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年不滿二十歲的青年皇帝福臨,無可避免的會像後世所有年紀相仿的小青年一樣,對一些人、一些事固執己見,往往又會失之片麵。例如這“用人不疑”的做法,原本無可厚非。但你若是不知所用之人底細,就一廂情願的“不疑”,後果可想而知。
但福臨恰恰又是一個好衝動、認死理的年輕人:凡是他仰慕其才、看得上眼的“才士”,或是一言半語、偶然投機的“知己”,他認準了就始終不離不棄。這在一群漢人“貳臣”那裏還是頗有市場的,但用在鄭芝龍身上,恐怕會自食其果。
福臨聽到玄燁說鄭芝龍和別人“與眾不同”,很不以為然。
“天下之人,豈有一模一樣的?既然鄭芝龍堪為海上能臣,朕用之不疑又有何錯?玄燁可知‘莊王絕纓’之典故?”皇帝反問自己有什麽錯,這在一般情況下簡直就是一個設問句,答案一般也隻能是“皇上聖明!”而且還引用了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典故,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但弘毅卻成竹在胸:你要講典故,一會兒我也給你講個故事!
“皇阿瑪,兒臣略知莊王絕纓。”
“哦,看來範承謨這個龍興聖跡日講官做的不錯。你倒說來聽聽,讓諸位愛情也對你的學士考究一二。”福臨沒想到不到兩歲的小家夥還知道這個故事,所以有意為難。
“嗻!”弘毅信心滿滿,娓娓道來——
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一鳴驚人地滅了叛黨,回到郢都後就召集文武百官開了一個“太平宴”。在宴會上,楚莊王不僅宴請了眾文武百官,也讓宮內的妃嬪們都出席宴會以助興。天色漸黑,但群臣們興致越來越高,不願散去。為了不掃大家的興致,楚莊王就下命令在大廳裏點上蠟燭,繼續喝酒狂歡。並讓自己最寵愛的兩個妃子麥姬和許姬輪流給各位大臣敬酒。
忽然一陣風吹來。燭火全被吹滅,大殿一片漆黑。正在這時,許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撫摸了一把!惱怒的許姬摸黑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飾,然後趕緊回到楚莊王身邊,悄悄說:“剛才有人調戲我,我已經扯斷了他帽子上的纓飾,一會兒點燃了燭火,大王看看誰的帽子上沒有纓飾就治他的罪。”誰知楚莊王聽完許姬的話後卻高聲說:“先別點蠟燭了,乘著黑喝酒也會別有一番滋味。”於是,大家就按莊王的話。在黑暗中繼續飲酒玩樂。在大家高興時,楚莊王問:“今天孤王請眾臣來喝酒。各位盡興了嗎?”群臣齊聲說:“感謝大王,我們喝得非常高興。”楚莊王又說:“要是大家真高興的話,咱們就拽斷帽纓,以盡興致!”大臣們一聽雖然不解其用意,但還是紛紛摘下帽子,扯斷帽子上的纓飾。隨後,楚莊王才吩咐下人把蠟燭點燃。眾人互相一看,各自的帽子都已麵目全非,無一完好,形狀非常有趣,不禁都哈哈大笑起來,喝得更加痛快。直到天亮,群臣才心滿意足地散去。
許姬回到宮裏非常生氣,埋怨楚莊王故意包庇調戲她的人,說道:“大王這麽縱容他們的過失。以後他們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會做出許多冒犯大王的事。”楚莊王卻笑一笑,說:“今天是我請文武百官來喝慶功酒的,大家很高興,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現狂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如果按你說的把那個人查出來,雖顯示了你的貞節,卻讓群臣不歡而散,嘴上不說但心裏都會想我的胸懷和度量太小,那以後誰還會為我拚死效勞呢?”許姬見狀也不由得佩服,便不做聲了重生之盛世官商全文閱讀。
