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你真的打算讓我現身,去拜會那兩個文學泰鬥?我知道,他們都曾經在台灣方麵政府供職。”由於林語堂和梁實秋已經快到了洛杉磯,任誌初要譚家寶準備一下,一起去去機場迎接。
在1944年,任誌初在大陸與梁實秋相識,並且成了至交好友。也是在那一年,任誌初還認識了林語堂。由於譚家寶把這個世界弄得風生水起,他就想到了這兩個老友。他認為,以這兩個人的聲望,一定會給譚家寶帶來幫助。
譚家寶當然也知道這兩個人了。他讀過林語堂的小說《京華煙雲》、散文集《孔子的智慧》,也看過他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鶴唳》。對於梁實秋就更加熟悉了,在譚家寶的印象中,是個曾經被魯迅罵得狗血淋頭的人物,所以不自覺中,譚家寶對這個人的印象並不好,“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這個形象,實在太生動,太讓人難以忘懷了。其實在譚家寶這一代的人的思想中,對梁實秋這個人的印象仿佛已經根深蒂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了。他知道,其實梁實秋的文章也很美,特別是他的《雅舍小品》。他還知道,當年他與魯迅的論戰持續了八年之久,在論戰中,梁實秋也不是總是處於下風。就憑一個能夠與魯迅那樣的史上最早的、最強悍的憤青論戰這麽久,這本身就說明了這個人的實力不容小覷。
任誌初自信地說:“他們都做過政客,但是他們的第一身份還是文人!他們都是君子!他們還是我的朋友!我絕對信任這兩個人。”
接著,任誌初話鋒一轉:“你的身份已經有30多個人知道了,又何必在意這兩個6、70歲的老頭呢?我猜想,如果有情報部門真正想要知道你的身份的話,他們可能早就知道了。雖然我不知道你的那30多個人究竟可不可靠,但是我去過你的唐朝迪斯尼和唐朝華納之後,我就知道情報部門即使不通過你的那30多個人,也能有其它辦法摸清你的底細。小寶,你還是小心為妙啊。”
譚家寶知道他說的是什麽。這段時間以來,唐朝公司所有人都非常忙碌。坎通納、巴裏?迪勒和邁克爾?艾斯納的辦公室內,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人進進出出,那些國家級的情報部門的確非常容易就會了解到他們想要了解的事情。
“你現在正在運作你的‘收琉行動’,你想想看,如果林語堂和梁實秋出手的話,那效果會不會好很多呢?”任誌初把他從紛繁的思緒中又拉了回來。
譚家寶一聽,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當然知道林語堂和梁實秋兩人在華人圈的份量,如果他們出手,一定會引起更多的人的響應。特別是在港台地區,金庸和古龍的份量都一時抵不過這兩人。
“師父,他們會出手嗎?”
“哈哈,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任誌初哈哈一笑,他今天見識了譚家寶的另一麵。他的演講式的說話,把一向高傲的史密斯收得服服帖帖,他大感快慰。
“師父,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我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他們既然是你的朋友,當然也必定是愛國的。我隻要抓住這一點說話,我就相信他們都會響應的。”
*********
“兩位都是當世的‘大家’,不知道兩位先生對我的這個‘收琉行動’有何看法?”在酒店的房間內,譚家寶向兩位介紹了琉球曆史、現狀及‘收琉行動’計劃後,譚家寶謙虛地向兩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請教。
“咳咳……”林語堂已經70多歲了,不過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就主持如此大的行動,可敬可佩啊!說實話,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提起琉球那塊國土了。但是這段時間台灣的報紙盡是關於琉球方麵的事情,你的收琉行動在台灣的民間已經有了很大的反響。我知道,現在台灣成立了很多自發的組織,他們也可能會在最近有所行動了。嗬嗬,現在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你在背後主持啊。”
梁實秋雖然比林語堂年輕還幾歲,但是經過長途的飛行,已經顯得比林語堂還要疲憊了。他們兩個都是受美國華人團體邀請,前來講學的。他認真地聽完譚家寶的話語,也是悚然動容。梁實秋說:“我知道,琉球王國雖然換了幾個王朝,它向中國“進貢”,而中國則給它“冊封”,這種關係前後維持了500多年了,琉球這片領土,無論如何也不能劃給日本!我還知道,琉球大部分居民都是講漢語,講閩南話的居多,既然這是一片有爭議的領土,那麽我中國把它收回更加合乎情理。”
林語堂點頭道:“不錯,我就是福建人。我記得小時候,我就經常看見琉球人在我們那裏經商,上學。嗬嗬,我還記得我都還有發小是琉球人呢。琉球自古以來對中國的認同感遠遠強於日本,我們的確要出一把力了。老梁,你看人家一個小孩子都為國事殫精竭慮,不畏風險,你我這把老骨頭,還有什麽擔憂的呢?”
