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法第一時間向鋼鐵戰星展開還擊,但這卻並不影響地球艦隊的躲避行動。
鋼鐵戰星一個波次的超光速攻擊僅有著一千道的數量,五分鍾就可以進行一輪攻擊,這看起來雖然攻擊力度不少,但是在茫茫太空之中想要擊中一艘地球戰艦,這機會卻也依舊堪稱是極度渺茫的。
地球艦隊此時距離鋼鐵戰星的杭城雖然僅有著三天左右的距離,但要知道地球艦隊可是保持著十倍光速的速度的,鋼鐵戰星和地球艦隊之間的距離足有著近0.1光年的漫長距離,就算是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有著千倍超光速的傳遞速度,想要抵達到地球戰艦的位置,也需要小半個小時的時間。
有這樣漫長的時間,地球艦隊在茫茫太空之中,早就不知道變換了多少陣型了,每一艘地球戰艦的具體位置都出現了無比巨大的變化,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攻擊,如果不是進行了極具前瞻性的提前量運算,選定了某些最具可能性的攻擊路線的話,第一個波次的這一千發攻擊,很有可能連一發命中的可能性都沒有。
而如果鋼鐵戰星的這一千發超光速攻擊全部被地球艦隊躲過去的話,那麽之後遭殃的肯定就是反抗聯盟的大量戰艦了。
為了不誤傷反抗聯盟自己的戰艦,嚴重挫傷盟友的感情,挫傷己方艦隊人員的作戰意誌,鋼鐵戰星也不得不盡量善後,畢竟敵人的攻擊,損失再大咬咬牙也是可以扛過去的,但是從己方陣營背後、盟友處發出的攻擊,如果損傷了大量戰艦和人員的話,那反抗聯盟的艦隊士兵能不能接受得了,這就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了。
特別是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攻擊在以五分鍾一個波次的頻率,不斷地進行著狂轟濫炸,這其中恐怕絕大多數都難以形成殺傷力,都要統統傾泄到反抗聯盟艦隊的防線之中,如果不能夠解決誤傷的問題的話,那反抗聯盟艦隊就真的是水深火熱了,一邊承受著地球艦隊的攻擊,一邊還要承受後方來自鋼鐵戰星的毀滅性打擊,那效果才真叫一個慘不忍睹!
鋼鐵戰星的解決辦法是,在地球艦隊躲過了相應的攻擊路徑之後,對反抗聯盟艦隊進行合理性規避路線的調整,那些不涉及到攻擊路徑的己方艦船,就讓他們繼續保持航行軌跡,但是在相應時間、地點和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攻擊路經有所重合的艦船,都必須要提前變換軌跡,以免發生誤傷。
當然,這涉及到的巨大運算量,無疑也將要消耗鋼鐵戰星大量的能量供應和運算力,對於鋼鐵戰星來說這也無疑是個不小的負擔。
但哪怕這是個負擔,鋼鐵戰星也必須要承受,因為不僅僅反抗聯盟需要它作為靠山來撐腰,它本身同樣也需要反抗聯盟這個盟友提供各方麵的支持,維護兩方之間的關係,這合乎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
鋼鐵戰星拿反抗聯盟的艦隊當肉盾、當擋箭牌,這是一回事兒,本身這就是反抗聯盟同意的事情,也是反抗聯盟作為盟友所需要承擔的義務,反抗聯盟戰損再多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但是鋼鐵戰星在後方傾斜大量火力,如果不能夠讓反抗聯盟的艦隊盡可能規避損傷,導致了背後插刀子的嚴重後果的話,那兩方之間的結盟基礎也將不可避免的發生動搖,這是鋼鐵戰星也難以接受,必須要竭力避免的事情。
而這種超光速攻擊“流彈”的難題,對鋼鐵戰星而言也並不是全然皆是壞處的,至少在鋼鐵戰星躲避了相應的流彈軌跡之後,這些超光速攻擊相應的也將降落在距離鋼鐵戰星百光年距離的那支地球艦隊的頭上,哪怕這些流彈僅僅隻有一部分會波及到這支艦隊,但是一旦地球艦隊應對稍微有所不足的話,無疑也將會造成相當不小的損失。
