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撥蘇聯進攻歐洲,這在沈凝雲看來不是太靠譜。親親【】
“德國人才是歐洲最不安定的因素,隻要讓德國人挑起歐洲戰爭,蘇聯同樣也會被卷入其中。”沈凝雲在外交政策上顯然更注重德國的因素,因此在製定外交政策的會議上闡述了觀點,“重點還是要與德國容克財團進行一定的溝通。”
德國容克財團與中國民族財團雙方之間的聯係是比較密切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雙方關係已經冷卻下去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國置身度外,德國容克財團希望中華民國參戰,最後中國民族財團也沒有答應下來。所以雙方的關係自然也就進入了最糟糕的時期,不過因為沒有正麵的利益衝突,因此麵子上還是過得去的,隻是已經沒有了之前的親密格局。
德國容克財團現在不得不臣服在羅斯柴爾德財團之下,自然是極度不甘心的。此時德國人還在不斷地研究軍事武器,隻不過沒有放在國內研究罷了。而是把研究地點放到了其他國家。
所以沈凝雲認為,與蘇聯的關係,無非就是暫時做做貿易,通過貿易的附加值來掠奪一番蘇聯的資源和財富,其他的價值不大。
而要讓歐美內亂,最佳的導火索還是德國。
德國就是一個火藥桶,隻要時機成熟就可以引爆。唯一的問題反倒是出在崛起的中華民國身上。
曆史上德國人願意向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衝擊,那是因為美國佬在背後支持。
現在中華民國崛起,德國人還願不願意向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衝擊已經成為了未知數,特別是美國財團的立場也不好琢磨。
對於這個問題,遊浩瀾對沈凝雲說道:“正所謂人窮誌氣少,德國人現在背負著沉重的賠款,別說什麽稱霸世界,就是讓德國人稱霸歐洲,德國人也願意和羅斯柴爾德財團再次撕破臉。至於美國財團願不願意那不重要,隻要我們願意做德國人的靠山,德國人就有足夠的底氣。”
遊浩瀾的話讓沈凝雲豁然開朗。
沒錯,美國財團未必會在這個局勢下和羅斯柴爾德財團撕破臉,從而便宜了中華民國,但是德國人不同,德國人現在背負著沉重的賠款,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了,戰爭隻是必然的結果。
也許在德國人還能吃飽飯的時候,一切都還好說。
然而不管是美國還是中華民國這樣的經濟模式,都是不可能永遠保持繁榮的,繁榮的經濟背後,必然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大蕭條。
而當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德國當前又是用美國的貸款進行發展。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德國人的經濟也會被綁架,因為美國人的貸款將會被掐斷,同時德國人還要向美國人還錢,到時候德國的經濟陷入大蕭條的話,德國容克財團隻需要扶持一個希特勒這樣主打複仇牌的家夥上台,馬上就可以引爆歐洲戰亂。
德國人這一代人因為戰爭,損失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所以現在繼續打是不可能的。下一次戰爭,將是德國新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之後。
隨著德國容克財團的實力的增強,他們不會繼續容忍被羅斯柴爾德財團所壓製的局麵,原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無非就是德國容克財團在和羅斯柴爾德財團之間的較量。羅斯柴爾德財團也被證實了其軟弱性。
為什麽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法能對德國采取縱容的綏靖政策?無非就是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向容克財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後來德國有無意進攻英國,想和英國何談,然後進攻蘇聯的時候,英國又變得像是被殺了爹媽一樣開始誓死抵抗了,無非就是德國人開始屠殺了大量的猶太人,羅斯柴爾德財團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操縱著英國走上不顧一切的和德國對抗的路線,而那一時期的英國,所謂的民主也被法律修改後搞得蕩然無存,變成了和法西斯一樣的獨裁製度。(..tw無彈窗廣告)
不過最後英法還是贏得了真正的勝利,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從霸主的位置上被拉下去了,英國和法國也趁機成立了民族財團。
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衰弱,也是不可改變的局麵。
