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赤城晚報》“悄悄話”版上就有了費目的一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裏,費目把依依稱做小芝,年紀也往大了寫兩歲。
費目認為,這麽小的年紀就與男人同居,傳到社會上會是一種誤導。
以下就是那篇文章。
“小芝是個女的,今年22歲,早婚。
她一直說這個世界不合她的夢想,也從未努力去適應這個社會。她說,她的生活沒有想象中的激情。
她說,她現在的生活平靜,並且幸福。
既然她這樣說了,那我們就權當她是幸福的吧。
不知道沒有回憶的生活對小芝來說是不是幸福的。
她的夢想在於那個曾經的男孩兒,那個沒有辦法相愛的人。現在她不記得那些曾經了,隻能自認為幸福地和未來的孩子的爸爸生活下去。
以前的小芝是有偉大理想的孩子。
她想到她小學時候的作文,她說,她要做一名人民警察,做人民教師。
悲劇在她的多疑與消沉的個性,以至於一個理想也沒有實現。
現在,做了個什麽都不懂的‘家庭主婦’,過起了無證的同居生活。
和老公是相愛的。小芝一直這樣催眠自己。
她心裏知道,老公給她的愛,更多的是因為相戀時候的背叛。
她不過是在他失落的時候沒有拋棄他。他對她的愛,一半的感激,一半的愧疚,也許也是有那麽點兒愛情的。
但小芝看不到。
結婚以前的小芝能接受一切悲觀的事情,在得知老公和好友上床的時候都能平靜地抽他一耳光然後在他的淚水中說原諒。
但也正是在那耳光以後,永遠地失去了她自己的單純和快樂。
小芝說,原諒是因為愛情,就算這愛情在背叛麵前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因為愛過,所以要擁有,即使悲傷。
兩個人就吵吵鬧鬧地把這件事情藏在了陰暗的地方,盡量不去碰觸。
不知道老公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想起那個女人,小芝連老公的心思都不敢猜。
她怕疼,痛徹心扉的疼。
終於在老公家人的期盼下籌備婚禮的事情,定下日子的那天小芝是激動的,通知她的所有朋友們。她甚至想告訴那個女人,她要和這個男人結婚了。
這個男人,終究是屬於她的。
或者,這婚姻並不純粹因為愛情,也不是單純地因為小芝想要安定的生活,抑或,這‘複仇’的心思才是主要的。
想到這點,小芝突然怕了,原來這才是心底最真實的想法麽?時間終究抹不去最深的傷疤。
結婚那天朋友說小芝是最漂亮的,隻是高度近視的小芝看不到自己的美貌。一生最美好的時刻一直那麽朦朧,朦朧得像夢境一樣。
這場婚禮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水到渠成的正常:小芝順從了家人的願望,家人希望她能安頓自己,於是她就這樣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新的開始了。
終於,客人都走光了,把疲憊的身軀扔在柔軟的大床上麵,沒有悸動,沒有對未來的憧憬,很累很累,隻想好好地睡一覺。
不知道其他的夫妻是不是像他們這樣,和衣而眠。
清晨醒來,已經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了。
小芝不會做家務,不會做菜,沒有為人妻的覺悟,體會不到婚姻的責任。還像結婚前的那個孩子一樣,坐在沙發上看老公忙這忙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主生活。這時候小芝會很糾結,是感動的,老公能為自己做到這些,真的很知足,又會突然地恐懼,像自己這樣,不會家務,隻會耍小姐脾氣,如果老公不要自己了怎麽辦?
朋友說小芝是幸福的,有這樣的老公疼她。
小芝也說自己是幸福的,時間越長越感覺這幸福像泡沫一樣。
不敢碰觸,怕這好不容易編織的美夢就突然地破了。
如今,小芝有了新的理想,做個合格的‘家庭主婦’!
反正現在什麽都方便,洗衣服有洗衣機,雖然洗的有點兒慢,也算是改變了吧。不會拖地就掃地,不會做菜就做飯。總要慢慢改變的,等變成老公希望中的樣子,那生活就會被幸福填滿的吧。
小芝現在挺幸運的,不用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就沒有網絡上看到的婆媳矛盾。
雖然這些可能是都要經曆的事情,小芝不會*心太遙遠的事情。
一切很順利地進行,吵架的次數也比婚前少了很多,或許這婚禮真的潛移默化了兩人的性格。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婚姻的責任便是兩個人以後幸福生活的保障吧。
以後的路還有很長,滿地荊棘,兩個人攙扶著才能走得穩。
過去的事情是未來道路的警鍾,上天賜予的一切經曆都是財富,要學會打理這筆財富才能真的體會到幸福。
想到這些,小芝開心地笑了,很淺顯的道理,總要經曆些事情才能明確。結婚證還是不會去領,等兩個人能夠心靈相通,適應了這婚姻再去爭取保障吧!”
