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家出的這件“天大的事兒”就是:馬林的媳婦回來了,還帶著一個小男孩兒。


    這個馬林是誰呢?


    馬林就是那個被老馬仁用鞭子抽跑的馬三!


    老天爺和老天奶吵架了,還把滿腔的怒火都撒到了他們的子民的身上。


    這天兒,真熱喲!


    一個十七八歲的小豬倌兒趕著財東家的一大群豬,朝著一個臭泥坑走去。


    它們想鑽進稀泥裏涼快涼快,它們的那個倌兒也想把自己泡進井槽子裏涼快涼快。


    這天兒,真的太熱了!


    豬們終於撒著歡兒地拱進了臭泥坑,滾來滾去地打起了溺來。


    有一頭老母豬懶洋洋地躺在泥坑裏,滾了滾肥碩的身軀,就舒舒服服地打起了盹兒。


    至此,這群鬧哄哄、臭哄哄的肉蛋子們總算是消停下來了,那個小豬倌兒也鑽進附近的一個井槽子,痛痛快快地洗起澡兒來,真爽喲。


    過了晌午,頭頂上的老天爺和老天奶的火氣也小了許多。


    豬倌兒這才搖著小鞭子把豬們驅趕起來,趕到一塊平坦的旱地上過數。


    這是財東家給他立下的一條規矩:撒豬、圈豬都得過數,少一頭豬就要小豬倌兒的腦袋。


    “一、二、三……哎!怎麽少了一頭?”


    小豬倌兒點著手指和腳趾又數了一遍,還是碰不上數,還是少了一隻小豬崽兒。


    回頭一看,那隻小豬崽正躺在泥坑睡覺啊。


    “你這個小懶蛋,還嚇唬人啊。”


    小豬倌兒又氣又樂,上去就給它一腳,不動彈;又給它一鞭子,還是不動彈。


    小豬倌兒這回可是真的生氣了,走上前,抻著那小豬崽的一條腿兒,就把它從泥裏拉出來。


    一看,還是躺在那兒一動不動。


    原來,是被老母豬給壓死了。


    這一下子可是大禍臨頭了,財東把小豬倌兒結結實實地打了一頓,就差擰掉這個孩子的腦袋瓜子了。


    小豬倌兒的父親和哥哥也跟著吃了“掛帶”,掃地出門,再也不能在財東家耪青扛活了,沒有了活路。


    “唉,三兒呀,看起來咱們又得逃荒要飯去了。”父親長歎了一口氣,對小豬倌說。


    說完,這個叫李山的苦命男人背上家裏僅有的一口破鍋和一隻下蛋的母雞,拖妻帶子,又討飯去了。


    這個“三兒”就是馬三,李山是他的養父。


    那一天,馬三被父親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一頓,氣得離家出走了。


    他剛剛跑出村口,就遇到了逃荒而來的李山一家。


    “孩子,你這是哭啥,跑啥呀!”


    “我後大打我,打得我實在受不了了,就跑出來了。”


    顯然,馬三是在撒謊。


    “唉唉,都是苦命人兒,跟我們一起走吧。”


    顯然,老實巴交的李山相信了這個孩子的話。


    打那以後,馬三就跟著李山走南闖北地逃起了荒。


    李山和他媳婦原本有五個孩子,哥倆姐仨,再加上一個馬三,就是八口人了。


    李山帶著一家八口人掙紮在死亡線上,整天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後來,李山就帶上一家老小,逃荒到了一個叫大土包的地方。


    在大土包轉了一圈,發現這裏也沒有窮人的活路,李山就又拖家帶口地逃荒到了老鴉山,總算是在那裏落了腳。


    這時候,馬三已經十七八歲了。


    養父和哥哥給財東家耪青,馬三給財東家放豬。


    日子艱難,畢竟還能維持。


    直到有一天,老母豬壓死了一隻小豬崽兒,財東痛打了馬三,還把馬三的養父和幹哥哥的活計也給辭了。


    老鴉山果然不是一個吉利的地方,不是窮人的落腳的地方了,李山把全部家當一隻鍋和一隻雞一收拾,又拖家帶口地投奔了三星塔拉旺業店,那裏住著李山的妹妹一家。


    到了旺業甸店一看,李山的妹妹家也是窮得丁當響。


    萬般無奈之下,李山跟老婆一商量,咬咬牙,把大姑娘送人了,從此不知去向;把二姑娘嫁了人,換來一點兒小米;三姑娘做了童養媳;大兒子和二兒子也各自逃難去吧。


    五個親生的兒女走了五個,做母親的再也承受不了打擊了,不久便在貧病中死去。


    “家破人亡嘍!”


