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至尊龍天、潭深濱海同學的打賞支持!非常感謝!另外,求月票,求訂閱!
而對於這些本土艦隊來說,沒有能夠摧枯拉朽、快速無比的將地球文明的各處防線徹底摧毀,那這場戰爭直接就輸了一半了。
這些本土文明,可不是隨便哪一個都能夠生產超光速戰艦的,他們的戰艦折損一個,戰力就少上一分,再想要有新的戰艦跨越漫漫星途,支撐著前線作戰,這根本就是一種奢望。
那些沒有自主的超光速飛船生產體係的文明,能夠咬著牙擠出這麽一批艦隊響應組建聯軍的號召,這本身就已經相當的難能可貴了,在少了這樣一批戰力之後,這些文明內部都已經有些力量空虛了,他們一個個想方設法的增加自己的戰艦儲備都來不及,根本就沒有心思再往這場戰爭中投資。
也就隻有三大霸主級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接壤星域,能夠不計數量的派遣增援了,但是三大霸主級文明現在也是各有各的難處,有的文明和地球文明相距過於遙遠,兵力調動極其不便。還有的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接壤地帶微乎其微,地球文明的兵鋒一時間難以觸及到他的利益,人家更願意坐山觀虎鬥,就是這次的組建聯軍,人家也僅僅隻是象征性意義的派出了幾百萬艘艦船的艦隊,重在參與了一回。
若是作戰失利的話,這個文明根本就沒打算繼續出兵,隻要防禦好邊境地帶之後,人家完全沒有理由出頭露麵,為其他兩大文明出兵出力,他更願意采取旁觀戰略,尋找機會撈取一定的好處。
唯一和地球文明接壤星域較大,和地球文明仇隙最深,也最有理由出兵的阿羅約文明,現在偏偏也正處於政權重構的最關鍵階段,根本就抽不出手來和地球文明大肆開戰,阿羅約內部各方勢力的艦隊這時候都是爭奪文明權利的籌碼,沒有哪方勢力願意抽出更多的軍隊來和地球文明打打殺殺的了,所以就連阿羅約文明這時候也是應對不暇,沒有更進一步增兵的意願。
沒有源源不斷的超光速飛船作為補充,本土文明出征多少飛船,這一戰也就僅僅能夠消耗這些飛船,更多的戰力支援根本就指望不上,在他們兵鋒最盛的初戰階段都沒能夠摧枯拉朽的攻克地球文明的各道防線,隨著戰局不斷的膠著,雙方戰力的不斷損耗,本土文明陣營的艦隊自然也就越來越不具備威脅力了。
而地球聯盟這邊,有著足夠堅固、強力的防禦體係阻擋本土聯軍的大規模攻勢,又有著足夠規模的駐防艦隊和本土文明聯軍正麵廝殺,再加上地球文明新型艦隊部隊的不斷遊走各處戰場,隨時實地的冷槍伺候,相對於本土聯軍方麵的毫無進展可言,這戰場態勢可就好的太多了。
雖然一時之間戰場還處於膠著狀態,雙方艦隊殺得你來我往各有斬獲,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在戰場上的勝勢正在不斷的向地球聯盟方麵傾斜。
本土聯軍方麵雖然聲勢浩蕩,似乎威風赫赫不可一世的樣子,但是他們背後的各個主要文明都沒有繼續增兵的意願,僅有的為數不多的增援力量,也不過是那些主要的強勢本土文明旗下的附屬文明再出兵出力罷了,這些弱小文明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就算是傾家蕩產,他們也難以支撐足夠如此規模大戰消耗的力量,所以眼看著本土文明聯軍方麵的艦隊就在持續不斷的縮水之中,兵力是越打越少,士氣是越來越低迷。
而反觀地球聯盟陣營,因為地球文明大規模出手超光速飛船的緣故,幾乎每一個下屬文明都在最近幾十年裏新增了相當一部分的超光速飛船,手頭個個都是寬裕了不少。而在地球聯盟的軍事體係條約的約束之下,這些文明也都紛紛出動飛船,積極響應作戰號召,這使得地球聯盟方麵的戰力補充源源不斷、及時到位,各處戰線的防禦力量都相當的充裕,甚至在防禦之餘已經開始漸漸有著餘力對本土文明聯軍展開針對性的圍剿活動了。
