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的進攻行動之中,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就從自己的切身作戰體會中,了解到了載艦部隊的存在對於鋼鐵戰星部隊來說有著何等的重要性。
整個鋼鐵戰星部隊之中,鋼鐵戰星本身固然是當之無愧的主力,在整個作戰行動之中起到了最核心的作戰作用,但是鋼鐵戰星部隊所攜帶著的作戰艦船同樣也在作戰行動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鋼鐵戰星就好像是航空母艦,載艦艦船就好像是艦載機一樣,兩者單憑其中的任何一種作戰裝備,如果是單獨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發動進攻的話,都隻會是滅亡在上古文明作戰部隊的手中,都隻會是以慘烈的失敗而告以收場。
畢竟,鋼鐵戰星本身再強大,它的數量終歸是太少了,雙拳難敵四手,上古文明蟲洞防線之中的作戰艦船的數量是數以百億級的,就算是一時一地之中和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打交道的作戰艦船部隊,那也是動輒數以億計的。
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雖然有著四十多顆的鋼鐵戰星,但是在這動輒好幾億的上古文明作戰艦船的麵前,數量少的劣勢還是太明顯了,勉強能夠擋得住這些作戰艦船的超光速炮攻擊就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再想要對付、攔截這些上古文明作戰艦船抽冷子從各個角度各個方向發射過來的數量龐大的空間炸彈,這根本就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鋼鐵戰星在沒有足夠載艦艦船的保護下,隻有被上古文明各種大威力武器轟然擊毀的一個下場。
同樣的,要是沒有了鋼鐵戰星的衝鋒陷陣、強力保護,僅憑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攜帶的那十來億艘的載艦艦船,在上古文明蟲洞防線之中那不過就是一碟小菜罷了,別說上古文明防線之中還有著數以百億計的作戰艦船了,就僅憑那防線之中的海量防禦設備,三大宇宙級文明的載艦艦船就隻能是舉步維艱,根本不可能一路闖到蟲洞防線的深處。
然而就是這兩種單獨拿出來都有著巨大劣勢的作戰裝備,再將它們整合在一起之後,就瞬間變成了一支無懈可擊的強大作戰部隊,讓三大宇宙級文明軍方高層都視作是龍潭虎穴一般的險地的上古文明蟲洞防線,最終也還是被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給衝破了,不單單是上古文明的蟲洞通道,就連上古文明的一顆鋼鐵戰星,都被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給順勢消滅掉了。
由此可見,一支強大的鋼鐵戰星部隊之中,鋼鐵戰星本身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載艦艦船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兩者可謂是缺一不可。
不過,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雖然順利拿下了上古文明的一處蟲洞防線,但是在之前的作戰行動之中,也是暴露出了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所搭載的載艦艦船數量太少了,根本就禁不住消耗!
上次的作戰行動,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打到了最後關頭的時候,載艦艦船的消耗量簡直讓人觸目心驚,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哪怕就算是再怎麽小心翼翼得對載艦艦船加以保護,最終載艦艦船的數量也都消耗到了接近極限的程度,可以說當時但凡是三大宇宙級文明的載艦艦船消耗數量再稍多一點,結果可能就不是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凱旋而歸,而是鋼鐵戰星部隊狼狽收場了!
可以說,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所搭載的載艦艦船的數量過少,這不僅僅是一個三大宇宙級文明看得清清楚楚的致命短板,上古文明一方同樣也是對此心知肚明。
為此,在這一場大戰之後,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固然是在整軍備戰,上古文明方麵也同樣是絲毫都沒有閑著,上古文明的各個蟲洞防線作戰艦船的數量都已經有了明顯的增加,而這很明顯就是朝著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載艦艦船的數量太過有限的這個短板而來的。
可想而知,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如果不能夠改變己方載艦艦船數量過於稀少的致命弊端的話,那麽在下一次的上古文明蟲洞防線戰爭之中,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肯定是會狠狠地栽一個跟頭的!
