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心中一驚,心道這兩股勁風好不猛惡。心知來人力大無比,故此不及細想之下,他一招“寒離獨步”之間,便已從間不容發之際,巧巧妙妙地閃過兩記重擊,來到了天王殿內。


    哪知身形剛剛踏入殿內,兩邊又是兩股極為剛猛的掌風朝著自己攻來。


    “大力金剛掌!”“降龍伏虎拳!”


    兩大少林絕技,朝著追憶急攻而來。


    這兩記重擊,方位、時間的把握極為巧妙。正是追憶剛剛踏入天王殿之際,立身未穩之時,那兩大絕技恰恰攻來。


    追憶雖然不欲與少林僧眾動武,但卻也不想白白挨打。


    無可奈何之下,他一記“鬥轉星移。”引得那兩位高僧掌勁改變方向,紛紛朝著對方的拳風掌勁攻去。


    “砰”地一下,那二僧拳掌相交之下,各自向後退了一步。


    追憶正待乘隙衝出大雄寶殿,隻見身後那二名僧人身形早就一晃,堪堪堵住了他的去路。


    追憶無奈之下,隻得稍退一步。他見那攻擊自己的四名僧人,大一點的約莫四十來歲的年齡,年紀青一點的大概也有三十七八歲的年紀。


    那四名僧人一個長得極為胖大,手使一根精鐵打造的水磨禪杖。那禪杖粗逾杯口,一看便極為沉重。


    另一名僧人高大結實,手中拿了一根黃金巨杵,那分量少說也有六七十斤。


    追憶心中暗自咋舌道:“我的媽呀!難怪方才那兩招如此猛烈,原來是這兩個莽和尚使得如此沉重的兵刃。


    幸虧我躲得及時,否則稍有閃失之下,方才非被這兩個莽和尚打得孤獨暗勁咧不可。


    他隨之心中更加警惕,轉而又向其他二僧看去。


    隻見那二僧雖然沒有那二僧長得高大壯實,但卻也是長得肌肉虯結,剛烈威猛。一看之下,就知道這二僧也是外門功夫已然練得極為高明的僧人。


    追憶雖然與這四人交手隻一招,但卻已然立即伸量出這四位莽和尚乃是外門中的高手。其一身功力,絕不在萬裏獨行田伯光之下。


    追憶心中暗自駭異,心裏暗道:“少林寺果然是高手如雲。此番我剛進入天王殿,便撞見這四位僧人武功已然如此高明。


    倘若我在前進一步,豈不是又有更為高明的高手堵截於我麽?


    當即他不敢再往裏強衝,而是朝著那四僧一拜說道:“各位大師!還請手下留情。


    弟子實在身負要事,要求得方證大師一晤。還望幾位大師通融,能夠放小輩過去。


    他雖然心中暗自驚駭這四僧的武功高明,但是那四僧的臉色卻是比他更為難看。


    他們四人已然是少林寺中年一代中的高手,其武功雖然比不上同代中幾位內外兼修的高手。


    但是以外門功夫而言,已然是自己這一代中的代表人物。


    而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今日在他們四人聯手之下,居然半點便宜都沒占到。


    而且等到看清之時,發現來人居然隻是一名十四五歲的小孩兒,這讓他們臉上更加有點掛不住了。


    那四僧中的其中一人當即悶聲說道:“好厲害的小娃娃!難怪敢如此硬闖少林,是否欺負我少林寺中無人麽?“


    追憶雖然聰明無比,但是畢竟年幼,不明世事。


    他哪裏料到這四僧聯手之下,尚自拿不下他,臉上委實有點掛不住。故此尚自繼續言道:“小輩實是身有極為緊要之事,欲待與方正大師單獨稟告。


    此事實在事關重大,還望各位大師能夠通融一下。


    那四名僧人一口同聲說道:“大師已然靜坐參禪,恕不接待外客。今日硬闖少林山門一事,因念你年幼無知,今日就不與你計較了。你還是速速退下吧!”


    說罷,四人不由分說。一字型地排開一戰,便將追憶堵在身前。


    追憶嘴裏暗自發苦,心中更是暗自埋怨道:“我怎地如此糊塗,居然和這四個莽和尚談什麽通融的道理。倘若他們四人能夠跟我講道理,他們還會是那莽和尚嗎?”


    想到此處,他不由把心一橫。心裏更是暗道:“罷了!今天這個禍既然已經闖了,那還不如把事情搞大。


    最好搞得某位少林高僧出麵解決,或許倒有機會見著方丈大師也是兩說之事。


    想到此處,他更不答話。身形晃動之下,便向那少林四僧攻去。


    那四僧不禁勃然色變,口中更是呼呼狂喊道:“小娃娃!大膽!“


    說罷,紛紛施展出各自絕技,向那追憶攻擊而去。


    那使著水磨禪杖的僧人,使得卻是少林絕技之一“瘋魔杖“。這套杖法,追憶雖然沒有學過。但是也耳聞鳩摩智曾對這套杖法做過評價。


    其寓意大致為此杖法一旦施展開來,猶如瘋若猛虎,癲似天魔“一般,端的勢大力沉,勇猛無比。


    那莽和尚乃是天生神武之人,故此將那套瘋魔杖法直使得猶如發瘋著魔一般,狂舞亂打。正正切合了“瘋魔”的杖法精髓。


    那使金剛杵的僧人,乃是使得一套“韋陀杵法。”那也是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之一,端的極難應付。


