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量子母機被接入到了鋼鐵戰星的內部網絡之中,一係列的變化就已經開始油然而生。
先是巨量的信息流從微量子母機之中瘋狂湧出,像是一群群哨兵一般,開始沿著通訊鏈路搜集資料,繪製戰星內部的結構圖。
僅僅隻是幾秒鍾的時間,大量的戰星內部的信息資料就已經反饋到了微粒子母機之中。
鋼鐵戰星內部的能源線路、信息線路、各個大小不一的信息終端的具體位置和路徑,各個主腦智能的運算量、所控製的程序係統包括哪些,這些信息都開始源源不斷地匯總到了微量子母機之中。
而因為戰星內部程序混亂,主控智腦和各個次級主腦之間因為毀滅程序的衝突相互鬥爭不斷的緣故,微量子母機很多時候甚至都不用出力太多,直接在戰場上撿漏就已經能夠拾取到大量的信息。
借助於戰星內部的權限衝突,微量子母機甚至僅僅通過信息流入侵就已經能夠控製戰星內部的一些權限,並且權限額度還在不斷的擴大之中。
但是通過程序入侵想要控製偌大一顆鋼鐵戰星,並且接管戰星內部的大量資源,這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代價都顯得太大了。
微量子母機雖然能夠像老子揍兒子一樣輕易地擊潰一些智腦主機,但是鋼鐵戰星內部的信息終端、次級智腦等等設備的數量都太大了,想要一個接一個的入侵過去,起碼幾個小時的時間要被耽誤掉。
有這麽長時間的耽誤,整個鋼鐵戰星內部不知道多少的核心資料和尖端設備都已經被自毀程序給摧毀了,很有可能司馬牧龍想找的一些機密信息就已經丟失了,這顯然是不能夠容忍的。
而鋼鐵戰星的核心主控智腦以及其他一些最核心的信息終端等等也都擁有著相當強大的防火牆,入侵難度相當之高,在入侵過程中這些智腦一旦發現了有控製權被轉移的可能,它們也都很有可能立刻采取自毀措施,讓入侵者什麽都得不到。
這顯然是司馬牧龍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好在針對這種情況,微量子母機有著自己獨有的應對技巧。
既然通過信息流控製的渠道動手有如此多的不可控因素,那微量子母機幹脆就直接從信息流層麵和物理層麵同時動手。
大量的微型機器人被源源不斷的從微量子母機之中釋放了出去,這是比之納米機器人還要微小好幾個量級的超微型機器人,它們的微小程度甚至還要小於一些原子的大小,是原子核級別的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超微型機器人。
這種等級的超微型機器人因為其獨特的結構構造,在通過一些有著能量傳輸的信息、能源通道的時候,能夠像是在大江大河中航行一般,借著電流、光信號等等微小的介質,像是揚帆遠航一般以近乎於光速的速度在通道中航行,直到被運輸到某些特定的位置才會停下來。
借助這些特殊的性質,這些超微型機器人被微量子母機通過鋼鐵戰星內部的通信線路定點投送到了一些特定的信息終端之中,試圖從這些信息終端設備的物理結構層進行破壞,斷掉它們的能源供應,或者是破壞它們的程序運行,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全麵劫持並捕獲這些戰星內部信息終端的控製權限。
鋼鐵戰星的主控智腦雖然是近在咫尺,在司馬牧龍觸手可及的地方,但是這台最重要的信息終端現在卻並不是對其進行控製的時候,因為主控智腦現在為了反抗戰星自毀程序的破壞,正在和其他所有被自毀程序控製的次級智腦等信息終端進行著殊死的搏鬥,一旦現在趁機對主控智腦下手的話,反而會讓自毀程序在鋼鐵戰星內部施以蔓延開來,破壞掉大量的有價值的設備和資料。
此時的鋼鐵戰星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地球文明的財產了,司馬牧龍當然不會任由鋼鐵戰星被自毀程序肆意的破壞,所以對主控智腦的控製反而可以放在稍微靠後的環節。