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的工廠、村莊、城鎮都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死的隻是近一代的年輕人。
但是人可以再生,可以長大,人口的創傷隻需要時間來修複。
德國容克財團被壓製,也隻是暫時的局麵。
所以挑動德國的野心,也是讓歐洲發生動蕩的主要可能性。而要想讓德國人挑起戰爭,那麽首先就要讓中華民國在其他國家看來,從一個激進擴張的國家,變成一個守成而不進去的國家,從而讓德國人產生輕視。
對此中華民國實際上已經付諸行動,那就是大裁軍。
裁軍計劃完成後,中華民國的陸軍將隻維持在130萬的規模,還不如一個小小的波蘭,一個小小的波蘭就已經有兩百萬的軍隊。
美國則作得更絕,陸軍隻是隨意的保持在14。5萬的規模。因為美國有天然的大洋作為戰略緩衝,所以沒有什麽外部威脅,自然也就能將軍隊維持在這樣一個非常小的規模內。
中華民國如今是一個龐大的國家,起碼的國防還是需要的。而且邊上還有蘇聯這樣一個能夠構成一定威脅的國家。所以上百萬的軍隊還是必須維持的,否則就會出現危機。因此軍隊削減到這個程度是不能繼續再削減了。
當前要做的,則是參與到瓜分德國利益的行列當中去,那就是向德國提供貸款,這樣可以讓中華民國擁有資本上的回報。
中華民國在資本上自然是不缺的,現在印鈔機可以隨便印刷。而因為工業商品的大量出口,這些貨幣又擁有實際購買力,因此又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民國可以插手到對德利益的瓜分之中,這種貸款實際上就是瓜分利益的一種方式。
盡管掠奪效率還不是很高,但是卻可以綁架德國的經濟。
羅斯柴爾德財團此時與中國民族財團已經達成了協議,將世界劃分為東西方兩個粗略的界限,然後雙方資本各自維持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向德國貸款方麵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德國容克財團在這方麵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另外就是和德國容克財團展開更大的貿易,例如向德國進口鋼鐵,以及機械設備的零部件。
目前德國能出口到中華民國的商品基本上也就是這兩種東西規模最大。一個就是鋼鐵,附加值已經不是那麽高了,唯一的作用就是能讓德國的工業運轉得到恢複。
另外一個則是零部件製造,但是在關鍵零配件方麵,還是中華民國自己製造的。因此德國人為中華民國製造的那些機械設備零部件的附加值也不是太高,相比鋼鐵來說卻是高了許多。
這樣一來德國的經濟可以迅速恢複,容克財團一旦擁有工業上的龐大優勢,絕對是按捺不住的。進而想要更多的資源,也就是食物、原材料和商品市場。
此時的世界,也就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美國財團、德國容克財團,以及中國民族財團這四大財團,加上一個蘇聯組成的世界競爭。
具備爭霸世界的國家,也就是這五方。
其中羅斯柴爾德財團實際上已經出局了,已經在走下坡路。剩下的也就是中國民族財團、容克財團、美國財團、蘇聯有爭霸世界的可能性。
原先的曆史,也就是美國、德國,以及英法所代表的羅斯柴爾德財團,以及蘇聯、日本財閥。.tw[]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最後,唯一的輸家就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日本財閥,以及人民。
二戰後,德國容克財團盡管戰敗,但是資產轉移了。而且大量成員遭到清洗之後,也成為了夢寐以求的寡頭財團。
美國各大財團也成功的擺脫了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掌控,並且奪取了世界霸權。
蘇聯則成功崛起為世界超級大國之一,然後在九十年代初勾結美國財團,瓜分了國家利益,形成了俄羅斯官僚財團。
英法則成功的擺脫了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掌控,組建了各自的民族財團。
最慘的則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猶太人被殺掉了將近600萬,盡管不全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成員,但是也是屬於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勢力人員。加上大量的金融資產被充公,戰後的羅斯柴爾德財團已經跌落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財團,隻不過影響力還是有的,美國各財團很多都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分支。
此時日本財閥已經率先出局,想要翻身基本上不可能。