畢竟每五分鍾一個波次,一千次的超光速攻擊,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無視的小問題,哪怕隻有千分之一的攻擊效能的話,也將給地球艦隊造成極大的損失。
不過這些都是相對滯後的問題,需要等到鋼鐵戰星第一波攻擊越過地球分艦隊的位置之後,才會真正的產生效果。
對於已經逼近到鋼鐵戰星不到三天距離的地球艦隊來說,哪怕就是如何應對、躲避鋼鐵戰星五分鍾一個波次的還擊,也都是相對次要的問題,地球艦隊現在麵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對於鋼鐵戰星的有力度的還擊,到底該選擇哪個方向。
眼下地球艦隊最主要的火力傾瀉的區域,在於之前破開的那一個鋼鐵戰星的防禦窗口漏洞,在這個漏洞區域,鋼鐵戰星賴以充當盾牌的亞光速飛船都已經被地球艦隊摧毀了,除了將一部分的火力耗費在狙擊那些越來越多的試圖補位的亞光速飛船之外,地球艦隊的剩餘火力都統統傾瀉在了這片防禦漏洞的核心區域之中。
每個波次多達上萬次的超光速攻擊,都被地球艦隊集中傾瀉在了鋼鐵戰星表麵的某個靶位之上,雖然鋼鐵戰星的不停自轉,讓這個靶位越來越偏離中心位置,並且終將會被補位的亞光速飛船遮蔽住。
但是地球艦隊通過大量的火力傾瀉,還是在鋼鐵戰星上造成了不小的傷害,相比普通區域一個個直徑百來米、深度幾十米的小型坑洞,這處被地球艦隊進行重點集火攻擊的靶位位置,損傷範圍有著數千米直徑,核心損傷深度更是已經達到了上千米的深度。
在這個超大型的集火毀傷點最深處的位置,哪怕經過毀滅性的超光速時空波的毀滅性傷害,所有的合金甲板都已經被完全摧毀到了粒子態的狀態,按理說受創區域應該是平滑如鏡的形狀的,但是哪怕僅僅隻是受到攻擊餘溫的炙烤,在超光速攻擊波次的間隔期之中,這個大坑洞的深處,還是匯聚出了一池熔融態的合金岩漿,赤紅流淌的金屬岩漿,讓這處集火坑洞仿佛是一處被隕石擊中、貫穿地核的火山隕石坑一般。
這樣的成果,簡直堪稱是地球艦隊有史以來給鋼鐵戰星造成的最大規模毀傷了,在其他清一色的小型坑洞中,這個大深坑當真是一目了然、清晰無比,醒目得很呢,當得上是坑中之王的美譽。
應該說地球艦隊之前所采取的這個作戰方案,效果還是相當的明顯的,不能說是不出成績。
但是地球艦隊不得不正視的一個事實則是,哪怕就是這樣巨大的創傷,其實對於鋼鐵戰星來說,也根本就不算什麽,最外層的合金甲板就有著二十公裏的厚度,這僅僅一公裏深度的錐形創傷,對於鋼鐵戰星來說當真是連點皮肉傷都算不上。
而為了換取這點微不足道的損傷,地球艦隊付出的是全部攻擊力量,那些被附帶摧毀的亞光速飛船,根本就不被地球艦隊看成是戰果,因為這些玩意兒實在是太低端、太廉價了,摧毀它們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實事求是地說,與其挖這麽個大深坑,還不如摧毀一門超光速炮呢,至少那玩意鋼鐵戰星沒有自行生產的能力,打掉一門少一門,但是這個超級大坑,別看塊頭大,等到鋼鐵戰星回頭騰出時間的話,動用大量維修機器人進行修補,用不了一天時間就修補完畢了,無非就是消耗點材料和能量罷了,根本就不算是個事。
地球艦隊之前不是不想選擇更加高效、更加有效果的攻擊方案。
完全是因為鋼鐵戰星采用的是徹底的龜縮戰術,之前在鋼鐵戰星表麵的合金裝甲層上,所有的重要設施都已經被收縮到了裝甲層地下深處。
那些防禦罩的激發釋放裝置、那些外置的雷達探頭,還有那些超光速炮設施,鋼鐵戰星在之前都通通隱藏了起來,留給地球艦隊的攻擊無標就隻有這光禿禿一片的合金裝甲層了,地球艦隊麵對這種狀況,也隻好徒呼無奈的鏟地皮了。
現在隨著鋼鐵戰星開始進行反擊,地球艦隊眼前出現了一個新的作戰目標,那就是那些冒過頭的超光速炮!
