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資源的短缺,主要還是必須要靠時間來解決。
工業體係的完善和升級,也必須依賴人口上限的不斷增長。
有足夠充裕的人手,才能夠有著足夠的人力物力,來不斷拓展和完善新的科學和技術領域。
隻是,此時的地球,對於人類的承載數量,已經是達到了一個成本上的臨界點。
大量的,易於開發和拓展的地表空間都被人類開發了出來,想要擁有更多的人口承載空間,容得下更多的人類繁衍生息,就必須要花費更大的代價,進行地下和高層空間的拓展和建設,這樣一來,人均生存的成本就提升了太多,大大地不利於地球人口的增長。
而除了地球這個原生星球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此時的地球並沒有一個合適的適宜進行星際移民的生命星球存在著,所以,一係列的準備工作,從現在就要開始做起,把這個工程量巨大的係統工程,細化成一個個相對細小一些的分支工程,一步步的完善,一步步地推進,在地球人口開始大爆發,達到地球承載力上限之前,完成相應的移民準備工作。
這件事情雖然並非是迫在眉睫火燒眉毛的緊要事情,但是,以此時地球人組織大力鼓勵人口繁衍的生育政策,人口數量翻番最多也不過是兩代人四十年的時間,就算是全球人口翻番,按照預期規劃,可能也都用不到六十年,大概在2100年左右,全球人口甚至都將有望達到200億左右的大關,到時候,可以說整個地球的承載力都將會達到一個極限,土地資源、淡水資源,礦產資源,所有事關人類生存的資源種類,都將會達到一個相對的極限狀態。以至於影響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一點,即便是有著外星資源做補充,也是無濟於事的。
以地球一個星球的資源。想要承載更多的人口,難度就相當的大了,甚至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作為整個地球文明的引領者,地球人組織必須要提前做好預案,提前想好對策。為地球人類文明提前準備好足夠的擴張空間。
否則的話,一旦等到人口擴張到極限,並且人類生育習慣形成慣性之後,幾十年時間就是人口翻一番的場麵,臨到了事情迫在眉睫才去想辦法,那到時候光是這人口問題,就會引發大麻煩,地球文明別說完成什麽跨越性增長了,就連保持政權穩定性,恐怕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個不好的話,爆發人口戰爭可就糟糕了,這並不是什麽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王朝人口達到承載力上限所導致的戰爭和改朝換代,曆史上早就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了。
至於進行人口計劃,限製生育,控製人口這樣的政策,地球人組織也是不取的,對於星際時代的文明來說,人口數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卻也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難以占據足夠的星球數量,形成足夠複雜的產業分工。因此也就難以凝聚出強大的文明力量,抵禦外來奉獻的能力相應的也將會大為削弱,所以怎樣在不斷增加人口數量的同時還能保持穩定,這不過是考驗一個文明的治理能力的基礎罷了。
正是出於這種人口承載上限的顧慮,地球人組織可以說從幾年前開始,在現在這個全球秩序都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社會改造,進行了一係列的長遠布局,並且將目光投向到了遙遠的深空之中,積極地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拓寬空間。
考慮到在太空之中進行自然生態改造,建設新的人類居住環境,其成本之巨大,還要遠遠超過了在地球上的地下空間的開辟,再加之地球本身所需要進行的環境改造,空間挖掘的工程量也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數目,短時間內,地球人組織就必須提前做好未來的一係列準備,相當大的一部分工程都是難以考慮經濟性的,所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人類社會的生產能力已經是一件必須要解決的事情。
以前的人類社會,隻需要生產出滿足當下的人類社會的各種物資和消耗就已經足夠,而在現在,人類社會不單單要生產出滿足於現下人類社會所需的各種物資和商品,還需要完成一係列的,涉及長遠發展布局的社會性功能布局。
