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二小漏蛋子“的媳婦挺“愚嚢”,跟“馬二小漏蛋子”一樣,是個“窩囊揣”。
費目比較喜歡用家鄉的土語,比如前麵說的“胡芳的大”,就是“胡芳的爹”的意思。上麵的“愚囊”之“愚”就是不精明,腦袋不靈光,而“囊”則讓費目很為難,在這裏講大概就是“不講衛生”吧。至於“窩囊揣”嘛,“窩”可能隻能解釋為“家”了,“囊揣”這個詞在詞典裏是有的,指豬胸腹部肥而厚的肉。
於是乎,至少費目是這樣理解的:“窩囊揣”就是形容這個人一點兒也不大方,無能,還挺猥瑣的,跟“愚囊”的意思差不離。
有一天,費凡跑回家去,跟他的母親說:“媽呀,我再也不去馬駒子家吃黏豆包了,馬駒子他媽用手擤完鼻涕,把那手往衣服大衿兒上蹭了蹭,就又去包黏豆包了。”
盡管這一對算是對色了,又“愚”又“囊”,可“那方麵”的功能和能力卻極其發達。
至今,有一件事兒還被村人們津津樂道。
據說有一天,這兩口子正和兒子坐在炕上吃午飯。吃著吃著,兩口子突然“來勁兒”了,就在炕桌邊行起了“雲雨之事”。
“娘呀,大呀,你們倆脫了褲子幹嘛呀。大呀,你怎麽趴到娘身上了呀。”
馬駒子還小,挺好奇地問。
“那啥,駒兒,你先吃著,你娘肚子疼,大給你娘焐焐肚子。”
“馬二小漏蛋子”一邊忙活著行雲布雨,一邊對兒子進行善意的謊言。
剛巧,這話被王大娘的男人聽到了,立刻就在村子的男人們當中傳開了,村子裏的男人們知道了,村子裏的女人們也就都知道了。
一時間,“焐焐肚子”成了小村的流行語。
“親家母呀,來呀,我給你焐焐肚子呀。”
“去你的吧,趕緊回去給我那親家婆焐吧,她正肚子疼呀。”
“哈哈哈哈。”
親家公笑得挺來勁兒。
“咯咯咯咯。”
親家母笑得挺來勁兒。
小村習俗:兩家結成兒女親家,親家之間是可以“鬧著玩兒”的,也就是可能肆無忌憚地相互開玩笑,用葷段子相互挑逗。
正是因為如此,馬駒子過早地知道了男女之間的那種事情。
馬駒子就模仿大人,想給一起長大的丫丫“焐焐”了。
馬駒子的家一點兒都不富裕,可因為是“一棵苗兒”,兜裏的糖球兒之類的是不斷的。
他就用這些村裏孩子很少吃到的東西去討好丫丫。
丫丫喜歡住在同一條街上的馬駒子,但更喜歡不住在同一條街上的二狗子。
這樣的事兒是經常發生的,馬駒子把糖球兒剛送到丫丫的手,二狗子就滿嘴是糖球兒味兒了。
馬駒子為此很是煩惱。
無可奈何呀!
馬駒子身單力薄,二狗子身強力壯。
動起手來,馬駒子吃虧是肯定的了。
終於,有一天,馬駒子贏了。
這一天,也就是要上學的頭一天。
一群孩子正在那棵歪脖子老榆樹底下玩“嘎啦”。
現在的孩子是不知道“嘎啦”為何物的,正如那時候的孩子不知“咖喱”為何物一樣。
“嘎啦”是豬腿或羊腿關節的一塊小骨頭,因為那年月很少吃肉,所以“嘎啦”十分珍貴。
“嘎啦”是那個年月北方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就像現在孩子手中的芭比娃娃或變形金剛。
具體玩法是:用花布頭兒縫一個小布袋子,裏麵裝上沙子或小米之類的,作為填充物,相當於小皮球。將小布口袋用手擲在半空中,趁著這個當兒,用手去拾起地上的“嘎啦”,可以事先約定拾起的方式和數量。
玩法簡單,那時候的孩子卻樂此不疲。所以,現在的家長也不要太責怪孩子玩電腦了,那是現在孩子的現在遊戲,隻是因為時代不同了吧。
馬駒子就有一副羊“嘎啦”,四枚,先用彩紙包了,浸濕,那玩意兒就成帶色的了,再曬幹,就可以玩了。
這一天,也就是要上學的頭一天,馬駒子小心翼翼地把“嘎啦”從衣服口袋裏掏出來,雙手捧著,小心翼翼地而又討好捧給了丫丫。
不一會兒,那副“嘎啦”就到了二狗子的手裏,那雙髒乎乎的大手正在笨拙地揮動著,在泥地上劃拉著。
馬駒子火了,忍無可忍,不必再忍!
