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袁世凱主持下的中央政fu改革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這一年因為市場繁榮,中央稅收大幅度增長。


    這一年中央稅收達到了45億元,盡管大部分都是西北政fu上繳給中央的稅收,但各省稅收明顯大幅度增長。


    經過一年的改革,中央政fu基本在政治上成功統一了中國,不過西南一帶還是保留著較大的自主權。軍事上,西北國防軍和北洋軍雖然依舊是兩個係統,但是合作頻繁,分工明確。


    實際上,袁世凱和沈凝雲已是同一輛戰車上的人了,都是在為中國民族資本財團服務的政客及軍人。


    不同在於,沈凝雲掌控著中國民族資本財團,占大部分股分。


    不過北洋軍事集團,則沒有普遍加入這個利益集團。


    袁世凱見改革初見成效,頓時欣喜萬分,已經開始決定策劃稱帝,西北那邊也傳來好消息,西北明確支持袁世凱搞君主立憲。


    西北所支持的,是君主立憲,而不是帝製獨裁。君主立憲,相當於皇帝沒有太大的權力,隻是做為國家的象征。


    袁世凱考慮到總統也快當到頭了,這時候當個皇帝也不錯。說不定能借助帝王之氣,扭轉袁家男人活不過六十歲的定律。


    河南項城袁氏家族自興起後,家裏的男丁無一能活過六十歲,不到花甲之年紛紛滾鞍落馬、命赴黃泉。而袁世凱如今也快到這個年限了。


    袁家曾請風水先生前去堪虞,風水先生說袁家祖宅長祿不長壽,於是就分家了。後來袁世凱的兒子果然有活過了六十歲的,例如長子袁克定。


    這場稱帝在1915年就已經開始醞釀,在取得西北政fu支持的同時,袁世凱到處詢問各地督撫的意見。


    那些督撫見袁世凱問他們帝製的問題,嘴上當然是表示支持的。中國人的站隊意識還是很敏感的,自然明白如果回答不讓老袁滿意,很可能要被穿小鞋。


    不過袁世凱在1915年與老部下段祺瑞的關係卻是開始嚴重惡化,首先是在保定軍校的問題上,段祺瑞和袁世凱都將這所軍校視之為培養自己的班底的重要單位,自然也就起了衝突。袁世凱支持的蔣方震就任保定軍校期間,受到了很多刁難,最後因為實現不了對學生的承諾,在學生麵前開槍自殺,還好子彈偏離心髒,被搶救了回來。


    再則一個,就是段祺瑞的辦公地點發現了炸彈。而根據反應,大公子袁克定曾派人到現場過。


    最重要的是,袁世凱徹底倒向西北,段祺瑞是反對的代表人物。


    段祺瑞與袁世凱關係鬧得很僵,不過段祺瑞這個人的性格並不願意多說,隻是整天冷著臉,凡事都不問不說,與袁世凱持續冷戰。


    馮國璋方麵,也因為大公子袁克定高傲的態度,把關係鬧得不像從前了,馮國璋如今每年過年也都不會登門拜訪了。


    袁世凱最為重要的兩個部下,此時都與袁世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裂痕。


    不過袁世凱並未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在得到西北的支持和各省督軍的支持後,袁世凱於1916年初宣布立憲稱帝。


    消息一傳出,各省老百姓還是挺歡慶的。過去一年裏,盡管********很多東西還未改變過來,例如貧窮和饑餓還未徹底消除。但是這一年老百姓謀生卻容易多了,隻要肯走出去幹活,就不愁一口飽飯。


    世道變好了,每一個老百姓都能感受得出來。對於袁世凱稱帝,普通老百姓並不反對,反而很高興。因為過去的中國就是一個帝製國家,皇帝同樣也是中國老百姓的精神依托。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君主要做到****的克製,並且要對天下蒼生負責。因為傳統的中國並不發展物質文明,資源隻有這麽多,那麽自然要均勻一下,大家才夠用。所以儒家對皇帝的教育,都是克製****。特別是在明代,儒家基本上是把持著對皇帝的教育,而且皇帝沒怎麽出過紫禁城。


    有了皇帝,就相當於有個負責人。不像總統,當個幾年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搞得老百姓不知所雲。皇帝的命運,是與天下蒼生掛鉤的,腦子正常的都不會把自己的國家亂搞,畢竟國家都是他的了,皇帝自然是會以國家前程為上。


    當然這是傳統的皇帝,至於立憲是怎麽回事,普通老百姓普遍不是很明白。


    所以老百姓是支持袁世凱程度的。當然也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支持袁世凱,西北治下的老百姓袁世凱稱帝多數感到不滿。


    不滿的不是帝製,而是認為西北統帥更有資格當皇帝。至於是讓張奎發還是沈進文,或是沈凝雲當皇帝,則眾說紛紜。


    “依我看,應該讓副帥沈進文當皇帝,這樣一來,老帥張奎發可以當太上皇嘛!少帥沈凝雲可以當皇太子。”


    “這樣太麻煩,少帥武功卓越,打敗俄國和日本,直接讓少帥當皇帝不是更好?”


