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華民國、德國和美國的經濟開始複蘇,全世界的經濟狀況也略有好轉。國際貿易在中華民國和德國的‘以物易物’的模式下有所增長。
在歐洲,此時的德國顯然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德國的經濟複蘇,是建立在大批量的軍事采購、建設之上的。人家把武器訂單發下去,軍火被不斷的生產出來,總不可能把軍火回爐是吧!
軍火造出來了,肯定是要有點作用的。
那就是戰爭!
戰爭才能凸顯軍火的作用,否則就是一堆玩具。
德國一旦完成軍事重建,那麽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歐洲被戰火引爆。羅斯柴爾德財團這個時候卻是沒有太多的辦法去限製德國。
這個時候的羅斯柴爾德財團不想打仗,因為英國和法國的實力已經大幅度下降了。因為各個產業都開始萎縮。
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及資產大幅度的減少,加上海運業的衰弱,以及金融業被中美兩國劃分,商品製造業又不景氣,這個時候的英國,盡管還是有一定的底蘊,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讓英國元氣大傷,法國也差不多如此,不過法國情況好一些,畢竟法國是大陸性國家。???民國戰神429
德國這個時候要發動一場戰爭的話,英****很被動。
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一開始就想要妥協,而德國容克財團也正是利用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這個態度,一步步的得寸進尺。
曆史上,也直到德國開始大批量的屠殺猶太人,羅斯柴爾德財團才真正決定和德國容克財團死磕,英國才一改之前的綏靖政策,和德國‘誓不兩立’。
之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不想打這場戰爭,自然也是因為美國的崛起。
當曆史改變之後,亞洲還有一個崛起的中華民國,並且幾乎是控製了整個亞洲,而且國力強盛。
不打是很正確的,因為一旦打起來,羅斯柴爾德財團絕對不是主要的受益者。隻會便宜了中美兩國。
所以這個時候的德國,反倒是有很大的優勢。
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時候的德國的形勢反而更好。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的外部環境並不好,四處被包圍。而這個時候,換上的是一個看門狗一樣的蘇聯。
再則,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工業已經比英法要強大太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工業盡管對比英法兩國之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優勢,但是英法加起來的工業卻比德國要強大。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人因為要支付賠款,工業反倒是迅速發展,與英法直接拉開了差距,此時的英法加在一起,工業規模也就和德國差不多的模樣,這樣一來德國的優勢就很龐大了,畢竟英法的工業不是在一起的,整合速度遠沒有德國那麽強。
更加有優勢的是,德國此時的經濟複蘇手段,就是在進行備戰了。
一個長期備戰的國家,和兩個麻痹大意的國家。
所以德國已經變成了歐洲的定時炸彈,隻要德國完成了軍備上的準備活動,隨時可以對英法發動殺招。
美國在北美洲則混得不錯,盡管國際市場被中華民國壓製得挺慘,但是美國有貿易壁壘的保護。
美國的人口,也有所增長。工業也完成了體係升級。???民國戰神429
加上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帶來的戰略緩衝,讓美國有很強大的戰略優勢。
讓歐美都感覺到不安的則是中華民國在亞洲的發展。
此時的亞洲,在中華民國蕩平了日本之後,整個亞洲基本上沒有什麽國家能夠和中華民國抗衡的了。
除了印度還在英國手上,其他國家都變成了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而且這些經濟殖民地都發展得不錯,每一個經濟殖民地都擁有不少工業,盡管都是一些輕工業,以及一些汙染比較大的工業。[..tw超多好看小說]但是卻把這些經濟殖民地的勞動力價值壓榨了出來,讓中華民國的勞動力可以卻從事更有價值的生產建設工作。
一個控製著十一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已經在亞洲出現了。
而且在這個超級大國的背後,是中國民族財團的絕對權威,沒有第二個財團可以威脅到中國民族財團的地位,更沒有人能唱反調。
