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什麽也沒做,不過是談天說地,聊聊人生,評論一下政事。
高勝寒自認不是好人,卻也沒禽獸到無男不歡。身邊人再怎麽秀色可餐,偶爾坐懷不亂一次也不是難事。而且,最近她對他們的思想以及行為模式還有學識能力等各方麵比較感興趣。
無他,實在是太缺人用了。現在培養新人也要找自己熟悉稍微有些了解的不是?後苑男人不多,不過三十來人,真正有本事的卻也有幾個,若是能為她所用,那是再好不過。唯一讓她不放心的就是:身邊人多是二十歲以下的少年,真正經曆過事情的不多,閱曆上就輸了朝上那群老油條一大截。想搞特殊化提拔一兩個嘛,那些之乎者也的衛道士還不口誅筆伐的用折子將自己給淹沒了?再說這麽做了以後大家有樣學樣,各個都舉薦自己人,朝堂上還不亂了套!
便是明春他們春闈順利通過,也要先在基層待上幾年,再一步步往上爬,這得等到猴年馬月?稍不留神沒準就被下邊的老油條帶歪了,或是被人陷害給擠兌出京了。
這跟那一世自己掌管一個集團壓根就不一樣!那個時候能者居之,學曆文憑隻是擺著好看,關鍵是手段能力,也不是說高學曆的不好,可是到了中層崗位,明顯部分本科研究生甚至是碩士畢業的拚不過中專畢業後在社會上打拚了幾年的。大家一樣的年紀,真正能幹活的也就是在社會上混過的。所以別怪每次招工都要將有經驗這一點寫在用工需求上啊!
現在她就缺有經驗的員工!不是對官場有經驗的,而是對如何改善民生如何革新變通的有經驗的管理人才!
咳,扯遠了。言歸正傳。
“現在,朝堂上為著齊魯的事吵得火熱,這事也不能拖,畢竟王家軍隻是暫時接掌齊地政務,朕必須盡快派人手去接管,讓王家班師回朝接受封賞,不然那些老東西又該有話擠兌王家擁兵自重,外戚專權了。”高勝寒對著寵侍大吐苦水。
“朕最近可是吃不好睡不好,大大小小的事情等著朕決定,無奈他們舉薦上來的人朕一個也看不上,真是擔心剛驅虎又招狼啊!你摸摸,朕都瘦了。”她很努力的在求虎摸求抱抱有木有?美人兒給點反應啊!
高勝寒往一旁體溫略高的身體上靠了靠。沈亦非果然很給麵子的抬手摸了摸她的腰和胳膊,附和道:“是瘦了。”
猶豫一下,他琢磨著皇上說這一番話的用意,再想想陳子秀今天說的不著邊際的話,試探著問:“皇上是想要用自己人?”
高勝寒哼了哼。
“可是皇上的人,現在拿不出手?”要不也不會這麽煩惱。再一想皇上登基不過三年,哪有自己人!便是登基那年開的恩科取的進士,多師承老臣,哪裏會知曉皇上心思合了他心意。不由失笑。“何不向輔國公和閣老請教。”
“他們各有心思,既不點頭也不反對,隻說一切聽朕的。”這是當甩手掌櫃呢!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嫌免得有人攻殲說他們結黨營私。剛被拉下馬的濟安知府廖繼榮,不就是李閣老的人?高勝寒挨挨蹭蹭地嘀咕著,“若不是時間上趕不及,朕倒想讓你們去闖一闖。”
沈亦非微怔。
時間上趕不及……是因為他們太年輕,沒有功名沒有經驗和閱曆?