梁實秋哈哈一笑道:“不錯,你我多年以來隻是寫寫畫畫,未曾真正為國做過什麽實際一點的事情。這次唐嘲看得我們兩個老家夥起,我們就更應該為國事盡一份力了。唐嘲,你說吧,要我們幹些什麽?”
“兩位前輩太謙了,你們的爽直,你們的愛國熱情讓人感動。”譚家寶向兩位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說道:“兩位已經如此年高,本不應在勞動兩位。但是放眼天下,能夠找出像兩位這樣德高望重,深受全球華人喜愛的學者還真不多。”
兩個老人又是謙虛一番,但是聽了這話,兩人心裏卻很好受。
譚家寶繼續說道:“日本首相佐藤榮作不久將要訪問美國,其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關於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而我知道,美國可能由於種種原因,這次可能真的會放棄琉球,和日本人達成協議,甚至和日本簽訂把琉球歸還日本的時間表。所以,我們華人要緊急行動起來。我知道,兩位先生是來美國講學的,我希望兩位在講學期間盡力宣傳琉球問題,引起更多的同胞重視。我還想請兩位先生,多寫文章,寄回台灣、香港和其他華人媒體,以你們的聲望鼓動民眾的同時,也呼籲政府對這件事情重視起來。講學完畢,兩位先生應該早回台灣,召集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學生共同行動起來。隻要我們一起盡心盡力,我想日本和美國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
林語堂和梁實秋對視一眼,同時默默地點頭。梁實秋一邊思索一邊說:“你提到了佐藤榮作這個人,我覺得這個人不簡單,自從他1964年上台之後,他的講話很犀利,他的動作很強硬,這個人的野心還是蠻大的。嗬嗬,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啊。”
譚家寶同意他的觀點。他知道佐藤榮作這個人是個強人。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裏,這個人1964年出任日本首相,於1972年7月下台。曾3次組閣,4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執政7年8個月,他是執政最長的首相。在他的首相任內,簽訂《日韓基本條約》,自行延長《日美安全條約》,推行親美反y華方針。他任期內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並收回了琉球主權,他還因為提出無核三原則而獲得197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唯一獲得過此獎的日本首相。
“收琉行動“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在這個關鍵時刻,有兩位這樣的德高望重的人物突然加入進來,無疑給譚家寶增添了極大的信心。雖然佐藤榮作是個強人,他也要見證一下,看看通過自己的努力,究竟能不能把曆史改寫。
在1944年,任誌初在大陸與梁實秋相識,並且成了至交好友。也是在那一年,任誌初還認識了林語堂。由於譚家寶把這個世界弄得風生水起,他就想到了這兩個老友。他認為,以這兩個人的聲望,一定會給譚家寶帶來幫助。
譚家寶當然也知道這兩個人了。他讀過林語堂的小說《京華煙雲》、散文集《孔子的智慧》,也看過他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鶴唳》。對於梁實秋就更加熟悉了,在譚家寶的印象中,是個曾經被魯迅罵得狗血淋頭的人物,所以不自覺中,譚家寶對這個人的印象並不好,“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這個形象,實在太生動,太讓人難以忘懷了。其實在譚家寶這一代的人的思想中,對梁實秋這個人的印象仿佛已經根深蒂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了。他知道,其實梁實秋的文章也很美,特別是他的《雅舍小品》。他還知道,當年他與魯迅的論戰持續了八年之久,在論戰中,梁實秋也不是總是處於下風。就憑一個能夠與魯迅那樣的史上最早的、最強悍的憤青論戰這麽久,這本身就說明了這個人的實力不容小覷。
任誌初自信地說:“他們都做過政客,但是他們的第一身份還是文人!他們都是君子!他們還是我的朋友!我絕對信任這兩個人。”
接著,任誌初話鋒一轉:“你的身份已經有30多個人知道了,又何必在意這兩個6、70歲的老頭呢?我猜想,如果有情報部門真正想要知道你的身份的話,他們可能早就知道了。雖然我不知道你的那30多個人究竟可不可靠,但是我去過你的唐朝迪斯尼和唐朝華納之後,我就知道情報部門即使不通過你的那30多個人,也能有其它辦法摸清你的底細。小寶,你還是小心為妙啊。”
譚家寶知道他說的是什麽。這段時間以來,唐朝公司所有人都非常忙碌。坎通納、巴裏?迪勒和邁克爾?艾斯納的辦公室內,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人進進出出,那些國家級的情報部門的確非常容易就會了解到他們想要了解的事情。
“你現在正在運作你的‘收琉行動’,你想想看,如果林語堂和梁實秋出手的話,那效果會不會好很多呢?”任誌初把他從紛繁的思緒中又拉了回來。
譚家寶一聽,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當然知道林語堂和梁實秋兩人在華人圈的份量,如果他們出手,一定會引起更多的人的響應。特別是在港台地區,金庸和古龍的份量都一時抵不過這兩人。
“師父,他們會出手嗎?”
