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奎於的後人在燕歸城?”淺離殤吃了一驚。
秦扶蘇點頭道:“先帝以五十年不對北燕動兵的承諾加上無數的金銀財寶,為郭奎於在北燕燕歸城謀了一個城主之位,這件事情極為隱秘,甚至於整個天驕大陸隻有先帝和北燕國主才知道。”
“我也是偶爾見過先帝和北燕城主的談話,從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來的,至於我推斷的是不是正確,這個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不管怎麽說,郭奎於賣國求榮的行為都是無法容忍的,更不能讓他蔭及子孫,何況郭奎於也是七十年前五十萬前趙邊騎含冤淺芳穀的罪魁禍首,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可能放過郭家後人。
淺離殤揉了揉鼻子,看起來去鹹都之前,需要走一趟燕歸城了。
秦扶蘇拍了拍淺離殤的肩膀,道:“不管怎麽說,多謝你了,淺芳穀一戰,將秦亥胡在軍中的勢力拔除了一大半,你在其中可謂功不可滅啊。”
淺離殤淡淡道:“那是李之括用生命和榮譽換來的大捷,你要感謝就感謝李之括去吧。”
秦扶蘇看了看四周,見四周沒有人,湊到淺離殤耳邊道:“這次天驕大賽,西秦會推出一個叫秦苦的人,見到還需多加小心。”
他望了望湖中那蕩漾的小舟和隱約可見的李之括、左小旨,表情複雜,過了許久才擺擺手道:“我走了,希望下次再見的時候,你我還是夥伴。”
淺離殤明白他的意思,當秦扶蘇奪回西秦王座的時候,恐怕就是兩個人立場敵對的時候了。
淺離殤笑道:“希望那個時刻來的越晚越好。”
秦扶蘇瞪了他一眼,突然道:“差點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看著淺離殤道:“你的母親很可能是知道一些你父親失蹤的原因的,還有就是,你父親失蹤前似乎在被什麽人追殺,我知道的隻有這些,四海盟查到了一點點東西,但被人警告,因為那種勢力四海盟招惹不起,所以隻能告訴你做這麽多,其它的你就不要問了。”
淺離殤駭然,連四海盟都招惹不起的勢力,那到底是什麽?又是誰在追殺父親,慕容弦又為了什麽不告訴自己和淺離莘真相?難道說,她在害怕自己兄妹二人知道真相後,會招惹到那個勢力嗎?
最後秦扶蘇似笑非笑地盯著淺離殤道:“那麽就此別過了,前趙國攝政王。”
淺離殤揉揉鼻子,道:“你怎麽也知道此事了?”
秦扶蘇哈哈笑道:“前趙國都昭告天下了,以十六歲的年紀封為攝政王的,天驕大陸二十三個國家,怕隻有前趙是這麽幹了。”
淺離殤道:“我還沒答應呢,再說我啥也不問,攝什麽政啊?”
秦扶蘇嗬嗬道:“其實也不要你管啥,我猜想李之括的意思是用這種方式把你和前趙綁在一起,以後前趙需要你的時候,你出手相助就可以了,算是他的一個小算計。”
淺離殤隻覺得頭大如鬥,想不到李之括死了
,還能將自己算計了一回。
秦扶蘇又道:“你的印鑒給你。”從懷中掏出一塊玉石般的印鑒交給了淺離殤。
淺離殤揉揉鼻子:“這個不會是假的吧?以你的籌劃來看,有前趙攝政王的印鑒應該對你好處很多吧?”