無數的地下深層大規模空間,采挖完成並且使用各種大量高強度工業原料,對其進行加固和完善,開鑿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地表無數的一時半會用不上,但是也必須要提前進行布局的大規模高層建築,這些都是需要一步步進行完善和布局的。
雖然可能一時半會用不到,但是,這些大規模工程的建設和完成,卻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不單單可以形成未來人口大爆發之後的人類社會生存空間,更能形成強大的後勤儲備,用以支撐未來更加巨大的、性價比更低的的外太空生存空間拓展工程的開發和完成。
沒有這樣深厚的物質積澱和全方位的儲備,想要進行大規模的星際空間改造,為人類社會的未來創造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無疑是一件完全不現實的事情。
不過,這樣多的,規模龐大的超級工程,單單依靠人工的力量就想要實現,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必須要形成更加先進的生產力供應體係。
地球人組織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進行機器人產業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試圖以機器人的生產力為核心,大規模的對人類社會的生產力進行調整,正是為了應對這種需要而進行的提前布局。
各種各樣的功能機器人,有工業機器人,也有工程機器人,還有服務型機器人,這些紮實肯幹的勞動力,隻需要提供給它們源源不斷的動力能源,再設定好工作程序,布置好工作內容,單純的體力性勞動,它們的成本顯然是比人類的勞動成本要低的太多。勞動效率又高的太多。
在這幾年的社會發展之中,已經是有著源源不斷的各種機器人不斷走出生產線,來到社會生產的各種層麵之中,當然。首先進入的是各種高強度、高危險、高精度要求的三高型行業和崗位,各種要求極高的尖端工業領域,還有大型工程領域之中,都已經開始漸漸密布起了各種產業機器人,不但逐步降低了這些核心生產領域的生產成本。更是大大提高了它們的生產效率。
有了這些功能機器人逐步填充到各種社會生產環節之中,無疑是大大的提高了整個社會層麵的生產能力,更多的工人和勞動力,漸漸地退出了生產的第一線,而是進入到了更多注重解決問題和程序開發等等方麵的工作環節之中,而在這整個過程之中,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社會上各種物資都是源源不斷的充沛供應,而且價格低廉,變相的增加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所以,整個社會層麵都是基本穩定的,並沒有產生什麽大的波動。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雖然社會生產力提升所帶來的福利相當一部分都被分配給了各階層的勞動者,但是,還是有絕大多數的一部分,都被地球人組織在生產分配的過程中截留了下來。
這些額外的物資,不單單支撐了地球人組織在統一全球過程中的行動力,大大加快了全球統一的進度,更加有相當大一部分。投入到了很多提前量的生產建設環節之中。
大量的地下空間被開辟出來,這些地下空間開辟過程中,所挖掘出來的泥土、礦物等資源,大部分都被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屬於有價值的礦物、金屬資源的,都被大規模的進行了篩選和冶煉,加入到社會生產環節之中,形成了一條富有另類特色的地下生產線,而剩餘的各種並不稀缺的普通土壤成分和資源,也都被充分的進行了分配和利用。用以製成現代化工業製成品,水泥、玻璃、陶瓷、瓷磚等等,直接用於各種地下工程的建設之中,就算是最普通的泥土成分,也都被分類篩選,製成了土壤基質,用於各種工業農場的規模化生產之中。
至於其他地表之上的大型工程,也在同步開工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
而在太空探索領域,更多的資源被砸了進去。
起初,在星球防禦體係不斷開工建設的同時,就已經有著相當一部分資源被投入到了月球基地的開發,和火星世界的改造之中。
現在,隨著星球防禦體係不斷地完善,工程不斷的竣工,整個地球文明的安全環境都被大大的改善之後,月球基地以及火星改造工程之中,所被投下的資源供應量,就更加的龐大了起來。
應該說,地球人組織在這兩大太陽係內部工程之中,都是投下了相當的血本的。
月球和火星,一個是地球的衛星,一個是太陽係環境之中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適宜進行改造的行星,都是地球文明走向星際時代,最為有力的踏腳石,有著各自的不可忽視的潛在戰略價值。