如果鋼鐵戰星在完成一次攻擊之後,沒有立刻將這些超光速炮重新收回合金裝甲層深處的話,那麽一旦對相應區域展開攻擊的話,無疑就將取得非凡的戰果,造成鋼鐵戰星大量的超光速炮的毀傷。
畢竟現在鋼鐵戰星沒有啟動多層能量防護罩的防禦功能,那些超光速炮表麵雖然有著一層亞光速飛船的遮蔽,大量的亞光速飛船更是開始圍繞著超光速炮周圍,形成了厚實的肉盾防禦圈,但是這些亞光速飛船船體的防禦力量終究還是相對有限的,地球艦隊定點發起突襲,隻要是集火了足夠的攻擊力度,還是能夠摧毀這層防禦,從而給預定目標造成嚴重損傷的。
但是,眼下抵近鋼鐵戰星的地球艦船數量有限,一個波次能夠發動的攻擊有限,如果對那些超光速炮目標進行攻擊的話,勢必要嚴重影響之前的攻擊目標,甚至喪失掉繼續對“坑中之王”繼續發起進攻的機會。
畢竟,能夠在鋼鐵戰星身上挖出一個千米深坑,老實說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機會相當難得。
而且地球艦隊之所以在這個位置上開挖深坑,其實也不是沒有計較的。
之前地球艦隊和鋼鐵戰星也是有所交鋒的,積攢了鋼鐵戰星大量的相關資料,對鋼鐵戰星的底細,地球艦隊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這次開挖坑中之王,選擇的坐標點就是之前地球文明在和鋼鐵戰星交戰中發現的一個重要節點,懷疑這處位置的深處地區,可能隱藏著鋼鐵戰星的一些重要內部設施,之前在攻擊這裏的時候,就發現了大量的複雜結構,一些已經被摧毀的管線設施等等,可見成果並不僅僅隻是挖了一個大坑那麽簡單,如果繼續集火深挖的話,未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和突破,給鋼鐵戰星帶來重大損傷。
當然,這個重大成果肯定也是重大的有限的,因為在鋼鐵戰星表麵裝甲層的二十公裏厚度範圍內,任何目標即便是再怎麽重要,終歸也都是並不重要的,並不能真正的對鋼鐵戰星起到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問題是這裏終究也是一個有潛力的攻擊目標,一旦選擇了對新的目標發起攻擊的話,這個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就廢掉了,想要重新挽回的話,需要支付的時間成本、火力代價成本都是極大的。
經過地球艦隊的分析,對於鋼鐵戰星每一個超光速炮目標進行攻擊的話,想要達到一擊摧毀的效果,地球艦隊對每一個目標點都要進行一百發超光速攻擊集火,集火力度小了的話,很有可能摧毀了外圍的肉盾防禦,對真實目標反而起不到什麽效果,那就平白浪費火力了。
地球艦隊總共也就一輪不到五萬發的攻擊火力,分配在超光速炮的目標上還不足以全部集火已經暴露的超光速炮目標,介於鋼鐵戰星很可能玩些部分繼續龜縮隱藏、部分則重新衝能激發的把戲,一旦準備對新的目標采取打擊的話,為了盡可能的獲得成果、取得數據,地球艦隊最好是將所有的火力都傾瀉在新的目標之上,這樣原有的戰果自然也就白費了,鋼鐵戰星肯定趁機調動亞光速飛船,將之前暴露的區域重新充填起來。
麵對著新的攻擊方向的選擇,地球艦隊一邊快速對艦炮進行充能,一邊進行了緊急的探討,最終在艦炮充能結束之前,取得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放棄原有目標,選擇超光速炮作為新的目標進行攻擊。
選擇這個進攻方向,對於地球艦隊來說原因很明確,因為原有的目標真的是潛力太小了,能不能取得有效戰果是件很難說的事情。
甚至哪怕這個大坑繼續再挖下去,真的破壞了鋼鐵戰星的某些重要設施,但是這些設施是不是不可修複的,這依舊是個很大的問題。
