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至尊龍天同學的月票及打賞支持,非常感謝!
情勢窘迫如此,殘留在一號及二號蟲洞之間的阿羅約文明殘餘力量,自然再也難以抵抗地球文明的壓迫及摧殘。
地球文明的本部所在並沒有急於出擊,僅僅是駐留了一部分艦隊在一號蟲洞通道之前,用於牽製阿羅約艦隊的殘餘力量,其他的主要精力,絕大多數都是用於對周邊文明的招撫和鎮壓之上。
在阿羅約文明連場慘敗、大勢已去的大前提之下,這些深諳生存之道的原住民,都用不著地球文明多費工夫,就紛紛望風而降背棄了阿羅約文明的盟約,轉而投入到了地球文明的懷抱之中。
地球文明一路順風順水,僅僅花費了微不足道的一點時間,就將自己的外圍勢力網絡一下子向外鋪展了近百光年的範圍,加上之前主動和地球文明聯絡,各種抱大腿的獨立文明,地球文明的周邊勢力範圍可以說一下子就翻了足有好幾倍的規模。
當然,這麽一點時間的整合,還很難說是真正的將這諸多的文明力量都一下子整合在了地球文明的力量體係之內,隻能說是在名義上,地球文明已經完成了對附近眾多星球的統治和聯合,想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力量下沉到每個文明之中,每顆星球之上的龐大文明聯盟,讓地球文明的規則和標準通行於諸文明之中,更能夠借此大規模獲取到諸多地球文明發展自身所需需要的資源,這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
但是至少,完成了這種表麵上的整合,建立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聯盟體係,地球文明至少已經是獲得了名正言順的,合法的運用自己規則的權力,隻需要以後不斷的運作,不斷的整合資源,這些新納入到地球文明聯盟疆域之中的文明,都將成為地球文明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而就在地球文明削平不服,整合好了周邊文明資源的同時,地球文明的遠征艦隊也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抵達了最後作戰戰場。
此時一號蟲洞通道附近的阿羅約文明聯軍,那些附庸的下屬文明的艦隊力量,已經是徹底的消失不見了,就算是阿羅約文明自身的主戰艦隊,也有著足足近一半的艦船都已經星雲流散,跑得不見了蹤影。
那些選擇逃走的阿羅約文明主戰艦隊,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阿羅約文明之中的權貴子弟,有著深厚的家族背景、人脈資源,在日漸危險、眼看著就要遭遇不測的情況下,他們有著足夠的底氣,就算是臨戰脫逃也能夠逃脫罪罰。
所以在很是糾結了一幫願意和他們一起逃亡的艦隊之後,這些艦船都悄悄的在例行巡邏行動之中逃了出去,在約定好的地點集結了足夠數量的艦船之後,這些艦船就偷偷選擇了逃亡。
為了規避那很大可能正在朝著蟲洞基地處進發的地球文明艦隊,這些阿羅約文明的艦船都有意選擇了迂回、偏僻,不適合大型艦隊穿越的狹窄星路,甘冒著被星際災難波及到的風險,走上了逃亡之路。
類似的選擇了逃回到阿羅約文明本土的艦船數量足有著數十萬之多,隻是為了避免被地球文明一網打盡,盡可能地分散風險,這些艦隊分成了總數多達幾十個之多的小型分艦隊,沿著各自不同的路徑向著阿羅約文明本部的方向潛逃了回去。
隻是這樣做雖然安全性上有了相對較大的保障,但是逃亡速度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整個艦隊的平均巡航航行速度甚至被拉低到了三四倍光速的低水平,在迂回路線動輒五六百光年的漫漫星途之下,這些艦隊僅僅是返回到阿羅約文明本土星域之中就動輒需要花費一兩百年的時間。
好在對於這些選擇了逃亡的艦隊成員來說,在設定了自動返航程序、保留了一定數量的值班人員控製飛船,並且設立好了換班製度之後,其他絕大多數的艦員都可以沉睡在休眠倉之中通過沉睡來熬過這漫漫時間的流逝,對於他們的人生來說,不過是僅僅相當於花了幾年時間返航罷了,隻要能夠逃避掉懲罰的話,用這點時間來挽回自己的一條小命,這自然是再劃算不過的事情了。