接下來的世界爭霸戰,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瓜分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資產。必經羅斯柴爾德財團積累了那麽多年的財富,占據歐洲財富的60%,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如果按照6%的增長率計算,到二十一世紀,資產可以達到二十多萬億美元。
這樣的資產對於後世的美國財團來說自然是小巫見大巫,後世美國財團在世界各地的資產加在一起,是以兆億美元來計算的。就是上億億美元。
鈔票自然不可能印刷那麽多,但是資產價值放在那裏,隻是財團不賣,也就不會進入市場流通。財團掌控的資產,隻要是優良資產,基本上掌控之後是不可能賣的,畢竟人家又不缺錢。
而後世的世界,生產力已經非常發達,大量資產被開發出來。也使得那些資產加在一起的理論價值加起來非常恐怖。
至於財團的資金,當然是沒有那麽恐怖。畢竟票子印刷多了,是會通貨膨脹的。
中國民族財團的資產加起來,實際上也已經要比羅斯柴爾德財團要龐大了。自然也就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所以開發出了大量有價值的資產,以及大量的工業的出現,讓整個國家所生產建設出來的財富不斷的增長。
財富是創造出來的。
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隻是能換取到商品。這方麵中國民族財團自然不可能比得上羅斯柴爾德財團,但是一旦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打鐵還是要自身硬,有時候有錢都買不到戰爭潛力。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中國民族財團所掌控的財富也在以超過歐美各國的速度在迅速增長。
這樣的增長是歐美各國所完全不能相比的,本質上還是生產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人口上也有了巨大的差距。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主要競爭力還是人口。
畢竟在生產力方麵,中華民國也就是在某些方麵的技術上領先那麽十幾二十年,整體上並未太過領先於德國和美國太多,隻不過對於還沒有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體係升級的英法來說是領先了不少。
所以真正的競爭力,還是人口上的優勢。
隻要讓中華民國的龐大人口擁有了先進的生產力,中華民國的人口可是占了世界人口的將近三分之一。
勢力範圍內的人口,則達到三億人的規模。
總共有八億人口,這些人口隻要都用上較高的生產力進行生產,那麽財富製造速度可謂飛快。
不過中華民國當前並不是單純的為了追求速度。
在輕工業都大量分包出去之後,勞累的更多是那些經濟殖民地的人民,他們承擔著更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而且一時之間生產設備還沒有完全普及,很多經濟殖民地的工廠用的生產設備還比較低級,反正人工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很多商人都不怎麽更換設備,反正用低級一點的設備生產也有一些利潤。
而在中華民國本國境內,此時則是更注重教育方麵的問題。
因為民眾不需要再大量的去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時間都變得更加寬裕起來,而中華民國需要發展成為高端國家,國民素質是必須提高的。所以在教育成本的投入上依舊驚人,就算是那些讀書上沒什麽天賦的學生,也力求能在學校裏受到比較好的素質教育,並且培養他們的天賦特長。
這是一個五億人的國家,各種天賦的人基本上都有,畢竟同一個小時出生的人口,基本上都在2000人左右,而且各個區域都有。要知道,同一個時間段內出生的人,身上都帶有差不多的時間特性。區別則在於祖上風水、出生地理位置的陰陽五氣,已經父母身體遺傳、姓名等等方麵。
出生時間相同,命運結果有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出生在非洲和出生在美國的就不一樣。
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並不是都有條件去培養和澆灌。一個人的天賦如果不去培養和澆灌,隨著年齡的上升是會消失不見的,然後越來越平庸。
中華民國此時的教育體係,走上的就是一個重點培養學生天賦的製度。特別是工業製造方麵的天賦,以及和工業有關的各種天賦。有天賦的都可以支持學生在其範圍內充分的澆灌自己的天賦。力求有更多的工業、軍事等等領域的人才湧現出來。
而在那些權貴子弟的教育上,那就更加嚴格了。
此時的中華民國,真正能算得上權貴的也就是財團股東那些人了。沒有一定地位,是沒辦法獲得財團股份的。
這些財團股東大部分都是把兒子送進軍校裏就讀,並且有很多藝術等方麵的培養,力求培養出來的是真正對國家有用並且有一定素質的人才。到達了這個層麵,經商什麽的都不重要了,財團在經商等方麵自然有專業的人來做,軍事才是財團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