月球,這顆衛星不但擁有著豐富的工業原料資源,便於開采和建設,又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的地方,那就是,它本身的輕重量環境的潛在利用價值。
源於對它的這種潛在價值的最大化利用,地球人組織在這個衛星上進行了大量的工業化生產規劃。
在規劃的初期,這顆衛星作為地球文明最大的中介生產基地,將會在未來用於生產太空環節的各種工業產品,並且會被用於支撐對火星世界的大規模改造。
並且,在這顆衛星的背麵,地球人組織也將會建立起一座大型的軍事基地,用於保障月球基地的安全和秩序,同時也作為地球星球防禦體係的機動戰力補充。
雖然這兩個未來規劃,內容已經是相當的豐滿了,但這依舊不是未來的月球基地的最終版本。
在更加久遠的未來,一旦時機成熟的話,地球人組織將在月球,以及月球的環繞軌道之上,建立起一係列的太空戰艦的配套生產工程和核心生產基地,一開始進行亞光速星際飛船的生產,等到準備妥當之後,還會進行全麵的係統升級,將基地進行大規模翻修和改造,進行超光速星際飛船的生產建造工作。
因為超光速飛船本身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所以,它不可能被建設在遠離地球文明核心的其它地方,同時,也不適宜在地球本土進行生產,如此一來,月球基地就將是最適合的飛船生產基地的建設地址,有著無論是生產成本、生產環境,還是安全保密環境都非常適宜的先天條件。
根據飛船生產基地的未來規劃,未來的超光速飛船生產基地,其核心基地的占地規模將會超過方圓一千公裏的規模,直接占地麵積就將達到幾百萬平方公裏至多,而加上各種配套工廠之後,更將是核心基地的十倍以上,到時候,單單是這個飛船生產基地的各種相關生產項目,就將會將月球的表麵積都全部占滿,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係列的深入地下數百米的核心機密工廠,以及大批量的環月軌道工場的存在,其所能夠生產的超光速飛船將達到三個型號之多,每三年就將會有一艘超光速飛船總裝下線,經過長達五年的綜合調試、質量檢驗、試驗飛行、調整磨合之後,才會正式進入服役狀態,成為文明的核心戰力。
不要看這個生產效率似乎相當堪憂的樣子,實際上,對於超光速飛船的生產來說,能夠達到這個效率,已經是非常難得的高產高效了。
而且,雖然到時候的月球基地將會是核心的飛船生產基地,但是,情況適宜的話,也完全可以在火星或者其他的安全和生產條件有保障的星球,進行非核心生產環節的生產布局,大大的加速飛船的建造速度。(未完待續。)
工業體係的完善和升級,也必須依賴人口上限的不斷增長。
有足夠充裕的人手,才能夠有著足夠的人力物力,來不斷拓展和完善新的科學和技術領域。
隻是,此時的地球,對於人類的承載數量,已經是達到了一個成本上的臨界點。
大量的,易於開發和拓展的地表空間都被人類開發了出來,想要擁有更多的人口承載空間,容得下更多的人類繁衍生息,就必須要花費更大的代價,進行地下和高層空間的拓展和建設,這樣一來,人均生存的成本就提升了太多,大大地不利於地球人口的增長。
而除了地球這個原生星球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此時的地球並沒有一個合適的適宜進行星際移民的生命星球存在著,所以,一係列的準備工作,從現在就要開始做起,把這個工程量巨大的係統工程,細化成一個個相對細小一些的分支工程,一步步的完善,一步步地推進,在地球人口開始大爆發,達到地球承載力上限之前,完成相應的移民準備工作。
這件事情雖然並非是迫在眉睫火燒眉毛的緊要事情,但是,以此時地球人組織大力鼓勵人口繁衍的生育政策,人口數量翻番最多也不過是兩代人四十年的時間,就算是全球人口翻番,按照預期規劃,可能也都用不到六十年,大概在2100年左右,全球人口甚至都將有望達到200億左右的大關,到時候,可以說整個地球的承載力都將會達到一個極限,土地資源、淡水資源,礦產資源,所有事關人類生存的資源種類,都將會達到一個相對的極限狀態。以至於影響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一點,即便是有著外星資源做補充,也是無濟於事的。
以地球一個星球的資源。想要承載更多的人口,難度就相當的大了,甚至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作為整個地球文明的引領者,地球人組織必須要提前做好預案,提前想好對策。為地球人類文明提前準備好足夠的擴張空間。
否則的話,一旦等到人口擴張到極限,並且人類生育習慣形成慣性之後,幾十年時間就是人口翻一番的場麵,臨到了事情迫在眉睫才去想辦法,那到時候光是這人口問題,就會引發大麻煩,地球文明別說完成什麽跨越性增長了,就連保持政權穩定性,恐怕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個不好的話,爆發人口戰爭可就糟糕了,這並不是什麽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王朝人口達到承載力上限所導致的戰爭和改朝換代,曆史上早就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了。