這種反攻的趨勢,在地球文明最新增援的大量超光速炮運抵前線戰線之後,就更進一步的增強了規模和頻次,讓本土聯軍陣營的艦隊漸漸地甚至有了一種被打的不敢露頭的趨勢,變相的反倒讓戰爭烈度漸漸的有所下降了。
這些運抵到前線的超光速炮,是地球文明多年以來對超光速攻擊武器進行深入研究之後所新定型的一種戰爭武器。
相比於地球文明之前所定型的幾種艦載超光速攻擊武器,這種新型產品的整體體形更大,一門超光速炮連攻擊武器帶儲能設備等等附屬備件,加在一起比一艘超光速飛船的規格還要龐大,所以不適合作為艦載武器來裝備使用。
不過這種新型作戰武器相比於艦載版的超光速攻擊武器也有著它的優點,那就是生產難度相對較小,對生產線的要求較低、產品成本低、威力大、涉及頻次快,是一種相當優良的星際防禦體係的核心武器裝備。
這種新式武器也是最近十多年才剛剛定型量產的,生產出一批之後就立刻加急加快得用專用大載量運輸飛船運送到了前線陣地之中,在防禦體係之中一經加載使用,立刻就顯現出了它驚人的作戰效能,這種武器裝備雖然相比於超光速戰艦來說有著種種的缺陷,裝備防禦基地之後移動速度極慢,有著容易被擊毀的缺點,但是無需加載眾多複雜而昂貴的戰艦設備的該武器相對來說成本就低的太多了。
可以說一千門這種超光速炮的造價都比不上一艘新型的超光速飛船,而在防禦作戰體係之下,一千門的超光速炮的作戰效能可就遠遠超出一艘新式超光速飛船了,比十艘飛船加起來都還要有用!
而這種新型非艦載版防禦型超光速炮的批量裝備,也第一時間就減輕了大量防禦性超光速飛船的使用數量,使得地球聯盟的艦隊可以抽出更多的艦船數量用在和本土聯軍的作戰之中。
如此不斷增多的機動作戰艦隊,在有效地配合了一部分新式超光速艦船的情況下,更是進一步的增大了對本土文明聯軍的打擊力度,以至於幾番交戰之後,很多本土文明的進攻艦隊,漸漸地進攻性越來越小,進而幹脆就直接轉化為了本地防禦艦隊,在依托本土文明自身的防禦體係的情況下,和地球文明聯盟的艦隊“隔河相望”、“互不幹涉”了起來。
地球文明本身也並不想進一步擴大戰爭規模,見到這些本土文明都無心再戰的情況,也就很幹脆的見好就收,兩方陣營之間的戰火很快就熄滅了,一時間變得風平浪靜了起來。
隻是這種停戰狀況,無疑對地球聯盟方麵的好處要大得多。
本身隕石星海方麵雖然文明眾多、規模體量極大,各文明力量加在一起絕對是一個不容小覷的科技文明力量體係。
隻是很遺憾,隕石星海之中總體科技實力薄弱,即便是幾個文明霸主的科技實力也已經多年沒有進步了,再加上星域遼闊、交通不便的緣故,雖然隕石星海文明眾多、環境優越,但其實不過是一盤散沙,根本就沒有實際真正聯合起來的可能,即便是本土文明有著聯合抵禦外敵的意願,遙遠的星際距離也決定了本土文明溝通困難、實際戰爭協調複雜,難以形成真正合力的現實。
所以這停戰的狀態對於本土文明來說,不過是無力戰鬥之後苟延殘喘的無奈罷了,停戰時間再長對於本土文明來說也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反而對地球文明來說,打退了本土文明的這一波反擊,迎來了寶貴的休戰時間,這成為了地球文明難得的一次發展壯大的機遇。
之前地球文明研製出新一代具有時空跳躍能力的超級戰艦,這已經意味著地球文明擁有了強大的進取能力,搭配上地球文明能夠發掘現成的蟲洞網絡體係,這意味著未來地球文明征服整個隕石星海文明圈都已經不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障礙了。
但是進取能力的強大,卻並不代表著地球文明就能夠真正意義上安枕無憂了,地球文明的體量還是太小了,就算是能夠進取攻下一片片星域,但是未必地球文明就真的能夠穩住局勢。
就像是這次實驗性的拿下幾塊飛地一樣,地球文明之所以如此行動,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測試地球文明未來發展路線的可靠性和存在的問題。
結果一試之下就發現了,問題真的是不小啊!
