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三千本賣光了,加印五千本,三天光了,再加印一萬本,一天賣光了,印的越多,賣的竟然越多,莫非人都瘋了?


    書坊的老板親自帶著工匠晝夜趕工,一口氣加印出五萬本,總算頂住了搶購的浪潮,不過也僅僅撐了五天,一隊從東南趕來的商旅,直接買了兩萬本,即刻用快馬送回了東南……


    好多想買書的人,不甘心空手而回,就開始手抄,總之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著《國富論》,勢頭之猛,大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趨勢。


    一本書能有如此大的魅力,總算讓所有人領教了洛陽紙貴的含義。


    其實如此熱銷,並不算奇怪。


    唐毅在天下人的眼中,本身就是個傳奇,千年來第一個六首魁元,大明朝有史以來最年前的大員,入仕七年,東南開海,西北戰俺答,上馬帶兵,下馬治民。無論在中樞,還是在地方,都政績斐然,堪稱大明第一幹吏。


    誰能不想知道他為何成功,不客氣的說,哪怕隻是白紙本,封麵寫上唐毅兩個字,也有無數人購買。


    尤其心學門人,大家都知道唐毅是新任的心學盟主,可是他還不到三十歲,年紀輕輕,沒有任何著述,憑什麽壓過那麽多的老前輩,執心學牛耳,鬼知道有多少人不服氣啊!


    你敢出書,倒要看看,你小子有多少斤兩。


    不同的人,懷著不同的想法,大肆購買,不光自己看,還要送給親朋好友,讓所有人一起找唐毅的麻煩。


    可以說,前麵的熱銷,完全是人成全了書。


    隻是接下來的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最先發現《國富論》的商人通讀下來,他決定仿照唐毅的建議,也給手下人分工。


    他是生產豬鬃刷子的,分工之後,半個月生產出三萬把刷子,幾乎頂得上過去兩個月的量,之所以停了下來,是因為豬鬃不夠用了,不然還能生產更多。


    商人幾乎暈倒了,原來唐大人不是開玩笑,而是玩真的!


    天啊,區區的一本書,工匠不變,幹活的時間不變,隻是把分工調整了,效率就成倍提高,堪稱點石成金啊!


    不斷有人按照唐毅的辦法來實驗,有燒瓷器的,有做衣服的,有飯館,有點心鋪兒……每一個成功的消息傳出,都給《國富論》增加了神秘的魔力,吸引著更多人去瘋狂研讀,仔細揣摩,越是琢磨,就越是有味道。


    唐毅在書中除了單純的分工專業化之外,還建議用獎勵製度代替懲罰,革新工具,提倡發明,研究新工藝等等,每一項都有人去嚐試,有的失敗了,有的成功了,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國富論》和其他的書都不一樣,裏麵沒有一絲一毫的空談,按照書上的方法,能讓你的作坊增加幾倍、幾十倍的產能,用同樣的人,發揮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實在是太神奇了!正如書名,這是傳授富國裕民之法的寶典!


    最初買書的是士人的圈子為主,他們多數隻是好奇唐毅寫了什麽東西。


    第二波的熱潮卻是商賈帶動的,他們真正身體力行,去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實踐,並且還都取得了不錯的結果,唐毅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作者強大的光環,加上絕佳的內容,強大的實踐性,相輔相成,直接造成了整個嘉靖四十三年的春天,到處都在談論《國富論》,不管官場,還是商場,誰要是不知道唐大人的著作,就徹底被淘汰了。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行之果然厲害!”徐渭伸出兩個大拇指,毫不吝嗇地誇獎著,他一直思索唐毅會以什麽方式繼續發光發熱,真沒有想到,這麽快就拿出了一本神書,再也不用擔心被人遺忘了。


    唐毅名氣大增,對他們來說,堪稱一大福音。


    徐渭掃了一眼對麵的王世貞,王世貞還捧著書,低頭觀看,徐渭不屑道:“我說鳳洲兄,這幾年不會是記憶差了吧,你都看了多少遍了,還記不住?”


    王世貞白了他一眼,“徐文長,你這個人就是驢糞球表麵光,你一點都沒看出來行之這本書的真諦。”


    “我倒想要領教,你讀出了什麽?”徐渭不服氣問道。


    王世貞把書合上,閉目思索了一會兒,滿臉感歎。


    “以往讀書的時候,總是向往男耕女織,世外桃源,可是按照行之的說法,這可是最沒效率的方式了,還不知道多少人桃源夢碎呢!”