原先的日本四大財閥,這個時候都完蛋了。盡管這個時候的日本,又重新崛起了五大財閥,但是五大財閥都是中國民族財團控股之下的。
中華民國內部的北洋財團和奉係財團,也都在經濟大蕭條來臨時,因為資金鏈拉得過長,直接破產倒閉,最後還資不抵債,被中國民族財團囫圇吞下。
而在印度,英國人的統治地位也岌岌可危。
中華民國的強大軍事威脅,是英國所絕對無法抵抗的。隻在於中華民國願不願意去打印度。
為了讓中華民國不對印度開刀,過去英國已經對中華民國做出了長足的讓步。
中華民國可以在印度自由投資,自由修建港口、鐵路、公路,而且很多投資都是不收稅的,相當於是將印度的統治利益分給中華民國一部分,組成了一個殖民印度的股份公司一般。
中華民國每年能從印度攫取到的利益,甚至是一度超過了英國。中華民國在印度,主要是以商業開發的模式進行,但同時也帶動了英國的稅收收入,盡管英國沒有直接向中華民國在印度的企業收稅,但是商業開發帶來的是印度經濟的發展,和印度人民的收入的有所提高。
英國人對印度的掠奪,還停留在比較粗暴的狀態下。就算是印度人需要的食鹽,也要收取重稅。
印度人對英國統治者的不滿正在積累,不過印度是一個不怎麽會反抗的民族。所以英國人在印度還是可以保持統治地位。
相當於在亞洲,中華民國是非常穩固的,沒有什麽內部隱患。
而歐洲卻存在巨大的隱患。
所以下一次世界大戰,極有可能將會以歐洲為導火索。
不過在亞洲也有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中華民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蘇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恢複了元氣。
蘇聯和中華民國接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世界各國陷入經濟大蕭條期間,蘇聯統治者無疑是最高興的。隨著中華民國施行新政,經濟開始快速複蘇,就讓斯大林高興不起來了。
蘇聯這個時候,立即加緊備戰。
斯大林毫不懷疑,中華民國那個幕後的統治者對戰爭的狂熱。盡管那家夥,現在已經年近四十了。
這一年,沈凝雲四十歲了。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四十年了。
四十年來,戰爭奠定了民國崛起的基礎。但是這並不是終點。
中華民國將迎來,最大的一次考驗,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一場必然爆發的戰爭,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已經失去了金融霸主的地位,英國對世界的掌控能力幾乎等於沒有了。
這個時候的英國控製不了亞洲,也控製不了美洲、澳洲。甚至是連歐洲都掌控不住了,也就隻能欺負欺負非洲。
這個時候的世界,霸權已經消失了。
這個時候世界各列強,都在盯著這個世界霸權。
失去霸權的世界,就會混亂。就有爭鬥,就有戰爭的爆發。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甚至願意賭上整個國家。
那將是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殘酷,規模還要龐大的戰爭。具體會龐大到什麽程度,也已經不在沈凝雲的預計範圍了。
曆史已經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依舊會爆發,但是如何爆發卻已經籠罩了一層曆史的迷霧。
不過德國這顆定時炸彈的引爆不會太遠了,也就六七年的時間。
這個時候,也到了應該恢複軍隊規模的時候了。
“一旦開戰,我們需要一支規模龐大的精銳陸軍。而當前,我們中華民國隻剩下150萬陸軍,是遠遠不夠的。”沈凝雲在最高統帥部會議上決定道:“所以我們要開始擴軍。”
“按照計算,我們擴軍至500萬陸軍,將這500萬陸軍訓練成精銳之師,應該可以滿足戰爭需求。到時候一旦開戰,我們還可以再組建一支龐大的部隊……”
最高統帥部經過商議後,拿出了計劃。
那就是組建一支達到五百萬人的精銳陸軍,以應付開戰後的正麵戰場。而在軍官方麵,則是完全足夠的。
這些年中華民國盡管在裁軍,但是軍官培養上卻沒有絲毫放鬆,規模反而更加龐大。
很快最高統帥部就通過了擴軍計劃。
中華民國在這次擴軍中顯得比較低調,沒有進行任何的官方公布,但是入伍招兵工作卻是在全國迅速展開。
陸軍自從大裁軍之後,一直都隻有150萬兵力的規模。
這一次,將擴招350萬新兵。
同時計劃在6年內,將這350萬新兵訓練成精銳之師。
隨著擴軍的號角開始吹向,中華民國中央政fu也加大了軍事訂單采購,畢竟多出了350萬兵力都是要有軍事裝備的。
而且這次擴軍之後,打造的不是機械化部隊,就是動力化步兵師。
在裝備采購方麵,全部都采購新型軍事裝備,打造的將是全球裝備最豪華的陸軍。
在歐洲,此時的德國顯然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德國的經濟複蘇,是建立在大批量的軍事采購、建設之上的。人家把武器訂單發下去,軍火被不斷的生產出來,總不可能把軍火回爐是吧!