微量子母機將那些受控於自毀程序,正在趁主控智腦疲於奔命之際趁機肆意對戰星內部設施進行破壞的次級智腦作為了第一序列的進攻目標。
於是無數的超微型機器人就開始在戰星內部通信線路之中沿著特定的軌道航行了起來,紛紛撲向了它們的預定目標。
但是鋼鐵戰星不愧是宇宙級文明的頂尖產物,雖然這件頂級文明重器在司馬牧龍的入侵過程中並沒有給司馬牧龍帶來什麽像樣的驚喜,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它的水平其實還是有的。
打不過司馬牧龍那其實也並不是鋼鐵戰星太肥了,隻能說兩者在戰場上的適用範圍相互克製罷了。
在戰星外部的話,司馬牧龍趕不上鋼鐵戰星的速度,但是在戰星內部,鋼鐵戰星也同樣擋不住司馬牧龍這位天仙大能的入侵。
但事實上在除了司馬牧龍這樣超規格的天仙大能級別的對手之外,鋼鐵戰星在各個層麵上的防禦性能都是可圈可點的。
就算是在內部的通信、供能線路之中,鋼鐵戰星也都有著自身完善的防禦體係,一些納米級別的微型機器人即使作為內部線路的保養、養護者而存在,它們同樣也肩負著抵抗外來微型機器人入侵的職責。
鋼鐵戰星養在內部線路之中的微型納米機器人,都是真正三維立體結構都在納米尺度的尖端機器人,雖然看起來塊頭不大,但是內部結構已經相當完善了,擁有諸多的功能,它們內部的零件更是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在出入宇宙級的科技文明之中也都算不得差了。
如果換了稍微劣質一點的微型機器人入侵鋼鐵戰星內部線路的話,這些納米機器人將會是非常棘手的攔路虎,以其尖端的技術、考究的做工、龐大的規模數量,外來的入侵機器人進來多少都是隻有失敗的節奏。
但可惜這些納米機器人現在麵對的是微量子母機生產的超微型機器人,相形之下這些納米機器人的水平就顯得差了太多了,它們對這些超微型機器人根本就毫無應對之策。
要知道在人類正常的空間尺度上,各種科技造物的技術水平往往都是和塊頭成正比的,塊頭越大的設備想要持續、高強度的運行,往往技術含量就越高、性能往往也越強。
這就像是造船一樣,小舢板哪個國家都會造,技術含量再高也有限,材料選木頭就行,有些技術積累的原始人都能搞條獨木舟出來。
但是排水量達到四五十萬噸的巨型貨輪,現代社會會造的都數不出幾個國家,能夠拿到訂單的更是屈指可數。
要是拿萬噸巨輪和小舢板放在一起同台競技,雙方別說撞在一起了,就是挨得近點航行,巨輪都能把小舢板給折騰翻了。
但是在納米以及納米尺度以下的超微型機器人領域,那雙方的戰鬥力往往就隻會和塊頭成反比了。
鋼鐵戰星內部的納米機器人別看塊頭相對來說大得多,但是在麵對著微量子母機生產的超微型機器人的時候,它們無論哪個方麵都是極具劣勢的。
論速度速度不行,論精度精度不行,論戰鬥力這些納米機器人雖然塊頭較大,但這不是優勢反而是劣勢,在兩大陣營的微型機器人碰撞到一起的時候,鋼鐵戰星的納米機器人往往撐不了幾個回合,就被超微型機器人合夥給拆成零件了。
當然更多的時候,超微型機器人都是根本理都不理這些哪裏機器人的,它們在戰星內部線路之中飛速航行,迅速撲到它們相應的行動目標處,然後就是快速的行動,往往用不了幾分鍾,就能夠切斷相應信息終端的所有能源供應,或者是從物理層麵上修改掉對方的最高控製權限。
在微量子母機信息流、物理層麵的雙重操作之下,大量的鋼鐵戰星內部信息處理終端都被以極快的速度輕易俘虜了。
這些被俘虜的次級智腦、大型超級計算機等等,很快就調轉槍口,對自己之前的友軍殺了過去,導致更多的戰星內部信息處理終端被俘獲。
就是在這種滾雪球一樣地發展模式之中,鋼鐵戰星內部所有擁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設備,都一個接著一個得被微量子母機給控製在了手中。