    “但當初征戰西北,奠定基礎的卻是張老帥,沈福帥和趙副帥也功勞顯赫。現在張老帥退下去了,文治上卻是沈福帥負責。軍事上則是趙副帥和沈少帥在主持,每個人都有重要貢獻,自然還是讓沈福帥當皇帝更好。”


    茶館裏人們聊天時,各種觀點都蹦出來了,總之對袁世凱稱帝很不爽。


    此時沈家則迎來了新一代的降生,趙慕菱懷胎十月後順利為沈凝雲產下了一個男孩,全家都進入歡慶之中。


    一家人此時四代同堂,都盼著沈凝雲這一代能開枝散葉。因為沈凝雲是獨子,又跟了沈進文姓,張奎發一見生的是外曾孫,立即要求過繼給張家,孩子要姓張。


    沈凝雲頭疼了,第一個兒子跟著外公姓張,第二個說不定還要跟著嶽丈姓趙呢!老爹自然不願意看到沈家斷了香火,還要一個兒子跟著姓沈。


    “這麽說,我起碼要有三個兒子才能滿足需求。”沈凝雲在外公提出要求後不由想道。


    最終沈凝雲的大兒子,還是過繼給了外公的張家祠堂傳承香火,沈凝雲對此並不是太看重,兒子跟著外公姓也是他兒子。


    名字很快也取好了,叫張瑾瑜,這個名字的寓意為有美玉般優美的品德。為了取這個名字,張奎發專門請教了好幾個有名的傳統學者。現在地位不同了,不再是以前的土匪了,取名上自然開始高端起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袁世凱稱帝的消息傳來。


    大帥府內,張奎發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也就是張奎發、沈進文、趙維書和沈凝雲四個人的會議。


    “袁世凱真的敢稱帝?”張奎發有些不爽,他的思想也比較傳統,皇帝這個寶座可是神器啊!


    “現在全國正在改革,成效非常不錯,袁世凱如果是推遲兩年再稱帝,那就把握比較大了。現在就稱帝,是有點急了。”沈進文評價道,“不過我們之前畢竟是向他許諾過的,現在隻能支持他稱帝。”


    “如果是立憲的話,袁世凱怎麽折騰都和我們沒關係。”趙維書倒是很淡然,反正立憲製度下的皇帝是沒多大權力的。


    國會此時被他們掌控著,中央大權實際上還是被遙控的。


    沈凝雲說道:“袁世凱如果稱帝成功,一個立憲製度下的中國實際上更容易掌控。不過我倒是擔心,袁世凱稱帝後西南會鬧出什麽事來。”


    “西南?那裏能鬧出什麽事?”趙維書不解的問道。


    “西南是北洋軍和西北軍都未掌控的地區,這一地區在近期的改革中雖然很配合。但如果袁世凱稱帝了,說不定西南軍閥會通電起兵。因為帝製,意味著中國將天下歸一,他們就沒辦法過這樣逍遙的土皇帝日子了。”沈凝雲說道。


    實際上曆史上的護國戰爭,教科書上認為是正義的,實際上更多的還是爭權奪利。而且是不顧民族利益的爭權奪利。


    一個沒有強權的中國如何和日本抗衡?


    曆史上袁世凱稱帝,是想要先統一內部,然後讓中國發展起來才能與日本進行抗衡。北洋集團作為一個風氣還算不錯的群體,這點抱負還是有的。


    天下要想不亂,自然需要歸一。這個時代沒有蘇聯等獨裁模式可以借鑒,袁世凱也就隻能走上稱帝的道路。


    不過曆史已經改變了,此時西北崛起,袁世凱的稱帝,雖然也有天下歸一的意思,但卻是建立在與沈凝雲共同利益出發點上的。因為袁世凱是中國民族資本財團的利益獲得者,與沈凝雲的利益並不衝突。


    “西北確實不在中央掌控之下,不過蔡鍔已經被袁世凱給召進北京,出事的可能性應該不大。”沈進文對此比較樂觀,接著說道:“如果袁世凱能稱帝成功,徹底的消除掉西北之外的各路軍閥,那麽對中國來說確實是有好處的。”


    沈凝雲也不知道西北會不會如同曆史那樣發生所謂的護國戰爭,現在隻能靜觀其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鈞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鈞申並收藏民國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