“哈哈,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任誌初哈哈一笑,他今天見識了譚家寶的另一麵。他的演講式的說話,把一向高傲的史密斯收得服服帖帖,他大感快慰。
“師父,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我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他們既然是你的朋友,當然也必定是愛國的。我隻要抓住這一點說話,我就相信他們都會響應的。”
*********
“兩位都是當世的‘大家’,不知道兩位先生對我的這個‘收琉行動’有何看法?”在酒店的房間內,譚家寶向兩位介紹了琉球曆史、現狀及‘收琉行動’計劃後,譚家寶謙虛地向兩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請教。
“咳咳……”林語堂已經70多歲了,不過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就主持如此大的行動,可敬可佩啊!說實話,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提起琉球那塊國土了。但是這段時間台灣的報紙盡是關於琉球方麵的事情,你的收琉行動在台灣的民間已經有了很大的反響。我知道,現在台灣成立了很多自發的組織,他們也可能會在最近有所行動了。嗬嗬,現在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你在背後主持啊。”
梁實秋雖然比林語堂年輕還幾歲,但是經過長途的飛行,已經顯得比林語堂還要疲憊了。他們兩個都是受美國華人團體邀請,前來講學的。他認真地聽完譚家寶的話語,也是悚然動容。梁實秋說:“我知道,琉球王國雖然換了幾個王朝,它向中國“進貢”,而中國則給它“冊封”,這種關係前後維持了500多年了,琉球這片領土,無論如何也不能劃給日本!我還知道,琉球大部分居民都是講漢語,講閩南話的居多,既然這是一片有爭議的領土,那麽我中國把它收回更加合乎情理。”
林語堂點頭道:“不錯,我就是福建人。我記得小時候,我就經常看見琉球人在我們那裏經商,上學。嗬嗬,我還記得我都還有發小是琉球人呢。琉球自古以來對中國的認同感遠遠強於日本,我們的確要出一把力了。老梁,你看人家一個小孩子都為國事殫精竭慮,不畏風險,你我這把老骨頭,還有什麽擔憂的呢?”
梁實秋哈哈一笑道:“不錯,你我多年以來隻是寫寫畫畫,未曾真正為國做過什麽實際一點的事情。這次唐嘲看得我們兩個老家夥起,我們就更應該為國事盡一份力了。唐嘲,你說吧,要我們幹些什麽?”
“兩位前輩太謙了,你們的爽直,你們的愛國熱情讓人感動。”譚家寶向兩位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說道:“兩位已經如此年高,本不應在勞動兩位。但是放眼天下,能夠找出像兩位這樣德高望重,深受全球華人喜愛的學者還真不多。”
兩個老人又是謙虛一番,但是聽了這話,兩人心裏卻很好受。
譚家寶繼續說道:“日本首相佐藤榮作不久將要訪問美國,其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關於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而我知道,美國可能由於種種原因,這次可能真的會放棄琉球,和日本人達成協議,甚至和日本簽訂把琉球歸還日本的時間表。所以,我們華人要緊急行動起來。我知道,兩位先生是來美國講學的,我希望兩位在講學期間盡力宣傳琉球問題,引起更多的同胞重視。我還想請兩位先生,多寫文章,寄回台灣、香港和其他華人媒體,以你們的聲望鼓動民眾的同時,也呼籲政府對這件事情重視起來。講學完畢,兩位先生應該早回台灣,召集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學生共同行動起來。隻要我們一起盡心盡力,我想日本和美國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
林語堂和梁實秋對視一眼,同時默默地點頭。梁實秋一邊思索一邊說:“你提到了佐藤榮作這個人,我覺得這個人不簡單,自從他1964年上台之後,他的講話很犀利,他的動作很強硬,這個人的野心還是蠻大的。嗬嗬,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啊。”
譚家寶同意他的觀點。他知道佐藤榮作這個人是個強人。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裏,這個人1964年出任日本首相,於1972年7月下台。曾3次組閣,4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執政7年8個月,他是執政最長的首相。在他的首相任內,簽訂《日韓基本條約》,自行延長《日美安全條約》,推行親美反y華方針。他任期內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並收回了琉球主權,他還因為提出無核三原則而獲得197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唯一獲得過此獎的日本首相。
“收琉行動“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在這個關鍵時刻,有兩位這樣的德高望重的人物突然加入進來,無疑給譚家寶增添了極大的信心。雖然佐藤榮作是個強人,他也要見證一下,看看通過自己的努力,究竟能不能把曆史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