馬駒子鼓足了勇氣,說:“我要和你戰鬥!”
馬駒子不懂“決鬥”,“戰鬥”這個詞還不知是從哪兒學來的。
二狗子氣定神閑,說:“戰鬥就戰鬥,我還怕你咋地。”
一場“戰鬥”就在老歪脖子老榆樹底下“打響”了。
丫丫當裁判,費凡跟胡芳當觀眾,還有一群孩子當“啦啦隊”。
他們不知什麽叫“啦啦隊”,可作用是一樣的,就是瞎起哄。
丫丫對馬駒子有氣,巴不得二狗子得勝,就是馬駒子提拉褲子的當兒,她喊了一聲:“開始吧!”
如是,就開始了。
開始時,馬駒子是以守為攻。
躲著!
二狗子是拳打腳踢,馬駒子是閃轉騰挪。
抽一袋煙的工夫了,二狗子還是一分未得。
“二狗子,往馬駒子的褲襠踢。”
聽得出,不管啥年代,啥時候,啥地點,啥國家,都有吹“黑哨”的。
二狗子已經累得真不起腰來了。
這樣的“黑哨”簡直是在提醒馬駒子。
飛起一腳,正中褲襠。
“媽呀,疼呀!”
二狗子“咕冬”一聲栽倒在地,打起滾來。
小孩子們害怕了,哭著,喊著,四散地去找大人。
馬駒子嚇得真哆嗦,可嘴巴還是硬的:“該,你咋的啦,話該,誰讓你……動丫丫的東西了。”
大人們來了,二狗子還在地上趴著,丫丫正在一邊哭,一邊給他揉著褲襠那地方。
打那以後,二狗子就落下了一個尿炕的毛病。
長大以後,丫丫因為這次小小的錯誤,失去了女人一輩子的幸福。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當時,大人們來了,沒有臉紅脖子粗,沒有像現在人那樣,動不動就打官司,而是各自罵了各自孩子幾句,就沒事兒了,小孩子嘛,皮實點兒好。
馬駒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馬二小漏蛋子”除了罵了兒子幾句,還朝兒子的屁股上打了幾巴掌,挺用力的。
不疼了,也就好了,擦幹眼淚,接著玩那沒有玩完的。
馬駒子知道理虧,討好地承諾把“嘎啦”借給二狗子玩到天黑。
“咱們玩過家家吧,娶媳婦玩。讓丫丫當你媳婦兒吧,我給你們‘牽梢子’。”
小村習俗:那時候的那地方還不知“汽車”是個啥,最高的娶親規格就是馬車了。所謂“牽梢子”,就是給新媳婦趕馬車的。
馬駒子的討好行動或計劃在繼續。
二狗子笑了。
“我不要,我不要丫丫做我媳婦,我大在鄰村已經給我說了媳婦兒了。”
“我就做你媳婦,我就做你媳婦,你那個媳婦比你大,我見過的。”
“我不要,我不要。”
“你不要也得要,我就當你媳婦兒。”
丫丫跟二狗子“胡攪蠻纏”,馬駒子在一旁壞笑著。
費凡回家了,因為費璋不讓他玩“過家家”之類的,說那是傷風敗俗,玩了就會挨打的。
胡芳回家了,因為胡榮河不讓她玩“過家家”之類的,說大姑娘就得有個大姑娘樣,不能再跟小子們一樣地瘋了。
傍晚的時候,二狗子的娘急急忙忙地跑進了費家。
“凡呀,你看到我們家狗子了嗎?他先剛不是跟你們在一起玩了嗎?”
吃晚飯的時候,丫丫的大急急忙忙地跑進了胡家。
“芳芳,你看到我們家丫丫了嗎?她先剛不是跟你們在一起玩了嗎?”