而這樣的一個致命缺陷,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自然也不會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應對。
想要解決鋼鐵戰星部隊載艦艦船數量過於稀少的問題,常規的解決辦法自然是最大程度的搭載載艦艦船,每顆鋼鐵戰星之中多塞一些載艦艦船,整個鋼鐵戰星部隊之中的載艦艦船數量自然就更多一分了。
然而問題是,鋼鐵戰星雖然直徑上千公裏,內部容積巨大,但是一方麵戰星內部有著大量的必須裝備,這擠占了大量的戰星內部空間,另一方麵鋼鐵戰星為了滿足作戰需求還需要攜帶海量的作戰補給資源,這也同樣會擠占大量的內部存儲空間。
刨除了這兩方麵的空間占用之外,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鋼鐵戰星平均起來一顆能夠搭載四千萬艘的載艦艦船就已經是極限了,載艦艦船多到這個規模之後,就連一些戰星內部的艦船通道都已經被塞滿了載艦艦船,再要繼續往裏填充的話根本就沒有半點多餘空間了不說,還直接會影響到載艦艦船行動的效率,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而派遣大量的作戰艦船提前趕赴上古文明蟲洞戰區之中,這雖然確實能夠增加參戰的作戰艦船的數量,但是一方麵這些載艦艦船的速度太慢,根本就跟不上鋼鐵戰星的節奏,無法協同鋼鐵戰星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發動攻擊不說,還直接就暴露了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接下來的進攻目標,所以這個辦法對於三大宇宙級文明來說明顯也是不可取的。
最終,三大宇宙級文明選擇了一個極為特殊的,從來都沒有人用過的一個解決方案,解決了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的載艦部隊數量過少的問題。
為了給己方的鋼鐵戰星部隊提供足夠數量的載艦部隊,讓鋼鐵戰星部隊更有效率更有底氣得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發動攻擊,三大宇宙級文明拿出了己方最新研究出來的,適合己方的實際情況的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從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某個核心星域開始,一路修通了好幾道蟲洞通道,直接插入到了上古文明一個蟲洞通道防線的周圍隻有八百多光年的區域之中。
這個三大宇宙級文明距離上古文明蟲洞防線最近的蟲洞通道出入口,因為和上古文明蟲洞通道相距小於一千光年的緣故,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鋼鐵戰星部隊一次短程空間跳躍就可以直接往來於上古文明蟲洞防線與這處蟲洞入口之間,以至於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這個蟲洞通道出入口的位置直接就成為了三大宇宙級文明的一個前沿陣地,大量的作戰艦船直接就在這裏停泊,隨時可以搭載到鋼鐵戰星之中,補充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的艦船消耗!
在三大宇宙級文明開發出己方的這種戰場蟲洞通道技術之前,無論是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民用蟲洞通道還是上古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都是以造價高昂、產量底下而著稱的。
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民用蟲洞通道,通常在不影響文明發展的情況下,好幾年時間的積累才能夠積攢出足夠的資源用於打造一條蟲洞通道,鏈接己方疆域內不同的區域,這本身造價已經是相當之高昂了,即便是以三大宇宙級文明這種級別的強大文明實力,也得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積攢出足夠打造一條蟲洞通道的資源,可想而知其消耗是有著何等之龐大。
而上古文明研發出的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在具備了超遠程蟲洞連接距離、單方向蟲洞通道建設這兩個顯著特點的同時,其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特點也同樣是造價高昂,上古文明打造一條戰場蟲洞通道的代價甚至還要幾十倍於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民用蟲洞通道的消耗!
也正是因為上古文明研究的這種新型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對於資源的消耗量是如此之巨大,所以即便是上古文明現如今下轄有大量的下屬文明,在資源的獲取量上遠超於三大宇宙級文明的總和,但是在巨大的資源消耗量之下,上古文明這些年來一舉打造了十幾條的戰場蟲洞通道,搞得三大宇宙級文明疆域內處處烽煙的同時,也可謂是幾乎要耗盡了上古文明的家底。
這些年來在這些戰場蟲洞通道的巨大拖累之下,上古文明連投產作戰艦船的力度都變得一落千丈了起來,前線的戰場蟲洞通道如此之重要,上古文明都拿不出足夠的作戰艦船去對其進行保護,以至於被三大宇宙級文明集中兵力,一舉摧毀了一條戰場蟲洞通道。
可以說要不是因為上古文明這些年中在戰場蟲洞通道的這項工作中消耗了規模龐大的資源,上古文明的蟲洞防線也不至於因為缺少艦船保護的緣故毀在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的手上!