沈亦非默了默,聽著身側逐漸放緩的呼吸,他微微偏過臉去看。雖然一片黑暗,看不清對方麵容,卻還是憑著記憶在腦海裏描繪出那越發秀氣的五官。
過完十七歲生辰的皇上,許是因為身子拔高,似乎,看著更纖瘦了。
他伸手輕輕撫了撫皇上的後背,想到他那不能對人言說的秘密,不由心中浮起一絲憐惜。
其實,吏部備選官員也有不少,甚至有考了舉人功名的舉子等著舉薦任官。先皇時代舉人也是可以花錢買官的,再加上各勳貴世家大族的蔭恩名額,這是開國皇帝定下的規矩給的恩賞,每家有爵位的能有一個士官名額與子孫,準其出仕參與朝政,也是變相的安慰老功臣之後,讓他們有個奔頭乖乖的不要鬧事。當然,這樣舉薦上來的人,在朝堂上是占據不到什麽重要職位的,不過是呆在閑職混個資曆和品級,再在各位權臣重臣麵前混個臉熟,也有人確有本事能被上司看中了提拔的,可因著非正規途徑科考上來,多少會被那些十數年寒窗苦讀的正規科考出身的官員鄙視和排擠。要不官員中怎麽還分清流和貴族呢?
清流的寒門士子,因為拜訪名師,就讀不同書院私塾,又因籍貫地域限製,普遍存在著同窗之誼,同屆考生,同鄉情誼,這都是他們日後仕途上的人脈和助力。可勳貴也有勳貴的人脈,甚至相互姻親盤根錯節,關係隻更複雜更牢不可破。皇上想要動他們,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反之,想要任用這些人,那裏邊牽涉到的利益可就多了去。現在扳倒了一個廖繼榮,沒準還有馬繼榮牛繼榮,皇上是擔心這個吧?
沈亦非輾轉反側,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父親留給自己的人脈。
祖父身為雁山書院山長,父親作為書院的先生,也教出不少有才幹的學生。隻是,不到危急關頭,他不想暴露長輩們為自己留的最後退路。錢財家產乃身外之物,多寡有心人都可以查探出來,是以他將這些交出去博取皇上的信任和好感毫無壓力。可是父親留下的人脈……這跟外邊管著自己產業的管事忠仆又不同。這些可都是真正有本事曆經新舊朝堂交替而屹立不動的能臣。
皇上今晚突然跟自己談這些……
他微微苦笑。
又陰謀論了。
他實在是不願往不好的方麵想。
可是,皇上能跟他說這些,分明就是考慮到了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力!
罷了,且幫他一回。
次日起來,高勝寒果然聽到了讓她滿意的答案。
“李文濤。”
高勝寒自認不是好人,卻也沒禽獸到無男不歡。身邊人再怎麽秀色可餐,偶爾坐懷不亂一次也不是難事。而且,最近她對他們的思想以及行為模式還有學識能力等各方麵比較感興趣。
無他,實在是太缺人用了。現在培養新人也要找自己熟悉稍微有些了解的不是?後苑男人不多,不過三十來人,真正有本事的卻也有幾個,若是能為她所用,那是再好不過。唯一讓她不放心的就是:身邊人多是二十歲以下的少年,真正經曆過事情的不多,閱曆上就輸了朝上那群老油條一大截。想搞特殊化提拔一兩個嘛,那些之乎者也的衛道士還不口誅筆伐的用折子將自己給淹沒了?再說這麽做了以後大家有樣學樣,各個都舉薦自己人,朝堂上還不亂了套!
便是明春他們春闈順利通過,也要先在基層待上幾年,再一步步往上爬,這得等到猴年馬月?稍不留神沒準就被下邊的老油條帶歪了,或是被人陷害給擠兌出京了。
這跟那一世自己掌管一個集團壓根就不一樣!那個時候能者居之,學曆文憑隻是擺著好看,關鍵是手段能力,也不是說高學曆的不好,可是到了中層崗位,明顯部分本科研究生甚至是碩士畢業的拚不過中專畢業後在社會上打拚了幾年的。大家一樣的年紀,真正能幹活的也就是在社會上混過的。所以別怪每次招工都要將有經驗這一點寫在用工需求上啊!
現在她就缺有經驗的員工!不是對官場有經驗的,而是對如何改善民生如何革新變通的有經驗的管理人才!
咳,扯遠了。言歸正傳。
“現在,朝堂上為著齊魯的事吵得火熱,這事也不能拖,畢竟王家軍隻是暫時接掌齊地政務,朕必須盡快派人手去接管,讓王家班師回朝接受封賞,不然那些老東西又該有話擠兌王家擁兵自重,外戚專權了。”高勝寒對著寵侍大吐苦水。
“朕最近可是吃不好睡不好,大大小小的事情等著朕決定,無奈他們舉薦上來的人朕一個也看不上,真是擔心剛驅虎又招狼啊!你摸摸,朕都瘦了。”她很努力的在求虎摸求抱抱有木有?美人兒給點反應啊!
