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八羅漢隻見方丈大師與慕容追憶所使招數一模一樣,而且都是一般的威力無窮。☆☆(00100)但是因何追憶節節敗退,他們卻是瞧不出來。


    而慕容博等人,卻都是武道的大行家。他們在方證一伸手之間,便已看出了其中的奧妙。


    從表麵來看,追憶所使的招式和方證大師的一模一樣,並無什麽出奇的變化。


    但是仔細一看,二人出招卻又不盡相同。或者說是功力火候相差了很大的一截。


    如果說追憶每招使得中規中矩,古樸自然。但是使得一招是一招,每招之間都脫不了明顯的痕跡在內。


    而方證大師卻是在招式變換之際,都顯得極為自然和諧,不帶絲毫斧鑿之氣。


    仿佛那少林十八路羅漢拳法,本來就是一招拳法一般。無論招式如何變換,都猶如一式拳法一般。順手拈來,絲毫不露出斧鑿的痕跡。


    火候!


    這就是火候!這就是雙方的差距。


    功力!


    這就是功力。雙方在拳法上的造詣與精純程度,隻要一交手,就會高下立判。


    二人對拆了一十八招,追憶接連退了一十八步。


    此時已然從大雄寶殿的門前,一直退到了庭院的中央。


    直至此時,十八羅漢方才有點看得明白過來。。。


    追憶的羅漢拳法雖然極為高明,甚至可說是威力無窮。


    但是遇見方證大師卻是縛手縛腳,明顯不在一個檔次。


    隻見方證大師在招式變幻之際,所有招數直猶如一招一般,根本看不出什麽變幻的痕跡。


    而追憶雖然也是使得古樸自然,大拙是巧。但是與方證大師相比,斧鑿之氣明顯太重。


    故此二人動手之際,明明是追憶先行變招換招,而方證大師跟隨其後,也變換為相同招式的情形下。


    由於方證的招式更為自然,數十招猶如一體一般。故此在速度上卻是明顯快了半拍。


    方證大師後發先至,逼得追憶不得不再行變招。


    “後發先至!”


    對!就是這個詞!“後發先至!”


    說起來容易。但是要能做到這一點,卻是千難萬難。


    倘若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苦練?


    倘若不是易筋經已經達到收發由心的境界。《☆☆00100免費》想要達到這般火候,卻又談何容易?


    追憶心中更是欽佩無比,他從二人交手之始,就立即感到了與方證之間的差距。


    他心裏很清楚地知道,即便是方證的易筋經的功力,與他在伯仲之間。兩人單以拳法而論,他也絕不是方證的敵手。


    至此之時,他方才徹底感悟到鳩摩智為何要逼著他苦練羅漢拳法了。


    他一直以來,認為自己就羅漢拳法而言,技藝之高不敢說天下無敵。但是就功力火候而言,卻也極為罕見。


    因此,不知不覺之間,他也不禁有點沾沾自喜起來。


    尤其是今日,麵對少林十八羅漢使出羅漢拳法,明顯地讓少林僧眾瞠目結舌。


    在別人家門口前,使出人家的看家本領。居然還使得對方自愧不如,這份成就,的確有點讓他感到飄飄欲然。


    哪料還未高興多久,便遇見方證提出與他切磋武藝。而且是他雖為得意的羅漢拳法,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二人甫一交手之下,追憶的羅漢拳的火候明顯不敵。就像大人與小孩打架一般,追憶被對方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少林僧眾聞之方丈大師在與人切磋武藝,故此好奇心起之下,將那大雄寶殿外的庭院更是擠得水泄不通。


    待得他們看到追憶的羅漢拳法如此高明之時,無不將自己的羅漢拳法與之相互印證。


    這一印證之下,無不感到自慚形愧,無地自容。


    但是轉而再看方證大師使出的羅漢拳法之時,那毫無煙火之氣的古樸拳法,更讓少林僧眾不由自主地發出由衷地大歡喜、大讚歎!


    滿臉欽佩地觀摩印證之時,心中更是感慨無比。他們由衷地自歎自己井底之蛙,自以為自己的羅漢拳法已然練得如何高明。


    哪知今日見到方丈大師的出手,卻是仿佛連門檻都沒有踏進一般。


    不要說與方丈相比,便是與眼前這個小孩相比,也是相差甚遠,遠遠不及。


    少林僧眾潛心觀摩之餘,心中更是對方正大師油然升起無比的敬意。


    追憶也是滿臉欽佩,盡其可能地觀摩方證的變招出招。


    這對他來說,正是一個千載難遇的參悟的好機會。


    能夠跟方證大師這樣一位絕世高手切磋拳法,那是八輩子也修不來的福氣。


    更何況在這切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與對方的差距,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更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追憶當然要把握好這次機遇。


