不及運出去。但運輸部也有苦楚,工部的路現在倒是修得多,但是汽車不夠大,很多生產設備沒法裝車,還得用最原始的人推馬拉的方法往外運,而現在彎月島一南一北有兩個工業中心,特別是運設備到北方,沒有兩個月是送不了一趟的。更可怖的是那些大鐵疙瘩要從各個鋼鐵廠運到黃石島的機械設備廠更是費勁。現在各有苦處,誰都束手無策。
易懂事一圈問下來其他人沒找到問題的根源他卻是找到了,就是差一個簡單的,但是很重要的東西自己忘記了弄出來,焊接設備。沒有了這東西,鋼鐵廠生產時很多設備的主體都得一體成型,易富貴他們生產設備時更是得把所有東西都搞好,在除了黃石島的其他地方,可是沒有道教的弟子用火係法術來把那些接頭處連接在一起的,改用螺絲連接的話在jing細處又不達標,所以無論運輸也好,以後的維修也好,都是大問題。會議後,自己該與易長久研究一下這問題了。搞一個巨型的焊接設備生產廠,把這解決以後,所有的問題基本都能得到解決。由於現在使用的大部分機床或者機器設備都比較簡單,很多設備都可以以分散的配件的形式運輸,到了目的地以後組裝就可以了,就不會出現設備大無法運輸的煩惱,也就不會出現設備不夠用的窘況。又糾正了自己一個疏忽。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神在華夏帝國重建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否則四年而已,華夏帝國哪裏能恢複到現在的模樣。由於有神陸陸續續被雄霸等從神界送到華夏帝國做奴隸,才開始李長勇也是把他們當成普通的奴隸使用,還要防備他們造反,但是一段時間後李長勇就發現做奴隸的活對這些神來說太簡單了。比如同樣是幹修路的事,一般平民或者奴隸一天能幹五米遠就會累得要死,但這些神十來分鍾就幹完了,然後休息。要是說到挖護城河就有更誇張的,有一個縣城派了一萬人分成十組,準備用半年的時間完工,但其中有一組就有一個做奴隸的神,而這個神是萬獸大陸上主修土屬xing魔法出身的,魔法雖然沒有傳說中那麽迅速和誇張的威力,但是人家硬是在二十天之內,使得土地按要求分開了一百米,長五裏,而且無論是河的底部還是兩邊,除了像是鏡子一樣平整外,土地幾乎都石化了,絕對不會擔心以後漏水或者堤岸潰塌,挑不出半點毛病,然後那一組一千人都回家休息去了,這一休息可是可以休息五個半月的。
這些活不累,所以人家根本就沒想過造反,也不覺得丟人,沒見到其他組的人見了這一組的都是羨慕得不得了嗎?神心中還在隱隱得意呢。而且為了活命,他們可是不會逃跑,他們當中的很多都經曆過被道教追得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苦楚的,人間界躲不了,無論躲在哪裏易三少那殺神都找得到,神界現在更不是躲神的地方,狐欣藍在追緝,還有很多很多神窩裏反,去舉報那些曾在人間界犯過罪的,以期得到道教的獎賞,減少自己的刑期,所以還是現在的ri子愜意。隨著神的數量的增加,到處都開始出現這種奇怪的事情。
但李長勇也不是笨人,立即想到了物盡其用的良策。以後分工的時候,幾乎每一組都會有神存在,然後任務百倍地增加,而且考察任務完成狀況時是以組為考核對象,隻要有一個人沒完成,則視為整組沒完成。所以華夏帝國的城市和道路建設才這麽快,現在幾乎恢複了被破壞前的原貌。
易懂事不由得笑了,沒想到自己當時隻是為了報複這些神,要他們當奴隸,倒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神也終於找到了真正發揮他們實力的地方。是啊,想一想人類的發展史,其實武力不隻是用來戰鬥,更不是隻用來人與人之間內鬥的。人最初擁有武力就像動物的本能一樣是為了生存,戰天鬥地,不是戰人鬥人。在滿足能保證生存的前提後,武力是為了勞動,所以更多的東西也是從勞動中得來的。隻不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人的yu望膨脹超出了生存的範圍,武力才用於人類間的相殘。