第二年,吳國興師攻打楚國。這時楚國一位勇士經常打頭陣,幾次衝鋒陷陣擊退敵人,直到取得敵方將領的首級獻給楚王。楚莊王問他說:“我從沒有恩寵過你,你為何肯這麽為我賣命呢?”那人答道:“臣就是那次在大殿上失去冠纓的人。”楚莊王這時才恍然大悟。
*
“莊王絕纓那一年,正是其問鼎之時。”講完故事的弘毅,還不忘用“問鼎中原”這件事來暗指福臨今日的定鼎中原。
“哈哈,不錯不錯。那你說說,莊王此舉,對還是錯?”福臨也開始循循善誘。
“寬厚仁愛、包容天下,明君胸懷也!”弘毅將計就計。
“哈哈,不僅如此,用人不疑才是關鍵!朕若仿效莊王,寬宏大量、不計前嫌、用人不疑,同安王豈能不似楚士一般誓死效忠?”福臨自己真實的理解也是如此。
“兒臣以為,在這朝堂之上,諸位大人都會如此!乃是因為諸位都是有君臣大義之人,舍爾等不用,無異於自毀長城。皇阿瑪,兒臣還知道一個故事,可否請諸位也來聽聽玄燁說得對否?”趁著皇帝高興,弘毅決定及時用故事反駁故事。
“哦?好,我們‘會議’一下你的故事。”福臨欣然應允。
“諸位定然知道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的張俊吧?”弘毅此言一出,又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漢臣們都頗顯尷尬,滿臣卻大多有些忿然。
此張俊,字佰英,隴西成紀(今天水)人,出身貧庶,自小弓馬嫻熟,十六歲時以三陽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蠻,攻西夏,禦金兵,累立戰功,授武功大夫。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張俊和嶽飛、韓世忠、劉光世(一說劉錡)這四大將領奮勇爭先,大敗金兵、收複山河,幾乎可以直搗黃龍了,可惜趙構卻無心戀戰,下令退軍江南,致使所複疆土,得而複失。但金國畢竟是滿洲先輩女真所立,弘毅說到這個屢敗金兵的張俊,滿臣自然多有惱怒。
不巧的是,張俊此人很複雜。就在紹興十一年,他為了迎合南宋政權罷兵求和的政策,自動交出兵權,從而讓趙構借此順利地解除了嶽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同年九月,他在秦接製造嶽飛父子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屢立戰功。應該說深諳世事的張俊。一時之錯辱沒了他一世的英名。但他畢竟是南宋的幹臣,與那些叛國投敵的貳臣逆於是有著本質區別的,畢竟是南宋四大抗金名將之一。恰恰又是這一點,讓幾乎都是貳臣的漢人們頗為尷尬。
福臨也沒有說話——小玄燁又頗為深奧的揪出個話題來,到底是什麽意思?
金為清宗,抗金名將嶽飛、張俊等,按理說就應該是愛新覺羅家的世仇了,清廷雖然一方麵希望繼續借嶽飛來宣揚忠順,感化漢人,另一方麵又不願意看到這個打過自己老祖宗的人被頂禮膜拜。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後幫著金人老祖宗除掉了嶽飛的張俊,似乎還是可以拿來講個故事用的。
“張俊豈能和楚莊王相提並論?”福臨有些拿不準。
“皇阿瑪。張俊身上,恰有同安王的影子,亦正亦邪統於一身,若事明君則可為棟梁,若從惡主才淪為鷹犬。”弘毅大筆一揮,把曆史上八百竿子都打不著的兩個人硬是往一起攙和,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那你說說也無妨。”福臨禁不住誘惑。同意聽故事了——青年人好奇心強,這是好事。
“謝皇阿瑪!兒臣聽範承謨師傅說過,南宋羅大經筆記《鶴林玉露》中有一個‘循王[1]老卒’的故事……”