    故此,他使盡渾身所學,將那羅漢拳法演繹的淋漓盡致。


    又是一十八招過去,追憶此時已然由庭院正中位置,直至退到了方才的天王殿前。


    此時方證大師在每一拳都後發先至的情形下,逼得追憶縛手縛腳,很難施展出一招完整的拳法。


    有時甚至是一招拳法,剛使出一半,便被方證使出同樣一式的掌法,後發先至,逼得他又急急的另行換招。


    追憶向來自負的羅漢拳法,被人逼得如此縛手縛腳。甚至連一招完整的招式都無法施將出來,其難受的程度實在可想而知。


    此時方證正好一拳直直打來,追憶急急閃身之下,跟著一招推窗尋月緩緩地向方證大師胸前推去。


    那一招使得大開大闔,招式極盡渾厚自然。看得那周圍的少林僧眾全都發出一聲由衷的讚歎之聲。


    哪知追憶尚未使出一半的招式,隻見方證大師手掌仿佛輕輕地抖了一下,便將先前打向追憶的一拳,居然同樣變幻為推窗尋月一式。


    其幅度之小和變招之神速,幾乎肉眼根本不可查見。


    仿佛方證大師先前一直使得就是這招推窗望月一般。


    追憶從心底裏發出一聲幽然的歎息。此時他已經被方證逼得猶如窮途末路一般,再無辦法退讓。


    因此,隻得反掌之下,與方證大師硬接了一掌。


    周邊空氣好似頓然凝結了一般,連得庭院內的兩株巨大的古柏的枝葉都紋絲不動。。。


    二人的雙掌交接之下,隻見得雙方的手掌仿佛黏在一起,稍稍地停頓了一下。


    二人的袍袖卻是驀然被真氣鼓蕩成一對巨大的氣泡,然後一觸即散。


    追憶隻覺得一股極為柔和,但卻又無法抗禦的大力從對方掌心傳來,震得他“蹬蹬蹬“地接連後退幾步,方才拿樁站穩。


    方證大師並不追擊,而是笑容滿麵的問道:“對不住!是老衲出手重了一些,少俠不會有事吧?“


    追憶打從心底裏感到無比的敬佩,眼前這名老僧的武功實在高的出奇。


    他一言不發,走到方證麵前。重又跪倒在地,“當當當“地接連三個響頭,然後朝著方證大師說道:”晚輩多謝方證大師點撥武功,追憶在此給您磕頭了。“


    他這不是存心做作,假心假意給方證磕頭。


    而是實打實地,從心底裏感到感激莫名。因為,在他看來,此番他與方證的這番交手,對他而言,實在是實打實得到了莫大的造化。


    這等造化,無異於一名良師親手傳授他武功心法一般,實是千窄難逢的機遇。


    方證嗬嗬而笑道:“少俠天資過人,將來成就必然遠勝老衲。“說罷,袍袖輕輕一拂,將追憶順勢攙扶了起來。


    然後,他轉身當先開路,率著慕容博等少林眾位高僧,朝著後麵的藏經閣方向走去。


    那些少林僧眾雖然見著方丈已然離去,卻也並沒有移動腳下的步伐,隨之一散而去。


    而是眾位僧人仍是團團圍聚在那庭院之中,議論紛紛。相互談論著方才那場羅漢拳法的切磋。


    方才那場切磋,對於少林僧眾來說,無異於大開眼界之至。


    追憶所使出的羅漢拳法,已然極盡古樸自然,威勢雄渾無比。幾乎令得少林寺內絕大多數自命不凡的高僧黯然失色。


    心中自愧不如之時,更有一股被外來之人以少林成名絕技力壓一頭的憤懣之感。眾高僧自然大感很失麵子。


    哪知方證大師親自出手,不但技壓追憶一頭,為少林挽回了麵子。更讓少林僧眾真正地認識到了羅漢拳的精髓何在?


    不是羅漢拳法平平無奇,而是自己悟性太過低劣,沒有悟到羅漢拳的真正神奇奧妙之處而已。


    這就像一樣異寶置於自己麵前,但自己卻並不識貨,不懂得其珍稀之處一般,將之視作為廢物,隨便糟蹋了一樣可惜。


    眾高僧積聚於庭院之內,相互議論。大歡喜、大讚歎之餘,那追憶等人,已然緊隨方證大師身後來到了少林後院藏經閣處的一塊空地。


    那藏經閣乃是一棟高大古樸地一棟建築,四處環繞著花園、假山。


    那通向藏經閣的寬大庭院之外,正有一名身材極為孤瘦的老年僧人獨自在清掃著庭院內的殘枝落葉。


    那僧人已然老得看不清多大年齡,隻是枯瘦的麵龐之上,稀稀落落地長著幾根蒼白的胡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庸群俠傳之葵花寶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十無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十無為並收藏金庸群俠傳之葵花寶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