軍火造出來了,肯定是要有點作用的。
那就是戰爭!
戰爭才能凸顯軍火的作用,否則就是一堆玩具。
德國一旦完成軍事重建,那麽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歐洲被戰火引爆。羅斯柴爾德財團這個時候卻是沒有太多的辦法去限製德國。
這個時候的羅斯柴爾德財團不想打仗,因為英國和法國的實力已經大幅度下降了。因為各個產業都開始萎縮。
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及資產大幅度的減少,加上海運業的衰弱,以及金融業被中美兩國劃分,商品製造業又不景氣,這個時候的英國,盡管還是有一定的底蘊,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讓英國元氣大傷,法國也差不多如此,不過法國情況好一些,畢竟法國是大陸性國家。???民國戰神429
德國這個時候要發動一場戰爭的話,英****很被動。
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一開始就想要妥協,而德國容克財團也正是利用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這個態度,一步步的得寸進尺。
曆史上,也直到德國開始大批量的屠殺猶太人,羅斯柴爾德財團才真正決定和德國容克財團死磕,英國才一改之前的綏靖政策,和德國‘誓不兩立’。
之所以羅斯柴爾德財團不想打這場戰爭,自然也是因為美國的崛起。
當曆史改變之後,亞洲還有一個崛起的中華民國,並且幾乎是控製了整個亞洲,而且國力強盛。
不打是很正確的,因為一旦打起來,羅斯柴爾德財團絕對不是主要的受益者。隻會便宜了中美兩國。
所以這個時候的德國,反倒是有很大的優勢。
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時候的德國的形勢反而更好。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的外部環境並不好,四處被包圍。而這個時候,換上的是一個看門狗一樣的蘇聯。
再則,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工業已經比英法要強大太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工業盡管對比英法兩國之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優勢,但是英法加起來的工業卻比德國要強大。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人因為要支付賠款,工業反倒是迅速發展,與英法直接拉開了差距,此時的英法加在一起,工業規模也就和德國差不多的模樣,這樣一來德國的優勢就很龐大了,畢竟英法的工業不是在一起的,整合速度遠沒有德國那麽強。
更加有優勢的是,德國此時的經濟複蘇手段,就是在進行備戰了。
一個長期備戰的國家,和兩個麻痹大意的國家。
所以德國已經變成了歐洲的定時炸彈,隻要德國完成了軍備上的準備活動,隨時可以對英法發動殺招。
美國在北美洲則混得不錯,盡管國際市場被中華民國壓製得挺慘,但是美國有貿易壁壘的保護。
美國的人口,也有所增長。工業也完成了體係升級。???民國戰神429
加上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帶來的戰略緩衝,讓美國有很強大的戰略優勢。
讓歐美都感覺到不安的則是中華民國在亞洲的發展。
此時的亞洲,在中華民國蕩平了日本之後,整個亞洲基本上沒有什麽國家能夠和中華民國抗衡的了。
除了印度還在英國手上,其他國家都變成了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而且這些經濟殖民地都發展得不錯,每一個經濟殖民地都擁有不少工業,盡管都是一些輕工業,以及一些汙染比較大的工業。[..tw超多好看小說]但是卻把這些經濟殖民地的勞動力價值壓榨了出來,讓中華民國的勞動力可以卻從事更有價值的生產建設工作。
一個控製著十一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已經在亞洲出現了。
而且在這個超級大國的背後,是中國民族財團的絕對權威,沒有第二個財團可以威脅到中國民族財團的地位,更沒有人能唱反調。
原先的日本四大財閥,這個時候都完蛋了。盡管這個時候的日本,又重新崛起了五大財閥,但是五大財閥都是中國民族財團控股之下的。
中華民國內部的北洋財團和奉係財團,也都在經濟大蕭條來臨時,因為資金鏈拉得過長,直接破產倒閉,最後還資不抵債,被中國民族財團囫圇吞下。