原來,張俊晚年之時,有一次到後花園散步,見一老兵躺在太陽底下,就用腳踢了踢他,問他何以慵倦到這種程度?老兵爬起來從容地回答說,沒事可做琴心擒心最新章節。隻好睡覺。張俊問,你會做什麽呢?老兵答,什麽事都會一點,就像回易之類的事,也略微通曉。回易,類似今天的國際通商貿易。張俊說,我給一萬緡銅錢,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夠忙活的。張俊說,給你五萬怎麽樣?老兵答,還是不夠。張俊問,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說,沒有一百萬,至少也要五十萬。張俊欣賞他的勇氣,立即給他五十萬,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極其華麗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樂師百餘人,到處收購綾錦奇玩、珍饈佳果及金銀器皿等,征募了將軍十餘名,兵丁百餘人,按照拜訪海外諸國的宴樂禮節,演練了一個月後,揚帆渡海而去。
一年後滿載而歸,除珍珠、犀角、香料、藥材外,還有駿馬,獲利幾十倍。當時諸將都缺馬,唯張俊有馬,軍容顯得特別雄壯。張俊非常高興,問老兵,你怎麽做得這樣好?老兵便把這次海外貿易的經曆詳細作了匯報——“到海外諸國,稱大宋回易使,謁戎王,饋以綾錦奇玩。為具招其貴近,珍羞畢陳,女樂迭奏。其君臣大悅,以名馬易美女,且為治舟載馬,以珠犀香藥易綾錦等物,饋遺甚厚,是以獲利如此。”張俊嗟歎稱許不已,賞賜特別優厚,問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說,這是鬧著玩的,再去就要失敗了,您還是讓我回到後花園照舊養老吧。
*
福林聽完這個自己從沒聽說的故事,陷入了沉思——若說用人不疑的道理,的確是玄燁所說的“循王老卒”的故事比自己的“莊王絕纓”來的更貼切。但其背後的深意呢?難道真是自己疏忽了什麽緊要?
看到福臨沉思不語,弘毅暗讚小皇帝的聰穎,於是急忙深入闡釋道:
“皇阿瑪,諸位大人:此故事中,張俊能拿出五十萬給一個自稱能做回易的老卒,且不問如何使用,這種氣魄足以讓老兵從容施展。此誠為用人不疑也!然而在用人不疑之前,尚需識人不誤!想當年勾踐將國事交由文種、範蠡,劉邦以四十萬黃金交付陳平,這都是明君在對臣子了如指掌之上的不疑。不識而輕信,識人而不用,皆不足以成大事。”
“張俊之兄張保,曾抱怨張俊不引薦他。張俊說:現在我將十萬貫錢、五千名兵交給哥哥,要使錢與人流轉不息,你能辦到嗎?張保沉思良久才說:不能。張俊慨歎:‘宜弟之不敢輕相援引也’!此時足以佐證張俊並非等閑之輩。”
“張俊難道不擔心這老卒攜巨資而潛逃嗎?非也!張俊定然識得了此人的德才兼備!老卒應答之時,不卑不亢,謙恭自信,看得出他絕非吹牛;拿到重金之後,行止有條不紊,張羅細密周全,看得出他成竹在胸;獲利而歸時,既無驕躁之態,又知進退之道,看得出他絕非見利忘義之輩。識人而後用其長,則用人不疑、與其方便,焉有不成之理?”
“張俊晚年嗜錢如命,斂財無數,甚至有伶人當麵戲稱他‘在錢眼中坐’。此人有如此心性,如果看不準老卒忠誠且能成事,怎舍得拿出五十萬貫錢給他便宜行事呢?故而,玄燁得出些許感悟——”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為疑?究其實,所疑者,一可為所用之人的才情能力,二為其操守大義,二者大相徑庭。知其才、識其義,二者兼備,必用之,不可疑;疑其才能、品行皆無者,萬萬不可用。”
口幹舌燥的弘毅,接過吳良輔適時再次端過來的奶碗,一飲而盡。放下碗,頗具孩童特色的直接用馬蹄袖摸了摸嘴巴,趕緊小結一句——
“同安王,才能頗高,義理稍遜,備一而缺一,故可‘用而疑之’!”