而對於所有那些選擇了逃亡的阿羅約艦隊來說,也並非是全部的艦船都選擇了回歸到阿羅約文明本部的這條路徑,還有一些不願意在地球文明艦隊的碾壓之下充當炮灰的艦船,則在星海中繞了一個大圈,選擇了其他的方向逃亡了出去,這其中有些選擇了成為宇宙中漂泊不定的星際海盜,還有的則甚至想要攻下一些弱小文明的地盤,重新組建成一個新的星級文明,成為一個從阿羅約文明中分裂出來的新的文明分支。
總之,在危機麵前,各種各樣的選擇都成為了現實,阿羅約文明駐軍艦隊就在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的撕裂下,被分裂出了一股又一股的小型艦隊,最終選擇堅守下來,抵抗到底的阿羅約艦隊甚至差一點就不到一百萬艘艦船的規模了。
僅僅如此一點規模的艦隊,即便是加上阿羅約文明偌大的名頭,若是在沒有外患的情況下,也就勉強能夠鎮壓這周圍數百光年浩瀚的星空了,維持阿羅約文明既有的統治秩序罷了。
但是在蟲洞通道一側有著地球文明艦隊威脅,並且還有著一支力量恐怖的地球文明艦隊即將抵達的情況下,這樣微不足道的一點艦隊,卻絕對已經堪稱是末路窮途、危若累卵了。
正是因為前途如此的不明朗,如此的讓人擔憂,所以之前麵對聯合艦隊之中大規模艦船逃逸的事件,盡管艦隊高層一個個簡直都要氣炸了,但是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坐視。
沒辦法,此等情勢之下,阿羅約艦隊的高層就算是有心約束艦隊,就算是想要嚴肅軍紀,他們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聯合艦隊好幾百萬規模的艦船,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下屬文明的力量,這些力量在阿羅約文明強大的情況下,還能夠鎮壓得住局麵,不愁他們不當炮灰。
但是當阿羅約文明囧相畢露,難以實現對這些文明的有力懲戒和威懾,並且還麵臨著毀滅性打擊的危險的時候,那些下屬文明炮灰艦隊就再也靠不住了,人心思亂,沒有絕對的暴力根本就鎮壓不住局麵。
而阿羅約主力艦隊本身也是人心惶惶萎靡不振,這種情況下一旦選擇鎮壓逃兵的話,說不定聯合艦隊自己就要內部先打起來了,甚至更可怕的是,真要打起來,阿羅約艦隊甚至還占不到上風。
這種情況下,自然是隻能聽天由命,任有那些下屬文明的艦船自行選擇去留了,強行鎮壓不但起不了效果,反而還有可能引爆危機。
他們眼睜睜看著艦隊從原本還有著大七八百萬艦船規模的力量,一路解體、一路逃散,最終僅僅保留下了一個主力艦隊的規模,在淒風慘雨的危機之中瑟瑟發抖,祈禱幸運的萬一的到來。
事實上,即便是這些依舊選擇留下來的艦船,也絕非是所有戰士都意誌堅定,都視死如歸的,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因為種種原因,或是僥幸心理,或是無路可去,而硬著頭皮留下來的。
這樣的艦隊,在精神上已經是半崩潰狀態了,即便是有著一部分意誌堅定如鐵的戰士,有著一些視死如歸的艦船,但是因為有這一部分無比頹喪的戰士的存在,戰鬥力上也已經是有了致命的缺陷,甚至比之於常規主力艦隊的戰力還要堪憂,一旦真的麵臨毀滅性力量的打擊,誰都不敢真的寄希望於它真的能夠扛過重壓。
至少阿羅約文明駐軍艦隊的高層已經是精神上無比的悲觀,根本就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在越是臨近那個危機警戒點的時候,那個在他們預計中,地球文明艦隊最有可能到達的時間段時,他們的心理壓力就越為的難以負荷。
為了臨死也要拉下一些墊背的,這些駐軍艦隊的高層,將艦隊潰散的過程中,那些所有逃逸文明艦隊的名單,包括阿羅約主力艦隊逃亡艦隻以及指揮官的名單都統統通過最高效率的通訊係統傳遞到了大後方,指望著阿羅約文明本部的軍事高層能夠為他們報這一箭之仇,盡可能的讓那些逃亡艦船的所屬文明和指揮高層都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在做出了這所有的努力之後,阿羅約艦隊就盡可能加緊訓練,保持最高戒備狀態,等待這地球艦隊的到來!
