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真的急了,在這種革命的最緊要關節,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你管什麽管,你能管個屁,你怎麽管到底,別再給我老陳家丟臉了,給我滾回家去吧!你娘快讓你給氣死了呀!背興的玩意兒!”
人堆兒裏,突然躥出來一個人,朝著陳秀麗的臉蛋子就是一記耳光!
這個躥出來的人就是陳秀麗的大,陳發老漢!
頭一天晚上,閨女回來的很晚,讓這個當大的很是納悶兒。
“唉,這閨女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她去哪兒了呀?”
“說是去找馬紅學商量村子裏的革命事業了,我還讓她早回來了呀。”
“唉,跟那個馬駒子商量什麽革命事業呀,還是先把自己的事兒處理好吧。”
老兩口兒躺在炕上,心裏惦記的還是自己的閨女。
“娘,大,我回來了。”
終於,閨女回來了,語氣很是輕鬆,好像很是順心順意的。
“你咋才回來了呀,我跟你大正在惦記你呀,這黑燈瞎火的咋才回來呀,挺大的閨女家家的,別亂跑了,會被人說閑話的呀。”
“娘呀,沒事兒呀,我是跟馬紅學商量正經事兒去了,商量正經事兒要是還有人說閑話,那就讓他們說去吧,早晚把他們都打成反革命。”
“閨女呀,聽大的吧,別再摻和村子裏的事兒了,村子裏的那幫人整的那叫啥事兒呀!你說你這麽晚了,又跑到馬紅學他們家去了,唉,有啥事兒還得黑燈瞎火的時候商量呀?”
“大呀,你不懂,是革命的事兒,明天早上你就瞧好吧,你閨女要在明天早上發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批鬥大會,閨女希望親大和親娘能夠給閨女助助威,打打氣!娘呀,記得呀,明天早叫我一會兒,我要早起的!”
陳秀麗一邊跟大和娘搭訕著,一邊回到自己的屋裏,脫吧脫吧,洗吧洗吧,心滿意足地躺進了被窩兒,睡了。
閨女睡了,當大和當娘的卻怎麽也睡不著了,像兩張大餅子,在炕上翻來覆去地翻著個兒。
“唉,你說這可咋整呀,中邪了吧。”
“唉,閨女大了不能留喲,留來留去留冤仇。找個人家嫁了吧,眼不見,心不煩,放到家裏早晚是個愁喲!”
第二天一大早,馬紅學就在廣播喇叭裏嚷嚷上了。
廣播喇叭裏一嚷嚷,陳秀麗就快步走出了家門,她的大也跟著她快步走出了門家,腳前腳後地來到了生產隊的院子。
這個生產隊的院子其實就是那個沒被完全燒毀的小廟,就是那個小學校。
“文化大革命”開始沒幾年,費璋就被扣上了帽子,小學校也就辦不下去了,就成了生產隊的院子了。
原來的那個生產隊的院子劃給了基幹民兵排,成了馬紅學的地盤兒,那幾個牲口棚成了關押“黑五類”的地方,費璋和費凡都在那裏住過幾個月,跟牲畜混住在一起,那叫“專政”的“專”吧。
陳秀麗的大來到那棵歪脖子老榆樹下,站在那裏,眼瞅著人們從村子裏的各個旮旯裏慢騰騰地走過來,慢騰騰地停下腳步,又慢騰騰聚成幾堆兒,東一堆兒,西一堆兒。
“喲,陳發呀,你看你閨女可是成精了,聽說剛從大城市裏當代表回來,今天就坐在上麵了喲。”
“唉,不知天高地厚的玩意兒,怎麽跑到那上麵去坐了,也不是個什麽領導,怎麽坐到那上麵去了。”
一個老頭子慢騰騰地走過來,叫著陳秀麗的大的名字,一邊往煙袋鍋裏裝著煙末,一邊借著火,說著話。
開會了。
陳發越聽越來氣,這個死丫頭,氣死人了,說的那是啥話呀,這不是被人家當槍使了嗎?
“你跟我死回去,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了。”
“大呀,你怎麽打我呀,你打我幹啥呀!”
陳秀麗被大的一記耳光打得有點兒找不到北了,從小到大還沒有人敢動過一指頭,今天這是怎麽了呀,火辣辣的。
陳秀麗捂著臉往家跑,陳發在後麵氣得直跺腳,人們站在一邊看笑話。
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這個世界變化得也忒快點兒了吧。
親大的一巴掌,把親閨女從天上打回到了地上。
透過鑲著玻璃的窗欞兒,可以看見藍天上紋絲不動的白雲。
“唉唉――”
一年來,陳秀麗每天都躺在炕上,呆呆地望著房笆兒,回想著頭一年來發生的那些事兒,就像做夢似的,就像過電影似的。
春天在不知不覺之中又來了。
輕柔的帶著新翻泥土氣息的風兒,從窗欞兒和門縫裏吹進來了。
女人們那裝模作樣的尖笑聲,男人們那打渾罵俏的說笑聲,還是會穿過土打的圍牆,傳進那鋪寂寞小炕上的那個人的耳朵裏的。
她聽了心煩,煩一切人的一切聲音。
陳秀麗感到除了大和娘的這個小院子以外,再也沒有她的世界了。
“我錯在哪兒了呢?我沒有錯呀!”