這種模式和德國容克財團有些類似,德國容克財團的股東們,很多都是把兒子送進軍校就讀。
不過中國民族財團的股東人數沒有德國容克財團那麽多,不過也已經不少了。
特別是能夠獲得財團股份的很多都是軍人,本身就是軍人家庭,子女送進軍校就讀也很正常。
一個貴族家庭,要有三代才能培養出其貴族氣質,實際上並沒有那麽玄乎,主要還是素質問題。
在中國,傳統貴族就是那些文人。
儒家文人所積累的氣質,實際上比那些貴族們還要好,隻不過是在物質上不如罷了。中國傳統的觀念提倡的是節儉,因為古代儒家用的是道家的文化根基,不會主動的去發展生產力,社會資源緊缺的話,那麽隻能讓君主到下麵都提倡節儉。
所以傳統的中國貴族,並不是像西方人那樣有一個大莊園之類的。更講究的還是內在的氣質等方麵。而更久遠之前的中國社會,其貴族階級實際上就是那些大門閥,不過在隋代過後陸續被削弱。
那種大門閥所培養出來的子弟,很多不僅有軍事頭腦,還有高明的政治頭腦。為此也被統治者所忌憚,這些門閥被科舉製取締之後,亂世中的梟雄也就少了,中國後來陸續的出現被異族入侵的現象,實際上就是因為人才培養出現了問題。
這個時候的財團股東,很類似於古代門閥。
那些股東在財力上是不缺乏的,教育上則偏向於軍事教育。很多從小就開始用軍事化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在學習軍事知識的同時,並且有禮儀、藝術、外語等方麵的課程。主要集中在財團開設的貴族學校當中,這個學校實際上就是沈凝雲成立的,那些財團股東基本上都是將子女送進去,而那些社會上流,也紮破了腦袋要把子女送進去。
成立這個學校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抓富二代們的素質和能力,而不是隻會敗家、泡妞。那些富二代的命運格局,是比普通人要更高的,如果能受到良好教育,成為人才還是比較容易的。
富二代在此時中華民國這種體製下,自然是大量出現的。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華民國從之前的傳統的地主、官員、商人的子弟算是富二代,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富二代,因為財富正在不斷的創造出來,在這樣的大發展之中,成就了大量的富一代,富一代有了子女,也就有了富二代。
中華民國此時構建的社會體質和風氣,講的是平等友愛。官員不能隨意欺壓百姓,因此那種野蠻的性格也遺傳較少。
另外再加上成立貴族學校,重點抓素質教育,富二代的素質問題還是大大的解決了。至於在能力上,富二代也並不是隻懂得泡妞。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也有很多富二代非常有能力。畢竟他們在教育成本的投入上,以及眼界等方麵,或是在鍛煉上都比普通人要好很多。
例如一個富二代以及一個絲,同時到一個很艱苦的環境中去工作。
那麽結果就是,人家富二代鍛煉出了能力,然後到更高的層次去發揮,而絲還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繼續吃苦。
這就是現實。
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未必能像那些富二代一樣能上去。所以做好的辦法就是讓那些富二代也有較強的能力。
那種素質低下,到處踐踏法律的富二代才最容易引起社會矛盾。
中華民國因為沒有經曆太劇烈的階級變革,所以傳統的那些富二代家教還是可以的,還是有很多傳統文人有比較殷實的家底,能給子女比較好的教育。
主要的暴發戶,還是西北軍事集團。
不斷的對外戰爭的勝利,攫取了大量的戰爭紅利,也誕生出了以軍人家庭為主的上流貴族家庭。那些中高級軍官,都擁有一定的財團股份,也使得沈凝雲打造出了一個不沉的戰艦,將軍權牢牢的掌控在手上。
很多中層軍官都是一起起家的老資格,不過大多數也就是爬到中層上遊,高層軍官還是那些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有較高文化的軍官,不過一步步爬上去的基層士兵也是不少的。很多中高層軍官本身沒有家世的傳承,家庭教育方麵有些欠缺。
為了避免這個群體的子女花天酒地,在富裕的生活中走向墮落,沈凝雲製定了專門的教育體係。
同時還有很多商人在這個快速發展、變革的大時代中攫取了財富,也成為了另外一個暴發戶群體。
不管是傳統的上流家庭,還是新晉的富商家庭。此時都是想方設法的把子女送進軍校,盡管資本市場快速壯大,商人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加強。但是在此時的中華民國,要想成為真正的貴族,還是得靠軍旅。
隻要成為中高層軍官,才能接觸到權力核心,才能真正獲得社會地位。那些商人盡管看上去社會地位不錯,但實際上影響力在財團麵前根本不值一文。要想讓家族繼續向上攀登,就必須在軍旅上有所建樹。
這個時代,最有前途的職業,一是工業,二來就是軍事。
軍事上的前途,依舊存在。
盡管第一波的戰爭紅利的瓜分,已經基本結束,中華民國已經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時代,並且走向崛起,獲取了大量的外部殖民利益。但接下來,還有第二次的戰爭紅利瓜分浪潮。