秦扶蘇歎道:“你以為我不想啊,可是這個印鑒隻有現場取你的血才能使用,別人根本沒辦法用。”
淺離殤嘴角抽搐一下,看來這個印鑒也不是刻意隨便用的。
秦扶蘇微笑道:“這下真的別過了,希望以後西秦和前趙能夠和平相處。”
淺離殤自然聽出了他話中之意,以後秦扶蘇也好,自已也好,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可以影響到兩國國政的。
當下點頭道:“你放心,隻要兩國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證兩國間的和平。”
秦扶蘇嘿嘿笑了一聲,瞬間消失不見,大概是用他的“路標”離開了。
淺離殤揉揉鼻子,來到逆轉乾坤塔前,淺離莘和唐九十九還在闖逆轉乾坤塔,也不知道他們闖了多少次,不同於淺離殤,他們闖塔不是為了契約,而是為了曆練自己,所以可以反複的進出。
等到兩個人出來,淺離殤將燕歸城的事情說了出來,淺離莘回到紫鶴門之後,幾次挑戰尚遠誌都被尚遠誌想辦法躲開了,正憋得難受,聽說出門,高興地跳了起來。
唐九十九則是隻要淺離莘想做,他一定奉陪。
三個人當天就和尚遠誌、武極樂告別,離開紫鶴山。
武極樂雖然很想和淺離莘一起去,可是最近紫鶴山上新弟子剛入門,事情多,他怕捉回來的那幾個臥虎宗太上長老鬧事,隻能留在紫鶴山上。
三個人來到紫鶴城中,隻打聽了半日,便遇到一隻要前往北燕的商隊,淺離殤以兄妹三人在外修習,家中有急事為由,讓商隊的領頭人點了頭,第二天便離開紫鶴城,前往北燕。
北燕和前趙毗鄰,中間隻隔了一座燕歸河。
由於前趙女王趙沐蕊這次出使列強,隻去了東齊、南楚、武魏,所以北燕國主認為是趙沐蕊瞧不起北燕的國力,顯得極為惱怒,最近在北燕和前趙邊境不停調兵遣將,似有所圖。
但北燕向來有欺軟怕硬的傳統,所以淺離殤認為,西秦被李之括擊敗後,北燕絕不敢向前趙動兵,所謂調動兵馬,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盡管如此,正式加入前趙軍隊的上官野還是帶了二千人守到了燕歸河南岸。
在李之括擊敗西秦的時候,上官一族四處征戰,已將不願臣服前趙的地方勢力拔除的幹幹淨淨,加上淺芳穀一戰中,鍾無疾已死,鍾無傲卻沒有主持國事的能力,所謂鳥無頭不飛,擁護中山國的勢力已然消停了起來,所以此時的前趙隱隱然已是國泰民安的景象。
有上官野這座大佛在,出關什麽的自然是輕而易舉。
淺離殤乘著夜色去和上官野見了一麵,商團毫無阻礙地出
了關,渡過燕歸河,就是北燕地域,北燕在此駐紮了五萬軍隊,看起來威風凜凜,但關防極為鬆弛,商隊送了些東西過去,守渡口的都尉立刻喜笑顏開的放行了。
果然如淺離殤所料,北燕的舉動不過是北燕國主臆想在前趙麵前彰顯軍力的做法罷了,無論是渡口對陌生人的盤查,還是士卒們懈怠的表情都說明了這五萬軍隊毫無戰心。
過了渡口就是燕歸城,按理說燕歸城在三國交界處,理應有重兵把守,但事實上燕歸城城防鬆弛,駐軍極少,宛若一座不設防的小城,倒是燕歸城再北邊,有一座雄關,北燕在此駐有重兵。
淺離殤暗暗點頭,看來秦扶蘇所言多半不虛,郭奎於的後人多半居住在此,任何一個有點頭腦的國主,都不可能把國家安危放在一個兩麵三刀的三姓家奴手中。
所以燕歸城成了事實上西秦、前趙、北燕三國交易的重地。
商隊到達燕歸城,淺離殤便謝了商隊的隊長,帶著淺離莘、唐九十九離開了商隊,找了一個客棧住下。
當晚,淺離殤塞了幾塊靈石給跑堂的小二,偷偷問道:“你在燕歸城生活多久了?”
小二見了靈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自然知道淺離殤不是來跟他說閑話的,賠笑道:“客官有什麽要問的,小的但凡知道的一定回答。”
淺離殤微微一笑,這個小二看起來很機靈,應該知道不少事情,他悄聲問道:“你可知燕歸城的城主是誰?”
小二一愣,隨機附耳道:“你問城主幹什麽?莫不是想去城主府做生意?莫怪我說,乘早打消這個念頭。”
淺離殤有些好奇,問道:“為什麽?”
小二搖頭歎息道:“這個城主啊,你還是聽我的勸吧,若是被城主府的少爺們見到了你那水靈的妹子,隻怕你後悔都來不及了。”
淺離殤暗暗點頭,看起來這個小二還有些俠義之心,他歎息道:“可是我們兄妹三人有個親戚在城主府做事,我們就是來投奔他的,現在我們兄妹就要山窮水盡了,不去城主府回不來家了。”
小二搖頭道:“我跟你說啊,燕歸城的城主幾代人都是那個...”到底是在管轄之下,小二也不敢說的太明白,隻是用手在桌子上做了一個爬的姿勢。
淺離殤明白了他的意思,輕聲道:“我聽說城主原來不是北燕人。”
小二左右看看,輕聲道:“我勸你不要亂打聽,小心惹禍上身。”
淺離殤心中暗暗腹誹,不能說還說了這麽多,他哦了一聲,繼續問道:“那城主姓什麽,你總能告訴我吧?”
小二道:“城主姓於,叫於孝忠。好了,我去做事了,關於城主的事情,你不要再打聽了,也就我還能勸你,若是被別人聽到,隻怕你吃不了兜著走。”
搖著頭離開了。
淺離殤卻在心中暗念,“於孝忠,郭奎於,這個於字,莫非來自於那個於?孝忠,哼哼,還真是忠孝兩全啊!”