可見為了打造出這十幾條戰場蟲洞通道,讓上古文明的資源消耗是何等之巨大,以上古文明的資源積累速度都完全無力再進行其他的大工程了。
在這種情況下,蟲洞通道的造價高昂、物資消耗量巨大,這在三大宇宙級文明所在的本星係群中可以說簡直就是一種真理了,是誰都打破不了的基礎規則!
但是,在三大宇宙級文明根據自身的情況、現狀、需求而研發出來的新型戰場蟲洞通道技術誕生之後,這種規則就直接被打破了,因為三大宇宙級文明新研發出來的這種戰場蟲洞技術,它的最大優點之一就是造價低廉!其成本連三大宇宙級文明常規民用蟲洞通道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以說簡直就是低的過分了!
當然,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這種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它也不是憑空得來的,這是三大宇宙級文明基於自身原本的民用蟲洞技術,再加上對上古文明戰場蟲洞通道技術的深入研究,結合了三大宇宙級文明各自不同的蟲洞通道技術的各種優勢於一身之後,專門為三大宇宙級文明量身定做的一種新型蟲洞技術。
區別於上古文明的蟲洞通道技術的造價高昂,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之所以造價顯得如此低廉,是因為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所需要連通的區域距離遠遠比不上上古文明的蟲洞連接的距離遙遠。
上古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在降低了蟲洞通道的穩定性、長壽命的基礎上,最大化的延長了連通距離,甚至最極限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連通百萬光年之外的兩地,這樣遙遠的連通距離,自然造價高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要求就顯得沒那麽高了,它的使用壽命也隻有區區幾百年的時間,連通的區域隻有短短幾千光年,基本上就是稍微高端一點得民用蟲洞通道的水平,這種情況下大大降低了蟲洞壽命的需求,自然在造價上就顯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在大量使用廉價材料的基礎上,造價隻有民用蟲洞通道的十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
三大宇宙級文明是在自身疆域內作戰,所需蟲洞通道的性能遠沒有上古文明那麽極端,所以它們的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基本上就是在民用技術上的小創新,大幅度劣化材料的使用要求而已,所以這種戰場蟲洞技術的成型速度才會顯得如此之快,造價才會這麽低,相對於上古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而言,技術含量可以說要低的多了。
但技術低不低的無所謂,對於三大宇宙級文明而言,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鋼鐵戰星部隊之中,鋼鐵戰星本身固然是當之無愧的主力,在整個作戰行動之中起到了最核心的作戰作用,但是鋼鐵戰星部隊所攜帶著的作戰艦船同樣也在作戰行動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鋼鐵戰星就好像是航空母艦,載艦艦船就好像是艦載機一樣,兩者單憑其中的任何一種作戰裝備,如果是單獨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發動進攻的話,都隻會是滅亡在上古文明作戰部隊的手中,都隻會是以慘烈的失敗而告以收場。
畢竟,鋼鐵戰星本身再強大,它的數量終歸是太少了,雙拳難敵四手,上古文明蟲洞防線之中的作戰艦船的數量是數以百億級的,就算是一時一地之中和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打交道的作戰艦船部隊,那也是動輒數以億計的。
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雖然有著四十多顆的鋼鐵戰星,但是在這動輒好幾億的上古文明作戰艦船的麵前,數量少的劣勢還是太明顯了,勉強能夠擋得住這些作戰艦船的超光速炮攻擊就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再想要對付、攔截這些上古文明作戰艦船抽冷子從各個角度各個方向發射過來的數量龐大的空間炸彈,這根本就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鋼鐵戰星在沒有足夠載艦艦船的保護下,隻有被上古文明各種大威力武器轟然擊毀的一個下場。
同樣的,要是沒有了鋼鐵戰星的衝鋒陷陣、強力保護,僅憑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攜帶的那十來億艘的載艦艦船,在上古文明蟲洞防線之中那不過就是一碟小菜罷了,別說上古文明防線之中還有著數以百億計的作戰艦船了,就僅憑那防線之中的海量防禦設備,三大宇宙級文明的載艦艦船就隻能是舉步維艱,根本不可能一路闖到蟲洞防線的深處。
然而就是這兩種單獨拿出來都有著巨大劣勢的作戰裝備,再將它們整合在一起之後,就瞬間變成了一支無懈可擊的強大作戰部隊,讓三大宇宙級文明軍方高層都視作是龍潭虎穴一般的險地的上古文明蟲洞防線,最終也還是被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給衝破了,不單單是上古文明的蟲洞通道,就連上古文明的一顆鋼鐵戰星,都被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給順勢消滅掉了。
由此可見,一支強大的鋼鐵戰星部隊之中,鋼鐵戰星本身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載艦艦船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兩者可謂是缺一不可。
不過,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雖然順利拿下了上古文明的一處蟲洞防線,但是在之前的作戰行動之中,也是暴露出了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所搭載的載艦艦船數量太少了,根本就禁不住消耗!