第二次瓜分的戰爭紅利,將是世界範圍的。</dd>
“德國人才是歐洲最不安定的因素,隻要讓德國人挑起歐洲戰爭,蘇聯同樣也會被卷入其中。”沈凝雲在外交政策上顯然更注重德國的因素,因此在製定外交政策的會議上闡述了觀點,“重點還是要與德國容克財團進行一定的溝通。”
德國容克財團與中國民族財團雙方之間的聯係是比較密切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雙方關係已經冷卻下去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國置身度外,德國容克財團希望中華民國參戰,最後中國民族財團也沒有答應下來。所以雙方的關係自然也就進入了最糟糕的時期,不過因為沒有正麵的利益衝突,因此麵子上還是過得去的,隻是已經沒有了之前的親密格局。
德國容克財團現在不得不臣服在羅斯柴爾德財團之下,自然是極度不甘心的。此時德國人還在不斷地研究軍事武器,隻不過沒有放在國內研究罷了。而是把研究地點放到了其他國家。
所以沈凝雲認為,與蘇聯的關係,無非就是暫時做做貿易,通過貿易的附加值來掠奪一番蘇聯的資源和財富,其他的價值不大。
而要讓歐美內亂,最佳的導火索還是德國。
德國就是一個火藥桶,隻要時機成熟就可以引爆。唯一的問題反倒是出在崛起的中華民國身上。
曆史上德國人願意向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衝擊,那是因為美國佬在背後支持。
現在中華民國崛起,德國人還願不願意向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衝擊已經成為了未知數,特別是美國財團的立場也不好琢磨。
對於這個問題,遊浩瀾對沈凝雲說道:“正所謂人窮誌氣少,德國人現在背負著沉重的賠款,別說什麽稱霸世界,就是讓德國人稱霸歐洲,德國人也願意和羅斯柴爾德財團再次撕破臉。至於美國財團願不願意那不重要,隻要我們願意做德國人的靠山,德國人就有足夠的底氣。”
遊浩瀾的話讓沈凝雲豁然開朗。
沒錯,美國財團未必會在這個局勢下和羅斯柴爾德財團撕破臉,從而便宜了中華民國,但是德國人不同,德國人現在背負著沉重的賠款,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了,戰爭隻是必然的結果。
也許在德國人還能吃飽飯的時候,一切都還好說。
然而不管是美國還是中華民國這樣的經濟模式,都是不可能永遠保持繁榮的,繁榮的經濟背後,必然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大蕭條。
而當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德國當前又是用美國的貸款進行發展。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德國人的經濟也會被綁架,因為美國人的貸款將會被掐斷,同時德國人還要向美國人還錢,到時候德國的經濟陷入大蕭條的話,德國容克財團隻需要扶持一個希特勒這樣主打複仇牌的家夥上台,馬上就可以引爆歐洲戰亂。
德國人這一代人因為戰爭,損失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所以現在繼續打是不可能的。下一次戰爭,將是德國新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之後。
隨著德國容克財團的實力的增強,他們不會繼續容忍被羅斯柴爾德財團所壓製的局麵,原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無非就是德國容克財團在和羅斯柴爾德財團之間的較量。羅斯柴爾德財團也被證實了其軟弱性。
為什麽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法能對德國采取縱容的綏靖政策?無非就是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向容克財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後來德國有無意進攻英國,想和英國何談,然後進攻蘇聯的時候,英國又變得像是被殺了爹媽一樣開始誓死抵抗了,無非就是德國人開始屠殺了大量的猶太人,羅斯柴爾德財團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操縱著英國走上不顧一切的和德國對抗的路線,而那一時期的英國,所謂的民主也被法律修改後搞得蕩然無存,變成了和法西斯一樣的獨裁製度。(..tw無彈窗廣告)
不過最後英法還是贏得了真正的勝利,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從霸主的位置上被拉下去了,英國和法國也趁機成立了民族財團。
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衰弱,也是不可改變的局麵。
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的工廠、村莊、城鎮都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死的隻是近一代的年輕人。