費凡和胡芳的回答是一樣的:“不知道啊,我先回來了,後來馬駒子跟他倆在一起了。”
兩個家長這回可真急眼了,慌忙告訴左鄰右舍,分頭去找。
“駒子,你看到二狗子和丫丫了嗎?”
好不容易,“馬二小漏蛋子”找到了正在往家跑的兒子,問。
“大呀,二狗子跟丫丫在場院的草垛裏。丫丫說她肚子疼,非得讓二狗子給她焐焐。”
“呀呀,這兩個小牲口。”
“馬二小漏蛋子”一聽,一跺腳,當然明白了,他可是這一專利的“發明人”喲!
一大幫人趕到了場院,草垛上扒開了一個窟窿。
村長胡榮河帶頭把那窟窿挖大。
窟窿裏,二狗子和丫丫都脫得光溜溜的,摟在一起相互焐肚子呐。
“二狗子、丫丫,穿上衣服,快點兒出來吧!”
胡榮河臊得滿臉通紅。
“好呀,二狗子他娘,你看看你這兒子吧,多缺德呀,我們丫丫可怎麽見人呀。”
“喲喲,丫丫他大,這可是你家的閨女勾搭我家小子呀。”
窟窿裏沒有動靜,兩個孩子的家長動起了肝火,眼瞅著就要動手了。
看熱鬧的越來越多,小小的村子,難得熱鬧一回,難得熱鬧一會兒,能不好好地參與參與嘛。
“哎呀媽呀,這回這臉可丟大發了。”
“嘖嘖,瞅著這倆小孩兒平時挺老實的呀,怎麽幹出這樣不要臉的事兒呀。”
這是吃飽喝足後的最好談資,千萬不能錯過。
人們議論紛紛。
這是在火上澆油,二狗子的娘和丫丫的大的火氣更大了。
二狗子的大和丫丫的娘也跑了來。
兩對人馬撕扯在了一起,在草垛上打起了滾兒。
“都停了吧,再不停了,我就把這垛草給點把火,燒了!”
村長高明,急中生智,想出了這樣一招。
果然奏效。
兩對大人爬了起來,滿身的草渣子。
兩個孩子鑽了出來,滿頭的草渣子。
費目比較喜歡用家鄉的土語,比如前麵說的“胡芳的大”,就是“胡芳的爹”的意思。上麵的“愚囊”之“愚”就是不精明,腦袋不靈光,而“囊”則讓費目很為難,在這裏講大概就是“不講衛生”吧。至於“窩囊揣”嘛,“窩”可能隻能解釋為“家”了,“囊揣”這個詞在詞典裏是有的,指豬胸腹部肥而厚的肉。
於是乎,至少費目是這樣理解的:“窩囊揣”就是形容這個人一點兒也不大方,無能,還挺猥瑣的,跟“愚囊”的意思差不離。
有一天,費凡跑回家去,跟他的母親說:“媽呀,我再也不去馬駒子家吃黏豆包了,馬駒子他媽用手擤完鼻涕,把那手往衣服大衿兒上蹭了蹭,就又去包黏豆包了。”
盡管這一對算是對色了,又“愚”又“囊”,可“那方麵”的功能和能力卻極其發達。
至今,有一件事兒還被村人們津津樂道。
據說有一天,這兩口子正和兒子坐在炕上吃午飯。吃著吃著,兩口子突然“來勁兒”了,就在炕桌邊行起了“雲雨之事”。
“娘呀,大呀,你們倆脫了褲子幹嘛呀。大呀,你怎麽趴到娘身上了呀。”
馬駒子還小,挺好奇地問。
“那啥,駒兒,你先吃著,你娘肚子疼,大給你娘焐焐肚子。”
“馬二小漏蛋子”一邊忙活著行雲布雨,一邊對兒子進行善意的謊言。
剛巧,這話被王大娘的男人聽到了,立刻就在村子的男人們當中傳開了,村子裏的男人們知道了,村子裏的女人們也就都知道了。
一時間,“焐焐肚子”成了小村的流行語。
“親家母呀,來呀,我給你焐焐肚子呀。”
“去你的吧,趕緊回去給我那親家婆焐吧,她正肚子疼呀。”
“哈哈哈哈。”
親家公笑得挺來勁兒。
“咯咯咯咯。”
親家母笑得挺來勁兒。
小村習俗:兩家結成兒女親家,親家之間是可以“鬧著玩兒”的,也就是可能肆無忌憚地相互開玩笑,用葷段子相互挑逗。
正是因為如此,馬駒子過早地知道了男女之間的那種事情。
馬駒子就模仿大人,想給一起長大的丫丫“焐焐”了。
馬駒子的家一點兒都不富裕,可因為是“一棵苗兒”,兜裏的糖球兒之類的是不斷的。
他就用這些村裏孩子很少吃到的東西去討好丫丫。
丫丫喜歡住在同一條街上的馬駒子,但更喜歡不住在同一條街上的二狗子。
這樣的事兒是經常發生的,馬駒子把糖球兒剛送到丫丫的手,二狗子就滿嘴是糖球兒味兒了。
馬駒子為此很是煩惱。
無可奈何呀!