現在無意間易懂事幫這些神找到了本源的武力使用方向。設想一下,一個會土係魔法的神去修路,原本修路要先平整地基,然後等自然沉降幾個月,然後鋪第一層石料,然後鋪砂料,再等自然沉降,再鋪砂料,然後才能鋪水泥。現在人家一個土係魔法完成前幾道工序,然後一個石化魔法完成硬化,兩天後就可以鋪水泥了。就算是不會魔法隻會鬥氣的神,人家也不用等自然沉降了,會土法則的用法則,不會土法則幹脆可以用鬥氣,空中幾巴掌拍下去,路麵就平整而且不用等沉降了,照樣可以鋪水泥。神啊,原來你們神聖的使命在這裏。
於是易懂事又給大家支招了。以後大家使用神級奴隸的時候沒必要像現在這樣麻煩,可以製定一套減免奴隸期的方案,然後每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可以減免十年八年或者三年五年的奴隸期,那樣一來,根本不用監督,他們也會非常樂意去完成任務的,而且也不用混雜普通人進去了。普通的人還是去進行一些稍微jing細的活,比如給房屋添磚加瓦,這些方麵,神的速度比普通人快不了多少也好不了多少。但運輸,修路,修城牆,修護城河,開采礦產等等,他們可是比普通人強得太多。
幾年、幾十年以後,華夏帝國的基礎設施都修建完了的話,還可以幫他們找活幹,比如可以在華夏帝國的戈壁上修建一條真正意義的連接東邊海和西邊海的運河,那可是三千多裏,又是在戈壁上,比當初華夏帝國花八百萬人八年時間修的運河難度大得多。但建成以後,海上運輸可以節省差不多半年的時間,經濟價值巨大。還有,以後汽車有產能剩餘可以賣給其他國家的時候,李長勇的工部就可以承接國外的道路和城市修建工程,這些神還是能發揮作用。還有,其他國家的礦產煉製水平低,有礦山但煉不出東西來,華夏帝國可以不用買成品,幹脆買礦山,開采或者運輸原物料回華夏的事可以包給那些奴隸神,也許要不了一百年下來,大地球的礦產資源開發遲緩的狀況就可以改善。而很多奴隸神的奴隸期都滿了吧。所以現在大家不要愁神級奴隸多沒事給他們幹。
朝會結束以後,易懂事開始製定自己的時間計劃表。首先是要發明焊接設備,由於不想使用添加劑,以免帶動化學行業的發展,對大地球的環境帶來汙染,防微杜漸總是對的,所以易懂事決定采用壓焊工藝。然後就是編寫新的教材,這次易懂事把自己前世記下來的東西寫出來,讓墨清執筆,把不合適的去掉並根據需要適當改變,並專門調宣傳部的部長伍福星來協助,那可是思想教育的高手。然後易懂事自己新發明了一個東西,熱水瓶,這也是這次朝會時想到的一個忘記了發明出來的生活必需品。以後銀子不但是一種貨幣,它的另一個用途將真正發揮,做熱水瓶的保溫層。
易懂事留給易長久的任務就是高調宣布佛教為國教,而道教退居幕後稱為護宗教,喻指道教隻護衛易家王室宗族。其實易家王室不倒,華夏帝國也就倒不了。道教退居幕後這種說法隻能忽悠普通民眾,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讓普通民眾能安心,安居樂業,道教以後不會給普通大眾帶來滅頂之災了。既然大家有這心態,所以也就去忽悠一下,利於華夏帝國的繼續發展。
同樣,易懂事也給易富貴有了指示,大量生產民用飛艇,這東西雖然遠遠不能與前世的飛機運輸比速度,但和現在絕大部分國家隻能使用騾馬來運輸總是快得多也節省費用得多,到時既可以賣給那些大商人,也可以租借給他們,反正都能達到加快華夏帝國商品向全大陸拓展的步伐,自然地華夏帝國的文化也就可以慢慢影響到很遠的國家了。