至於進行人口計劃,限製生育,控製人口這樣的政策,地球人組織也是不取的,對於星際時代的文明來說,人口數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卻也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難以占據足夠的星球數量,形成足夠複雜的產業分工。因此也就難以凝聚出強大的文明力量,抵禦外來奉獻的能力相應的也將會大為削弱,所以怎樣在不斷增加人口數量的同時還能保持穩定,這不過是考驗一個文明的治理能力的基礎罷了。
正是出於這種人口承載上限的顧慮,地球人組織可以說從幾年前開始,在現在這個全球秩序都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社會改造,進行了一係列的長遠布局,並且將目光投向到了遙遠的深空之中,積極地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拓寬空間。
考慮到在太空之中進行自然生態改造,建設新的人類居住環境,其成本之巨大,還要遠遠超過了在地球上的地下空間的開辟,再加之地球本身所需要進行的環境改造,空間挖掘的工程量也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數目,短時間內,地球人組織就必須提前做好未來的一係列準備,相當大的一部分工程都是難以考慮經濟性的,所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人類社會的生產能力已經是一件必須要解決的事情。
以前的人類社會,隻需要生產出滿足當下的人類社會的各種物資和消耗就已經足夠,而在現在,人類社會不單單要生產出滿足於現下人類社會所需的各種物資和商品,還需要完成一係列的,涉及長遠發展布局的社會性功能布局。
無數的地下深層大規模空間,采挖完成並且使用各種大量高強度工業原料,對其進行加固和完善,開鑿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地表無數的一時半會用不上,但是也必須要提前進行布局的大規模高層建築,這些都是需要一步步進行完善和布局的。
雖然可能一時半會用不到,但是,這些大規模工程的建設和完成,卻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不單單可以形成未來人口大爆發之後的人類社會生存空間,更能形成強大的後勤儲備,用以支撐未來更加巨大的、性價比更低的的外太空生存空間拓展工程的開發和完成。
沒有這樣深厚的物質積澱和全方位的儲備,想要進行大規模的星際空間改造,為人類社會的未來創造合適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無疑是一件完全不現實的事情。
不過,這樣多的,規模龐大的超級工程,單單依靠人工的力量就想要實現,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必須要形成更加先進的生產力供應體係。
地球人組織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進行機器人產業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試圖以機器人的生產力為核心,大規模的對人類社會的生產力進行調整,正是為了應對這種需要而進行的提前布局。
各種各樣的功能機器人,有工業機器人,也有工程機器人,還有服務型機器人,這些紮實肯幹的勞動力,隻需要提供給它們源源不斷的動力能源,再設定好工作程序,布置好工作內容,單純的體力性勞動,它們的成本顯然是比人類的勞動成本要低的太多。勞動效率又高的太多。
在這幾年的社會發展之中,已經是有著源源不斷的各種機器人不斷走出生產線,來到社會生產的各種層麵之中,當然。首先進入的是各種高強度、高危險、高精度要求的三高型行業和崗位,各種要求極高的尖端工業領域,還有大型工程領域之中,都已經開始漸漸密布起了各種產業機器人,不但逐步降低了這些核心生產領域的生產成本。更是大大提高了它們的生產效率。