事實上,他們想的是,地球艦隊千萬千萬不要過來,最好是已經通過某條未知的蟲洞通道,已經無聲無息的回到他們本土去了。
然而不幸的是,這隻阿羅約艦隊最終還是等到了地球艦隊的到來!
地球艦隊的返航,並不是一路小心翼翼的隱跡藏形,正相反,浩浩蕩蕩的地球艦隊,一路光明正大、氣勢煊赫,所到之處僅僅是憑借著那綿延無亙的艦船規模體量,就已經足以讓沿途的文明望風即降,納頭就拜了。
事實上在這片已經失去了主宰者的遼闊星域之中,地球文明返航的消息在諸多文明的消息網中,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對於地球文明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這些原住民沒有一個是敢於反抗的,甚至有一些文明遠遠地派出所屬艦船,在其文明星域之外數光年的星空中,就遠遠的等待著地球文明的到來,早早地就送上了結盟的意願。
這種恭敬的態度,早已經在“郊迎”的行動之中,就已經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
唯有阿羅約文明這個前霸主文明,現在對於這片星域的原住民文明來說,已經是相當於臭狗屎一般,被所有文明有誌一同的默契排斥在了情報網之外。
本來嘛,這些附近星域的文明和阿羅約文明之間就沒有什麽根深蒂固的利益聯係,自從阿羅約文明尋找到了通向這方星域的蟲洞通道之後,對這裏實行的就是近乎於半直接掌控的嚴格管控,這裏的原住民文明都是被阿羅約文明嚴重壓迫、狠狠吸血的存在,個個都對阿羅約文明敢怒不敢言,懷著深深的怨恨。
現在阿羅約文明一朝失勢,眼看著就再也無法染指這片星空的利益了,自然就再也沒有文明願意搭理阿羅約艦隊的存在了,他們的力量雖然依舊恐怖,但對於原住民文明來說,卻無異於已經成為了紙老虎一般的存在,甚至沒有一個文明願意和阿羅約艦隊共享一些哪怕是公開的消息了,這讓阿羅約艦隊在這片星空之中立刻就失去了幾乎所有的眼線,成為了近乎於睜目如盲的存在。
等到地球文明接近到阿羅約艦隊附近幾光年的距離之後,阿羅約艦隊才重新掌握到了地球文明艦隊的位置。
但這對於阿羅約艦隊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可言,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片冰涼,意識到了毀滅很快就將到來。
在這片星空之中,阿羅約艦隊注定了無處可躲,他們的艦船速度慢於地球艦隊,逃都逃不掉,而且蟲洞通道也是他們必須要堅守的陣線,否則蟲洞通道一旦失守,地球文明艦隊從此源源直入,他們就更沒有一點存在的希望了。
所以百般無奈之下,阿羅約艦隊選擇了正麵迎戰,在他們發現地球艦隊之後的沒多久時間,大批艦船就迎著地球艦隊飛了過去。
一邊航行,一邊密密麻麻的各種彈藥就已經在沿途之中被發射了出去,他們在試圖編織一道防禦鐵幕,以此來抵禦地球艦隊的衝擊。
但是真實戰力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饒是阿羅約艦隊絞盡了腦汁,使盡了辦法,設伏、填充火力網、決死衝鋒、亡命潰逃,但最終這支在附近星域之中僅存的阿羅約主力艦隊,還是如同冰雪遇到驕陽一般,在虛空中盡數毀滅、融化了。
自此,地球文明徹底打通了直抵阿羅約文明的通道,並且為自己打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情勢窘迫如此,殘留在一號及二號蟲洞之間的阿羅約文明殘餘力量,自然再也難以抵抗地球文明的壓迫及摧殘。
地球文明的本部所在並沒有急於出擊,僅僅是駐留了一部分艦隊在一號蟲洞通道之前,用於牽製阿羅約艦隊的殘餘力量,其他的主要精力,絕大多數都是用於對周邊文明的招撫和鎮壓之上。
在阿羅約文明連場慘敗、大勢已去的大前提之下,這些深諳生存之道的原住民,都用不著地球文明多費工夫,就紛紛望風而降背棄了阿羅約文明的盟約,轉而投入到了地球文明的懷抱之中。
