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龍,你也不用感謝老夫,老夫現在有一件事托付於你,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老人用深邃的目光望著郭嘉的雙眼道。
郭嘉並沒有馬上答複老人,而是思考了半柱香的時間,通過這段時間和老人的交往,郭嘉知道,老人並不是邪惡歹毒之人,而且就憑這套《戟滅天下》的戰技,相信可以讓任何人為之賣命,但是老人並沒有這麽做,而是選擇傳授給了自己,而且是在傳授給自己武技之後才提出這個要求,完全沒有強迫自己的意思。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老人肯定也不會害自己,不然憑借他的功夫,完全沒有必要拐彎抹角,想到這些,郭嘉最後目光堅定地看著老人道:“前輩盡管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老人在牢裏這麽多年,都沒有情緒波動過,這次竟然有點感動,孺子可教啊!
“子龍,老夫的故事前麵你也知道了,老夫就是當年被司馬氏殺死的高貴鄉公曹髦的後人,老夫叫曹興,這個名字也是父王給我取的,希望我能複興曹氏,可惜天不假人,老夫恐怕是沒有機會。當年老夫創立了滄海教,雖然當年入宮刺殺晉帝傷亡慘重,但是經過這麽多年的休養生息,應該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我不知道滄海教是不是還像當年一樣繼承我的意誌,繼續為複興曹魏奮鬥,但是至少我不希望他落入他人之手,為他人所用,那就辜負了我父皇和我的一番心血。
所以我希望你能接替我掌管滄海教,成為滄海教新一任教主。當然如果你不願意,也希望你能在教中選一個適合的人做教主,幫我監督他,避免滄海教走入歧途!
當然老夫也知道你是有想法的人,雖然老夫不會相麵,但也知道你絕非池中之物,如果滄海教能夠助你一臂之力,老夫也不會怪罪,隻希望你慎用之!”
郭嘉聽到自己的心事被曹興看破,不禁臉上一紅,不過倒不以為意,畢竟在老人洞悉世事的眼睛下,也沒啥不好意思的。
“曹前輩,雖然不知道你為何如此看重晚輩,竟然將這麽重要的事托付,但是請前輩放心,我一定不會負你所托,一定將滄海教管理好,不讓他誤入成為有心人的工具。晚輩在今後的發展中,可能免不了借用滄海教的勢力,但是務必會在保證不傷滄海教的根基的情況下借用!”
郭嘉用堅定的目光望著曹興鄭重其事地發誓道。
“好小子,我相信你。這是我滄海教的滄海令,就交給你了!”老人不知道從身上何處變出一塊方圓四寸白玉,上鐫五龍交鈕,旁缺一角,用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郭嘉看到這八個字,還有那缺了又補上的黃金一角突然恍然大悟,這個不就是秦製的傳國玉璽和氏璧嗎?
“前輩,這個不是傳國璽嗎?”