但是人可以再生,可以長大,人口的創傷隻需要時間來修複。
德國容克財團被壓製,也隻是暫時的局麵。
所以挑動德國的野心,也是讓歐洲發生動蕩的主要可能性。而要想讓德國人挑起戰爭,那麽首先就要讓中華民國在其他國家看來,從一個激進擴張的國家,變成一個守成而不進去的國家,從而讓德國人產生輕視。
對此中華民國實際上已經付諸行動,那就是大裁軍。
裁軍計劃完成後,中華民國的陸軍將隻維持在130萬的規模,還不如一個小小的波蘭,一個小小的波蘭就已經有兩百萬的軍隊。
美國則作得更絕,陸軍隻是隨意的保持在14。5萬的規模。因為美國有天然的大洋作為戰略緩衝,所以沒有什麽外部威脅,自然也就能將軍隊維持在這樣一個非常小的規模內。
中華民國如今是一個龐大的國家,起碼的國防還是需要的。而且邊上還有蘇聯這樣一個能夠構成一定威脅的國家。所以上百萬的軍隊還是必須維持的,否則就會出現危機。因此軍隊削減到這個程度是不能繼續再削減了。
當前要做的,則是參與到瓜分德國利益的行列當中去,那就是向德國提供貸款,這樣可以讓中華民國擁有資本上的回報。
中華民國在資本上自然是不缺的,現在印鈔機可以隨便印刷。而因為工業商品的大量出口,這些貨幣又擁有實際購買力,因此又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民國可以插手到對德利益的瓜分之中,這種貸款實際上就是瓜分利益的一種方式。
盡管掠奪效率還不是很高,但是卻可以綁架德國的經濟。
羅斯柴爾德財團此時與中國民族財團已經達成了協議,將世界劃分為東西方兩個粗略的界限,然後雙方資本各自維持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向德國貸款方麵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德國容克財團在這方麵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另外就是和德國容克財團展開更大的貿易,例如向德國進口鋼鐵,以及機械設備的零部件。
目前德國能出口到中華民國的商品基本上也就是這兩種東西規模最大。一個就是鋼鐵,附加值已經不是那麽高了,唯一的作用就是能讓德國的工業運轉得到恢複。
另外一個則是零部件製造,但是在關鍵零配件方麵,還是中華民國自己製造的。因此德國人為中華民國製造的那些機械設備零部件的附加值也不是太高,相比鋼鐵來說卻是高了許多。
這樣一來德國的經濟可以迅速恢複,容克財團一旦擁有工業上的龐大優勢,絕對是按捺不住的。進而想要更多的資源,也就是食物、原材料和商品市場。
此時的世界,也就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美國財團、德國容克財團,以及中國民族財團這四大財團,加上一個蘇聯組成的世界競爭。
具備爭霸世界的國家,也就是這五方。
其中羅斯柴爾德財團實際上已經出局了,已經在走下坡路。剩下的也就是中國民族財團、容克財團、美國財團、蘇聯有爭霸世界的可能性。
原先的曆史,也就是美國、德國,以及英法所代表的羅斯柴爾德財團,以及蘇聯、日本財閥。.tw[]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最後,唯一的輸家就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日本財閥,以及人民。
二戰後,德國容克財團盡管戰敗,但是資產轉移了。而且大量成員遭到清洗之後,也成為了夢寐以求的寡頭財團。
美國各大財團也成功的擺脫了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掌控,並且奪取了世界霸權。
蘇聯則成功崛起為世界超級大國之一,然後在九十年代初勾結美國財團,瓜分了國家利益,形成了俄羅斯官僚財團。
英法則成功的擺脫了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掌控,組建了各自的民族財團。
最慘的則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猶太人被殺掉了將近600萬,盡管不全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成員,但是也是屬於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勢力人員。加上大量的金融資產被充公,戰後的羅斯柴爾德財團已經跌落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財團,隻不過影響力還是有的,美國各財團很多都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分支。
此時日本財閥已經率先出局,想要翻身基本上不可能。
接下來的世界爭霸戰,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瓜分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資產。必經羅斯柴爾德財團積累了那麽多年的財富,占據歐洲財富的60%,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如果按照6%的增長率計算,到二十一世紀,資產可以達到二十多萬億美元。