鋼鐵戰星一個波次的超光速攻擊僅有著一千道的數量,五分鍾就可以進行一輪攻擊,這看起來雖然攻擊力度不少,但是在茫茫太空之中想要擊中一艘地球戰艦,這機會卻也依舊堪稱是極度渺茫的。
地球艦隊此時距離鋼鐵戰星的杭城雖然僅有著三天左右的距離,但要知道地球艦隊可是保持著十倍光速的速度的,鋼鐵戰星和地球艦隊之間的距離足有著近0.1光年的漫長距離,就算是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有著千倍超光速的傳遞速度,想要抵達到地球戰艦的位置,也需要小半個小時的時間。
有這樣漫長的時間,地球艦隊在茫茫太空之中,早就不知道變換了多少陣型了,每一艘地球戰艦的具體位置都出現了無比巨大的變化,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攻擊,如果不是進行了極具前瞻性的提前量運算,選定了某些最具可能性的攻擊路線的話,第一個波次的這一千發攻擊,很有可能連一發命中的可能性都沒有。
而如果鋼鐵戰星的這一千發超光速攻擊全部被地球艦隊躲過去的話,那麽之後遭殃的肯定就是反抗聯盟的大量戰艦了。
為了不誤傷反抗聯盟自己的戰艦,嚴重挫傷盟友的感情,挫傷己方艦隊人員的作戰意誌,鋼鐵戰星也不得不盡量善後,畢竟敵人的攻擊,損失再大咬咬牙也是可以扛過去的,但是從己方陣營背後、盟友處發出的攻擊,如果損傷了大量戰艦和人員的話,那反抗聯盟的艦隊士兵能不能接受得了,這就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了。
特別是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攻擊在以五分鍾一個波次的頻率,不斷地進行著狂轟濫炸,這其中恐怕絕大多數都難以形成殺傷力,都要統統傾泄到反抗聯盟艦隊的防線之中,如果不能夠解決誤傷的問題的話,那反抗聯盟艦隊就真的是水深火熱了,一邊承受著地球艦隊的攻擊,一邊還要承受後方來自鋼鐵戰星的毀滅性打擊,那效果才真叫一個慘不忍睹!
鋼鐵戰星的解決辦法是,在地球艦隊躲過了相應的攻擊路徑之後,對反抗聯盟艦隊進行合理性規避路線的調整,那些不涉及到攻擊路徑的己方艦船,就讓他們繼續保持航行軌跡,但是在相應時間、地點和鋼鐵戰星的超光速炮攻擊路經有所重合的艦船,都必須要提前變換軌跡,以免發生誤傷。
當然,這涉及到的巨大運算量,無疑也將要消耗鋼鐵戰星大量的能量供應和運算力,對於鋼鐵戰星來說這也無疑是個不小的負擔。
但哪怕這是個負擔,鋼鐵戰星也必須要承受,因為不僅僅反抗聯盟需要它作為靠山來撐腰,它本身同樣也需要反抗聯盟這個盟友提供各方麵的支持,維護兩方之間的關係,這合乎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
鋼鐵戰星拿反抗聯盟的艦隊當肉盾、當擋箭牌,這是一回事兒,本身這就是反抗聯盟同意的事情,也是反抗聯盟作為盟友所需要承擔的義務,反抗聯盟戰損再多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但是鋼鐵戰星在後方傾斜大量火力,如果不能夠讓反抗聯盟的艦隊盡可能規避損傷,導致了背後插刀子的嚴重後果的話,那兩方之間的結盟基礎也將不可避免的發生動搖,這是鋼鐵戰星也難以接受,必須要竭力避免的事情。
而這種超光速攻擊“流彈”的難題,對鋼鐵戰星而言也並不是全然皆是壞處的,至少在鋼鐵戰星躲避了相應的流彈軌跡之後,這些超光速攻擊相應的也將降落在距離鋼鐵戰星百光年距離的那支地球艦隊的頭上,哪怕這些流彈僅僅隻有一部分會波及到這支艦隊,但是一旦地球艦隊應對稍微有所不足的話,無疑也將會造成相當不小的損失。