不是用人不疑,也不是疑人不用,還有第三條中間道路——用而疑之。
[1]循王,即張俊。南宋追封高宗時期的七位抗金將領為七王。即蘄王韓世忠、劉光世為鄜王、張俊為循王、嶽飛為鄂王、楊沂中為和王、吳玠為涪王、吳璘為信王。
但福臨恰恰又是一個好衝動、認死理的年輕人:凡是他仰慕其才、看得上眼的“才士”,或是一言半語、偶然投機的“知己”,他認準了就始終不離不棄。這在一群漢人“貳臣”那裏還是頗有市場的,但用在鄭芝龍身上,恐怕會自食其果。
福臨聽到玄燁說鄭芝龍和別人“與眾不同”,很不以為然。
“天下之人,豈有一模一樣的?既然鄭芝龍堪為海上能臣,朕用之不疑又有何錯?玄燁可知‘莊王絕纓’之典故?”皇帝反問自己有什麽錯,這在一般情況下簡直就是一個設問句,答案一般也隻能是“皇上聖明!”而且還引用了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典故,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但弘毅卻成竹在胸:你要講典故,一會兒我也給你講個故事!
“皇阿瑪,兒臣略知莊王絕纓。”
“哦,看來範承謨這個龍興聖跡日講官做的不錯。你倒說來聽聽,讓諸位愛情也對你的學士考究一二。”福臨沒想到不到兩歲的小家夥還知道這個故事,所以有意為難。
“嗻!”弘毅信心滿滿,娓娓道來——
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一鳴驚人地滅了叛黨,回到郢都後就召集文武百官開了一個“太平宴”。在宴會上,楚莊王不僅宴請了眾文武百官,也讓宮內的妃嬪們都出席宴會以助興。天色漸黑,但群臣們興致越來越高,不願散去。為了不掃大家的興致,楚莊王就下命令在大廳裏點上蠟燭,繼續喝酒狂歡。並讓自己最寵愛的兩個妃子麥姬和許姬輪流給各位大臣敬酒。
忽然一陣風吹來。燭火全被吹滅,大殿一片漆黑。正在這時,許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撫摸了一把!惱怒的許姬摸黑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飾,然後趕緊回到楚莊王身邊,悄悄說:“剛才有人調戲我,我已經扯斷了他帽子上的纓飾,一會兒點燃了燭火,大王看看誰的帽子上沒有纓飾就治他的罪。”誰知楚莊王聽完許姬的話後卻高聲說:“先別點蠟燭了,乘著黑喝酒也會別有一番滋味。”於是,大家就按莊王的話。在黑暗中繼續飲酒玩樂。在大家高興時,楚莊王問:“今天孤王請眾臣來喝酒。各位盡興了嗎?”群臣齊聲說:“感謝大王,我們喝得非常高興。”楚莊王又說:“要是大家真高興的話,咱們就拽斷帽纓,以盡興致!”大臣們一聽雖然不解其用意,但還是紛紛摘下帽子,扯斷帽子上的纓飾。隨後,楚莊王才吩咐下人把蠟燭點燃。眾人互相一看,各自的帽子都已麵目全非,無一完好,形狀非常有趣,不禁都哈哈大笑起來,喝得更加痛快。直到天亮,群臣才心滿意足地散去。
許姬回到宮裏非常生氣,埋怨楚莊王故意包庇調戲她的人,說道:“大王這麽縱容他們的過失。以後他們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會做出許多冒犯大王的事。”楚莊王卻笑一笑,說:“今天是我請文武百官來喝慶功酒的,大家很高興,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現狂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如果按你說的把那個人查出來,雖顯示了你的貞節,卻讓群臣不歡而散,嘴上不說但心裏都會想我的胸懷和度量太小,那以後誰還會為我拚死效勞呢?”許姬見狀也不由得佩服,便不做聲了重生之盛世官商全文閱讀。