    另外二人,一人使得是“大力金剛掌法。”另一人使得又是“降龍伏虎神拳。”


    這兒門武功也俱都是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之一,實是極為難練的武功。


    追憶雖然精通少林數項絕技,更兼練有其他門派的武功。但是終究年紀尚幼,並沒有將這些武功完全消化。更談不上如何精純熟練。


    故此交手之下,不知不覺之中,隻得又使出最為熟稔的少林羅漢拳法應敵。


    那四名僧人見追憶居然使出本門最為粗淺的武功迎戰,心中更是大為駭異。


    心想這少年怎地一身本門武功,而且居然以一套最為粗淺的羅漢拳法,力抗自己四人聯手數十招不敗。


    此情此景,倘若不是自己親身經曆,恐怕打死自己也不敢相信。


    四人聯手對付一個小孩,幾十招內尚自拾掇不下。當即感覺臉上更是掛不住。


    四人虎吼連連之間,不覺手上更是加勁。“呼呼呼”聲中,不知不覺間,四人已然將一身功力提至極致。


    這四人中的無論哪個,一身武功絕不在田伯光之下。


    而田伯光的武功,雖然遠遠不如追憶。但是如果再有一名武功相若之人,倒也勉強可以打個平手。


    此時有相當於四個田伯光戰力的莽和尚聯手合擊追憶,追憶那是萬萬抵敵不住的。


    一番苦戰之下,不到一百來招,追憶已然漸落下風。


    不過好在那天王殿內,有四大天王的金身塑像和彌勒佛祖的塑像在內,追憶仗著身體靈便,滴溜溜地圍著那佛像到處亂轉。


    那四名和尚雖然魯莽,但是佛像金身卻是無論如何不敢損毀地。


    如此,四人聯手之下,雖然武功明顯高於追憶,但是卻又投鼠忌器,不敢亂砸亂打。


    這四名僧人打了半天,都沒將追憶如何。心中不禁更加發怒,呼喝連連之下,不由得打出了真火出來。


    追憶心中暗暗叫苦,心下想著這下禍事可是闖大了。但是怎地打鬥的如此厲害,都不見一位有道高僧前來喝阻?


    莫不是真的全都靜坐參禪去了,不管這裏打得翻天覆地麽?


    他正暗自想著,隻見那胖大和尚又是一杖打來。


    追憶心中靈機一動,閃身便即躍到那廣目天王的手臂之上。那胖大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當頭一杖狠狠砸下。


    追憶輕輕閃身,讓開了要害。


    那一杖勢大力沉,堪堪就要砸向那廣目天王的手臂。


    那莽和尚嚇得趕緊使出渾身內勁,將那條狠狠砸下的禪杖硬生生地收在半空之中。


    追憶從皮靴中掏出匕首,朝著那禪杖輕輕一劃,隻聽“噌”地一聲,那粗逾杯口的禪杖應手而斷。


    那胖大僧人虎吼一聲,舉起半截禪杖勢如瘋虎一般地向追憶打來。追憶輕輕巧巧地一閃而過,便已轉身來到天王殿的後門。


    旁邊那使韋陀杵的大和尚恰恰趕到,他攔腰一杵便向追憶砸來。


    追憶見他來勢凶狠,便來了一個大仰翻。


    翻身之際,恰恰停留在天王殿後麵供奉韋陀菩薩的供桌之上。


    正值那僧人見一擊不中,轉身又是一記翻身劈山,勢大力沉地從上往下狠狠砸來。


    追憶讓開身軀,將下麵的供桌堪堪讓給了那個和尚。那僧人哪敢損毀韋馱菩薩的供桌。


    故此砸到半途,便該砸為掃,向著追憶攔腰掃來。


    他的變招雖然不可為不快,但是畢竟驀然地改砸為掃,這中間畢竟又有一些遲滯。


    追憶間不容發地抓住這個機遇,將那匕首照著金剛杵又是一劃,那杵自然又是應聲而斷。


    旁邊那使拳掌的二僧堪堪又從兩側攻來,追憶此時已然一個踏步,直向那天王後殿的門外撲去。


    那二僧怒喝一聲,齊齊吸氣吐聲之際,一拳一掌向著追憶的後背攻去。


    此時那使瘋魔杖法和韋陀杵法的二名僧人,由於兵刃已然被追憶使計毀去。


    由於這二人的一身武功全都在兵刃之上。兵刃被毀之後,這二人的武功十成中使不出三成,故此已然不足為慮。


    剩餘二人雖然也是武功卓絕,拳掌之間也是勢大力沉。但是追憶身負易筋經絕世內功,自然對這二名僧人的拳掌無所畏懼。


    見那拳勁掌風已然攻到自己後背,追憶頭也不回。同樣兩記金剛掌向後甩出,砰地一下,那二僧倒退三步,方才拿樁站穩。


    一股巨力之下,追憶也是借著反震之力,身形倒退幾步,無巧不巧地,已然跨出了天王後殿的門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庸群俠傳之葵花寶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十無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十無為並收藏金庸群俠傳之葵花寶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