她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不是領導們親自跑到她家裏,千方百計鼓勵她揭發費璋的反動嘴臉兒嗎?她當初隻是讀了和背了別人寫的稿子呀,從來沒有想到後來去揭發。她當“學用”積極分子,難道不是那個大領導推薦的嗎?她回到村子裏,想團結同誌,把革命進行到底,難道不是領導的重托嗎?讓她抓對階級敵人的鬥爭,難道不是各級領導每一次會議布置的革命任務嗎?她從公社到自治區去“講用”,難道是她自己能決定的事兒嗎?
可是現在,四十八頃村的這些勢利的莊稼人們,牆倒眾人推呀,再也沒人把我們的陳秀麗同誌高看一眼了,頂多是來上一個翻白眼兒。
那個馬紅學,天天早上和晚上都會尖著個嗓子在廣播大喇叭裏宣布著各種指示,還有旗裏的,也有公社的,還有四十八頃村的開會通知。
有的通知支書參加,有的通知會計李小算參加,有的通知馬紅學參加,獨獨沒有通知陳秀麗參加的會議。
“學用”積極分子閑置下來了,陳秀麗被各級政府遺忘了,冷落了。
頭兩年兒,她在旗、社、盟、自治區各級政府參加了多少次各種名稱的會議,會議多得她都開煩了。
這兩年兒,沒有她出去開會的一次機會。
聽著別人去這裏那裏開會,她心裏很別扭,覺得自已被冷落到這樣的地步,簡直活不下去了。
這一天,陳秀麗難得地走出小屋子,看到娘正在外屋裏忙活著什麽。
“娘呀,你在幹啥呢?”
“呀呀,閨女,你總算是能出來走走了,走走好呀,別整天悶在屋裏了。要不,你跟我去下‘下湯米’吧,也算是出去溜達溜達吧。”
“給誰家下‘湯米’呀,誰家有小孩兒了,長得可人嗎?”
聽娘這樣一說,陳秀麗來了勁頭兒,那心裏的母性湧現了出來,她特別的喜歡小孩兒。
“是費凡和胡芳的,是個小小子兒。”
“啊!”
聽娘又這樣一說,陳秀麗那剛剛要來的勁頭兒一刹那就沒影兒了,她呆了,沒精打采地又走回到那個小屋,沒精打采地躺在了炕上。
“唉,這閨女,怎麽一會兒就一出喲,你要是不出,我可走了。別老躺著了,記得你給你大做點兒晌午飯吧,我晌午就在老費家‘看歡喜兒’了。
娘偷偷地歎息了一聲,偷偷地瞅了女兒一眼,偷偷地抹了兩把淚,滿懷心事兒與傷感地走了。
小村習俗:若是哪家新近添丁進口,老鄰舊居的都要帶上點兒東西去表示祝福和祝賀,主人要準備酒席招待,這就叫“上湯米”,也叫“看歡喜兒”。
隻是因為那時候的生活都很緊張,所送的東西大多是幾個雞蛋或幾包掛麵,主人家的酒席也是清湯寡水的,很少有油星兒。可這也比平時的夥食要好上很多的,最起碼能吃上點兒“差樣兒飯”,比如小米飯和炒雞蛋,再比如蕎麵拔麵和酸菜鹵子等等。
娘去“看歡喜兒”了,大也不知去哪兒,屋裏院外靜悄悄的,那隻大黃狗又在無聊地打哈欠了。
陳秀麗的心裏有了一種無邊無際的寂寞感,她好想有人來陪她說說話,讓她有個依靠感呀。
“唉,唉,唉!”
她想男人了。
“陳秀麗同誌在家嗎?看狗呀!”
“汪汪汪!嗚嗚嗚!”
隨著一聲喊,那隻忠心的大黃狗也跟著喊上了。
“誰呀?”
“是我,你出來看狗呀!”
陳秀麗仔細一聽,心裏有了一陣異樣的滋味兒。
果然,是他來了。
”你等一會兒,我收拾一下。”
她忙不迭地下了炕,跑到鏡子前,用衣服袖子擦了擦眼睛上的“吃馬糊”,係上扣,撣了撣褲子,才走出去,看狗了。
“來了,來了!”