有了這些功能機器人逐步填充到各種社會生產環節之中,無疑是大大的提高了整個社會層麵的生產能力,更多的工人和勞動力,漸漸地退出了生產的第一線,而是進入到了更多注重解決問題和程序開發等等方麵的工作環節之中,而在這整個過程之中,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社會上各種物資都是源源不斷的充沛供應,而且價格低廉,變相的增加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所以,整個社會層麵都是基本穩定的,並沒有產生什麽大的波動。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雖然社會生產力提升所帶來的福利相當一部分都被分配給了各階層的勞動者,但是,還是有絕大多數的一部分,都被地球人組織在生產分配的過程中截留了下來。
這些額外的物資,不單單支撐了地球人組織在統一全球過程中的行動力,大大加快了全球統一的進度,更加有相當大一部分。投入到了很多提前量的生產建設環節之中。
大量的地下空間被開辟出來,這些地下空間開辟過程中,所挖掘出來的泥土、礦物等資源,大部分都被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屬於有價值的礦物、金屬資源的,都被大規模的進行了篩選和冶煉,加入到社會生產環節之中,形成了一條富有另類特色的地下生產線,而剩餘的各種並不稀缺的普通土壤成分和資源,也都被充分的進行了分配和利用。用以製成現代化工業製成品,水泥、玻璃、陶瓷、瓷磚等等,直接用於各種地下工程的建設之中,就算是最普通的泥土成分,也都被分類篩選,製成了土壤基質,用於各種工業農場的規模化生產之中。
至於其他地表之上的大型工程,也在同步開工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
而在太空探索領域,更多的資源被砸了進去。
起初,在星球防禦體係不斷開工建設的同時,就已經有著相當一部分資源被投入到了月球基地的開發,和火星世界的改造之中。
現在,隨著星球防禦體係不斷地完善,工程不斷的竣工,整個地球文明的安全環境都被大大的改善之後,月球基地以及火星改造工程之中,所被投下的資源供應量,就更加的龐大了起來。
應該說,地球人組織在這兩大太陽係內部工程之中,都是投下了相當的血本的。
月球和火星,一個是地球的衛星,一個是太陽係環境之中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適宜進行改造的行星,都是地球文明走向星際時代,最為有力的踏腳石,有著各自的不可忽視的潛在戰略價值。
月球,這顆衛星不但擁有著豐富的工業原料資源,便於開采和建設,又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的地方,那就是,它本身的輕重量環境的潛在利用價值。
源於對它的這種潛在價值的最大化利用,地球人組織在這個衛星上進行了大量的工業化生產規劃。
在規劃的初期,這顆衛星作為地球文明最大的中介生產基地,將會在未來用於生產太空環節的各種工業產品,並且會被用於支撐對火星世界的大規模改造。
並且,在這顆衛星的背麵,地球人組織也將會建立起一座大型的軍事基地,用於保障月球基地的安全和秩序,同時也作為地球星球防禦體係的機動戰力補充。
雖然這兩個未來規劃,內容已經是相當的豐滿了,但這依舊不是未來的月球基地的最終版本。
在更加久遠的未來,一旦時機成熟的話,地球人組織將在月球,以及月球的環繞軌道之上,建立起一係列的太空戰艦的配套生產工程和核心生產基地,一開始進行亞光速星際飛船的生產,等到準備妥當之後,還會進行全麵的係統升級,將基地進行大規模翻修和改造,進行超光速星際飛船的生產建造工作。
因為超光速飛船本身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所以,它不可能被建設在遠離地球文明核心的其它地方,同時,也不適宜在地球本土進行生產,如此一來,月球基地就將是最適合的飛船生產基地的建設地址,有著無論是生產成本、生產環境,還是安全保密環境都非常適宜的先天條件。
根據飛船生產基地的未來規劃,未來的超光速飛船生產基地,其核心基地的占地規模將會超過方圓一千公裏的規模,直接占地麵積就將達到幾百萬平方公裏至多,而加上各種配套工廠之後,更將是核心基地的十倍以上,到時候,單單是這個飛船生產基地的各種相關生產項目,就將會將月球的表麵積都全部占滿,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係列的深入地下數百米的核心機密工廠,以及大批量的環月軌道工場的存在,其所能夠生產的超光速飛船將達到三個型號之多,每三年就將會有一艘超光速飛船總裝下線,經過長達五年的綜合調試、質量檢驗、試驗飛行、調整磨合之後,才會正式進入服役狀態,成為文明的核心戰力。
不要看這個生產效率似乎相當堪憂的樣子,實際上,對於超光速飛船的生產來說,能夠達到這個效率,已經是非常難得的高產高效了。
而且,雖然到時候的月球基地將會是核心的飛船生產基地,但是,情況適宜的話,也完全可以在火星或者其他的安全和生產條件有保障的星球,進行非核心生產環節的生產布局,大大的加速飛船的建造速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