    李山一拍大腿,把馬三托付給妹妹,去投奔那兩個在他鄉討活路的兒子吧。


    李山妹妹一家人真不錯,對馬三就像一家人一樣。


    馬三管李山的妹妹也叫姑姑,管姑姑的兒子叫表哥。


    在姑姑家,馬三跟著表哥給財主張四耪青,掙來點兒糊口之食。


    馬三總是舍不得多吃,把飯省下來,給表哥多吃點兒,姑姑又把飯省下點兒,給馬三吃。


    可不管如何地節省,窮人家的日子還是三根腸子空著兩根半,吃不飽呀。


    秋天來了,馬三跟著表哥去給財主收莊稼,牲畜不聽使喚,抽了兩鞭子。張四發現牲口身上有鞭子印兒,二話沒說,抄起鞭子就打了馬三,一邊打,還一邊罵:“你這個窮小子,都不如一條狗,打死你不當騍馬溜個駒子。”


    那個年月,窮人真的是不如牛馬喲!


    1946年,旺業店來了八路軍,窮人的日子有了盼頭。


    馬三跟表哥說:“五哥,八路軍來了,都說八路軍好,咱倆也到街裏去看看吧。”


    這哥倆兒來到街裏,在八路軍的隊伍裏串了好一陣子,也沒見有當兵的在打人和罵人,說話都是和和氣氣的。


    “八路軍是好!”馬三跟表哥說:“咱們當八路軍得了!”


    回到家,馬三又把想當兵的事兒跟姑姑說了,可姑姑說啥也不同意,還說什麽“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撚釘”之類的話。


    其實,這是姑姑在心疼這個侄子呀,娘家哥又不在跟前,一家人七零八落的,怎麽還舍得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遠走他鄉啊。


    盡管不是娘家哥親生的,可也算是有個念想呀!


    沒過多久,表哥當上了村長,村裏成立了自衛隊,自衛隊長選出了優秀分子組成基幹隊,馬三是基幹隊的隊長。


    區上來人作動員:青年要參軍參戰,好人好馬上前線。


    馬三好想上前線呀!


    他已經不再年輕了,可光棍一根,這樣混下去,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兒呀。


    這一年的秋天,八路軍二十軍分區的警備二團來了,團部就設在旺業店。


    一天,警備二團白音他拉廟跟土匪打了一仗,有四名戰士犧牲了。


    在追悼會上,馬三很受感動,他一次又一次地舉起紮槍頭,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為我們的死者報仇,為我們窮人報仇。”


    在追悼會上,馬三還第一個舉手報名參軍。


    姑姑的思想也開了竅,同意了侄子的請求。


    1947年4月,年近四十歲的馬三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直到這時候,馬三才有了自己的大名:馬林。


    部隊就要開拔了,馬林就要離開家鄉了。


    姑姑買來了家織布,一針一線地給侄兒做了一身新衣服。


    馬林長這麽大了,還是第一次穿新衣服,那心裏就別提有多樂嗬了。


    姑姑流著淚,送侄子當兵來了。


    “三兒啊,你當兵了,是個兵了,可要像個兵樣,好好幹呀!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快半輩子的人了,怎麽也得有個後吧!”


    “姑姑,我記住了,一定好好幹!回來對得起姑姑,對得起咱們窮人,我要爭這個口氣,我要娶媳婦,我要有兒子。”


    馬林積極進步,勇於參戰,到部隊僅僅七個月,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馬林參加了解放東北的戰爭。


    淮海戰役中榮立戰功,部隊給他的姑姑和表哥寄來了喜報。


    對此,馬林在給表哥的家信中這樣寫道:“我爭取在前方立大功,再向全家報喜!”


    京津戰役勝利了,馬林真的立了大功,成為人民功臣,部隊給他的姑姑和親人寄來了喜報。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


    可是,那個叫馬三的窮孩子卻再也沒有回家來。


    1950年的秋天,國民黨“反共救國軍”19師74團三百多人,竄到廣西某地區一個叫古山的小村子安營紮寨,給那裏的人民群眾帶來了災難。剿滅這股敵人的任務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123團。


    馬林正是這個團六連七班的副班長。


    古山村地勢險要。敵人在村南古山頂將三個大碉堡用圍牆連接,構成了一個月牙形的堅固陣地。


    在牆外挖有戰壕和地道,前麵還有兩道一人多高、兩米多厚的帶刺鹿砦。


    山高二百多米,荊棘叢生,險峻難登。


    9月23日拂曉,123團包圍了敵人的陣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十八頃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十八頃村並收藏廢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