秦扶蘇點頭道:“先帝以五十年不對北燕動兵的承諾加上無數的金銀財寶,為郭奎於在北燕燕歸城謀了一個城主之位,這件事情極為隱秘,甚至於整個天驕大陸隻有先帝和北燕國主才知道。”
“我也是偶爾見過先帝和北燕城主的談話,從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來的,至於我推斷的是不是正確,這個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不管怎麽說,郭奎於賣國求榮的行為都是無法容忍的,更不能讓他蔭及子孫,何況郭奎於也是七十年前五十萬前趙邊騎含冤淺芳穀的罪魁禍首,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可能放過郭家後人。
淺離殤揉了揉鼻子,看起來去鹹都之前,需要走一趟燕歸城了。
秦扶蘇拍了拍淺離殤的肩膀,道:“不管怎麽說,多謝你了,淺芳穀一戰,將秦亥胡在軍中的勢力拔除了一大半,你在其中可謂功不可滅啊。”
淺離殤淡淡道:“那是李之括用生命和榮譽換來的大捷,你要感謝就感謝李之括去吧。”
秦扶蘇看了看四周,見四周沒有人,湊到淺離殤耳邊道:“這次天驕大賽,西秦會推出一個叫秦苦的人,見到還需多加小心。”
他望了望湖中那蕩漾的小舟和隱約可見的李之括、左小旨,表情複雜,過了許久才擺擺手道:“我走了,希望下次再見的時候,你我還是夥伴。”
淺離殤明白他的意思,當秦扶蘇奪回西秦王座的時候,恐怕就是兩個人立場敵對的時候了。
淺離殤笑道:“希望那個時刻來的越晚越好。”
秦扶蘇瞪了他一眼,突然道:“差點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看著淺離殤道:“你的母親很可能是知道一些你父親失蹤的原因的,還有就是,你父親失蹤前似乎在被什麽人追殺,我知道的隻有這些,四海盟查到了一點點東西,但被人警告,因為那種勢力四海盟招惹不起,所以隻能告訴你做這麽多,其它的你就不要問了。”
淺離殤駭然,連四海盟都招惹不起的勢力,那到底是什麽?又是誰在追殺父親,慕容弦又為了什麽不告訴自己和淺離莘真相?難道說,她在害怕自己兄妹二人知道真相後,會招惹到那個勢力嗎?
最後秦扶蘇似笑非笑地盯著淺離殤道:“那麽就此別過了,前趙國攝政王。”
淺離殤揉揉鼻子,道:“你怎麽也知道此事了?”
秦扶蘇哈哈笑道:“前趙國都昭告天下了,以十六歲的年紀封為攝政王的,天驕大陸二十三個國家,怕隻有前趙是這麽幹了。”
淺離殤道:“我還沒答應呢,再說我啥也不問,攝什麽政啊?”
秦扶蘇嗬嗬道:“其實也不要你管啥,我猜想李之括的意思是用這種方式把你和前趙綁在一起,以後前趙需要你的時候,你出手相助就可以了,算是他的一個小算計。”
淺離殤隻覺得頭大如鬥,想不到李之括死了
,還能將自己算計了一回。
秦扶蘇又道:“你的印鑒給你。”從懷中掏出一塊玉石般的印鑒交給了淺離殤。
淺離殤揉揉鼻子:“這個不會是假的吧?以你的籌劃來看,有前趙攝政王的印鑒應該對你好處很多吧?”