“你管什麽管,你能管個屁,你怎麽管到底,別再給我老陳家丟臉了,給我滾回家去吧!你娘快讓你給氣死了呀!背興的玩意兒!”
人堆兒裏,突然躥出來一個人,朝著陳秀麗的臉蛋子就是一記耳光!
這個躥出來的人就是陳秀麗的大,陳發老漢!
頭一天晚上,閨女回來的很晚,讓這個當大的很是納悶兒。
“唉,這閨女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她去哪兒了呀?”
“說是去找馬紅學商量村子裏的革命事業了,我還讓她早回來了呀。”
“唉,跟那個馬駒子商量什麽革命事業呀,還是先把自己的事兒處理好吧。”
老兩口兒躺在炕上,心裏惦記的還是自己的閨女。
“娘,大,我回來了。”
終於,閨女回來了,語氣很是輕鬆,好像很是順心順意的。
“你咋才回來了呀,我跟你大正在惦記你呀,這黑燈瞎火的咋才回來呀,挺大的閨女家家的,別亂跑了,會被人說閑話的呀。”
“娘呀,沒事兒呀,我是跟馬紅學商量正經事兒去了,商量正經事兒要是還有人說閑話,那就讓他們說去吧,早晚把他們都打成反革命。”
“閨女呀,聽大的吧,別再摻和村子裏的事兒了,村子裏的那幫人整的那叫啥事兒呀!你說你這麽晚了,又跑到馬紅學他們家去了,唉,有啥事兒還得黑燈瞎火的時候商量呀?”
“大呀,你不懂,是革命的事兒,明天早上你就瞧好吧,你閨女要在明天早上發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批鬥大會,閨女希望親大和親娘能夠給閨女助助威,打打氣!娘呀,記得呀,明天早叫我一會兒,我要早起的!”
陳秀麗一邊跟大和娘搭訕著,一邊回到自己的屋裏,脫吧脫吧,洗吧洗吧,心滿意足地躺進了被窩兒,睡了。
閨女睡了,當大和當娘的卻怎麽也睡不著了,像兩張大餅子,在炕上翻來覆去地翻著個兒。
“唉,你說這可咋整呀,中邪了吧。”
“唉,閨女大了不能留喲,留來留去留冤仇。找個人家嫁了吧,眼不見,心不煩,放到家裏早晚是個愁喲!”
第二天一大早,馬紅學就在廣播喇叭裏嚷嚷上了。
廣播喇叭裏一嚷嚷,陳秀麗就快步走出了家門,她的大也跟著她快步走出了門家,腳前腳後地來到了生產隊的院子。
這個生產隊的院子其實就是那個沒被完全燒毀的小廟,就是那個小學校。
“文化大革命”開始沒幾年,費璋就被扣上了帽子,小學校也就辦不下去了,就成了生產隊的院子了。
原來的那個生產隊的院子劃給了基幹民兵排,成了馬紅學的地盤兒,那幾個牲口棚成了關押“黑五類”的地方,費璋和費凡都在那裏住過幾個月,跟牲畜混住在一起,那叫“專政”的“專”吧。
陳秀麗的大來到那棵歪脖子老榆樹下,站在那裏,眼瞅著人們從村子裏的各個旮旯裏慢騰騰地走過來,慢騰騰地停下腳步,又慢騰騰聚成幾堆兒,東一堆兒,西一堆兒。
“喲,陳發呀,你看你閨女可是成精了,聽說剛從大城市裏當代表回來,今天就坐在上麵了喲。”
“唉,不知天高地厚的玩意兒,怎麽跑到那上麵去坐了,也不是個什麽領導,怎麽坐到那上麵去了。”
一個老頭子慢騰騰地走過來,叫著陳秀麗的大的名字,一邊往煙袋鍋裏裝著煙末,一邊借著火,說著話。
開會了。
陳發越聽越來氣,這個死丫頭,氣死人了,說的那是啥話呀,這不是被人家當槍使了嗎?
“你跟我死回去,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了。”
“大呀,你怎麽打我呀,你打我幹啥呀!”
陳秀麗被大的一記耳光打得有點兒找不到北了,從小到大還沒有人敢動過一指頭,今天這是怎麽了呀,火辣辣的。
陳秀麗捂著臉往家跑,陳發在後麵氣得直跺腳,人們站在一邊看笑話。
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這個世界變化得也忒快點兒了吧。
親大的一巴掌,把親閨女從天上打回到了地上。
透過鑲著玻璃的窗欞兒,可以看見藍天上紋絲不動的白雲。
“唉唉――”
一年來,陳秀麗每天都躺在炕上,呆呆地望著房笆兒,回想著頭一年來發生的那些事兒,就像做夢似的,就像過電影似的。
春天在不知不覺之中又來了。
輕柔的帶著新翻泥土氣息的風兒,從窗欞兒和門縫裏吹進來了。
女人們那裝模作樣的尖笑聲,男人們那打渾罵俏的說笑聲,還是會穿過土打的圍牆,傳進那鋪寂寞小炕上的那個人的耳朵裏的。
她聽了心煩,煩一切人的一切聲音。
陳秀麗感到除了大和娘的這個小院子以外,再也沒有她的世界了。
“我錯在哪兒了呢?我沒有錯呀!”