曹興聽到郭嘉如此一問,亦是大為驚訝,沒想到郭嘉竟然知道這是傳國璽,這可是都是不傳之秘,一般人不可能接觸到這麽隱秘的事,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當然他也不會去刻意隱瞞,他本來就打算把這個告訴他。
“是的,這就是秦製的傳國璽!”曹興說道。
傳國璽。此玉原是春秋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伐薪時,突然見鳳凰棲於一塊石頭上久久不肯離去,覺得奇怪,待鳳凰離去後,他仔細地研究了一下,覺得裏麵應該有一塊絕世好玉,當時他獻給楚厲王,厲王使人鑒別說是石頭,於是卞和因欺君之罪被砍了左足。到武王的時候他再次獻寶,武王使人鑒別,仍說是石頭,又被砍了右足。終於到了楚文王登基,不過卞和這次是再也不敢獻寶,因為再砍可能就是腦袋了。
於是他抱著石頭在荊山下痛泣,足足三天三夜,最後眼淚哭盡,竟然泣血。終於被人告知了楚文王,楚文王傳人問話,卞和道:“我不是因為被砍了雙足而難過,我是因為世人皆被蒙蔽,把寶玉當成頑石,把說真話的人當成騙子,所以感到悲傷。”
楚文王這次請人認真查看,並派玉匠慢慢精心打磨,果然從裏麵剖出一塊渾然璞玉,從來沒有見過此等美玉,楚文王讓人將其琢成了鼎鼎有名的玉璧,並以卞和之名,謂之“和氏璧”。
這塊玉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被始皇所得,始皇命良匠將壁雕琢為傳國玉璽,並命丞相李斯刻小篆於上,上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即帝權仍上天所授,上天會護佑它長久昌盛。
秦二世而亡之後,子嬰將傳國璽獻於漢高祖。及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向孝元皇太後索要傳國璽,太後怒斥,並擲之於地,崩其一角,後被用黃金補上。
及至西漢,光武帝劉秀得此寶。傳至獻帝,適逢東漢末年,先為孫堅所得,孫堅後獻於袁術,袁術死,被人獻於曹操,曹公傳於曹丕,曹丕代漢建魏,一直傳至高貴鄉公曹髦。
高貴鄉公曹髦並沒有將其放在身邊,因為高貴鄉公知道這塊玉如果放自己身上肯定要被司馬氏所奪,所以將傳國璽交給了曹興帶走,最後竟然被曹興用來做了滄海教的掌門令牌。
當年司馬炎一直沒有殺曹興,也是因為他一直想從曹興身上得到傳國璽的下落,沒有傳國璽,登上皇位總是不那麽名正言順,畢竟有了傳國璽,才能算是真正受命於天的天子。
“子龍,這就是傳國璽的來龍去脈,你好好保存它,它現在是我滄海教的教主象征。據說得此傳國璽,便有登九五之尊之機,他日你若成九五之尊,希望善待我曹氏一族,還有我滄海教。”曹興推心置腹地對郭嘉說道。
“前輩,不論我他日是否登上九五之尊,我都會盡全力保全曹氏一門及滄海教!”郭嘉語氣堅定地說道,以後的事他不知道,但是有一點他可做到,那就是不負曹興所托。
“好,有你這句話老夫就放心了。”
郭嘉並沒有馬上答複老人,而是思考了半柱香的時間,通過這段時間和老人的交往,郭嘉知道,老人並不是邪惡歹毒之人,而且就憑這套《戟滅天下》的戰技,相信可以讓任何人為之賣命,但是老人並沒有這麽做,而是選擇傳授給了自己,而且是在傳授給自己武技之後才提出這個要求,完全沒有強迫自己的意思。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老人肯定也不會害自己,不然憑借他的功夫,完全沒有必要拐彎抹角,想到這些,郭嘉最後目光堅定地看著老人道:“前輩盡管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老人在牢裏這麽多年,都沒有情緒波動過,這次竟然有點感動,孺子可教啊!
“子龍,老夫的故事前麵你也知道了,老夫就是當年被司馬氏殺死的高貴鄉公曹髦的後人,老夫叫曹興,這個名字也是父王給我取的,希望我能複興曹氏,可惜天不假人,老夫恐怕是沒有機會。當年老夫創立了滄海教,雖然當年入宮刺殺晉帝傷亡慘重,但是經過這麽多年的休養生息,應該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我不知道滄海教是不是還像當年一樣繼承我的意誌,繼續為複興曹魏奮鬥,但是至少我不希望他落入他人之手,為他人所用,那就辜負了我父皇和我的一番心血。
所以我希望你能接替我掌管滄海教,成為滄海教新一任教主。當然如果你不願意,也希望你能在教中選一個適合的人做教主,幫我監督他,避免滄海教走入歧途!
當然老夫也知道你是有想法的人,雖然老夫不會相麵,但也知道你絕非池中之物,如果滄海教能夠助你一臂之力,老夫也不會怪罪,隻希望你慎用之!”