秦扶蘇歎道:“你以為我不想啊,可是這個印鑒隻有現場取你的血才能使用,別人根本沒辦法用。”
淺離殤嘴角抽搐一下,看來這個印鑒也不是刻意隨便用的。
秦扶蘇微笑道:“這下真的別過了,希望以後西秦和前趙能夠和平相處。”
淺離殤自然聽出了他話中之意,以後秦扶蘇也好,自已也好,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可以影響到兩國國政的。
當下點頭道:“你放心,隻要兩國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證兩國間的和平。”
秦扶蘇嘿嘿笑了一聲,瞬間消失不見,大概是用他的“路標”離開了。
淺離殤揉揉鼻子,來到逆轉乾坤塔前,淺離莘和唐九十九還在闖逆轉乾坤塔,也不知道他們闖了多少次,不同於淺離殤,他們闖塔不是為了契約,而是為了曆練自己,所以可以反複的進出。
等到兩個人出來,淺離殤將燕歸城的事情說了出來,淺離莘回到紫鶴門之後,幾次挑戰尚遠誌都被尚遠誌想辦法躲開了,正憋得難受,聽說出門,高興地跳了起來。
唐九十九則是隻要淺離莘想做,他一定奉陪。
三個人當天就和尚遠誌、武極樂告別,離開紫鶴山。
武極樂雖然很想和淺離莘一起去,可是最近紫鶴山上新弟子剛入門,事情多,他怕捉回來的那幾個臥虎宗太上長老鬧事,隻能留在紫鶴山上。
三個人來到紫鶴城中,隻打聽了半日,便遇到一隻要前往北燕的商隊,淺離殤以兄妹三人在外修習,家中有急事為由,讓商隊的領頭人點了頭,第二天便離開紫鶴城,前往北燕。
北燕和前趙毗鄰,中間隻隔了一座燕歸河。
由於前趙女王趙沐蕊這次出使列強,隻去了東齊、南楚、武魏,所以北燕國主認為是趙沐蕊瞧不起北燕的國力,顯得極為惱怒,最近在北燕和前趙邊境不停調兵遣將,似有所圖。
但北燕向來有欺軟怕硬的傳統,所以淺離殤認為,西秦被李之括擊敗後,北燕絕不敢向前趙動兵,所謂調動兵馬,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盡管如此,正式加入前趙軍隊的上官野還是帶了二千人守到了燕歸河南岸。
在李之括擊敗西秦的時候,上官一族四處征戰,已將不願臣服前趙的地方勢力拔除的幹幹淨淨,加上淺芳穀一戰中,鍾無疾已死,鍾無傲卻沒有主持國事的能力,所謂鳥無頭不飛,擁護中山國的勢力已然消停了起來,所以此時的前趙隱隱然已是國泰民安的景象。
有上官野這座大佛在,出關什麽的自然是輕而易舉。
淺離殤乘著夜色去和上官野見了一麵,商團毫無阻礙地出
了關,渡過燕歸河,就是北燕地域,北燕在此駐紮了五萬軍隊,看起來威風凜凜,但關防極為鬆弛,商隊送了些東西過去,守渡口的都尉立刻喜笑顏開的放行了。
果然如淺離殤所料,北燕的舉動不過是北燕國主臆想在前趙麵前彰顯軍力的做法罷了,無論是渡口對陌生人的盤查,還是士卒們懈怠的表情都說明了這五萬軍隊毫無戰心。
過了渡口就是燕歸城,按理說燕歸城在三國交界處,理應有重兵把守,但事實上燕歸城城防鬆弛,駐軍極少,宛若一座不設防的小城,倒是燕歸城再北邊,有一座雄關,北燕在此駐有重兵。
淺離殤暗暗點頭,看來秦扶蘇所言多半不虛,郭奎於的後人多半居住在此,任何一個有點頭腦的國主,都不可能把國家安危放在一個兩麵三刀的三姓家奴手中。
所以燕歸城成了事實上西秦、前趙、北燕三國交易的重地。
商隊到達燕歸城,淺離殤便謝了商隊的隊長,帶著淺離莘、唐九十九離開了商隊,找了一個客棧住下。
當晚,淺離殤塞了幾塊靈石給跑堂的小二,偷偷問道:“你在燕歸城生活多久了?”
小二見了靈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自然知道淺離殤不是來跟他說閑話的,賠笑道:“客官有什麽要問的,小的但凡知道的一定回答。”
淺離殤微微一笑,這個小二看起來很機靈,應該知道不少事情,他悄聲問道:“你可知燕歸城的城主是誰?”
小二一愣,隨機附耳道:“你問城主幹什麽?莫不是想去城主府做生意?莫怪我說,乘早打消這個念頭。”
淺離殤有些好奇,問道:“為什麽?”
小二搖頭歎息道:“這個城主啊,你還是聽我的勸吧,若是被城主府的少爺們見到了你那水靈的妹子,隻怕你後悔都來不及了。”
淺離殤暗暗點頭,看起來這個小二還有些俠義之心,他歎息道:“可是我們兄妹三人有個親戚在城主府做事,我們就是來投奔他的,現在我們兄妹就要山窮水盡了,不去城主府回不來家了。”
小二搖頭道:“我跟你說啊,燕歸城的城主幾代人都是那個...”到底是在管轄之下,小二也不敢說的太明白,隻是用手在桌子上做了一個爬的姿勢。
淺離殤明白了他的意思,輕聲道:“我聽說城主原來不是北燕人。”
小二左右看看,輕聲道:“我勸你不要亂打聽,小心惹禍上身。”
淺離殤心中暗暗腹誹,不能說還說了這麽多,他哦了一聲,繼續問道:“那城主姓什麽,你總能告訴我吧?”
小二道:“城主姓於,叫於孝忠。好了,我去做事了,關於城主的事情,你不要再打聽了,也就我還能勸你,若是被別人聽到,隻怕你吃不了兜著走。”
搖著頭離開了。
淺離殤卻在心中暗念,“於孝忠,郭奎於,這個於字,莫非來自於那個於?孝忠,哼哼,還真是忠孝兩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