從最開始完全沒有戰星內部任何的控製權限,直到占據了戰星內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控製權限,微量子母機一共也隻花費了三十多分鍾的時間,而奪取最後的那部分權限,則隻花費了微量子母機不到一分鍾的時間。
當然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微量子母機最開始進行擴散的地點就在鋼鐵戰星最核心的控製中樞區域之中。
在這裏有著鋼鐵戰星內部最為樞紐的控製網絡,直接連通著戰星內部的各個分係統,所有戰星內部的重要設施,都直接和間接得和這處樞紐區域有著信息鏈接,正是有著這正先天的便利條件,微量子母機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鋼鐵戰星進行控製。
而之所以行動能夠如此得順利,最根本的原因則在於鋼鐵戰星內部的控製係統從一開始就崩潰掉了,這讓微量子母機奪取戰星控製權的行動自始至終都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主控智腦一直都在和自毀程序進行著殊死的搏鬥,它和那些次級智腦之間的信息流交互已經占據了其所有的運算量,哪怕感知到了微量子母機的行動也都難以插手阻止,那些次級智腦倒是在試圖阻止微量子母機,但是被牽製了大量運算力的次級智腦們,卻又哪裏是微量子母機的對手。
如果不是有著這種種絕佳的機會,鋼鐵戰星的控製權又哪裏是這麽好覬覦的。
如果在鋼鐵戰星全盛時期,所有的戰星內部控製權限都統一受控的情況之下,即便是微量子母機想要從戰星最外圍區域開始對鋼鐵戰星進行控製,那都是非常難以成功的事情。
畢竟鋼鐵戰星的所有內部線路之中都有著大量的納米機器人在時刻執勤,這些納米機器人雖然難以抗衡微量子母機生產的超微型機器人,但是它們察覺到外來侵入者,並對戰星發出警報的能力還是有的。
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鋼鐵戰星就可以直接切斷相應區域和其他區域的線路連接,微量子母機到時候就算是有千般本事也都使不出來。
但是現在,因為是從中心地區四麵開花的緣故,幾乎堪稱是不費吹灰之力,這顆強大的鋼鐵戰星就已經被全部控製住了。
被徹底篡改了最高控製權限的鋼鐵戰星,也在這個權限不斷被修改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得擺脫了自毀程序對整顆鋼鐵戰星的控製,那些局部的混亂狀態從個別局部地區開始,一點一點得向周邊蔓延,最終等到權限被徹底修改過來的時候,戰星上肆意蔓延的自毀程序也就被徹底刪除了,退居到了自毀程序開始散布的源頭設備之中。
隻是在自毀程序被徹底清除的那一刻,戰星內部獨立運轉的自毀係統立刻就進行了自動自毀程序,在短短不到五秒鍾時間之內就已經燒毀了所有的內部信息。
這套和鋼鐵戰星內部其他所有設備都無任何直接關聯,隻和鋼鐵戰星能量發生器直接連接的自毀係統,就連微量子母機也都沒能夠對其入侵成功,在其成功自毀之前,它還繞過了鋼鐵戰星的控製,直接通過超遠程通訊設備,對外發送了最後的一封電子郵件,確認了鋼鐵戰星已經被劫持、捕獲的事實。
鋼鐵戰星也是通過事後對通訊設備的信息讀取,才發現了這封電子郵件已經被發送成功的事實,但是具體信件的發送目標卻並不清楚。
這無疑也是鋼鐵戰星的創造者文明的一記後手,用以確定鋼鐵戰星的最終狀態,這無疑是在說明這個文明的陰魂不散,他們一定還有著其他後手存在著。
但是無論如何,在經過了諸多的周折之後,這顆鋼鐵戰星總算是被地球文明完整捕獲了,雖然戰星有著一點點的戰損,但這些損失卻都無關緊要,都是可以修複的。