地球文明的目的是想要依托蟲洞通道,建立起一個影響力覆蓋整個隕石星海,甚至借此向外更進一步擴張的強大文明,本身這個路線的前景是極為美妙的,依托上古宇宙級文明的遺澤,借此便利地球文明完全可以進行跨越式發展,讓地球文明更加快速的成長。
但是本土文明的淩厲反擊,卻讓地球文明看到了這條發展路徑上的巨大風險。
未來地球文明一旦依托蟲洞通道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星際帝國,地球文明固然是可以依托大局優勢,將本土文明分割在一處處棋盤一樣的小區域中,將眾多本土文明壓製下來。
但實際上,地球文明依托一條條蟲洞通道進行發展,這本身也意味著地球文明未來勢必將被包圍在規模巨大的本土文明的團團包圍之中。
蟲洞網絡是一條斷開的網絡,每一個蟲洞通道的進出口也是一個實際上的孤島,在未能真正形成穩固統治的時候,地球文明的每一個文明聚集地都勢必會圍繞蟲洞通道而建設,到時候隨時都有可能會迎來類似的文明聯軍威脅。
而且,到時候的各文明聯軍那可不會像現在這樣,僅僅是小打小鬧的一兩次試探性攻擊就放手不幹了,到時候威脅到眾多本土文明的利益,地球文明要遭遇的那將會是不死不休的文明戰爭!
地球文明越是向外擴張,攤子鋪得越大,這種安全方麵的威脅就會越大,這是不可避免的情況,沒經過幾千上萬年的時間,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統治形成秩序,地球文明新一代霸主文明的寶座不可能坐穩,前赴後繼的反抗活動必然此起彼伏。
地球文明一旦壓服不住這種反抗的局勢,那麽地球文明快速擴張的發展路徑勢必就會戛然而止、遇到極大的阻力,嚴重的話甚至整個局勢都會崩盤,之前吞下來的大量星域都會重新翻覆,而地球文明一旦擴張受阻,甚至是倒退回來,那麽再想要重新發展起來那可就難了。
地球文明第一次向外擴張的時候,那些隱藏起來的蟲洞通道對於本土文明來說都還是未知的,這樣的話擴張難度就相對較小了,地球文明就算暗地裏瞄準著某些預定目標,也可以采取一些聲東擊西的策略,最終拿下預定目標的難度自然就會小得多。
但一旦這些蟲洞通道被地球文明開啟,地球文明的擴張大潮退下來,被其他文明占下了這些蟲洞通道,地球文明再想要一個一個重新奪回來那難度勢必就會極大了,發展的成本就太高了,甚至擴張到一定程度地球文明就會擴張不動了,要經過長時間的積蓄力量才能夠重新崛起起來,發展之路上的每一個文明,都將可能成為地球文明的發展阻力。
這顯然萬萬不是地球文明想要看到的局麵,所以地球文明未來一旦決定要大舉擴張,就勢必要有應對相應反抗活動的應對之力。
地球文明不但要有強大的進取能力,同樣也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甚至一個文明據點的存在就要有能夠對抗周圍數百光年的各個文明聯軍的能力,這樣的防禦力量顯然不是常規星際文明防禦體係所能夠具備的。
而對於這些本土艦隊來說,沒有能夠摧枯拉朽、快速無比的將地球文明的各處防線徹底摧毀,那這場戰爭直接就輸了一半了。
這些本土文明,可不是隨便哪一個都能夠生產超光速戰艦的,他們的戰艦折損一個,戰力就少上一分,再想要有新的戰艦跨越漫漫星途,支撐著前線作戰,這根本就是一種奢望。
那些沒有自主的超光速飛船生產體係的文明,能夠咬著牙擠出這麽一批艦隊響應組建聯軍的號召,這本身就已經相當的難能可貴了,在少了這樣一批戰力之後,這些文明內部都已經有些力量空虛了,他們一個個想方設法的增加自己的戰艦儲備都來不及,根本就沒有心思再往這場戰爭中投資。