這樣的資產對於後世的美國財團來說自然是小巫見大巫,後世美國財團在世界各地的資產加在一起,是以兆億美元來計算的。就是上億億美元。
鈔票自然不可能印刷那麽多,但是資產價值放在那裏,隻是財團不賣,也就不會進入市場流通。財團掌控的資產,隻要是優良資產,基本上掌控之後是不可能賣的,畢竟人家又不缺錢。
而後世的世界,生產力已經非常發達,大量資產被開發出來。也使得那些資產加在一起的理論價值加起來非常恐怖。
至於財團的資金,當然是沒有那麽恐怖。畢竟票子印刷多了,是會通貨膨脹的。
中國民族財團的資產加起來,實際上也已經要比羅斯柴爾德財團要龐大了。自然也就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所以開發出了大量有價值的資產,以及大量的工業的出現,讓整個國家所生產建設出來的財富不斷的增長。
財富是創造出來的。
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隻是能換取到商品。這方麵中國民族財團自然不可能比得上羅斯柴爾德財團,但是一旦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打鐵還是要自身硬,有時候有錢都買不到戰爭潛力。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中國民族財團所掌控的財富也在以超過歐美各國的速度在迅速增長。
這樣的增長是歐美各國所完全不能相比的,本質上還是生產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人口上也有了巨大的差距。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主要競爭力還是人口。
畢竟在生產力方麵,中華民國也就是在某些方麵的技術上領先那麽十幾二十年,整體上並未太過領先於德國和美國太多,隻不過對於還沒有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體係升級的英法來說是領先了不少。
所以真正的競爭力,還是人口上的優勢。
隻要讓中華民國的龐大人口擁有了先進的生產力,中華民國的人口可是占了世界人口的將近三分之一。
勢力範圍內的人口,則達到三億人的規模。
總共有八億人口,這些人口隻要都用上較高的生產力進行生產,那麽財富製造速度可謂飛快。
不過中華民國當前並不是單純的為了追求速度。
在輕工業都大量分包出去之後,勞累的更多是那些經濟殖民地的人民,他們承擔著更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而且一時之間生產設備還沒有完全普及,很多經濟殖民地的工廠用的生產設備還比較低級,反正人工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很多商人都不怎麽更換設備,反正用低級一點的設備生產也有一些利潤。
而在中華民國本國境內,此時則是更注重教育方麵的問題。
因為民眾不需要再大量的去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時間都變得更加寬裕起來,而中華民國需要發展成為高端國家,國民素質是必須提高的。所以在教育成本的投入上依舊驚人,就算是那些讀書上沒什麽天賦的學生,也力求能在學校裏受到比較好的素質教育,並且培養他們的天賦特長。
這是一個五億人的國家,各種天賦的人基本上都有,畢竟同一個小時出生的人口,基本上都在2000人左右,而且各個區域都有。要知道,同一個時間段內出生的人,身上都帶有差不多的時間特性。區別則在於祖上風水、出生地理位置的陰陽五氣,已經父母身體遺傳、姓名等等方麵。
出生時間相同,命運結果有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出生在非洲和出生在美國的就不一樣。
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並不是都有條件去培養和澆灌。一個人的天賦如果不去培養和澆灌,隨著年齡的上升是會消失不見的,然後越來越平庸。
中華民國此時的教育體係,走上的就是一個重點培養學生天賦的製度。特別是工業製造方麵的天賦,以及和工業有關的各種天賦。有天賦的都可以支持學生在其範圍內充分的澆灌自己的天賦。力求有更多的工業、軍事等等領域的人才湧現出來。
而在那些權貴子弟的教育上,那就更加嚴格了。
此時的中華民國,真正能算得上權貴的也就是財團股東那些人了。沒有一定地位,是沒辦法獲得財團股份的。
這些財團股東大部分都是把兒子送進軍校裏就讀,並且有很多藝術等方麵的培養,力求培養出來的是真正對國家有用並且有一定素質的人才。到達了這個層麵,經商什麽的都不重要了,財團在經商等方麵自然有專業的人來做,軍事才是財團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
這種模式和德國容克財團有些類似,德國容克財團的股東們,很多都是把兒子送進軍校就讀。
不過中國民族財團的股東人數沒有德國容克財團那麽多,不過也已經不少了。
