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鮮的日軍,確實對中華民國連個屁的威脅都沒有。(..tw)日本在接連的戰敗之下,誌氣已經被消磨殆盡了。


    現在的日本政fu,隻想著怎麽自保,怎麽才能不被中國清算。


    日本政fu明白,一旦日本戰敗,那麽中國對日本的情況將是無比恐怖的,畢竟日本接連侵略中國,結怨已經太深了,更要命的是,此時的中華民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國家。


    不過中華民國的民族主義和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民族主義有點不太一樣。


    中華民國的民主主義並不是那麽講什麽血統,將種族進行無限的美化,而是講文化,那才是有內涵的高傲。


    中華民國歧視其他民族,不是從種族、膚色上進行歧視,而是在文化上進行歧視,中華民國也有這樣的底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確實最為優秀。


    什麽是世界未來語言?


    是日語嗎?不是!是漢語。


    英語等語言因為是拚音,在這個詞匯量越來越多的時代,文化已經越來越僵化了。而在沈凝雲穿越過來的那個年代,美國為代表的歐美文化已經非常僵化了。


    就是如今的英國人,回頭去看五百年前的英文書籍,根本就看不懂。而中國的不一樣,五百年前的中國是明代,明代的文字已經半白話文了,隻要隨便學一學就能看懂那個時代的文章。


    就算是更為久遠的文章,隻要學一學依舊可以看懂。


    漢語千錘百煉之下,詞組的自由組合,已經變得非常方便,可以適應大量的新詞匯。中國的道家科學體係,也是最為先進的。隻是太過先進,如今的科學還摸不到那種層次罷了。因為古代的中國,是靠修行自身開洞察這些宇宙法則,而不是靠機器。


    後世西方的科學界已經在不斷的證明中國道家的科學體係的正確性,因為歐美在中國文化麵前非常得自卑,所以根本不對民眾宣傳中國文明,而是不斷的在輿論上進行封鎖。[..tw超多好看小說]


    這種以文化為核心的民族主義,在中國曆史上是很常見的,也是一種傳統的民族主義。


    這種民族主義的好處就是,不會引起其他民族的反彈。因為是在文化上進行鄙視,所以其他民族可以學習中國的文化。


    日本認為他們才是中國文明的繼承者,認為崖山之後無中國,一定程度上又是正確的,因為日本是從文化上進行這樣的定論。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丟失得確實是太多了。而如今中華民國卻是在不斷的恢複優秀文化。


    文化丟了,可以找回來。古代聖賢也說過,日後中國一旦丟失了傳統文化,也可以取之於四夷。


    隻要能把丟失的傳統文化找回來,向那些還保留這中古傳統文化的藩國取經也沒什麽。再加上自身的恢複,完全是可以恢複的。


    明清兩代,在傳統文化方麵確實不怎麽樣。明代太過粗放了,之前南宋則遭到了蒙古大屠殺,傳承下來的已經不太全。清代完全就是在壓製、摧毀,無他,也是因為文化上太過自卑。


    一個國家走民族主義,如果是通過膚淺的種族、膚色來拔高,其他民族是不會服氣的。但是在文化上,卻是最容易讓其他民族自卑的。


    就算是美國那樣膚淺的文化,經過包裝和文化入侵,一樣也讓後世的很多中國人感到自卑。


    為什麽?


    因為後世的中國已經丟掉了優秀的傳統文化,隻保留了一些潛移默化的東西。不過就算是那些潛移默化的東西,也讓中國人在智慧和發展動力上都比周邊的國家要強大得多。例如東南亞那些國家,那裏的土著又懶又笨,到二十一世紀,發展那麽多年還是那麽落後。


    就算是蒙古人、滿清野豬皮的大屠殺,也依舊無法消滅中華民族,為什麽?因為文化。就算是失去了大量優秀文化,但是還是有大量文化在頑強的進行傳承,那是深入骨髓,已經無法消滅的。


    當那些文明古國都滅亡之後,隻有中國依舊頑強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如今北朝鮮、越南依舊在使用漢字,而暹羅、印尼方麵,漢字也已經成為了官方吏文,並且開始在社會上占據主流地位。印尼方麵,華人是社會統治階級,在治理上麵也開始對土著進行教化。


    當然,這種教化,不是要將土著融入中國,隻是讓他們接受中國文化而已。這些土著太懶了,隻要加強教化,才能讓這些土著勤勞一些。


    而在教化方麵,還是越南那邊在不斷加強。越南的男人實在太懶,那裏因為物產豐富,所以男人基本上很少做事,畢竟在熱帶,果子到處都是,水稻一年種植兩季很輕鬆,在古代那種水稻產量不是太高的情況下,也可以種植三季稻,現在因為水稻產量提高,則需要拖拉機才能實現三季稻的種植。