    徐渭眨眨眼,貌似真有道理,“夢碎倒是小事情,我怕有人會借機發難,找行之的麻煩。”


    王世貞戰意十足,大笑道:“來就來,他們要攻擊行之,咱們也不是吃素的,不服氣就辯論辯論,看看誰有道理!”


    王世貞是越發欽佩自己的妹夫,維護起來,那是不遺餘力。


    “嗬嗬,王鳳洲,你還說我是驢糞球,你也好不到哪去。沒見行之說嗎,他的理論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是知行合一。要想駁斥他的觀點,完全可以,隻是要拿出真東西。靠著清談,靠著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徐渭笑道:“所以啊,我準備帶著翰林院的那幫小子,去天津看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再說了,我也想領教一下,行之怎麽靠著一張葦席,就讓一個村子變得富裕起來。”


    “好啊,這個主意好,算上我一個,國子監那邊剛考完試,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嗎!”


    這倆人也看透了,與其浪費口水,坐而論道,不如領著人去看一看,他們深信唐毅不會讓支持他的人失望的。


    消息放出去,回響之熱烈,簡直超出了徐渭的想象,幾乎所有的翰林,從上到下,全都報名了,足有四十幾號人。


    國子監那邊,更是熱鬧,王世貞本以為有個七八十人就很不錯了,哪知道光是報名的就突破了二百。


    裏麵有舉人、貢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國生、幼勳臣及勳戚大臣子弟,幾乎一個沒有落下。


    而且仔細一了解,還有不少冒名頂替的,好多商人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仰慕唐毅的名聲,想要拜訪討教,就花錢從國子監的生員手裏買來報名的資格。


    王世貞和徐渭互相通氣,是既喜悅,又擔心,這麽多人,如何安排啊,聽說唐毅那裏不過是個小村子,百十戶的人家,怎麽能住得下這麽多人。


    後來還是諸大受和陶大臨想出了辦法,分批,正好國子監和翰林院不能空了,一次隻準五十人前去,而且不準帶仆人,怕辛苦的別去,不怕辛苦的抽簽。


    結果沒有人主動退出,最終抽出了五十個幸運兒,由徐渭和王世貞帶領,前往天津,考察書中所說。他們和同學們話別,花了四天的時間,趕到了天津。


    又在人的帶領之下,來到了村子外麵。


    離著老遠,眺望過去,一片低矮的土坯房,冒著炊煙,看在眼裏,徐渭和王世貞,都驚訝的長大了嘴巴,同行的翰林和監生也都驚歎,唐大人竟然住在了如此簡陋的地方,實在是令人驚訝。


    他們走近了村子,遇到了忙碌的村民,這些村民隻是看了看他們,就繼續忙自己的事情了,沒有絲毫的害怕,甚至已經見怪不怪了。


    自從《國富論》刊發之後,就有不少商人仿佛朝聖一般,前來拜會唐毅,前不久,天津巡撫殷士儋還帶著大大小小的官吏,有知府,知縣,前來拜見唐毅,請教治理地方之法,盤桓了兩天才離開。


    見慣了那麽多官員,區區一幫讀書人算得了什麽。


    “果然和別處不一樣,老師還真是厲害!”王錫爵欣然說道,他幸運地抽中了簽,一想到還在京城寫青詞的申時行,就忍不住幸災樂禍。


    “鳳洲公,咱們快點吧,村子就在前麵了。”


    王錫爵一溜煙兒跑在前麵,其他人爭先恐後跟著,進入了村莊,四下留神,看得出來,的確房屋簡陋,低矮逼仄,老百姓以往的日子過得不算好。


    可如今全然不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不論老人孩子,都換上了得體的衣服,幹淨整潔,不管是村子裏的道路,還是自己的院落,都規規矩矩。


    而且家家戶戶的門前都堆著石塊方磚,好些急性子的人們已經準備開工建新房了。隻是他們還必須完成一項神聖的任務,才能輪到自己。


    那就是修建村子裏的學堂!


    就在唐毅住的土地廟對麵,辟出好大的一塊平地,幾十名打著赤膊的村民正在挖地基,目測一下,學堂的麵積也有十間房舍,地麵上有青石青磚,還有比腰都粗的房梁,在另一麵,有十幾個木工在忙著製作桌椅板凳,預備著給娃娃們上學用,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要不了一兩個月,方圓十裏八鄉,最大的私塾就會赫然出現。


    看得出來,村民們的確富裕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小小的村子,竟然舍得不惜血本,大興文教,都是老師的功勞。


    身為唐毅的學生之一,王錫爵十足的自豪,何其幸運,能成為老師的弟子。


    他迫不及待地嚷嚷道:“快去見恩師吧,我們滿肚子的話要請教恩師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我要做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