也就隻有三大霸主級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接壤星域,能夠不計數量的派遣增援了,但是三大霸主級文明現在也是各有各的難處,有的文明和地球文明相距過於遙遠,兵力調動極其不便。還有的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接壤地帶微乎其微,地球文明的兵鋒一時間難以觸及到他的利益,人家更願意坐山觀虎鬥,就是這次的組建聯軍,人家也僅僅隻是象征性意義的派出了幾百萬艘艦船的艦隊,重在參與了一回。
若是作戰失利的話,這個文明根本就沒打算繼續出兵,隻要防禦好邊境地帶之後,人家完全沒有理由出頭露麵,為其他兩大文明出兵出力,他更願意采取旁觀戰略,尋找機會撈取一定的好處。
唯一和地球文明接壤星域較大,和地球文明仇隙最深,也最有理由出兵的阿羅約文明,現在偏偏也正處於政權重構的最關鍵階段,根本就抽不出手來和地球文明大肆開戰,阿羅約內部各方勢力的艦隊這時候都是爭奪文明權利的籌碼,沒有哪方勢力願意抽出更多的軍隊來和地球文明打打殺殺的了,所以就連阿羅約文明這時候也是應對不暇,沒有更進一步增兵的意願。
沒有源源不斷的超光速飛船作為補充,本土文明出征多少飛船,這一戰也就僅僅能夠消耗這些飛船,更多的戰力支援根本就指望不上,在他們兵鋒最盛的初戰階段都沒能夠摧枯拉朽的攻克地球文明的各道防線,隨著戰局不斷的膠著,雙方戰力的不斷損耗,本土文明陣營的艦隊自然也就越來越不具備威脅力了。
而地球聯盟這邊,有著足夠堅固、強力的防禦體係阻擋本土聯軍的大規模攻勢,又有著足夠規模的駐防艦隊和本土文明聯軍正麵廝殺,再加上地球文明新型艦隊部隊的不斷遊走各處戰場,隨時實地的冷槍伺候,相對於本土聯軍方麵的毫無進展可言,這戰場態勢可就好的太多了。
雖然一時之間戰場還處於膠著狀態,雙方艦隊殺得你來我往各有斬獲,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在戰場上的勝勢正在不斷的向地球聯盟方麵傾斜。
本土聯軍方麵雖然聲勢浩蕩,似乎威風赫赫不可一世的樣子,但是他們背後的各個主要文明都沒有繼續增兵的意願,僅有的為數不多的增援力量,也不過是那些主要的強勢本土文明旗下的附屬文明再出兵出力罷了,這些弱小文明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就算是傾家蕩產,他們也難以支撐足夠如此規模大戰消耗的力量,所以眼看著本土文明聯軍方麵的艦隊就在持續不斷的縮水之中,兵力是越打越少,士氣是越來越低迷。
而反觀地球聯盟陣營,因為地球文明大規模出手超光速飛船的緣故,幾乎每一個下屬文明都在最近幾十年裏新增了相當一部分的超光速飛船,手頭個個都是寬裕了不少。而在地球聯盟的軍事體係條約的約束之下,這些文明也都紛紛出動飛船,積極響應作戰號召,這使得地球聯盟方麵的戰力補充源源不斷、及時到位,各處戰線的防禦力量都相當的充裕,甚至在防禦之餘已經開始漸漸有著餘力對本土文明聯軍展開針對性的圍剿活動了。
這種反攻的趨勢,在地球文明最新增援的大量超光速炮運抵前線戰線之後,就更進一步的增強了規模和頻次,讓本土聯軍陣營的艦隊漸漸地甚至有了一種被打的不敢露頭的趨勢,變相的反倒讓戰爭烈度漸漸的有所下降了。
這些運抵到前線的超光速炮,是地球文明多年以來對超光速攻擊武器進行深入研究之後所新定型的一種戰爭武器。