郭嘉聽到自己的心事被曹興看破,不禁臉上一紅,不過倒不以為意,畢竟在老人洞悉世事的眼睛下,也沒啥不好意思的。
“曹前輩,雖然不知道你為何如此看重晚輩,竟然將這麽重要的事托付,但是請前輩放心,我一定不會負你所托,一定將滄海教管理好,不讓他誤入成為有心人的工具。晚輩在今後的發展中,可能免不了借用滄海教的勢力,但是務必會在保證不傷滄海教的根基的情況下借用!”
郭嘉用堅定的目光望著曹興鄭重其事地發誓道。
“好小子,我相信你。這是我滄海教的滄海令,就交給你了!”老人不知道從身上何處變出一塊方圓四寸白玉,上鐫五龍交鈕,旁缺一角,用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郭嘉看到這八個字,還有那缺了又補上的黃金一角突然恍然大悟,這個不就是秦製的傳國玉璽和氏璧嗎?
“前輩,這個不是傳國璽嗎?”
曹興聽到郭嘉如此一問,亦是大為驚訝,沒想到郭嘉竟然知道這是傳國璽,這可是都是不傳之秘,一般人不可能接觸到這麽隱秘的事,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當然他也不會去刻意隱瞞,他本來就打算把這個告訴他。
“是的,這就是秦製的傳國璽!”曹興說道。
傳國璽。此玉原是春秋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伐薪時,突然見鳳凰棲於一塊石頭上久久不肯離去,覺得奇怪,待鳳凰離去後,他仔細地研究了一下,覺得裏麵應該有一塊絕世好玉,當時他獻給楚厲王,厲王使人鑒別說是石頭,於是卞和因欺君之罪被砍了左足。到武王的時候他再次獻寶,武王使人鑒別,仍說是石頭,又被砍了右足。終於到了楚文王登基,不過卞和這次是再也不敢獻寶,因為再砍可能就是腦袋了。
於是他抱著石頭在荊山下痛泣,足足三天三夜,最後眼淚哭盡,竟然泣血。終於被人告知了楚文王,楚文王傳人問話,卞和道:“我不是因為被砍了雙足而難過,我是因為世人皆被蒙蔽,把寶玉當成頑石,把說真話的人當成騙子,所以感到悲傷。”
楚文王這次請人認真查看,並派玉匠慢慢精心打磨,果然從裏麵剖出一塊渾然璞玉,從來沒有見過此等美玉,楚文王讓人將其琢成了鼎鼎有名的玉璧,並以卞和之名,謂之“和氏璧”。
這塊玉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被始皇所得,始皇命良匠將壁雕琢為傳國玉璽,並命丞相李斯刻小篆於上,上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即帝權仍上天所授,上天會護佑它長久昌盛。
秦二世而亡之後,子嬰將傳國璽獻於漢高祖。及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向孝元皇太後索要傳國璽,太後怒斥,並擲之於地,崩其一角,後被用黃金補上。
及至西漢,光武帝劉秀得此寶。傳至獻帝,適逢東漢末年,先為孫堅所得,孫堅後獻於袁術,袁術死,被人獻於曹操,曹公傳於曹丕,曹丕代漢建魏,一直傳至高貴鄉公曹髦。
高貴鄉公曹髦並沒有將其放在身邊,因為高貴鄉公知道這塊玉如果放自己身上肯定要被司馬氏所奪,所以將傳國璽交給了曹興帶走,最後竟然被曹興用來做了滄海教的掌門令牌。
當年司馬炎一直沒有殺曹興,也是因為他一直想從曹興身上得到傳國璽的下落,沒有傳國璽,登上皇位總是不那麽名正言順,畢竟有了傳國璽,才能算是真正受命於天的天子。
“子龍,這就是傳國璽的來龍去脈,你好好保存它,它現在是我滄海教的教主象征。據說得此傳國璽,便有登九五之尊之機,他日你若成九五之尊,希望善待我曹氏一族,還有我滄海教。”曹興推心置腹地對郭嘉說道。
“前輩,不論我他日是否登上九五之尊,我都會盡全力保全曹氏一門及滄海教!”郭嘉語氣堅定地說道,以後的事他不知道,但是有一點他可做到,那就是不負曹興所托。
“好,有你這句話老夫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