    也正是因為物產豐富,所以越南男人可以區好幾個老婆,都是讓女人去幹活。而在西藏,因為物產不夠豐富,生產力比較低下,過去的西藏兩兄弟娶一個老婆都很常見。


    在越南地區的教化,主要是針對越南男人不夠勤勞的問題。而越南女人,則是非常勤勞的。


    暹羅這個國家,則依舊有些爛泥扶不上牆。不過相比印尼土著還算好許多。


    之所以爛泥扶不上牆,很多程度上還是因為文化太爛了。中國人為什麽那麽上進,主要也就是因為文化。


    當然,在中國,各省情況又有些不一樣。並不是每一個省份的人都那麽上進。就如華北平原和江浙一帶就有明顯區別。


    當然,中國曆代並不是像宋代、明清時期那樣發展商業,而是持續的壓製商業,宋代以前交易都是要在市場中進行,不能到處開店,確保了民風的淳樸。


    宋代則繼承之前的一些遺風,商業以官營為主,通過大力發展教育,大力進行教化,成功以半壁江山抵抗北方遊牧民族,要知道宋代的半壁江山是在南方,南方隻適合發展經濟,打仗方麵一塌糊塗,能以半壁江山維持那麽多年確實是不容易了。


    宋代發展那麽多年,滅亡並不是因為內部矛盾,而是因為外部入侵,這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情況。而在文化上,宋代也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


    明代的商業則變成了私營,結果導致商品經濟泛濫,商人、地主階級甚至是操縱和皇帝,國家對商業基本不管不問,最後結果就是滅亡於內部矛盾、財政破產。明代的經濟是垃圾經濟,產鋼量一年十幾萬噸,國家竟然還會財政破產,簡直就是奇葩,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明太祖是農民出生,經濟意識不強,本來想搞小農經濟,不想宋代留下了大量商業模式已經難以抑製,朝廷不接管那些商業,民資自然就發展起來了,初期盡管壓製了商人,但是到後麵商人根本壓不住,地位也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也證明,商人不加以約束,是會亡國的。


    如今中華民國,走的自然是經濟路線。但是經濟主力卻是財團,所以對經濟是有所幹涉的,這樣的模式和宋代官營沒有本質區別,民資得到了抑製。


    當然,在1921年,因為中聯儲宣布采取貨幣寬鬆政策後,民資開始迅猛發展,簡直就像是野草一般瘋長。


    民資的發展動力是非常強大的,宋代盡管經濟很強大,但是生產力是不如明代的。不過宋代有海洋貿易,人口也沒有明代那麽多,所以比明代要富裕。而明代的海洋貿易,更多的是西班牙人輸入白銀,銀子又不能吃,等於是免費給歐洲人勞動,更加使得明末內部生產雪上加霜。


    民資的發展動力正是財團所需要的,現在不過是在養豬而已,等建設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宰了。


    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還是不太發達,很多民資並不是很清楚財團的經濟周期,因此貸款非常凶,到處搞投資,資本玩得非常奔放。


    因為民資的大量投資,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再次加速。


    特別是機械化農業方麵,因為大量民資的注入,迅速完成了大量農業土地的農改,機械化農業規模迅速增長。


    到了1921年年中,中華民國的機械化農業麵積已經上升到了13億畝,大量的土地進行機械化農業的結果就是,大量的人口從農業中解放了出來,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工業發展當中。


    這場機械化農業改革,財團主要負責大規模平原地區,而民資則在山地、丘陵地帶進行農改,建立局部化的機械化農業。


    大量發動機應用到了農業生產當中,農業生產力迅速提高。就如水果種植,如果沒有發動機設備,一個農民很難大規模經營果園,就是噴灑農藥就夠他們頭疼的,靠人力背噴霧器能把人累死。


    但是有了發動機設備,直接用皮管接水,用抽水機進行噴灑就行了。


    同時還有大量的飛機應用到了農業當中,飛機進行農業植保的效率更高。一架運載量為一千公斤的農業飛機,能迅速完成農藥、肥料噴灑。


    在灌溉方麵,則在大力普及噴灌技術。南方不缺水的地方,噴灌非常好用。北方因為工業不是很多,所以也還能保證農業用水。


    因為中央財政對機械化農業有補貼,而且稅率很低,導致機械化農業投資前景很是看好,這樣也吸引了大量民資進入。


    而在農機製造等環節,政fu也采取低稅率,以降低農機成本。


    農業產業也在與各個經濟殖民地進行不斷的調整,發展出了如今中華民國負責糧食生產,經濟殖民地負責生產經濟作物的模式。讓中華民國生產出來的糧食有了銷路,不愁會生產太多的糧食,同時獲取了足夠的經濟作物的供應。這樣也提高了中華民國的個人產值,不會因為太多人從事生產力較低的經濟作物種植而拉低國民個人產值。


    在經濟作物上,中華民國則大量生產棉花和大豆,其中棉花和大豆是可以進行機械化種植的。


    不過大豆和棉花的生產正在不斷外包,隻是現在經濟殖民地還不夠多,能外包的份額有限。那些經濟殖民地的農民如果都種糧食,那麽中華民國的糧食賣給誰?所以那些經濟殖民的糧食生產規模還在不斷減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鈞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鈞申並收藏民國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