地球文明一路順風順水,僅僅花費了微不足道的一點時間,就將自己的外圍勢力網絡一下子向外鋪展了近百光年的範圍,加上之前主動和地球文明聯絡,各種抱大腿的獨立文明,地球文明的周邊勢力範圍可以說一下子就翻了足有好幾倍的規模。
當然,這麽一點時間的整合,還很難說是真正的將這諸多的文明力量都一下子整合在了地球文明的力量體係之內,隻能說是在名義上,地球文明已經完成了對附近眾多星球的統治和聯合,想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力量下沉到每個文明之中,每顆星球之上的龐大文明聯盟,讓地球文明的規則和標準通行於諸文明之中,更能夠借此大規模獲取到諸多地球文明發展自身所需需要的資源,這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
但是至少,完成了這種表麵上的整合,建立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聯盟體係,地球文明至少已經是獲得了名正言順的,合法的運用自己規則的權力,隻需要以後不斷的運作,不斷的整合資源,這些新納入到地球文明聯盟疆域之中的文明,都將成為地球文明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而就在地球文明削平不服,整合好了周邊文明資源的同時,地球文明的遠征艦隊也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抵達了最後作戰戰場。
此時一號蟲洞通道附近的阿羅約文明聯軍,那些附庸的下屬文明的艦隊力量,已經是徹底的消失不見了,就算是阿羅約文明自身的主戰艦隊,也有著足足近一半的艦船都已經星雲流散,跑得不見了蹤影。
那些選擇逃走的阿羅約文明主戰艦隊,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阿羅約文明之中的權貴子弟,有著深厚的家族背景、人脈資源,在日漸危險、眼看著就要遭遇不測的情況下,他們有著足夠的底氣,就算是臨戰脫逃也能夠逃脫罪罰。
所以在很是糾結了一幫願意和他們一起逃亡的艦隊之後,這些艦船都悄悄的在例行巡邏行動之中逃了出去,在約定好的地點集結了足夠數量的艦船之後,這些艦船就偷偷選擇了逃亡。
為了規避那很大可能正在朝著蟲洞基地處進發的地球文明艦隊,這些阿羅約文明的艦船都有意選擇了迂回、偏僻,不適合大型艦隊穿越的狹窄星路,甘冒著被星際災難波及到的風險,走上了逃亡之路。
類似的選擇了逃回到阿羅約文明本土的艦船數量足有著數十萬之多,隻是為了避免被地球文明一網打盡,盡可能地分散風險,這些艦隊分成了總數多達幾十個之多的小型分艦隊,沿著各自不同的路徑向著阿羅約文明本部的方向潛逃了回去。
隻是這樣做雖然安全性上有了相對較大的保障,但是逃亡速度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整個艦隊的平均巡航航行速度甚至被拉低到了三四倍光速的低水平,在迂回路線動輒五六百光年的漫漫星途之下,這些艦隊僅僅是返回到阿羅約文明本土星域之中就動輒需要花費一兩百年的時間。
好在對於這些選擇了逃亡的艦隊成員來說,在設定了自動返航程序、保留了一定數量的值班人員控製飛船,並且設立好了換班製度之後,其他絕大多數的艦員都可以沉睡在休眠倉之中通過沉睡來熬過這漫漫時間的流逝,對於他們的人生來說,不過是僅僅相當於花了幾年時間返航罷了,隻要能夠逃避掉懲罰的話,用這點時間來挽回自己的一條小命,這自然是再劃算不過的事情了。
而對於所有那些選擇了逃亡的阿羅約艦隊來說,也並非是全部的艦船都選擇了回歸到阿羅約文明本部的這條路徑,還有一些不願意在地球文明艦隊的碾壓之下充當炮灰的艦船,則在星海中繞了一個大圈,選擇了其他的方向逃亡了出去,這其中有些選擇了成為宇宙中漂泊不定的星際海盜,還有的則甚至想要攻下一些弱小文明的地盤,重新組建成一個新的星級文明,成為一個從阿羅約文明中分裂出來的新的文明分支。