相比於地球文明之前所定型的幾種艦載超光速攻擊武器,這種新型產品的整體體形更大,一門超光速炮連攻擊武器帶儲能設備等等附屬備件,加在一起比一艘超光速飛船的規格還要龐大,所以不適合作為艦載武器來裝備使用。
不過這種新型作戰武器相比於艦載版的超光速攻擊武器也有著它的優點,那就是生產難度相對較小,對生產線的要求較低、產品成本低、威力大、涉及頻次快,是一種相當優良的星際防禦體係的核心武器裝備。
這種新式武器也是最近十多年才剛剛定型量產的,生產出一批之後就立刻加急加快得用專用大載量運輸飛船運送到了前線陣地之中,在防禦體係之中一經加載使用,立刻就顯現出了它驚人的作戰效能,這種武器裝備雖然相比於超光速戰艦來說有著種種的缺陷,裝備防禦基地之後移動速度極慢,有著容易被擊毀的缺點,但是無需加載眾多複雜而昂貴的戰艦設備的該武器相對來說成本就低的太多了。
可以說一千門這種超光速炮的造價都比不上一艘新型的超光速飛船,而在防禦作戰體係之下,一千門的超光速炮的作戰效能可就遠遠超出一艘新式超光速飛船了,比十艘飛船加起來都還要有用!
而這種新型非艦載版防禦型超光速炮的批量裝備,也第一時間就減輕了大量防禦性超光速飛船的使用數量,使得地球聯盟的艦隊可以抽出更多的艦船數量用在和本土聯軍的作戰之中。
如此不斷增多的機動作戰艦隊,在有效地配合了一部分新式超光速艦船的情況下,更是進一步的增大了對本土文明聯軍的打擊力度,以至於幾番交戰之後,很多本土文明的進攻艦隊,漸漸地進攻性越來越小,進而幹脆就直接轉化為了本地防禦艦隊,在依托本土文明自身的防禦體係的情況下,和地球文明聯盟的艦隊“隔河相望”、“互不幹涉”了起來。
地球文明本身也並不想進一步擴大戰爭規模,見到這些本土文明都無心再戰的情況,也就很幹脆的見好就收,兩方陣營之間的戰火很快就熄滅了,一時間變得風平浪靜了起來。
隻是這種停戰狀況,無疑對地球聯盟方麵的好處要大得多。
本身隕石星海方麵雖然文明眾多、規模體量極大,各文明力量加在一起絕對是一個不容小覷的科技文明力量體係。
隻是很遺憾,隕石星海之中總體科技實力薄弱,即便是幾個文明霸主的科技實力也已經多年沒有進步了,再加上星域遼闊、交通不便的緣故,雖然隕石星海文明眾多、環境優越,但其實不過是一盤散沙,根本就沒有實際真正聯合起來的可能,即便是本土文明有著聯合抵禦外敵的意願,遙遠的星際距離也決定了本土文明溝通困難、實際戰爭協調複雜,難以形成真正合力的現實。
所以這停戰的狀態對於本土文明來說,不過是無力戰鬥之後苟延殘喘的無奈罷了,停戰時間再長對於本土文明來說也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反而對地球文明來說,打退了本土文明的這一波反擊,迎來了寶貴的休戰時間,這成為了地球文明難得的一次發展壯大的機遇。
之前地球文明研製出新一代具有時空跳躍能力的超級戰艦,這已經意味著地球文明擁有了強大的進取能力,搭配上地球文明能夠發掘現成的蟲洞網絡體係,這意味著未來地球文明征服整個隕石星海文明圈都已經不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障礙了。
但是進取能力的強大,卻並不代表著地球文明就能夠真正意義上安枕無憂了,地球文明的體量還是太小了,就算是能夠進取攻下一片片星域,但是未必地球文明就真的能夠穩住局勢。
就像是這次實驗性的拿下幾塊飛地一樣,地球文明之所以如此行動,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測試地球文明未來發展路線的可靠性和存在的問題。
結果一試之下就發現了,問題真的是不小啊!