以上的這些文字就是費目的那篇“悄悄話”的文章,也是費目對依依的近況的進一步了解吧。
隻是,費目寫完這篇文章以後,總感覺依依的婚姻好像是少了一點兒什麽,又好像是多了一點兒什麽,反正不是特別的順溜,好像不太正常。
“也許,這就是‘代溝’吧!”
費目在心裏對自己做了如此的解釋。
更隻是,讓費目沒有想到的是,依依的婚姻或同居生活這麽快就“不好,一點兒都不好了”!
為什麽感覺不好呢?
費目沒有與依依見麵,還是在網上聊比較好。
更何況,在那時,費目還自以為是芝的老師,為人師表嘛!
“他可能與她經常見麵了,還開過房。”
“別亂說,別亂想,你有證據嗎?”
“我看了他的手機,她發了短信,說是老地方見。”
“那就先維持一段時間再看看吧,你又沒有親見。”
這是費目給依依的建議,一個老師給一個學生的建議。
“可我最近發現,我還愛著另一個他。”
對於老師的建議,學生回答得更加明了。
那時候的依依還在外地,在一家隻有一個設計師的建築公司實習“平麵設計”,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免費的勞動力。
她說,她到公司一個月,什麽都學不到,正值北京奧運會,老板接到一個做安全標誌的活兒,大家都在趕工,設計師也無暇顧及這個打著學習旗號來做苦工的小女生兒了。
依依有點兒小虛榮,年輕女孩兒都有的那種小虛榮!
她對所有人說她是做平麵設計的,她一直覺得設計是個很牛的職業,很白領。事實上,她隻是花了幾千塊錢在電腦補習班學到了“phtshp”的皮毛而已。
在建築公司待滿一個月,依依帶著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200塊工資炒了老板的魷魚。
時隔幾個月,依依再次以實習生的身份去了一家影樓,設計師說,“摳個圖吧。”
這是做設計最基本的東西。
緊張的依依用“鋼筆工具”去慢慢勾劃,設計師搶過鼠標用了“魔術棒工具”,很輕鬆地完成摳圖,並且輕蔑地說,“這個很簡單的。”
就這樣,在那個美麗的黃昏,依依在一片嘲笑聲中徹底放棄了“平麵設計”的夢想。
依依告訴費目,其實她很自卑,她的那幾段感情都是因為她的不自信。
或者說她有些偏激,她始終認為美女應該有姣好的麵容,苗條的身材,優雅的談吐,豐富的學識。
對,這些恰恰是她認為她缺少的東西。
這也是她眼中的非主流本應最基本的“配備”。非主流是主流眼中的異類,異類不應該是誇張的穿著打扮,不應該是看不懂的火星文,不應該是自以為是的目中無人……非主流,應該是美好的東西,不應該是大家口中“腦殘”的代名詞。
依依說,又扯遠了,繼續說感情吧,那個時候,愛情還是她的重心。
那個時候,依依在等一個人,就叫那個人c吧,是他的名字的首個字母。
依依說,她喜歡了那個人三年。
依依說,三年,她和他隻見過一麵。
依依說,她很愛很愛他。
依依說,那個人去了廣州,廣州有他愛的女孩。
依依說,她等他回頭,期限,4年。
依依是有機會和c在一起的,可她自卑,不敢說。然後去了天津上學,在天津她又交了男朋友。
依依說,她心裏一直都有c的。終於和男友分手回到家鄉,終於對c說出我愛你,可c喜歡上了一個廣州的女孩,甚至,拋下人民大學的學業,去廣州找她。
依依告訴費目,她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態,每晚和朋友出去玩到後半夜,抽煙,喝酒,甚至她對性的無所謂。
她說,她要過得頹廢,讓c心疼。
隻是,依依最終也沒有等到c。
不是c的錯。
不是因為c說,“不要等我,我不會回去。”
是她自己沒有堅守自己的諾言。
現在的這個男人出現時,距離依依的四年之約,還差兩個月。
聽完依依的這些零零碎碎的片斷,費目開始心痛起這個小女生來。
至此,費目也記起那個c來。
那一年,費目還是一個新來乍到的小記者,負責校園版麵的采訪工作。
在一次運動會上,有個小女生主動向費目要了qq號。
當天晚上,這個小女生就加上了費費的qq。
當天晚上,這個小女生就向費目訴說了自己的心事,她愛上了他們班上的一個男同學。
這個小女生就是依依,那個男同學就是c。
當時,依依告訴費目,c的詩寫得好動人,人長得好酷喲,特帥,特深沉。
“該死的詩啊!”