易懂事給米江河也留了任務,由於此前的華夏帝國神龍港的本國的大商人在幾次神戰中都幸運地沒有受到多少波及,所以現在在賓館和小吃這一行裏麵還是和以前一樣,與帝國分享其中的利益。現在,易懂事要求各地必須發展小旅館和更小的廉價的小吃店,給商業發展帶來便利條件,這不可避免的會衝擊到那些商人的利益。但要知道現在華夏帝國最缺的是工人,以後道路以及公交車這些倒是有了,又能提供大量的進入工廠賺錢的機會,必然會吸引很多佃農不再種土地,而是進城當工人。但是到時候沒有大量的小旅館和小飯店配套,這些進城來的人初期的吃住到哪裏去?此前的工人都是上千萬的戰俘奴隸轉化而成,沒有這些麻煩事,現在卻不得不考慮,他們可是住不起貴族和商人才住得起吃得起的賓館和華夏小吃的。不能讓這些成為製約商業發展的瓶頸。至於商人們有可能的損失由米江河去協商,易懂事也不想讓商人傷心,華夏帝國的強國之路也有他們一部分功勞。反正帝國現在獨家的東西多得很,可以在那些方麵選擇一兩個進行交換補償。
墨清和伍福星在編寫新教材的時候還有一個額外的任務,那就是製定《禮》。想一想前世的中國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也就是《禮》的製定,從夏禮到周禮到孔子,最後形成《禮記》,中華民族的有序的快速發展,《禮》的功勞不可埋沒。現在各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大轉型,戰亂也是無可避免,加上華夏帝國的推波助瀾以及神界的大事破壞,原本形成的一些人文製度都開始解體,人與人之間有可能回到全部的弱肉強食關係。易懂事要做的不但是要打破一個舊製度,還得建立新製度,所以禮的製定也是必須做的。為了去掉一些在後世會絕對被詬病為糟粕的東西,易懂事還和兩人談了三天三夜自己有關這些方麵的想法,比如女子守活寡太不仁道、言論一點ziyu都沒有也不利於官府發現和改正錯誤等,易懂事是建議去掉或者稍微改掉一些的,而且易懂事也是身體力行在倡導這些。由於易懂事現在在大陸的地位,兩人也都是完全認可了易懂事的觀點。所以這個世界的封建社會注定與易懂事前世的封建社會有很多不同了。
墨清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組織大量文人編撰此前的典籍。易懂事造出紙以前,所有的文字xing的東西都是記錄在竹簡木簡上的,既不利於閱讀、也不利於保存。易懂事的要求就是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和勘誤,易懂事沒有像前世的封建統治者那樣設定**,一切都還曆史一個本來麵目吧。哪怕千把年以後對自己以及華夏帝國有負麵的評論也認了。
二十年以後,《墨氏chun秋》刊印,易懂事與墨清都出現靈魂大成長,終於又被易懂事蒙對了一個大道規則,就這一項,易懂事做的所有瑣碎雜事,算是都得到了回報,值。獨家發明的修煉方式見功,在這種不知道該如何修煉的階段真是難得。
而禮部代理部長荊悅要安排人手進行民間踩風,主要收集民間的隱約,加上易懂事在學校那幾年傳出來的音樂,收集成冊。希望這些事能成為一件盛事,也算是成全了易長久這個皇帝陛下文治武功的名聲。
另外易懂事專門從易富貴手下、李長勇手下和吏部代理部長應大彩手下各抽調了一個他們的一個得力助手,成立了國家標準部,一個主管各類工農業生產標準的製定,一個主管各種人文標準的製定,一個主管各種建築標準的製定。比如以前禮部代理部長荊悅花大力氣打造出來的定音律的編鍾現在就立即收到國家標準部。又比如度量衡雖是早就統一了,但原重器、原長度尺、原秤和原秤砣也是不太統一,各地使用的都有些許的誤差,現在易懂事讓道教達到金丹期的弟子用煉器的方法每樣做了幾十個分散到各個省級國家標準廳,並規定了保存的條件,以後就不會有誤差了。然後大量的各種標準開始製定。既然要製定規則,那麽就做全套,希望能再次碰巧達到天道的要求,讓自己再次成長,而且是靈魂的成長,多好。
不過後麵的巨量的工作卻是再沒對自己的修煉帶來好處,有些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