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機軌道的檢查工作持續了3個小時,這時飛船距離切入月球軌道“點”還有待機軌道的四分之一周。本著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偉人精神,在總指揮馬國義同誌的指令下,長征10號第三級火箭發動了起來, 載著追天1號飛船和四個宇航員開始在軌道上加速,加速的過程也是脫離待機軌道的過程,切入月球軌道的過程。最終,追天1號飛船以11.5公裏每秒的速度成功進入奔月軌道。
奔月軌道呈橢圓形,遠地點到達月球背麵,行程38萬4000公裏,預計耗時58小時。在漫長的奔月軌道上,四名宇航員不是睡大覺,而是有許多事要做,調整各艙的位置,宇宙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不間斷的修正軌道,檢查各種儀表係統,……
在奔月軌道上,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綜合作用到宇宙飛船上,先是地球引力大於月球引力,飛船會減速,經過一個點後,月球的引力會大於地球的引力,這時宇宙飛船即使沒有動力也會奔向月球。地月引力的此消彼長會讓宇宙飛船的軌道發生改變,所以宇航員們必須實時調整軌道,以保證飛船不會脫軌。
宇航員們不是僅僅他們四個人在戰鬥,地球上還有數千人陪著他們戰鬥,夜以繼日。李二蛋同誌雖然不是航天中心的一員,但他對共和國登月事業貌似很關心的樣子,吃喝都在航天城裏,沒事就到指控中心裏坐坐,看看登月進行到哪一步了,一切是否順利。
地麵指揮控製中心實時收集著世界各地追蹤基地、追蹤站、追蹤飛機、通訊衛星發來的數據,計算機不停的工作著,報告著飛船的準確位置、速度,指揮著飛船減速。
指令艙駕駛員李剛同誌雙手緊握操縱杆,目不轉睛的注視著儀表,如果計算機發生故障,要及時改變手操縱。
登月艙正副駕駛員錢龍和孫勝不停地大聲報告著儀表上的數據……
……
在發射後的57小時38分51秒,計算機發出命令--服務艙火箭逆向噴火。
飛船開始減速,當速度降到預定值時,計算機發出停火指令。
一切是那麽的準確、順利,我追天1號宇宙飛船進入了橢圓形的繞月軌道,距月球最近隻有119千米。
距離登月,還差最後一步。全華夏人民舉國歡慶,全世界人民屏息凝神,等待著登月成功的那一刻。李二蛋同誌的一顆心卻是提到嗓子眼了,因為他知道我追天1號飛船正在被亞特蘭蒂斯人監視著,隨時可能被襲擊。
閑言少敘,繞月一周半後,服務艙火箭再次逆向噴火,飛船速度進一步降低,宇航員時刻做著登月的各項準備。待繞月6圈後,趙偉,錢龍,孫勝,三個宇航員乘坐登月艙和母船服務艙分離,啟動下降火箭進入橢圓形下降軌道,而李剛駕駛的服務艙繼續在原軌道上飛行,等待登月艙從月麵返回,再一起返回地球。
登月艙降落月表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共和國的登月夢能不能實現,全在此一舉了。登月直播收視率在這個過程達到了最**。許多大中專院校選擇停課,師生們守在直播電視機前,一起見證奇跡的那一刻。南海我權利中心,高層領導們放下手頭的工作,目不轉睛的看著直播。……
登月艙的宇航員和地麵指揮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若幹台超級計算機,都在緊張的工作著,隻為達到一個目標,讓我下降的登月艙保持正確的姿態和準確到小數點後三四位的精度,務必做到範圍內的軟著陸。姿態的控製,速度的控製,都要靠發動機來完成,下降發動機、小型製動發動機、著陸精密調節發動機,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發動機。登月艙離月麵越近,引力越大,控製難度越大,但是一切都在掌控中。
13000米,10000米,8000米,……
飛船設計人員和指揮控製人員的一絲不苟取得了匯報,飛船一路綠燈降落到百米高度。
高度100米,速度2.1米每秒。
高度50米,速度1.2米每秒。
高度20米,速度0.1米每秒。
……
哢一下,著陸燈亮了,登月艙三腿著地,塵埃四起。此時此刻的時間是京城時間18點四十分26秒,世人將會永遠銘記這一刻,因為這一刻,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登月夢終於變成了現實。
地麵指揮控製中心內,工作人員的掌聲,激動的叫聲,此起彼伏,大家歡呼雀躍,有的激動得淚流滿麵,有的緊緊相擁。
歡呼雀躍的又何止指揮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全華夏都在歡呼,萬人空巷了都。
指揮控製中心內,有一個家夥的表現很是格格不入,他大神似的坐在凳子上,拉著一張驢臉,兩眼炯炯有神的看著大屏幕,一動不動,連眼睛都不帶眨的。
“李同誌,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說話的是登月總指揮馬國義同誌,他太激動了,上來就給李二蛋一個熊抱。
可是李二蛋卻很不給麵子的說道:“還不算成功吧!待四個宇航員返回地球,再慶祝不遲。”
馬國義同誌瞬間的冷靜下來,說道:“是的,你說的不錯。待四個宇航員安全回家,我們再慶祝。”
登月艙雖然降落在月球上了,但裏麵的三個宇航員不能即刻出去,按計劃他們要先檢查登月艙,然後睡眠用餐養精蓄銳。三個宇航員哪裏等得及,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也等不及,在爭得指揮控製中心同意下,他們在登月艙內僅僅休整了倆小時就要出艙了。