上次的作戰行動,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打到了最後關頭的時候,載艦艦船的消耗量簡直讓人觸目心驚,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哪怕就算是再怎麽小心翼翼得對載艦艦船加以保護,最終載艦艦船的數量也都消耗到了接近極限的程度,可以說當時但凡是三大宇宙級文明的載艦艦船消耗數量再稍多一點,結果可能就不是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凱旋而歸,而是鋼鐵戰星部隊狼狽收場了!
可以說,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所搭載的載艦艦船的數量過少,這不僅僅是一個三大宇宙級文明看得清清楚楚的致命短板,上古文明一方同樣也是對此心知肚明。
為此,在這一場大戰之後,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固然是在整軍備戰,上古文明方麵也同樣是絲毫都沒有閑著,上古文明的各個蟲洞防線作戰艦船的數量都已經有了明顯的增加,而這很明顯就是朝著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載艦艦船的數量太過有限的這個短板而來的。
可想而知,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如果不能夠改變己方載艦艦船數量過於稀少的致命弊端的話,那麽在下一次的上古文明蟲洞防線戰爭之中,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肯定是會狠狠地栽一個跟頭的!
而這樣的一個致命缺陷,三大宇宙級文明方麵自然也不會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應對。
想要解決鋼鐵戰星部隊載艦艦船數量過於稀少的問題,常規的解決辦法自然是最大程度的搭載載艦艦船,每顆鋼鐵戰星之中多塞一些載艦艦船,整個鋼鐵戰星部隊之中的載艦艦船數量自然就更多一分了。
然而問題是,鋼鐵戰星雖然直徑上千公裏,內部容積巨大,但是一方麵戰星內部有著大量的必須裝備,這擠占了大量的戰星內部空間,另一方麵鋼鐵戰星為了滿足作戰需求還需要攜帶海量的作戰補給資源,這也同樣會擠占大量的內部存儲空間。
刨除了這兩方麵的空間占用之外,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鋼鐵戰星平均起來一顆能夠搭載四千萬艘的載艦艦船就已經是極限了,載艦艦船多到這個規模之後,就連一些戰星內部的艦船通道都已經被塞滿了載艦艦船,再要繼續往裏填充的話根本就沒有半點多餘空間了不說,還直接會影響到載艦艦船行動的效率,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而派遣大量的作戰艦船提前趕赴上古文明蟲洞戰區之中,這雖然確實能夠增加參戰的作戰艦船的數量,但是一方麵這些載艦艦船的速度太慢,根本就跟不上鋼鐵戰星的節奏,無法協同鋼鐵戰星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發動攻擊不說,還直接就暴露了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接下來的進攻目標,所以這個辦法對於三大宇宙級文明來說明顯也是不可取的。
最終,三大宇宙級文明選擇了一個極為特殊的,從來都沒有人用過的一個解決方案,解決了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的載艦部隊數量過少的問題。
為了給己方的鋼鐵戰星部隊提供足夠數量的載艦部隊,讓鋼鐵戰星部隊更有效率更有底氣得對上古文明蟲洞防線發動攻擊,三大宇宙級文明拿出了己方最新研究出來的,適合己方的實際情況的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從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某個核心星域開始,一路修通了好幾道蟲洞通道,直接插入到了上古文明一個蟲洞通道防線的周圍隻有八百多光年的區域之中。
這個三大宇宙級文明距離上古文明蟲洞防線最近的蟲洞通道出入口,因為和上古文明蟲洞通道相距小於一千光年的緣故,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鋼鐵戰星部隊一次短程空間跳躍就可以直接往來於上古文明蟲洞防線與這處蟲洞入口之間,以至於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這個蟲洞通道出入口的位置直接就成為了三大宇宙級文明的一個前沿陣地,大量的作戰艦船直接就在這裏停泊,隨時可以搭載到鋼鐵戰星之中,補充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的艦船消耗!