先是巨量的信息流從微量子母機之中瘋狂湧出,像是一群群哨兵一般,開始沿著通訊鏈路搜集資料,繪製戰星內部的結構圖。
僅僅隻是幾秒鍾的時間,大量的戰星內部的信息資料就已經反饋到了微粒子母機之中。
鋼鐵戰星內部的能源線路、信息線路、各個大小不一的信息終端的具體位置和路徑,各個主腦智能的運算量、所控製的程序係統包括哪些,這些信息都開始源源不斷地匯總到了微量子母機之中。
而因為戰星內部程序混亂,主控智腦和各個次級主腦之間因為毀滅程序的衝突相互鬥爭不斷的緣故,微量子母機很多時候甚至都不用出力太多,直接在戰場上撿漏就已經能夠拾取到大量的信息。
借助於戰星內部的權限衝突,微量子母機甚至僅僅通過信息流入侵就已經能夠控製戰星內部的一些權限,並且權限額度還在不斷的擴大之中。
但是通過程序入侵想要控製偌大一顆鋼鐵戰星,並且接管戰星內部的大量資源,這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代價都顯得太大了。
微量子母機雖然能夠像老子揍兒子一樣輕易地擊潰一些智腦主機,但是鋼鐵戰星內部的信息終端、次級智腦等等設備的數量都太大了,想要一個接一個的入侵過去,起碼幾個小時的時間要被耽誤掉。
有這麽長時間的耽誤,整個鋼鐵戰星內部不知道多少的核心資料和尖端設備都已經被自毀程序給摧毀了,很有可能司馬牧龍想找的一些機密信息就已經丟失了,這顯然是不能夠容忍的。
而鋼鐵戰星的核心主控智腦以及其他一些最核心的信息終端等等也都擁有著相當強大的防火牆,入侵難度相當之高,在入侵過程中這些智腦一旦發現了有控製權被轉移的可能,它們也都很有可能立刻采取自毀措施,讓入侵者什麽都得不到。
這顯然是司馬牧龍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好在針對這種情況,微量子母機有著自己獨有的應對技巧。
既然通過信息流控製的渠道動手有如此多的不可控因素,那微量子母機幹脆就直接從信息流層麵和物理層麵同時動手。
大量的微型機器人被源源不斷的從微量子母機之中釋放了出去,這是比之納米機器人還要微小好幾個量級的超微型機器人,它們的微小程度甚至還要小於一些原子的大小,是原子核級別的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超微型機器人。
這種等級的超微型機器人因為其獨特的結構構造,在通過一些有著能量傳輸的信息、能源通道的時候,能夠像是在大江大河中航行一般,借著電流、光信號等等微小的介質,像是揚帆遠航一般以近乎於光速的速度在通道中航行,直到被運輸到某些特定的位置才會停下來。
借助這些特殊的性質,這些超微型機器人被微量子母機通過鋼鐵戰星內部的通信線路定點投送到了一些特定的信息終端之中,試圖從這些信息終端設備的物理結構層進行破壞,斷掉它們的能源供應,或者是破壞它們的程序運行,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全麵劫持並捕獲這些戰星內部信息終端的控製權限。
鋼鐵戰星的主控智腦雖然是近在咫尺,在司馬牧龍觸手可及的地方,但是這台最重要的信息終端現在卻並不是對其進行控製的時候,因為主控智腦現在為了反抗戰星自毀程序的破壞,正在和其他所有被自毀程序控製的次級智腦等信息終端進行著殊死的搏鬥,一旦現在趁機對主控智腦下手的話,反而會讓自毀程序在鋼鐵戰星內部施以蔓延開來,破壞掉大量的有價值的設備和資料。
此時的鋼鐵戰星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地球文明的財產了,司馬牧龍當然不會任由鋼鐵戰星被自毀程序肆意的破壞,所以對主控智腦的控製反而可以放在稍微靠後的環節。