特別是能夠獲得財團股份的很多都是軍人,本身就是軍人家庭,子女送進軍校就讀也很正常。
一個貴族家庭,要有三代才能培養出其貴族氣質,實際上並沒有那麽玄乎,主要還是素質問題。
在中國,傳統貴族就是那些文人。
儒家文人所積累的氣質,實際上比那些貴族們還要好,隻不過是在物質上不如罷了。中國傳統的觀念提倡的是節儉,因為古代儒家用的是道家的文化根基,不會主動的去發展生產力,社會資源緊缺的話,那麽隻能讓君主到下麵都提倡節儉。
所以傳統的中國貴族,並不是像西方人那樣有一個大莊園之類的。更講究的還是內在的氣質等方麵。而更久遠之前的中國社會,其貴族階級實際上就是那些大門閥,不過在隋代過後陸續被削弱。
那種大門閥所培養出來的子弟,很多不僅有軍事頭腦,還有高明的政治頭腦。為此也被統治者所忌憚,這些門閥被科舉製取締之後,亂世中的梟雄也就少了,中國後來陸續的出現被異族入侵的現象,實際上就是因為人才培養出現了問題。
這個時候的財團股東,很類似於古代門閥。
那些股東在財力上是不缺乏的,教育上則偏向於軍事教育。很多從小就開始用軍事化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在學習軍事知識的同時,並且有禮儀、藝術、外語等方麵的課程。主要集中在財團開設的貴族學校當中,這個學校實際上就是沈凝雲成立的,那些財團股東基本上都是將子女送進去,而那些社會上流,也紮破了腦袋要把子女送進去。
成立這個學校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抓富二代們的素質和能力,而不是隻會敗家、泡妞。那些富二代的命運格局,是比普通人要更高的,如果能受到良好教育,成為人才還是比較容易的。
富二代在此時中華民國這種體製下,自然是大量出現的。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華民國從之前的傳統的地主、官員、商人的子弟算是富二代,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富二代,因為財富正在不斷的創造出來,在這樣的大發展之中,成就了大量的富一代,富一代有了子女,也就有了富二代。
中華民國此時構建的社會體質和風氣,講的是平等友愛。官員不能隨意欺壓百姓,因此那種野蠻的性格也遺傳較少。
另外再加上成立貴族學校,重點抓素質教育,富二代的素質問題還是大大的解決了。至於在能力上,富二代也並不是隻懂得泡妞。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也有很多富二代非常有能力。畢竟他們在教育成本的投入上,以及眼界等方麵,或是在鍛煉上都比普通人要好很多。
例如一個富二代以及一個絲,同時到一個很艱苦的環境中去工作。
那麽結果就是,人家富二代鍛煉出了能力,然後到更高的層次去發揮,而絲還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繼續吃苦。
這就是現實。
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未必能像那些富二代一樣能上去。所以做好的辦法就是讓那些富二代也有較強的能力。
那種素質低下,到處踐踏法律的富二代才最容易引起社會矛盾。
中華民國因為沒有經曆太劇烈的階級變革,所以傳統的那些富二代家教還是可以的,還是有很多傳統文人有比較殷實的家底,能給子女比較好的教育。
主要的暴發戶,還是西北軍事集團。
不斷的對外戰爭的勝利,攫取了大量的戰爭紅利,也誕生出了以軍人家庭為主的上流貴族家庭。那些中高級軍官,都擁有一定的財團股份,也使得沈凝雲打造出了一個不沉的戰艦,將軍權牢牢的掌控在手上。
很多中層軍官都是一起起家的老資格,不過大多數也就是爬到中層上遊,高層軍官還是那些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有較高文化的軍官,不過一步步爬上去的基層士兵也是不少的。很多中高層軍官本身沒有家世的傳承,家庭教育方麵有些欠缺。
為了避免這個群體的子女花天酒地,在富裕的生活中走向墮落,沈凝雲製定了專門的教育體係。
同時還有很多商人在這個快速發展、變革的大時代中攫取了財富,也成為了另外一個暴發戶群體。
不管是傳統的上流家庭,還是新晉的富商家庭。此時都是想方設法的把子女送進軍校,盡管資本市場快速壯大,商人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加強。但是在此時的中華民國,要想成為真正的貴族,還是得靠軍旅。
隻要成為中高層軍官,才能接觸到權力核心,才能真正獲得社會地位。那些商人盡管看上去社會地位不錯,但實際上影響力在財團麵前根本不值一文。要想讓家族繼續向上攀登,就必須在軍旅上有所建樹。
這個時代,最有前途的職業,一是工業,二來就是軍事。
軍事上的前途,依舊存在。
盡管第一波的戰爭紅利的瓜分,已經基本結束,中華民國已經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時代,並且走向崛起,獲取了大量的外部殖民利益。但接下來,還有第二次的戰爭紅利瓜分浪潮。
第二次瓜分的戰爭紅利,將是世界範圍的。</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