地球文明的目的是想要依托蟲洞通道,建立起一個影響力覆蓋整個隕石星海,甚至借此向外更進一步擴張的強大文明,本身這個路線的前景是極為美妙的,依托上古宇宙級文明的遺澤,借此便利地球文明完全可以進行跨越式發展,讓地球文明更加快速的成長。
但是本土文明的淩厲反擊,卻讓地球文明看到了這條發展路徑上的巨大風險。
未來地球文明一旦依托蟲洞通道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星際帝國,地球文明固然是可以依托大局優勢,將本土文明分割在一處處棋盤一樣的小區域中,將眾多本土文明壓製下來。
但實際上,地球文明依托一條條蟲洞通道進行發展,這本身也意味著地球文明未來勢必將被包圍在規模巨大的本土文明的團團包圍之中。
蟲洞網絡是一條斷開的網絡,每一個蟲洞通道的進出口也是一個實際上的孤島,在未能真正形成穩固統治的時候,地球文明的每一個文明聚集地都勢必會圍繞蟲洞通道而建設,到時候隨時都有可能會迎來類似的文明聯軍威脅。
而且,到時候的各文明聯軍那可不會像現在這樣,僅僅是小打小鬧的一兩次試探性攻擊就放手不幹了,到時候威脅到眾多本土文明的利益,地球文明要遭遇的那將會是不死不休的文明戰爭!
地球文明越是向外擴張,攤子鋪得越大,這種安全方麵的威脅就會越大,這是不可避免的情況,沒經過幾千上萬年的時間,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統治形成秩序,地球文明新一代霸主文明的寶座不可能坐穩,前赴後繼的反抗活動必然此起彼伏。
地球文明一旦壓服不住這種反抗的局勢,那麽地球文明快速擴張的發展路徑勢必就會戛然而止、遇到極大的阻力,嚴重的話甚至整個局勢都會崩盤,之前吞下來的大量星域都會重新翻覆,而地球文明一旦擴張受阻,甚至是倒退回來,那麽再想要重新發展起來那可就難了。
地球文明第一次向外擴張的時候,那些隱藏起來的蟲洞通道對於本土文明來說都還是未知的,這樣的話擴張難度就相對較小了,地球文明就算暗地裏瞄準著某些預定目標,也可以采取一些聲東擊西的策略,最終拿下預定目標的難度自然就會小得多。
但一旦這些蟲洞通道被地球文明開啟,地球文明的擴張大潮退下來,被其他文明占下了這些蟲洞通道,地球文明再想要一個一個重新奪回來那難度勢必就會極大了,發展的成本就太高了,甚至擴張到一定程度地球文明就會擴張不動了,要經過長時間的積蓄力量才能夠重新崛起起來,發展之路上的每一個文明,都將可能成為地球文明的發展阻力。
這顯然萬萬不是地球文明想要看到的局麵,所以地球文明未來一旦決定要大舉擴張,就勢必要有應對相應反抗活動的應對之力。
地球文明不但要有強大的進取能力,同樣也要有強大的防禦能力,甚至一個文明據點的存在就要有能夠對抗周圍數百光年的各個文明聯軍的能力,這樣的防禦力量顯然不是常規星際文明防禦體係所能夠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