總之,在危機麵前,各種各樣的選擇都成為了現實,阿羅約文明駐軍艦隊就在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的撕裂下,被分裂出了一股又一股的小型艦隊,最終選擇堅守下來,抵抗到底的阿羅約艦隊甚至差一點就不到一百萬艘艦船的規模了。
僅僅如此一點規模的艦隊,即便是加上阿羅約文明偌大的名頭,若是在沒有外患的情況下,也就勉強能夠鎮壓這周圍數百光年浩瀚的星空了,維持阿羅約文明既有的統治秩序罷了。
但是在蟲洞通道一側有著地球文明艦隊威脅,並且還有著一支力量恐怖的地球文明艦隊即將抵達的情況下,這樣微不足道的一點艦隊,卻絕對已經堪稱是末路窮途、危若累卵了。
正是因為前途如此的不明朗,如此的讓人擔憂,所以之前麵對聯合艦隊之中大規模艦船逃逸的事件,盡管艦隊高層一個個簡直都要氣炸了,但是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坐視。
沒辦法,此等情勢之下,阿羅約艦隊的高層就算是有心約束艦隊,就算是想要嚴肅軍紀,他們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聯合艦隊好幾百萬規模的艦船,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下屬文明的力量,這些力量在阿羅約文明強大的情況下,還能夠鎮壓得住局麵,不愁他們不當炮灰。
但是當阿羅約文明囧相畢露,難以實現對這些文明的有力懲戒和威懾,並且還麵臨著毀滅性打擊的危險的時候,那些下屬文明炮灰艦隊就再也靠不住了,人心思亂,沒有絕對的暴力根本就鎮壓不住局麵。
而阿羅約主力艦隊本身也是人心惶惶萎靡不振,這種情況下一旦選擇鎮壓逃兵的話,說不定聯合艦隊自己就要內部先打起來了,甚至更可怕的是,真要打起來,阿羅約艦隊甚至還占不到上風。
這種情況下,自然是隻能聽天由命,任有那些下屬文明的艦船自行選擇去留了,強行鎮壓不但起不了效果,反而還有可能引爆危機。
他們眼睜睜看著艦隊從原本還有著大七八百萬艦船規模的力量,一路解體、一路逃散,最終僅僅保留下了一個主力艦隊的規模,在淒風慘雨的危機之中瑟瑟發抖,祈禱幸運的萬一的到來。
事實上,即便是這些依舊選擇留下來的艦船,也絕非是所有戰士都意誌堅定,都視死如歸的,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因為種種原因,或是僥幸心理,或是無路可去,而硬著頭皮留下來的。
這樣的艦隊,在精神上已經是半崩潰狀態了,即便是有著一部分意誌堅定如鐵的戰士,有著一些視死如歸的艦船,但是因為有這一部分無比頹喪的戰士的存在,戰鬥力上也已經是有了致命的缺陷,甚至比之於常規主力艦隊的戰力還要堪憂,一旦真的麵臨毀滅性力量的打擊,誰都不敢真的寄希望於它真的能夠扛過重壓。
至少阿羅約文明駐軍艦隊的高層已經是精神上無比的悲觀,根本就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在越是臨近那個危機警戒點的時候,那個在他們預計中,地球文明艦隊最有可能到達的時間段時,他們的心理壓力就越為的難以負荷。
為了臨死也要拉下一些墊背的,這些駐軍艦隊的高層,將艦隊潰散的過程中,那些所有逃逸文明艦隊的名單,包括阿羅約主力艦隊逃亡艦隻以及指揮官的名單都統統通過最高效率的通訊係統傳遞到了大後方,指望著阿羅約文明本部的軍事高層能夠為他們報這一箭之仇,盡可能的讓那些逃亡艦船的所屬文明和指揮高層都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在做出了這所有的努力之後,阿羅約艦隊就盡可能加緊訓練,保持最高戒備狀態,等待這地球艦隊的到來!