畢竟每五分鍾一個波次,一千次的超光速攻擊,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無視的小問題,哪怕隻有千分之一的攻擊效能的話,也將給地球艦隊造成極大的損失。
不過這些都是相對滯後的問題,需要等到鋼鐵戰星第一波攻擊越過地球分艦隊的位置之後,才會真正的產生效果。
對於已經逼近到鋼鐵戰星不到三天距離的地球艦隊來說,哪怕就是如何應對、躲避鋼鐵戰星五分鍾一個波次的還擊,也都是相對次要的問題,地球艦隊現在麵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對於鋼鐵戰星的有力度的還擊,到底該選擇哪個方向。
眼下地球艦隊最主要的火力傾瀉的區域,在於之前破開的那一個鋼鐵戰星的防禦窗口漏洞,在這個漏洞區域,鋼鐵戰星賴以充當盾牌的亞光速飛船都已經被地球艦隊摧毀了,除了將一部分的火力耗費在狙擊那些越來越多的試圖補位的亞光速飛船之外,地球艦隊的剩餘火力都統統傾瀉在了這片防禦漏洞的核心區域之中。
每個波次多達上萬次的超光速攻擊,都被地球艦隊集中傾瀉在了鋼鐵戰星表麵的某個靶位之上,雖然鋼鐵戰星的不停自轉,讓這個靶位越來越偏離中心位置,並且終將會被補位的亞光速飛船遮蔽住。
但是地球艦隊通過大量的火力傾瀉,還是在鋼鐵戰星上造成了不小的傷害,相比普通區域一個個直徑百來米、深度幾十米的小型坑洞,這處被地球艦隊進行重點集火攻擊的靶位位置,損傷範圍有著數千米直徑,核心損傷深度更是已經達到了上千米的深度。
在這個超大型的集火毀傷點最深處的位置,哪怕經過毀滅性的超光速時空波的毀滅性傷害,所有的合金甲板都已經被完全摧毀到了粒子態的狀態,按理說受創區域應該是平滑如鏡的形狀的,但是哪怕僅僅隻是受到攻擊餘溫的炙烤,在超光速攻擊波次的間隔期之中,這個大坑洞的深處,還是匯聚出了一池熔融態的合金岩漿,赤紅流淌的金屬岩漿,讓這處集火坑洞仿佛是一處被隕石擊中、貫穿地核的火山隕石坑一般。
這樣的成果,簡直堪稱是地球艦隊有史以來給鋼鐵戰星造成的最大規模毀傷了,在其他清一色的小型坑洞中,這個大深坑當真是一目了然、清晰無比,醒目得很呢,當得上是坑中之王的美譽。
應該說地球艦隊之前所采取的這個作戰方案,效果還是相當的明顯的,不能說是不出成績。
但是地球艦隊不得不正視的一個事實則是,哪怕就是這樣巨大的創傷,其實對於鋼鐵戰星來說,也根本就不算什麽,最外層的合金甲板就有著二十公裏的厚度,這僅僅一公裏深度的錐形創傷,對於鋼鐵戰星來說當真是連點皮肉傷都算不上。
而為了換取這點微不足道的損傷,地球艦隊付出的是全部攻擊力量,那些被附帶摧毀的亞光速飛船,根本就不被地球艦隊看成是戰果,因為這些玩意兒實在是太低端、太廉價了,摧毀它們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實事求是地說,與其挖這麽個大深坑,還不如摧毀一門超光速炮呢,至少那玩意鋼鐵戰星沒有自行生產的能力,打掉一門少一門,但是這個超級大坑,別看塊頭大,等到鋼鐵戰星回頭騰出時間的話,動用大量維修機器人進行修補,用不了一天時間就修補完畢了,無非就是消耗點材料和能量罷了,根本就不算是個事。
地球艦隊之前不是不想選擇更加高效、更加有效果的攻擊方案。
完全是因為鋼鐵戰星采用的是徹底的龜縮戰術,之前在鋼鐵戰星表麵的合金裝甲層上,所有的重要設施都已經被收縮到了裝甲層地下深處。
那些防禦罩的激發釋放裝置、那些外置的雷達探頭,還有那些超光速炮設施,鋼鐵戰星在之前都通通隱藏了起來,留給地球艦隊的攻擊無標就隻有這光禿禿一片的合金裝甲層了,地球艦隊麵對這種狀況,也隻好徒呼無奈的鏟地皮了。
現在隨著鋼鐵戰星開始進行反擊,地球艦隊眼前出現了一個新的作戰目標,那就是那些冒過頭的超光速炮!