在那一刻,費目也想起了自己的那段歲月,那個把青蘋果蛋子當成詩的歲月。
在這篇文章裏,費目把依依稱做小芝,年紀也往大了寫兩歲。
費目認為,這麽小的年紀就與男人同居,傳到社會上會是一種誤導。
以下就是那篇文章。
“小芝是個女的,今年22歲,早婚。
她一直說這個世界不合她的夢想,也從未努力去適應這個社會。她說,她的生活沒有想象中的激情。
她說,她現在的生活平靜,並且幸福。
既然她這樣說了,那我們就權當她是幸福的吧。
不知道沒有回憶的生活對小芝來說是不是幸福的。
她的夢想在於那個曾經的男孩兒,那個沒有辦法相愛的人。現在她不記得那些曾經了,隻能自認為幸福地和未來的孩子的爸爸生活下去。
以前的小芝是有偉大理想的孩子。
她想到她小學時候的作文,她說,她要做一名人民警察,做人民教師。
悲劇在她的多疑與消沉的個性,以至於一個理想也沒有實現。
現在,做了個什麽都不懂的‘家庭主婦’,過起了無證的同居生活。
和老公是相愛的。小芝一直這樣催眠自己。
她心裏知道,老公給她的愛,更多的是因為相戀時候的背叛。
她不過是在他失落的時候沒有拋棄他。他對她的愛,一半的感激,一半的愧疚,也許也是有那麽點兒愛情的。
但小芝看不到。
結婚以前的小芝能接受一切悲觀的事情,在得知老公和好友上床的時候都能平靜地抽他一耳光然後在他的淚水中說原諒。
但也正是在那耳光以後,永遠地失去了她自己的單純和快樂。
小芝說,原諒是因為愛情,就算這愛情在背叛麵前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因為愛過,所以要擁有,即使悲傷。
兩個人就吵吵鬧鬧地把這件事情藏在了陰暗的地方,盡量不去碰觸。
不知道老公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想起那個女人,小芝連老公的心思都不敢猜。
她怕疼,痛徹心扉的疼。
終於在老公家人的期盼下籌備婚禮的事情,定下日子的那天小芝是激動的,通知她的所有朋友們。她甚至想告訴那個女人,她要和這個男人結婚了。
這個男人,終究是屬於她的。
或者,這婚姻並不純粹因為愛情,也不是單純地因為小芝想要安定的生活,抑或,這‘複仇’的心思才是主要的。
想到這點,小芝突然怕了,原來這才是心底最真實的想法麽?時間終究抹不去最深的傷疤。
結婚那天朋友說小芝是最漂亮的,隻是高度近視的小芝看不到自己的美貌。一生最美好的時刻一直那麽朦朧,朦朧得像夢境一樣。
這場婚禮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水到渠成的正常:小芝順從了家人的願望,家人希望她能安頓自己,於是她就這樣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新的開始了。
終於,客人都走光了,把疲憊的身軀扔在柔軟的大床上麵,沒有悸動,沒有對未來的憧憬,很累很累,隻想好好地睡一覺。
不知道其他的夫妻是不是像他們這樣,和衣而眠。
清晨醒來,已經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了。
小芝不會做家務,不會做菜,沒有為人妻的覺悟,體會不到婚姻的責任。還像結婚前的那個孩子一樣,坐在沙發上看老公忙這忙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主生活。這時候小芝會很糾結,是感動的,老公能為自己做到這些,真的很知足,又會突然地恐懼,像自己這樣,不會家務,隻會耍小姐脾氣,如果老公不要自己了怎麽辦?
朋友說小芝是幸福的,有這樣的老公疼她。
小芝也說自己是幸福的,時間越長越感覺這幸福像泡沫一樣。
不敢碰觸,怕這好不容易編織的美夢就突然地破了。
如今,小芝有了新的理想,做個合格的‘家庭主婦’!
反正現在什麽都方便,洗衣服有洗衣機,雖然洗的有點兒慢,也算是改變了吧。不會拖地就掃地,不會做菜就做飯。總要慢慢改變的,等變成老公希望中的樣子,那生活就會被幸福填滿的吧。
小芝現在挺幸運的,不用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就沒有網絡上看到的婆媳矛盾。
雖然這些可能是都要經曆的事情,小芝不會*心太遙遠的事情。
一切很順利地進行,吵架的次數也比婚前少了很多,或許這婚禮真的潛移默化了兩人的性格。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婚姻的責任便是兩個人以後幸福生活的保障吧。
以後的路還有很長,滿地荊棘,兩個人攙扶著才能走得穩。
過去的事情是未來道路的警鍾,上天賜予的一切經曆都是財富,要學會打理這筆財富才能真的體會到幸福。
想到這些,小芝開心地笑了,很淺顯的道理,總要經曆些事情才能明確。結婚證還是不會去領,等兩個人能夠心靈相通,適應了這婚姻再去爭取保障吧!”
