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在星際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差距,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差距也還是如此的巨大,甚至呈現出鮮明的層次感,這也是有原因的。


    宇宙空間太過於浩瀚廣大了,對於一個文明來說,超光速戰艦的意義可謂是再如何高估也都是不為過的。


    對於一個文明來說,有沒有超光速星際戰艦,那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作為一個文明,如果你能夠擁有並且駕馭住一艘超光速星際戰艦,那麽,你的文明無疑就擁有了巨大的可拓展空間,將毫無疑問的踏上正循環快速整張的軌道,人口繁衍、地盤擴張、資源的獲取量大大的增加,一個文明發展之中所能遇到的諸多問題,都將會得以解決,這對於一個困居於星球之上的文明來說,無疑是最向往的事情了。


    隻要擁有了一艘超光速星際戰艦,許多事情就都有了成功的可能。


    就像此時的地球文明一樣,他所麵臨的漫漫星路,讓他隻能夠望洋興歎,埋頭苦幹,動輒數百年的星際航行時間,對於一個持續發展,並且前途尚算是光明的文明來說,根本就是毫無意義的。


    有那個時間,有那個資源,還不如保留下珍貴的資源,高素質的人口,在近太空區域中多做些有益的工作比較現實。


    而若是地球文明手上忽然多出了一艘超光速星際飛船,哪怕是性能稍差一些的星際飛船,那麽,地球文明的星際拓展之路,也將會大大地加快進度。


    有了超光速飛船在手,遠達十多光年的星際殖民之路,也將不再遙遠,地球文明雖然等不起動輒幾百年的漫長星際旅途,但若是一次單向行駛花費個年把時間,甚至哪怕是十年時間,那麽。這樣的星際殖民,也將會變得有意義,有價值得多。


    哪怕是來回要花二十年的時間,但是一艘巨大的超光速星際戰艦。承載上幾萬人口,裝載上巨量的生產生活物資,也完全是足夠了。


    而依托於星際戰艦的強大的作戰能力,新星球上的新移民們,輕易就能夠在新世界中站穩腳跟。點燃文明的火種,隻需要這樣的一艘星際戰艦往返個幾趟時間,地球文明就能夠征服一顆新的星球,為自己贏得一個新的立足點和繁衍生息之地。


    而如果這個往返的時間能夠縮短到一兩年之內的話,那麽,一條星際航線都將在兩個星球之間建立起來,無比龐大的移民人口將在最短的時間內湧入到新的星球中去,巨大無比的新定居點將會像雨後春筍一般飛快地成長起來,兩星球之間的特產和資源將會在飛船往來之中形成循環,不單單能夠創造出無比巨大的價值。更將能夠大大的降低地球的人口載荷,為新生人口的誕生提供廣闊的空間。


    對於一個人滿為患的星球和文明來說,一艘超光速星際戰艦的存在,顯然是具備無比的意義,和巨大的想象空間的。


    如果真的有文明願意向地球人兜售這樣的高端文明科技產物的話,顯然,光用錢,是根本無法購買得到的,一係列的文明之間的盟約和協議,才是購買這樣的超光速星際戰艦的必須條件。


    可以說。你買了哪個文明所生產的星際戰艦,就等於是加入到了一個星際聯盟,需要付出無數的寶貴資源。


    但就算是這樣,隻要盟約要求不是太過分的話。這顯然也是相當值得的,一艘超光速星際戰艦的意義簡直太重大了,它可以立竿見影的讓一個未曾跨越星球束縛的文明的綜合實力產生巨大的變化。


    可想而知,擁有如此重要價值的超光速星際戰艦,又怎麽可能不被各文明視為文明競爭中的核心要素,捧到天上去?


    須知。這種星際文明的戰略重器,它的需求量可是無比的巨大的,對於所有的土著文明,抑或者是星際文明來說,都是具有無比的價值的。


    土著文明固然是想要一艘超光速星際戰艦去拓展自己的文明疆域,水貨星際文明同樣也需要大量的星際戰艦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甚至越是文明發達,繁華的文明,越是需要這種戰略資源的供應,宇宙雖大,以一點為中心的一定星域之內,合適的,適合用來殖民開發的星球,總歸是稀缺資源,誰的星際戰艦多一點,就可以多占幾顆星球下來,作為文明成長壯大的底蘊。


    而一旦一個星際文明所占據的星球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高品質的超光速星際戰艦,更將會成為這個文明體係,維持其自身存在的必需品。


    一個文明的內部,擁有兩個以上的星球之後,隨著星球數量的增多,文明疆域的延伸,作為文明核心的統治難度無疑將會急劇的增大,越是邊緣性的星球,就越具有分裂的傾向,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除非星球與星球之間,擁有著便捷的交通,牢固的紐帶,高效的通訊體係,隻有如此,才能夠使得一個文明保持其內部的向心力,才不會導致文明崩塌。


    一旦到了這種程度的話,那麽超光速星際飛船將成為了文明本身延續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需求量將大大的增加。


    而作為一種超高科技體係的終極造物,超光速星際飛船,其本身不單單是設計製造難度極高那麽簡單,就是簡單的維修保養,也都是有著極高的難度與消耗的,除非該文明的科技水平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又加之多年的科研經驗積累,擁有設計結構及加工工藝都極為完美的效果配合,才能夠擁有一款相對來說皮實耐造的星際飛船,可以最大化程度的降低飛船使用成本的消耗。


    畢竟,本身最為一種最高級別的文明產物,超光速星際飛船這種產物,向來就不是以經久耐用著稱的,在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內,超光速飛船的性能固然是極為可靠的,可是一旦到了使用年限之後,各種大修、換配件、綜合保養什麽的,就完全讓人吃不消了。