如果鋼鐵戰星在完成一次攻擊之後,沒有立刻將這些超光速炮重新收回合金裝甲層深處的話,那麽一旦對相應區域展開攻擊的話,無疑就將取得非凡的戰果,造成鋼鐵戰星大量的超光速炮的毀傷。
畢竟現在鋼鐵戰星沒有啟動多層能量防護罩的防禦功能,那些超光速炮表麵雖然有著一層亞光速飛船的遮蔽,大量的亞光速飛船更是開始圍繞著超光速炮周圍,形成了厚實的肉盾防禦圈,但是這些亞光速飛船船體的防禦力量終究還是相對有限的,地球艦隊定點發起突襲,隻要是集火了足夠的攻擊力度,還是能夠摧毀這層防禦,從而給預定目標造成嚴重損傷的。
但是,眼下抵近鋼鐵戰星的地球艦船數量有限,一個波次能夠發動的攻擊有限,如果對那些超光速炮目標進行攻擊的話,勢必要嚴重影響之前的攻擊目標,甚至喪失掉繼續對“坑中之王”繼續發起進攻的機會。
畢竟,能夠在鋼鐵戰星身上挖出一個千米深坑,老實說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機會相當難得。
而且地球艦隊之所以在這個位置上開挖深坑,其實也不是沒有計較的。
之前地球艦隊和鋼鐵戰星也是有所交鋒的,積攢了鋼鐵戰星大量的相關資料,對鋼鐵戰星的底細,地球艦隊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這次開挖坑中之王,選擇的坐標點就是之前地球文明在和鋼鐵戰星交戰中發現的一個重要節點,懷疑這處位置的深處地區,可能隱藏著鋼鐵戰星的一些重要內部設施,之前在攻擊這裏的時候,就發現了大量的複雜結構,一些已經被摧毀的管線設施等等,可見成果並不僅僅隻是挖了一個大坑那麽簡單,如果繼續集火深挖的話,未必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和突破,給鋼鐵戰星帶來重大損傷。
當然,這個重大成果肯定也是重大的有限的,因為在鋼鐵戰星表麵裝甲層的二十公裏厚度範圍內,任何目標即便是再怎麽重要,終歸也都是並不重要的,並不能真正的對鋼鐵戰星起到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問題是這裏終究也是一個有潛力的攻擊目標,一旦選擇了對新的目標發起攻擊的話,這個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就廢掉了,想要重新挽回的話,需要支付的時間成本、火力代價成本都是極大的。
經過地球艦隊的分析,對於鋼鐵戰星每一個超光速炮目標進行攻擊的話,想要達到一擊摧毀的效果,地球艦隊對每一個目標點都要進行一百發超光速攻擊集火,集火力度小了的話,很有可能摧毀了外圍的肉盾防禦,對真實目標反而起不到什麽效果,那就平白浪費火力了。
地球艦隊總共也就一輪不到五萬發的攻擊火力,分配在超光速炮的目標上還不足以全部集火已經暴露的超光速炮目標,介於鋼鐵戰星很可能玩些部分繼續龜縮隱藏、部分則重新衝能激發的把戲,一旦準備對新的目標采取打擊的話,為了盡可能的獲得成果、取得數據,地球艦隊最好是將所有的火力都傾瀉在新的目標之上,這樣原有的戰果自然也就白費了,鋼鐵戰星肯定趁機調動亞光速飛船,將之前暴露的區域重新充填起來。
麵對著新的攻擊方向的選擇,地球艦隊一邊快速對艦炮進行充能,一邊進行了緊急的探討,最終在艦炮充能結束之前,取得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放棄原有目標,選擇超光速炮作為新的目標進行攻擊。
選擇這個進攻方向,對於地球艦隊來說原因很明確,因為原有的目標真的是潛力太小了,能不能取得有效戰果是件很難說的事情。
甚至哪怕這個大坑繼續再挖下去,真的破壞了鋼鐵戰星的某些重要設施,但是這些設施是不是不可修複的,這依舊是個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