而在印度,英國人的統治地位也岌岌可危。
中華民國的強大軍事威脅,是英國所絕對無法抵抗的。隻在於中華民國願不願意去打印度。
為了讓中華民國不對印度開刀,過去英國已經對中華民國做出了長足的讓步。
中華民國可以在印度自由投資,自由修建港口、鐵路、公路,而且很多投資都是不收稅的,相當於是將印度的統治利益分給中華民國一部分,組成了一個殖民印度的股份公司一般。
中華民國每年能從印度攫取到的利益,甚至是一度超過了英國。中華民國在印度,主要是以商業開發的模式進行,但同時也帶動了英國的稅收收入,盡管英國沒有直接向中華民國在印度的企業收稅,但是商業開發帶來的是印度經濟的發展,和印度人民的收入的有所提高。
英國人對印度的掠奪,還停留在比較粗暴的狀態下。就算是印度人需要的食鹽,也要收取重稅。
印度人對英國統治者的不滿正在積累,不過印度是一個不怎麽會反抗的民族。所以英國人在印度還是可以保持統治地位。
相當於在亞洲,中華民國是非常穩固的,沒有什麽內部隱患。
而歐洲卻存在巨大的隱患。
所以下一次世界大戰,極有可能將會以歐洲為導火索。
不過在亞洲也有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中華民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蘇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恢複了元氣。
蘇聯和中華民國接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世界各國陷入經濟大蕭條期間,蘇聯統治者無疑是最高興的。隨著中華民國施行新政,經濟開始快速複蘇,就讓斯大林高興不起來了。
蘇聯這個時候,立即加緊備戰。
斯大林毫不懷疑,中華民國那個幕後的統治者對戰爭的狂熱。盡管那家夥,現在已經年近四十了。
這一年,沈凝雲四十歲了。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四十年了。
四十年來,戰爭奠定了民國崛起的基礎。但是這並不是終點。
中華民國將迎來,最大的一次考驗,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一場必然爆發的戰爭,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已經失去了金融霸主的地位,英國對世界的掌控能力幾乎等於沒有了。
這個時候的英國控製不了亞洲,也控製不了美洲、澳洲。甚至是連歐洲都掌控不住了,也就隻能欺負欺負非洲。
這個時候的世界,霸權已經消失了。
這個時候世界各列強,都在盯著這個世界霸權。
失去霸權的世界,就會混亂。就有爭鬥,就有戰爭的爆發。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甚至願意賭上整個國家。
那將是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殘酷,規模還要龐大的戰爭。具體會龐大到什麽程度,也已經不在沈凝雲的預計範圍了。
曆史已經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依舊會爆發,但是如何爆發卻已經籠罩了一層曆史的迷霧。
不過德國這顆定時炸彈的引爆不會太遠了,也就六七年的時間。
這個時候,也到了應該恢複軍隊規模的時候了。
“一旦開戰,我們需要一支規模龐大的精銳陸軍。而當前,我們中華民國隻剩下150萬陸軍,是遠遠不夠的。”沈凝雲在最高統帥部會議上決定道:“所以我們要開始擴軍。”
“按照計算,我們擴軍至500萬陸軍,將這500萬陸軍訓練成精銳之師,應該可以滿足戰爭需求。到時候一旦開戰,我們還可以再組建一支龐大的部隊……”
最高統帥部經過商議後,拿出了計劃。
那就是組建一支達到五百萬人的精銳陸軍,以應付開戰後的正麵戰場。而在軍官方麵,則是完全足夠的。
這些年中華民國盡管在裁軍,但是軍官培養上卻沒有絲毫放鬆,規模反而更加龐大。
很快最高統帥部就通過了擴軍計劃。
中華民國在這次擴軍中顯得比較低調,沒有進行任何的官方公布,但是入伍招兵工作卻是在全國迅速展開。
陸軍自從大裁軍之後,一直都隻有150萬兵力的規模。
這一次,將擴招350萬新兵。
同時計劃在6年內,將這350萬新兵訓練成精銳之師。
隨著擴軍的號角開始吹向,中華民國中央政fu也加大了軍事訂單采購,畢竟多出了350萬兵力都是要有軍事裝備的。
而且這次擴軍之後,打造的不是機械化部隊,就是動力化步兵師。
在裝備采購方麵,全部都采購新型軍事裝備,打造的將是全球裝備最豪華的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