出艙必須要講究一個先後順序,一般來說,第一個踏上月麵的必定會名留青史,第二個就遜色許多,第三個很容易就會被忘記。而待在服務艙的仁兄,現在已經開始被遺忘了。趙偉同誌是指令長,他要第一個踏上月球,這是共和國對他的信任。第二個是錢龍同誌,第三個是孫勝同誌。
奔月軌道呈橢圓形,遠地點到達月球背麵,行程38萬4000公裏,預計耗時58小時。在漫長的奔月軌道上,四名宇航員不是睡大覺,而是有許多事要做,調整各艙的位置,宇宙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不間斷的修正軌道,檢查各種儀表係統,……
在奔月軌道上,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綜合作用到宇宙飛船上,先是地球引力大於月球引力,飛船會減速,經過一個點後,月球的引力會大於地球的引力,這時宇宙飛船即使沒有動力也會奔向月球。地月引力的此消彼長會讓宇宙飛船的軌道發生改變,所以宇航員們必須實時調整軌道,以保證飛船不會脫軌。
宇航員們不是僅僅他們四個人在戰鬥,地球上還有數千人陪著他們戰鬥,夜以繼日。李二蛋同誌雖然不是航天中心的一員,但他對共和國登月事業貌似很關心的樣子,吃喝都在航天城裏,沒事就到指控中心裏坐坐,看看登月進行到哪一步了,一切是否順利。
地麵指揮控製中心實時收集著世界各地追蹤基地、追蹤站、追蹤飛機、通訊衛星發來的數據,計算機不停的工作著,報告著飛船的準確位置、速度,指揮著飛船減速。
指令艙駕駛員李剛同誌雙手緊握操縱杆,目不轉睛的注視著儀表,如果計算機發生故障,要及時改變手操縱。
登月艙正副駕駛員錢龍和孫勝不停地大聲報告著儀表上的數據……
……
在發射後的57小時38分51秒,計算機發出命令--服務艙火箭逆向噴火。
飛船開始減速,當速度降到預定值時,計算機發出停火指令。
一切是那麽的準確、順利,我追天1號宇宙飛船進入了橢圓形的繞月軌道,距月球最近隻有119千米。
距離登月,還差最後一步。全華夏人民舉國歡慶,全世界人民屏息凝神,等待著登月成功的那一刻。李二蛋同誌的一顆心卻是提到嗓子眼了,因為他知道我追天1號飛船正在被亞特蘭蒂斯人監視著,隨時可能被襲擊。
閑言少敘,繞月一周半後,服務艙火箭再次逆向噴火,飛船速度進一步降低,宇航員時刻做著登月的各項準備。待繞月6圈後,趙偉,錢龍,孫勝,三個宇航員乘坐登月艙和母船服務艙分離,啟動下降火箭進入橢圓形下降軌道,而李剛駕駛的服務艙繼續在原軌道上飛行,等待登月艙從月麵返回,再一起返回地球。
登月艙降落月表是個驚心動魄的過程,共和國的登月夢能不能實現,全在此一舉了。登月直播收視率在這個過程達到了最**。許多大中專院校選擇停課,師生們守在直播電視機前,一起見證奇跡的那一刻。南海我權利中心,高層領導們放下手頭的工作,目不轉睛的看著直播。……
登月艙的宇航員和地麵指揮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若幹台超級計算機,都在緊張的工作著,隻為達到一個目標,讓我下降的登月艙保持正確的姿態和準確到小數點後三四位的精度,務必做到範圍內的軟著陸。姿態的控製,速度的控製,都要靠發動機來完成,下降發動機、小型製動發動機、著陸精密調節發動機,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發動機。登月艙離月麵越近,引力越大,控製難度越大,但是一切都在掌控中。
13000米,10000米,8000米,……
飛船設計人員和指揮控製人員的一絲不苟取得了匯報,飛船一路綠燈降落到百米高度。
高度100米,速度2.1米每秒。
高度50米,速度1.2米每秒。
高度20米,速度0.1米每秒。
……
哢一下,著陸燈亮了,登月艙三腿著地,塵埃四起。此時此刻的時間是京城時間18點四十分26秒,世人將會永遠銘記這一刻,因為這一刻,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登月夢終於變成了現實。
地麵指揮控製中心內,工作人員的掌聲,激動的叫聲,此起彼伏,大家歡呼雀躍,有的激動得淚流滿麵,有的緊緊相擁。
歡呼雀躍的又何止指揮控製中心的工作人員,全華夏都在歡呼,萬人空巷了都。
指揮控製中心內,有一個家夥的表現很是格格不入,他大神似的坐在凳子上,拉著一張驢臉,兩眼炯炯有神的看著大屏幕,一動不動,連眼睛都不帶眨的。
“李同誌,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說話的是登月總指揮馬國義同誌,他太激動了,上來就給李二蛋一個熊抱。
可是李二蛋卻很不給麵子的說道:“還不算成功吧!待四個宇航員返回地球,再慶祝不遲。”
馬國義同誌瞬間的冷靜下來,說道:“是的,你說的不錯。待四個宇航員安全回家,我們再慶祝。”
登月艙雖然降落在月球上了,但裏麵的三個宇航員不能即刻出去,按計劃他們要先檢查登月艙,然後睡眠用餐養精蓄銳。三個宇航員哪裏等得及,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也等不及,在爭得指揮控製中心同意下,他們在登月艙內僅僅休整了倆小時就要出艙了。
出艙必須要講究一個先後順序,一般來說,第一個踏上月麵的必定會名留青史,第二個就遜色許多,第三個很容易就會被忘記。而待在服務艙的仁兄,現在已經開始被遺忘了。趙偉同誌是指令長,他要第一個踏上月球,這是共和國對他的信任。第二個是錢龍同誌,第三個是孫勝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