事實上,他們想的是,地球艦隊千萬千萬不要過來,最好是已經通過某條未知的蟲洞通道,已經無聲無息的回到他們本土去了。
然而不幸的是,這隻阿羅約艦隊最終還是等到了地球艦隊的到來!
地球艦隊的返航,並不是一路小心翼翼的隱跡藏形,正相反,浩浩蕩蕩的地球艦隊,一路光明正大、氣勢煊赫,所到之處僅僅是憑借著那綿延無亙的艦船規模體量,就已經足以讓沿途的文明望風即降,納頭就拜了。
事實上在這片已經失去了主宰者的遼闊星域之中,地球文明返航的消息在諸多文明的消息網中,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對於地球文明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這些原住民沒有一個是敢於反抗的,甚至有一些文明遠遠地派出所屬艦船,在其文明星域之外數光年的星空中,就遠遠的等待著地球文明的到來,早早地就送上了結盟的意願。
這種恭敬的態度,早已經在“郊迎”的行動之中,就已經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
唯有阿羅約文明這個前霸主文明,現在對於這片星域的原住民文明來說,已經是相當於臭狗屎一般,被所有文明有誌一同的默契排斥在了情報網之外。
本來嘛,這些附近星域的文明和阿羅約文明之間就沒有什麽根深蒂固的利益聯係,自從阿羅約文明尋找到了通向這方星域的蟲洞通道之後,對這裏實行的就是近乎於半直接掌控的嚴格管控,這裏的原住民文明都是被阿羅約文明嚴重壓迫、狠狠吸血的存在,個個都對阿羅約文明敢怒不敢言,懷著深深的怨恨。
現在阿羅約文明一朝失勢,眼看著就再也無法染指這片星空的利益了,自然就再也沒有文明願意搭理阿羅約艦隊的存在了,他們的力量雖然依舊恐怖,但對於原住民文明來說,卻無異於已經成為了紙老虎一般的存在,甚至沒有一個文明願意和阿羅約艦隊共享一些哪怕是公開的消息了,這讓阿羅約艦隊在這片星空之中立刻就失去了幾乎所有的眼線,成為了近乎於睜目如盲的存在。
等到地球文明接近到阿羅約艦隊附近幾光年的距離之後,阿羅約艦隊才重新掌握到了地球文明艦隊的位置。
但這對於阿羅約艦隊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可言,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片冰涼,意識到了毀滅很快就將到來。
在這片星空之中,阿羅約艦隊注定了無處可躲,他們的艦船速度慢於地球艦隊,逃都逃不掉,而且蟲洞通道也是他們必須要堅守的陣線,否則蟲洞通道一旦失守,地球文明艦隊從此源源直入,他們就更沒有一點存在的希望了。
所以百般無奈之下,阿羅約艦隊選擇了正麵迎戰,在他們發現地球艦隊之後的沒多久時間,大批艦船就迎著地球艦隊飛了過去。
一邊航行,一邊密密麻麻的各種彈藥就已經在沿途之中被發射了出去,他們在試圖編織一道防禦鐵幕,以此來抵禦地球艦隊的衝擊。
但是真實戰力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饒是阿羅約艦隊絞盡了腦汁,使盡了辦法,設伏、填充火力網、決死衝鋒、亡命潰逃,但最終這支在附近星域之中僅存的阿羅約主力艦隊,還是如同冰雪遇到驕陽一般,在虛空中盡數毀滅、融化了。
自此,地球文明徹底打通了直抵阿羅約文明的通道,並且為自己打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