在三大宇宙級文明開發出己方的這種戰場蟲洞通道技術之前,無論是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民用蟲洞通道還是上古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都是以造價高昂、產量底下而著稱的。
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民用蟲洞通道,通常在不影響文明發展的情況下,好幾年時間的積累才能夠積攢出足夠的資源用於打造一條蟲洞通道,鏈接己方疆域內不同的區域,這本身造價已經是相當之高昂了,即便是以三大宇宙級文明這種級別的強大文明實力,也得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積攢出足夠打造一條蟲洞通道的資源,可想而知其消耗是有著何等之龐大。
而上古文明研發出的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在具備了超遠程蟲洞連接距離、單方向蟲洞通道建設這兩個顯著特點的同時,其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特點也同樣是造價高昂,上古文明打造一條戰場蟲洞通道的代價甚至還要幾十倍於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民用蟲洞通道的消耗!
也正是因為上古文明研究的這種新型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對於資源的消耗量是如此之巨大,所以即便是上古文明現如今下轄有大量的下屬文明,在資源的獲取量上遠超於三大宇宙級文明的總和,但是在巨大的資源消耗量之下,上古文明這些年來一舉打造了十幾條的戰場蟲洞通道,搞得三大宇宙級文明疆域內處處烽煙的同時,也可謂是幾乎要耗盡了上古文明的家底。
這些年來在這些戰場蟲洞通道的巨大拖累之下,上古文明連投產作戰艦船的力度都變得一落千丈了起來,前線的戰場蟲洞通道如此之重要,上古文明都拿不出足夠的作戰艦船去對其進行保護,以至於被三大宇宙級文明集中兵力,一舉摧毀了一條戰場蟲洞通道。
可以說要不是因為上古文明這些年中在戰場蟲洞通道的這項工作中消耗了規模龐大的資源,上古文明的蟲洞防線也不至於因為缺少艦船保護的緣故毀在三大宇宙級文明鋼鐵戰星部隊的手上!
可見為了打造出這十幾條戰場蟲洞通道,讓上古文明的資源消耗是何等之巨大,以上古文明的資源積累速度都完全無力再進行其他的大工程了。
在這種情況下,蟲洞通道的造價高昂、物資消耗量巨大,這在三大宇宙級文明所在的本星係群中可以說簡直就是一種真理了,是誰都打破不了的基礎規則!
但是,在三大宇宙級文明根據自身的情況、現狀、需求而研發出來的新型戰場蟲洞通道技術誕生之後,這種規則就直接被打破了,因為三大宇宙級文明新研發出來的這種戰場蟲洞技術,它的最大優點之一就是造價低廉!其成本連三大宇宙級文明常規民用蟲洞通道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以說簡直就是低的過分了!
當然,三大宇宙級文明的這種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它也不是憑空得來的,這是三大宇宙級文明基於自身原本的民用蟲洞技術,再加上對上古文明戰場蟲洞通道技術的深入研究,結合了三大宇宙級文明各自不同的蟲洞通道技術的各種優勢於一身之後,專門為三大宇宙級文明量身定做的一種新型蟲洞技術。
區別於上古文明的蟲洞通道技術的造價高昂,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之所以造價顯得如此低廉,是因為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所需要連通的區域距離遠遠比不上上古文明的蟲洞連接的距離遙遠。
上古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在降低了蟲洞通道的穩定性、長壽命的基礎上,最大化的延長了連通距離,甚至最極限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連通百萬光年之外的兩地,這樣遙遠的連通距離,自然造價高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三大宇宙級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要求就顯得沒那麽高了,它的使用壽命也隻有區區幾百年的時間,連通的區域隻有短短幾千光年,基本上就是稍微高端一點得民用蟲洞通道的水平,這種情況下大大降低了蟲洞壽命的需求,自然在造價上就顯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在大量使用廉價材料的基礎上,造價隻有民用蟲洞通道的十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
三大宇宙級文明是在自身疆域內作戰,所需蟲洞通道的性能遠沒有上古文明那麽極端,所以它們的戰場蟲洞通道技術,基本上就是在民用技術上的小創新,大幅度劣化材料的使用要求而已,所以這種戰場蟲洞技術的成型速度才會顯得如此之快,造價才會這麽低,相對於上古文明的戰場蟲洞通道而言,技術含量可以說要低的多了。
但技術低不低的無所謂,對於三大宇宙級文明而言,合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