以上的這些文字就是費目的那篇“悄悄話”的文章,也是費目對依依的近況的進一步了解吧。
隻是,費目寫完這篇文章以後,總感覺依依的婚姻好像是少了一點兒什麽,又好像是多了一點兒什麽,反正不是特別的順溜,好像不太正常。
“也許,這就是‘代溝’吧!”
費目在心裏對自己做了如此的解釋。
更隻是,讓費目沒有想到的是,依依的婚姻或同居生活這麽快就“不好,一點兒都不好了”!
為什麽感覺不好呢?
費目沒有與依依見麵,還是在網上聊比較好。
更何況,在那時,費目還自以為是芝的老師,為人師表嘛!
“他可能與她經常見麵了,還開過房。”
“別亂說,別亂想,你有證據嗎?”
“我看了他的手機,她發了短信,說是老地方見。”
“那就先維持一段時間再看看吧,你又沒有親見。”
這是費目給依依的建議,一個老師給一個學生的建議。
“可我最近發現,我還愛著另一個他。”
對於老師的建議,學生回答得更加明了。
那時候的依依還在外地,在一家隻有一個設計師的建築公司實習“平麵設計”,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免費的勞動力。
她說,她到公司一個月,什麽都學不到,正值北京奧運會,老板接到一個做安全標誌的活兒,大家都在趕工,設計師也無暇顧及這個打著學習旗號來做苦工的小女生兒了。
依依有點兒小虛榮,年輕女孩兒都有的那種小虛榮!
她對所有人說她是做平麵設計的,她一直覺得設計是個很牛的職業,很白領。事實上,她隻是花了幾千塊錢在電腦補習班學到了“phtshp”的皮毛而已。
在建築公司待滿一個月,依依帶著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200塊工資炒了老板的魷魚。
時隔幾個月,依依再次以實習生的身份去了一家影樓,設計師說,“摳個圖吧。”
這是做設計最基本的東西。
緊張的依依用“鋼筆工具”去慢慢勾劃,設計師搶過鼠標用了“魔術棒工具”,很輕鬆地完成摳圖,並且輕蔑地說,“這個很簡單的。”
就這樣,在那個美麗的黃昏,依依在一片嘲笑聲中徹底放棄了“平麵設計”的夢想。
依依告訴費目,其實她很自卑,她的那幾段感情都是因為她的不自信。
或者說她有些偏激,她始終認為美女應該有姣好的麵容,苗條的身材,優雅的談吐,豐富的學識。
對,這些恰恰是她認為她缺少的東西。
這也是她眼中的非主流本應最基本的“配備”。非主流是主流眼中的異類,異類不應該是誇張的穿著打扮,不應該是看不懂的火星文,不應該是自以為是的目中無人……非主流,應該是美好的東西,不應該是大家口中“腦殘”的代名詞。
依依說,又扯遠了,繼續說感情吧,那個時候,愛情還是她的重心。
那個時候,依依在等一個人,就叫那個人c吧,是他的名字的首個字母。
依依說,她喜歡了那個人三年。
依依說,三年,她和他隻見過一麵。
依依說,她很愛很愛他。
依依說,那個人去了廣州,廣州有他愛的女孩。
依依說,她等他回頭,期限,4年。
依依是有機會和c在一起的,可她自卑,不敢說。然後去了天津上學,在天津她又交了男朋友。
依依說,她心裏一直都有c的。終於和男友分手回到家鄉,終於對c說出我愛你,可c喜歡上了一個廣州的女孩,甚至,拋下人民大學的學業,去廣州找她。
依依告訴費目,她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態,每晚和朋友出去玩到後半夜,抽煙,喝酒,甚至她對性的無所謂。
她說,她要過得頹廢,讓c心疼。
隻是,依依最終也沒有等到c。
不是c的錯。
不是因為c說,“不要等我,我不會回去。”
是她自己沒有堅守自己的諾言。
現在的這個男人出現時,距離依依的四年之約,還差兩個月。
聽完依依的這些零零碎碎的片斷,費目開始心痛起這個小女生來。
至此,費目也記起那個c來。
那一年,費目還是一個新來乍到的小記者,負責校園版麵的采訪工作。
在一次運動會上,有個小女生主動向費目要了qq號。
當天晚上,這個小女生就加上了費費的qq。
當天晚上,這個小女生就向費目訴說了自己的心事,她愛上了他們班上的一個男同學。
這個小女生就是依依,那個男同學就是c。
當時,依依告訴費目,c的詩寫得好動人,人長得好酷喲,特帥,特深沉。
“該死的詩啊!”
在那一刻,費目也想起了自己的那段歲月,那個把青蘋果蛋子當成詩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