馬駒子身單力薄,二狗子身強力壯。
動起手來,馬駒子吃虧是肯定的了。
終於,有一天,馬駒子贏了。
這一天,也就是要上學的頭一天。
一群孩子正在那棵歪脖子老榆樹底下玩“嘎啦”。
現在的孩子是不知道“嘎啦”為何物的,正如那時候的孩子不知“咖喱”為何物一樣。
“嘎啦”是豬腿或羊腿關節的一塊小骨頭,因為那年月很少吃肉,所以“嘎啦”十分珍貴。
“嘎啦”是那個年月北方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就像現在孩子手中的芭比娃娃或變形金剛。
具體玩法是:用花布頭兒縫一個小布袋子,裏麵裝上沙子或小米之類的,作為填充物,相當於小皮球。將小布口袋用手擲在半空中,趁著這個當兒,用手去拾起地上的“嘎啦”,可以事先約定拾起的方式和數量。
玩法簡單,那時候的孩子卻樂此不疲。所以,現在的家長也不要太責怪孩子玩電腦了,那是現在孩子的現在遊戲,隻是因為時代不同了吧。
馬駒子就有一副羊“嘎啦”,四枚,先用彩紙包了,浸濕,那玩意兒就成帶色的了,再曬幹,就可以玩了。
這一天,也就是要上學的頭一天,馬駒子小心翼翼地把“嘎啦”從衣服口袋裏掏出來,雙手捧著,小心翼翼地而又討好捧給了丫丫。
不一會兒,那副“嘎啦”就到了二狗子的手裏,那雙髒乎乎的大手正在笨拙地揮動著,在泥地上劃拉著。
馬駒子火了,忍無可忍,不必再忍!
馬駒子鼓足了勇氣,說:“我要和你戰鬥!”
馬駒子不懂“決鬥”,“戰鬥”這個詞還不知是從哪兒學來的。
二狗子氣定神閑,說:“戰鬥就戰鬥,我還怕你咋地。”
一場“戰鬥”就在老歪脖子老榆樹底下“打響”了。
丫丫當裁判,費凡跟胡芳當觀眾,還有一群孩子當“啦啦隊”。
他們不知什麽叫“啦啦隊”,可作用是一樣的,就是瞎起哄。
丫丫對馬駒子有氣,巴不得二狗子得勝,就是馬駒子提拉褲子的當兒,她喊了一聲:“開始吧!”
如是,就開始了。
開始時,馬駒子是以守為攻。
躲著!
二狗子是拳打腳踢,馬駒子是閃轉騰挪。
抽一袋煙的工夫了,二狗子還是一分未得。
“二狗子,往馬駒子的褲襠踢。”
聽得出,不管啥年代,啥時候,啥地點,啥國家,都有吹“黑哨”的。
二狗子已經累得真不起腰來了。
這樣的“黑哨”簡直是在提醒馬駒子。
飛起一腳,正中褲襠。
“媽呀,疼呀!”