    可以說。超光速飛船的使用成本是極高的,單單是維持飛船的正常使用,就是一大筆花銷。


    再加上一個文明,依靠一款超光速飛船。或者說依靠某一個極限航行速度之下的超光速飛船,其在宇宙之中的擴張勢頭無論如何都是有其極限的,這個極限不是一個固定數值,而是依托於該文明的各種硬實力,人口、科技實力、文明向心力。以及最關鍵的飛船速度等等,所綜合研判出來的一個極限數值。


    這個極限數值,是一個星際文明理論上的極限疆域,它不是不能突破,而是一旦突破之後,就必然需要支付種種代價,而這種代價,通常都是極為昂貴的。


    要麽是因為開采某種特殊稀有礦藏而在極限疆域之外進行采礦作業,為了維持采礦點的存在和正常運行,必須要消耗常規情況下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倍的代價。以至於造成文明持續失血,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造成文明整體態勢的虛弱無力。


    要麽就是在極限疆域之外進行殖民,殖民星因為距離本土太遠,交通不便,通訊不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個封閉環境下的自我循環,這最終無疑會導致星球割據勢力的誕生,加劇文明分裂力量的蔓延。嚴重的話,甚至會直接導致文明的分裂與崩潰,到時損失之大難以形容。


    而一個成熟的星際文明,在麵對著這樣種種文明發展的困境時。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在文明星海之中建立自己的聯盟體係,通過對外輸出超光速星際飛船,來建立自己的星際防護體係,建立自己的星際秩序格局和產業分工體係。


    作為一個文明來說,正常情況下無論如何,其人口數量和疆域麵積。在一定時間之內,都是難以發生大規模的變動的,這時候,對外輸出超光速星際飛船,無疑就是最大化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版圖的最好方式。


    這樣做的好處無疑是相當的巨大的,而且控製的好的話,負麵效應也是相對較小的,總的來說,是個相當不錯的可行性方案。


    畢竟,一個星際文明受其技術實力的限製,其所能生產的超光速飛船的飛行速度是一定的,短時間內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變動,那麽它所能統治的疆域也就隻有那麽大了,再大的話管不過來,勉強為之也隻會更糟。


    如此一來的話,還不如選擇在周邊文明之中建立代理人體係,通過對外銷售超光速飛船的辦法,支持小弟文明拓展其勢力範圍,同時也按照自己的規劃,在諸多小弟文明之中進行產業分工規劃。


    如此一來,既能夠借小弟之手拓展自身的影響力範圍和勢力圈,又能夠源源不斷的從各個小弟的手中進口到各種廉價、齊全的工業化消費品,對其進行抽血。


    而超光速飛船的生產供給和售後維修、保養、零件等服務,以及對小弟文明的產業分工和固化,這兩大殺手鐧加起來,又足以形成了對小弟文明的強力控製,隻需要限製其飛船的保有數量,維持一定的小弟文明數量和秩序,作為盟主文明的控製力顯然就將會很難被動搖的。


    不單單對小弟文明的控製力不會動搖,借助小弟文明等得產業分工和抽血,盟主文明顯然也可以拋下一些瑣碎的、不重要的非核心產業,集中主體文明的人口資源,集中精力向更高層次的科技體係進行攀爬。


    更加細化的核心產業分支,更加高素質的國民人口,集中在核心生產環節之中,拋棄大量的不必要的瑣碎事務,文明的綜合實力顯然將會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


    生命工程的公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人口數量和質量,精英化教育和核心產業的大力投入,則無疑會最大程度的誕生累累碩果。


    超光速星際飛船得航行速度一旦有所突破,飛船的綜合性能一旦有所提升,顯然也都將會反饋到整個文明的核心利益之上,更快的速度,不單單意味著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也將意味著,更加遼闊的疆域,以及新的星際殖民空間。


    如此一來,那些正宗的星際文明的綜合國力隻會節節攀升,形成不可遏製的正循環,最終形成一個個幅員遼闊的龐然大物。


    而那些不具備超光速飛船生產能力的文明和國度,指望著上位文明的提攜和施舍,並且以此形成對上位文明的趕超,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不具備超級個體能力的科技文明之中,體係的力量無疑是唯一的力量來源,星際文明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小的簡直可憐。


    自現代工業化生產社會起始,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就是鐵一樣的戰鬥力,這個準則在星際時代也是同樣奏效的,甚至是更加的牢不可破的準則。


    當然,星際時代的所謂生產力,更多地是特指超光速星際戰艦這款拳頭產品的生產力,隻有這一項產品的生產力水平,才是星際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生產力,最讓人望而生畏的生產力。


    因為,在星際文明體係之中,低層次的生產力,那些生產諸如鞋子襪子小商品之類的生產力,已經完全是達到了一種泛濫成災的地步,有著太多的同質化競爭對手相互競爭,市場上的競爭力無限趨近於零,上位盟主文明隨時都可以找到可以替換的對象。


    雖然宇宙中文明的數量從相對的角度來看是極為稀缺的,但從絕對的角度來看,卻從來都不曾匱乏過,真材實料的星際文明隻要想,隨時都可以拉攏出一大堆小弟文明出來,慢慢玩養成就是了,甚至可以形成小弟文明梯隊,隨時進行補充。


    也正是因此之故,能否真正獨立自主的生產出超光速星際戰艦,才成為了衡量一個文明到底能否算得上是星際文明的一大重要指標。


    在這個領域之中,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不帶半點含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際金仙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為堯存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為堯存張並收藏星際金仙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