她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不是領導們親自跑到她家裏,千方百計鼓勵她揭發費璋的反動嘴臉兒嗎?她當初隻是讀了和背了別人寫的稿子呀,從來沒有想到後來去揭發。她當“學用”積極分子,難道不是那個大領導推薦的嗎?她回到村子裏,想團結同誌,把革命進行到底,難道不是領導的重托嗎?讓她抓對階級敵人的鬥爭,難道不是各級領導每一次會議布置的革命任務嗎?她從公社到自治區去“講用”,難道是她自己能決定的事兒嗎?
可是現在,四十八頃村的這些勢利的莊稼人們,牆倒眾人推呀,再也沒人把我們的陳秀麗同誌高看一眼了,頂多是來上一個翻白眼兒。
那個馬紅學,天天早上和晚上都會尖著個嗓子在廣播大喇叭裏宣布著各種指示,還有旗裏的,也有公社的,還有四十八頃村的開會通知。
有的通知支書參加,有的通知會計李小算參加,有的通知馬紅學參加,獨獨沒有通知陳秀麗參加的會議。
“學用”積極分子閑置下來了,陳秀麗被各級政府遺忘了,冷落了。
頭兩年兒,她在旗、社、盟、自治區各級政府參加了多少次各種名稱的會議,會議多得她都開煩了。
這兩年兒,沒有她出去開會的一次機會。
聽著別人去這裏那裏開會,她心裏很別扭,覺得自已被冷落到這樣的地步,簡直活不下去了。
這一天,陳秀麗難得地走出小屋子,看到娘正在外屋裏忙活著什麽。
“娘呀,你在幹啥呢?”
“呀呀,閨女,你總算是能出來走走了,走走好呀,別整天悶在屋裏了。要不,你跟我去下‘下湯米’吧,也算是出去溜達溜達吧。”
“給誰家下‘湯米’呀,誰家有小孩兒了,長得可人嗎?”
聽娘這樣一說,陳秀麗來了勁頭兒,那心裏的母性湧現了出來,她特別的喜歡小孩兒。
“是費凡和胡芳的,是個小小子兒。”
“啊!”
聽娘又這樣一說,陳秀麗那剛剛要來的勁頭兒一刹那就沒影兒了,她呆了,沒精打采地又走回到那個小屋,沒精打采地躺在了炕上。
“唉,這閨女,怎麽一會兒就一出喲,你要是不出,我可走了。別老躺著了,記得你給你大做點兒晌午飯吧,我晌午就在老費家‘看歡喜兒’了。
娘偷偷地歎息了一聲,偷偷地瞅了女兒一眼,偷偷地抹了兩把淚,滿懷心事兒與傷感地走了。
小村習俗:若是哪家新近添丁進口,老鄰舊居的都要帶上點兒東西去表示祝福和祝賀,主人要準備酒席招待,這就叫“上湯米”,也叫“看歡喜兒”。
隻是因為那時候的生活都很緊張,所送的東西大多是幾個雞蛋或幾包掛麵,主人家的酒席也是清湯寡水的,很少有油星兒。可這也比平時的夥食要好上很多的,最起碼能吃上點兒“差樣兒飯”,比如小米飯和炒雞蛋,再比如蕎麵拔麵和酸菜鹵子等等。
娘去“看歡喜兒”了,大也不知去哪兒,屋裏院外靜悄悄的,那隻大黃狗又在無聊地打哈欠了。
陳秀麗的心裏有了一種無邊無際的寂寞感,她好想有人來陪她說說話,讓她有個依靠感呀。
“唉,唉,唉!”
她想男人了。
“陳秀麗同誌在家嗎?看狗呀!”
“汪汪汪!嗚嗚嗚!”
隨著一聲喊,那隻忠心的大黃狗也跟著喊上了。
“誰呀?”
“是我,你出來看狗呀!”
陳秀麗仔細一聽,心裏有了一陣異樣的滋味兒。
果然,是他來了。
”你等一會兒,我收拾一下。”
她忙不迭地下了炕,跑到鏡子前,用衣服袖子擦了擦眼睛上的“吃馬糊”,係上扣,撣了撣褲子,才走出去,看狗了。
“來了,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