二狗子“咕冬”一聲栽倒在地,打起滾來。
小孩子們害怕了,哭著,喊著,四散地去找大人。
馬駒子嚇得真哆嗦,可嘴巴還是硬的:“該,你咋的啦,話該,誰讓你……動丫丫的東西了。”
大人們來了,二狗子還在地上趴著,丫丫正在一邊哭,一邊給他揉著褲襠那地方。
打那以後,二狗子就落下了一個尿炕的毛病。
長大以後,丫丫因為這次小小的錯誤,失去了女人一輩子的幸福。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當時,大人們來了,沒有臉紅脖子粗,沒有像現在人那樣,動不動就打官司,而是各自罵了各自孩子幾句,就沒事兒了,小孩子嘛,皮實點兒好。
馬駒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馬二小漏蛋子”除了罵了兒子幾句,還朝兒子的屁股上打了幾巴掌,挺用力的。
不疼了,也就好了,擦幹眼淚,接著玩那沒有玩完的。
馬駒子知道理虧,討好地承諾把“嘎啦”借給二狗子玩到天黑。
“咱們玩過家家吧,娶媳婦玩。讓丫丫當你媳婦兒吧,我給你們‘牽梢子’。”
小村習俗:那時候的那地方還不知“汽車”是個啥,最高的娶親規格就是馬車了。所謂“牽梢子”,就是給新媳婦趕馬車的。
馬駒子的討好行動或計劃在繼續。
二狗子笑了。
“我不要,我不要丫丫做我媳婦,我大在鄰村已經給我說了媳婦兒了。”
“我就做你媳婦,我就做你媳婦,你那個媳婦比你大,我見過的。”
“我不要,我不要。”
“你不要也得要,我就當你媳婦兒。”
丫丫跟二狗子“胡攪蠻纏”,馬駒子在一旁壞笑著。
費凡回家了,因為費璋不讓他玩“過家家”之類的,說那是傷風敗俗,玩了就會挨打的。
胡芳回家了,因為胡榮河不讓她玩“過家家”之類的,說大姑娘就得有個大姑娘樣,不能再跟小子們一樣地瘋了。
傍晚的時候,二狗子的娘急急忙忙地跑進了費家。
“凡呀,你看到我們家狗子了嗎?他先剛不是跟你們在一起玩了嗎?”
吃晚飯的時候,丫丫的大急急忙忙地跑進了胡家。
“芳芳,你看到我們家丫丫了嗎?她先剛不是跟你們在一起玩了嗎?”
費凡和胡芳的回答是一樣的:“不知道啊,我先回來了,後來馬駒子跟他倆在一起了。”
兩個家長這回可真急眼了,慌忙告訴左鄰右舍,分頭去找。
“駒子,你看到二狗子和丫丫了嗎?”
好不容易,“馬二小漏蛋子”找到了正在往家跑的兒子,問。
“大呀,二狗子跟丫丫在場院的草垛裏。丫丫說她肚子疼,非得讓二狗子給她焐焐。”
“呀呀,這兩個小牲口。”
“馬二小漏蛋子”一聽,一跺腳,當然明白了,他可是這一專利的“發明人”喲!
一大幫人趕到了場院,草垛上扒開了一個窟窿。
村長胡榮河帶頭把那窟窿挖大。
窟窿裏,二狗子和丫丫都脫得光溜溜的,摟在一起相互焐肚子呐。
“二狗子、丫丫,穿上衣服,快點兒出來吧!”
胡榮河臊得滿臉通紅。
“好呀,二狗子他娘,你看看你這兒子吧,多缺德呀,我們丫丫可怎麽見人呀。”
“喲喲,丫丫他大,這可是你家的閨女勾搭我家小子呀。”
窟窿裏沒有動靜,兩個孩子的家長動起了肝火,眼瞅著就要動手了。
看熱鬧的越來越多,小小的村子,難得熱鬧一回,難得熱鬧一會兒,能不好好地參與參與嘛。
“哎呀媽呀,這回這臉可丟大發了。”
“嘖嘖,瞅著這倆小孩兒平時挺老實的呀,怎麽幹出這樣不要臉的事兒呀。”
這是吃飽喝足後的最好談資,千萬不能錯過。
人們議論紛紛。
這是在火上澆油,二狗子的娘和丫丫的大的火氣更大了。
二狗子的大和丫丫的娘也跑了來。
兩對人馬撕扯在了一起,在草垛上打起了滾兒。
“都停了吧,再不停了,我就把這垛草給點把火,燒了!”
村長高明,急中生智,想出了這樣一招。
果然奏效。
兩對大人爬了起來,滿身的草渣子。
兩個孩子鑽了出來,滿頭的草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