第二年,吳國興師攻打楚國。這時楚國一位勇士經常打頭陣,幾次衝鋒陷陣擊退敵人,直到取得敵方將領的首級獻給楚王。楚莊王問他說:“我從沒有恩寵過你,你為何肯這麽為我賣命呢?”那人答道:“臣就是那次在大殿上失去冠纓的人。”楚莊王這時才恍然大悟。
*
“莊王絕纓那一年,正是其問鼎之時。”講完故事的弘毅,還不忘用“問鼎中原”這件事來暗指福臨今日的定鼎中原。
“哈哈,不錯不錯。那你說說,莊王此舉,對還是錯?”福臨也開始循循善誘。
“寬厚仁愛、包容天下,明君胸懷也!”弘毅將計就計。
“哈哈,不僅如此,用人不疑才是關鍵!朕若仿效莊王,寬宏大量、不計前嫌、用人不疑,同安王豈能不似楚士一般誓死效忠?”福臨自己真實的理解也是如此。
“兒臣以為,在這朝堂之上,諸位大人都會如此!乃是因為諸位都是有君臣大義之人,舍爾等不用,無異於自毀長城。皇阿瑪,兒臣還知道一個故事,可否請諸位也來聽聽玄燁說得對否?”趁著皇帝高興,弘毅決定及時用故事反駁故事。
“哦?好,我們‘會議’一下你的故事。”福臨欣然應允。
“諸位定然知道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的張俊吧?”弘毅此言一出,又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漢臣們都頗顯尷尬,滿臣卻大多有些忿然。
此張俊,字佰英,隴西成紀(今天水)人,出身貧庶,自小弓馬嫻熟,十六歲時以三陽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蠻,攻西夏,禦金兵,累立戰功,授武功大夫。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張俊和嶽飛、韓世忠、劉光世(一說劉錡)這四大將領奮勇爭先,大敗金兵、收複山河,幾乎可以直搗黃龍了,可惜趙構卻無心戀戰,下令退軍江南,致使所複疆土,得而複失。但金國畢竟是滿洲先輩女真所立,弘毅說到這個屢敗金兵的張俊,滿臣自然多有惱怒。
不巧的是,張俊此人很複雜。就在紹興十一年,他為了迎合南宋政權罷兵求和的政策,自動交出兵權,從而讓趙構借此順利地解除了嶽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同年九月,他在秦接製造嶽飛父子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屢立戰功。應該說深諳世事的張俊。一時之錯辱沒了他一世的英名。但他畢竟是南宋的幹臣,與那些叛國投敵的貳臣逆於是有著本質區別的,畢竟是南宋四大抗金名將之一。恰恰又是這一點,讓幾乎都是貳臣的漢人們頗為尷尬。
福臨也沒有說話——小玄燁又頗為深奧的揪出個話題來,到底是什麽意思?
金為清宗,抗金名將嶽飛、張俊等,按理說就應該是愛新覺羅家的世仇了,清廷雖然一方麵希望繼續借嶽飛來宣揚忠順,感化漢人,另一方麵又不願意看到這個打過自己老祖宗的人被頂禮膜拜。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後幫著金人老祖宗除掉了嶽飛的張俊,似乎還是可以拿來講個故事用的。
“張俊豈能和楚莊王相提並論?”福臨有些拿不準。
“皇阿瑪。張俊身上,恰有同安王的影子,亦正亦邪統於一身,若事明君則可為棟梁,若從惡主才淪為鷹犬。”弘毅大筆一揮,把曆史上八百竿子都打不著的兩個人硬是往一起攙和,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那你說說也無妨。”福臨禁不住誘惑。同意聽故事了——青年人好奇心強,這是好事。
“謝皇阿瑪!兒臣聽範承謨師傅說過,南宋羅大經筆記《鶴林玉露》中有一個‘循王[1]老卒’的故事……”