微量子母機將那些受控於自毀程序,正在趁主控智腦疲於奔命之際趁機肆意對戰星內部設施進行破壞的次級智腦作為了第一序列的進攻目標。
於是無數的超微型機器人就開始在戰星內部通信線路之中沿著特定的軌道航行了起來,紛紛撲向了它們的預定目標。
但是鋼鐵戰星不愧是宇宙級文明的頂尖產物,雖然這件頂級文明重器在司馬牧龍的入侵過程中並沒有給司馬牧龍帶來什麽像樣的驚喜,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它的水平其實還是有的。
打不過司馬牧龍那其實也並不是鋼鐵戰星太肥了,隻能說兩者在戰場上的適用範圍相互克製罷了。
在戰星外部的話,司馬牧龍趕不上鋼鐵戰星的速度,但是在戰星內部,鋼鐵戰星也同樣擋不住司馬牧龍這位天仙大能的入侵。
但事實上在除了司馬牧龍這樣超規格的天仙大能級別的對手之外,鋼鐵戰星在各個層麵上的防禦性能都是可圈可點的。
就算是在內部的通信、供能線路之中,鋼鐵戰星也都有著自身完善的防禦體係,一些納米級別的微型機器人即使作為內部線路的保養、養護者而存在,它們同樣也肩負著抵抗外來微型機器人入侵的職責。
鋼鐵戰星養在內部線路之中的微型納米機器人,都是真正三維立體結構都在納米尺度的尖端機器人,雖然看起來塊頭不大,但是內部結構已經相當完善了,擁有諸多的功能,它們內部的零件更是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在出入宇宙級的科技文明之中也都算不得差了。
如果換了稍微劣質一點的微型機器人入侵鋼鐵戰星內部線路的話,這些納米機器人將會是非常棘手的攔路虎,以其尖端的技術、考究的做工、龐大的規模數量,外來的入侵機器人進來多少都是隻有失敗的節奏。
但可惜這些納米機器人現在麵對的是微量子母機生產的超微型機器人,相形之下這些納米機器人的水平就顯得差了太多了,它們對這些超微型機器人根本就毫無應對之策。
要知道在人類正常的空間尺度上,各種科技造物的技術水平往往都是和塊頭成正比的,塊頭越大的設備想要持續、高強度的運行,往往技術含量就越高、性能往往也越強。
這就像是造船一樣,小舢板哪個國家都會造,技術含量再高也有限,材料選木頭就行,有些技術積累的原始人都能搞條獨木舟出來。
但是排水量達到四五十萬噸的巨型貨輪,現代社會會造的都數不出幾個國家,能夠拿到訂單的更是屈指可數。
要是拿萬噸巨輪和小舢板放在一起同台競技,雙方別說撞在一起了,就是挨得近點航行,巨輪都能把小舢板給折騰翻了。
但是在納米以及納米尺度以下的超微型機器人領域,那雙方的戰鬥力往往就隻會和塊頭成反比了。
鋼鐵戰星內部的納米機器人別看塊頭相對來說大得多,但是在麵對著微量子母機生產的超微型機器人的時候,它們無論哪個方麵都是極具劣勢的。
論速度速度不行,論精度精度不行,論戰鬥力這些納米機器人雖然塊頭較大,但這不是優勢反而是劣勢,在兩大陣營的微型機器人碰撞到一起的時候,鋼鐵戰星的納米機器人往往撐不了幾個回合,就被超微型機器人合夥給拆成零件了。
當然更多的時候,超微型機器人都是根本理都不理這些哪裏機器人的,它們在戰星內部線路之中飛速航行,迅速撲到它們相應的行動目標處,然後就是快速的行動,往往用不了幾分鍾,就能夠切斷相應信息終端的所有能源供應,或者是從物理層麵上修改掉對方的最高控製權限。
在微量子母機信息流、物理層麵的雙重操作之下,大量的鋼鐵戰星內部信息處理終端都被以極快的速度輕易俘虜了。
這些被俘虜的次級智腦、大型超級計算機等等,很快就調轉槍口,對自己之前的友軍殺了過去,導致更多的戰星內部信息處理終端被俘獲。
就是在這種滾雪球一樣地發展模式之中,鋼鐵戰星內部所有擁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設備,都一個接著一個得被微量子母機給控製在了手中。