高勝寒往一旁體溫略高的身體上靠了靠。沈亦非果然很給麵子的抬手摸了摸她的腰和胳膊,附和道:“是瘦了。”
猶豫一下,他琢磨著皇上說這一番話的用意,再想想陳子秀今天說的不著邊際的話,試探著問:“皇上是想要用自己人?”
高勝寒哼了哼。
“可是皇上的人,現在拿不出手?”要不也不會這麽煩惱。再一想皇上登基不過三年,哪有自己人!便是登基那年開的恩科取的進士,多師承老臣,哪裏會知曉皇上心思合了他心意。不由失笑。“何不向輔國公和閣老請教。”
“他們各有心思,既不點頭也不反對,隻說一切聽朕的。”這是當甩手掌櫃呢!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嫌免得有人攻殲說他們結黨營私。剛被拉下馬的濟安知府廖繼榮,不就是李閣老的人?高勝寒挨挨蹭蹭地嘀咕著,“若不是時間上趕不及,朕倒想讓你們去闖一闖。”
沈亦非微怔。
時間上趕不及……是因為他們太年輕,沒有功名沒有經驗和閱曆?
沈亦非默了默,聽著身側逐漸放緩的呼吸,他微微偏過臉去看。雖然一片黑暗,看不清對方麵容,卻還是憑著記憶在腦海裏描繪出那越發秀氣的五官。
過完十七歲生辰的皇上,許是因為身子拔高,似乎,看著更纖瘦了。
他伸手輕輕撫了撫皇上的後背,想到他那不能對人言說的秘密,不由心中浮起一絲憐惜。
其實,吏部備選官員也有不少,甚至有考了舉人功名的舉子等著舉薦任官。先皇時代舉人也是可以花錢買官的,再加上各勳貴世家大族的蔭恩名額,這是開國皇帝定下的規矩給的恩賞,每家有爵位的能有一個士官名額與子孫,準其出仕參與朝政,也是變相的安慰老功臣之後,讓他們有個奔頭乖乖的不要鬧事。當然,這樣舉薦上來的人,在朝堂上是占據不到什麽重要職位的,不過是呆在閑職混個資曆和品級,再在各位權臣重臣麵前混個臉熟,也有人確有本事能被上司看中了提拔的,可因著非正規途徑科考上來,多少會被那些十數年寒窗苦讀的正規科考出身的官員鄙視和排擠。要不官員中怎麽還分清流和貴族呢?
清流的寒門士子,因為拜訪名師,就讀不同書院私塾,又因籍貫地域限製,普遍存在著同窗之誼,同屆考生,同鄉情誼,這都是他們日後仕途上的人脈和助力。可勳貴也有勳貴的人脈,甚至相互姻親盤根錯節,關係隻更複雜更牢不可破。皇上想要動他們,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反之,想要任用這些人,那裏邊牽涉到的利益可就多了去。現在扳倒了一個廖繼榮,沒準還有馬繼榮牛繼榮,皇上是擔心這個吧?
沈亦非輾轉反側,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父親留給自己的人脈。
祖父身為雁山書院山長,父親作為書院的先生,也教出不少有才幹的學生。隻是,不到危急關頭,他不想暴露長輩們為自己留的最後退路。錢財家產乃身外之物,多寡有心人都可以查探出來,是以他將這些交出去博取皇上的信任和好感毫無壓力。可是父親留下的人脈……這跟外邊管著自己產業的管事忠仆又不同。這些可都是真正有本事曆經新舊朝堂交替而屹立不動的能臣。
皇上今晚突然跟自己談這些……
他微微苦笑。
又陰謀論了。
他實在是不願往不好的方麵想。
可是,皇上能跟他說這些,分明就是考慮到了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力!
罷了,且幫他一回。
次日起來,高勝寒果然聽到了讓她滿意的答案。
“李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