原來,張俊晚年之時,有一次到後花園散步,見一老兵躺在太陽底下,就用腳踢了踢他,問他何以慵倦到這種程度?老兵爬起來從容地回答說,沒事可做琴心擒心最新章節。隻好睡覺。張俊問,你會做什麽呢?老兵答,什麽事都會一點,就像回易之類的事,也略微通曉。回易,類似今天的國際通商貿易。張俊說,我給一萬緡銅錢,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夠忙活的。張俊說,給你五萬怎麽樣?老兵答,還是不夠。張俊問,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說,沒有一百萬,至少也要五十萬。張俊欣賞他的勇氣,立即給他五十萬,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極其華麗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樂師百餘人,到處收購綾錦奇玩、珍饈佳果及金銀器皿等,征募了將軍十餘名,兵丁百餘人,按照拜訪海外諸國的宴樂禮節,演練了一個月後,揚帆渡海而去。
一年後滿載而歸,除珍珠、犀角、香料、藥材外,還有駿馬,獲利幾十倍。當時諸將都缺馬,唯張俊有馬,軍容顯得特別雄壯。張俊非常高興,問老兵,你怎麽做得這樣好?老兵便把這次海外貿易的經曆詳細作了匯報——“到海外諸國,稱大宋回易使,謁戎王,饋以綾錦奇玩。為具招其貴近,珍羞畢陳,女樂迭奏。其君臣大悅,以名馬易美女,且為治舟載馬,以珠犀香藥易綾錦等物,饋遺甚厚,是以獲利如此。”張俊嗟歎稱許不已,賞賜特別優厚,問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說,這是鬧著玩的,再去就要失敗了,您還是讓我回到後花園照舊養老吧。
*
福林聽完這個自己從沒聽說的故事,陷入了沉思——若說用人不疑的道理,的確是玄燁所說的“循王老卒”的故事比自己的“莊王絕纓”來的更貼切。但其背後的深意呢?難道真是自己疏忽了什麽緊要?
看到福臨沉思不語,弘毅暗讚小皇帝的聰穎,於是急忙深入闡釋道:
“皇阿瑪,諸位大人:此故事中,張俊能拿出五十萬給一個自稱能做回易的老卒,且不問如何使用,這種氣魄足以讓老兵從容施展。此誠為用人不疑也!然而在用人不疑之前,尚需識人不誤!想當年勾踐將國事交由文種、範蠡,劉邦以四十萬黃金交付陳平,這都是明君在對臣子了如指掌之上的不疑。不識而輕信,識人而不用,皆不足以成大事。”
“張俊之兄張保,曾抱怨張俊不引薦他。張俊說:現在我將十萬貫錢、五千名兵交給哥哥,要使錢與人流轉不息,你能辦到嗎?張保沉思良久才說:不能。張俊慨歎:‘宜弟之不敢輕相援引也’!此時足以佐證張俊並非等閑之輩。”
“張俊難道不擔心這老卒攜巨資而潛逃嗎?非也!張俊定然識得了此人的德才兼備!老卒應答之時,不卑不亢,謙恭自信,看得出他絕非吹牛;拿到重金之後,行止有條不紊,張羅細密周全,看得出他成竹在胸;獲利而歸時,既無驕躁之態,又知進退之道,看得出他絕非見利忘義之輩。識人而後用其長,則用人不疑、與其方便,焉有不成之理?”
“張俊晚年嗜錢如命,斂財無數,甚至有伶人當麵戲稱他‘在錢眼中坐’。此人有如此心性,如果看不準老卒忠誠且能成事,怎舍得拿出五十萬貫錢給他便宜行事呢?故而,玄燁得出些許感悟——”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為疑?究其實,所疑者,一可為所用之人的才情能力,二為其操守大義,二者大相徑庭。知其才、識其義,二者兼備,必用之,不可疑;疑其才能、品行皆無者,萬萬不可用。”
口幹舌燥的弘毅,接過吳良輔適時再次端過來的奶碗,一飲而盡。放下碗,頗具孩童特色的直接用馬蹄袖摸了摸嘴巴,趕緊小結一句——
“同安王,才能頗高,義理稍遜,備一而缺一,故可‘用而疑之’!”
不是用人不疑,也不是疑人不用,還有第三條中間道路——用而疑之。
[1]循王,即張俊。南宋追封高宗時期的七位抗金將領為七王。即蘄王韓世忠、劉光世為鄜王、張俊為循王、嶽飛為鄂王、楊沂中為和王、吳玠為涪王、吳璘為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