從最開始完全沒有戰星內部任何的控製權限,直到占據了戰星內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控製權限,微量子母機一共也隻花費了三十多分鍾的時間,而奪取最後的那部分權限,則隻花費了微量子母機不到一分鍾的時間。
當然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微量子母機最開始進行擴散的地點就在鋼鐵戰星最核心的控製中樞區域之中。
在這裏有著鋼鐵戰星內部最為樞紐的控製網絡,直接連通著戰星內部的各個分係統,所有戰星內部的重要設施,都直接和間接得和這處樞紐區域有著信息鏈接,正是有著這正先天的便利條件,微量子母機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鋼鐵戰星進行控製。
而之所以行動能夠如此得順利,最根本的原因則在於鋼鐵戰星內部的控製係統從一開始就崩潰掉了,這讓微量子母機奪取戰星控製權的行動自始至終都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主控智腦一直都在和自毀程序進行著殊死的搏鬥,它和那些次級智腦之間的信息流交互已經占據了其所有的運算量,哪怕感知到了微量子母機的行動也都難以插手阻止,那些次級智腦倒是在試圖阻止微量子母機,但是被牽製了大量運算力的次級智腦們,卻又哪裏是微量子母機的對手。
如果不是有著這種種絕佳的機會,鋼鐵戰星的控製權又哪裏是這麽好覬覦的。
如果在鋼鐵戰星全盛時期,所有的戰星內部控製權限都統一受控的情況之下,即便是微量子母機想要從戰星最外圍區域開始對鋼鐵戰星進行控製,那都是非常難以成功的事情。
畢竟鋼鐵戰星的所有內部線路之中都有著大量的納米機器人在時刻執勤,這些納米機器人雖然難以抗衡微量子母機生產的超微型機器人,但是它們察覺到外來侵入者,並對戰星發出警報的能力還是有的。
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鋼鐵戰星就可以直接切斷相應區域和其他區域的線路連接,微量子母機到時候就算是有千般本事也都使不出來。
但是現在,因為是從中心地區四麵開花的緣故,幾乎堪稱是不費吹灰之力,這顆強大的鋼鐵戰星就已經被全部控製住了。
被徹底篡改了最高控製權限的鋼鐵戰星,也在這個權限不斷被修改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得擺脫了自毀程序對整顆鋼鐵戰星的控製,那些局部的混亂狀態從個別局部地區開始,一點一點得向周邊蔓延,最終等到權限被徹底修改過來的時候,戰星上肆意蔓延的自毀程序也就被徹底刪除了,退居到了自毀程序開始散布的源頭設備之中。
隻是在自毀程序被徹底清除的那一刻,戰星內部獨立運轉的自毀係統立刻就進行了自動自毀程序,在短短不到五秒鍾時間之內就已經燒毀了所有的內部信息。
這套和鋼鐵戰星內部其他所有設備都無任何直接關聯,隻和鋼鐵戰星能量發生器直接連接的自毀係統,就連微量子母機也都沒能夠對其入侵成功,在其成功自毀之前,它還繞過了鋼鐵戰星的控製,直接通過超遠程通訊設備,對外發送了最後的一封電子郵件,確認了鋼鐵戰星已經被劫持、捕獲的事實。
鋼鐵戰星也是通過事後對通訊設備的信息讀取,才發現了這封電子郵件已經被發送成功的事實,但是具體信件的發送目標卻並不清楚。
這無疑也是鋼鐵戰星的創造者文明的一記後手,用以確定鋼鐵戰星的最終狀態,這無疑是在說明這個文明的陰魂不散,他們一定還有著其他後手存在著。
但是無論如何,在經過了諸多的周折之後,這顆鋼鐵戰星總算是被地球文明完整捕獲了,雖然戰星有著一點點的戰損,但這些損失卻都無關緊要,都是可以修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