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張家三子,父親將李揚叫到別處,歎道:“囡囡之事你都知道了?”


    李揚點頭。


    “那方才之事也是你安排的吧?”父親又道。


    李揚仍是點頭道,是。


    “好,很好!我兒大了。”父親拍拍李揚的肩頭,輕輕的點頭:“做的甚好,為父不如你!走,陪父親走走。”


    囡囡之事終是解決了,在李揚寫了書信與裴相公求情,這等小事裴相公也樂得落個人情,又常於信安郡王走動,加之聽說金吾將軍張去逸有心讓自己的兒子拜李揚為師,便隨手辦了將張子仁去了一個中下縣去任主薄。


    至於買美人之事,則交了李蒼頭去辦。未用十貫就買回了兩個番娘送了過去,三子自是高興馬上就要寫休書。而張家太爺則痛罵一通,但李蒼頭又道,這罷,那便讓張家大郎回來好了。這下張家太爺也不說話了,三子見家中已有反對之氣,便寫痛快的寫了休書,緣由是不守婦道。


    這不守婦道的囡囡看罷愣了,二行清淚順消瘦的臉頰落下。


    李揚這幾ri也是探聽清楚,張家因何前敬後倨,原因也讓李揚臉上臊了半天,竟是囡囡圓房時未曾落了紅,這便讓張家懷疑囡囡在外麵早就有染山村桃源記。自那以後三子就再也未進過囡囡的房裏,同時囡囡也便開始了受苦。這事又不能去問,李揚隻能暗暗的在心裏歎息不已。


    過了幾ri,李揚在族老的主持下,於宗祠補了加冠禮。同時父親又將茉莉康氐補入了族譜,這下茉莉高興了好幾ri,連帶著這院子裏到處都充滿了歡笑,而李揚則是更是樂在不言中,在閨房之間可是大呼快活。


    進了十月,天漸涼起,李揚著家裏人都備了夾衣,至於柳葉兒更是馬虎不得,早早的在房裏備了火盆,至於火炕則用這邊到處都在采的石墨來燒,倒比炭熱的曆害,至於為何不在火盆裏添加,皆因有人被毒倒致死,所以便罷了。


    看看ri子已是不早了,李揚便打算動身,在走之前,安頓母親道:“母親,囡囡之事切不可cā之過急,凡事都講個因緣,上天定會與小妹幸福的。“


    母親點頭應下了,然後慌張的問道:“莫不是我兒大郎要走了?”


    “是,母親,兒過幾ri便要去沙州了,誤了歸期那是要記過的。”李揚隻得實說。


    母親別過頭去,揮手低道:“走吧,如是有機會,可否離著近些,就算官做的小了也是無妨。”


    “知道了。”李揚知道母親又是傷心了,便跪下嗑頭道。


    母親扶起而道:“去吧,這幾ri多與你娘子聚聚。這次回來都為了家事,反而你們相聚少了。”


    李揚點頭,轉身去了內宅,見諸女都在柳葉兒房裏,陪著她說話,便笑笑道:“今ri好巧,竟都在清河這裏,莫不是嫌自己屋子冷,來這裏烤火來了。”


    “阿郎真是偏心,為何不在各房裏都安了火盆,要知道這裏好冷。”太真自小在南邊,一直未受過這種寒冷,噘了嘴叫道。


    小荷笑道:“好了,明ri也給你安個。夫君的年俸也快下來了,倒不至於接不上,買了二個番娘用了不少的錢。前ri接了一車上好的炭,又花去了幾貫,妹妹,你看下家中還剩了多少?”倒是問了管家的喀秋莎。


    喀秋莎想了想道:“說起來還有十餘貫,但眼看到十月上元節了,還需留下些,更加上給瑤兒與莫然的換衣錢、各房的開銷以及婆婆與公公那邊還需買個丫頭照顧,這都要用著錢,這樣下來剩不下多少,大約三、四貫而已。”


    “哦,那便都早早的安上吧,再買些石墨回來,平ri燒水就在院裏用它了,這樣也能節省些。另外ri後你們多照應母親那邊,如今囡囡也回來了,盡量讓她寬心些。還有就是平ri裏出門時多帶著些人。”李揚吩咐道。


    小荷笑了接著話頭道:“這些妾身安排就可以了。阿郎來尋我們,可不是就為說些這個吧?”


    朵兒低沉的哭起道:“夫君這般安排可能是要去沙州了,阿姊,他還不許我們跟著,真是好狠心!”


    另外幾女也是著急的問道。


    李揚點頭道:“快了,再過幾ri便要走了。河西不太安穩,你們跟著為夫心裏不安。”


    “那我們不做這個官了,安安穩穩的回來過ri子不好嗎?”茉莉急問。


    “妹妹們,莫要說了,阿郎這般都為了我等好,等局勢好些,是會讓我們去的。”小荷發了話,朝李揚微笑,“阿郎你大可放心的去,家中有我們把持,自己在外要小心。”說著便哽咽了起來。


    李揚不知如何收場,見眾女淒淒,哄了這個哭了那個,實是煩了朝眾女長揖一禮道:“好了,為夫給娘子們賠禮了,是為夫不好,讓娘子們傷心了。為夫在沙州一定會與家中捎信的。”


    眾女哭哭涕涕一陣子,便商量起與李揚帶些什麽,最後決定仍讓李蒼頭、劉一兩人跟著,至於身邊服侍之人各房都想將自己的丫頭給李揚帶去嫡殺。李揚拒絕道:“不了,為夫想用不了多時便會再次回來,這邊人手也不多,加之清河又有身子行動不便,所以這內宅的人為夫就不帶著了。”


    惹得妻妾難過了一陣子,最後答應陪眾女去一次采藥山方才哄著開心起來,但那絲淡淡離別前的愁悵是如何也抹不去了。


    十月十ri,李揚離別了不舍的家人,出了雲州,順南而下去往長安。


    中間進晉陽去拜了朵兒父母,如今小弟也大了,也與一小娘子訂了親事,說起迎娶朵兒時的事情便緊張了起來,直怕到時自己也挨了捧子。又至蒲州,去見了恩師,讓恩師罵一頓又誇了一陣,最後得意洋洋的對眾官佐說道:“這是我徒兒,如今是沙州司馬!”讓李揚尷尬了少許,最後恩師興奮之餘,與人當席拚起了酒,結果喝了個大醉,回去好一通讓師母埋怨。出恩師那裏,再一次踏進了二姥爺之門,自是讓一家人歡喜不已,最讓李揚吃驚的是那人稱辣娘子的小姨竟然懷有身子,臉紅似火的羞答答起來,但說過幾句話後本xing露了出來,挽了胳膊就要拉著李揚去找人喝花酒,讓姨夫的那張臉有如紅布,直道,真是有損門風。但讓小姨過來掐了一把便正坐在凳上,慢慢品茶去了。


    離了熱熱鬧鬧的蒲州,李揚懷著一絲別意的心情進了長安。


    去尋了如今的裴相公,道謝萬分,將從雲州帶來的上好皮貨送了過去。裴相公眼露驚異之sè,連聲說好,但是卻拒收了,說道:“本官如今甚好,不能壞了規矩。”又指了那幾領蒲州麻紙道,“這紙,老夫便留下了。”開飯之時,見清淡幾樣小菜,李揚低頭不敢直視於裴相公,直道裴公實為真君子,自己太多卑賤,不敢生有絲豪的不敬之意。


    從裴府出來,四顧長安街坊竟不知往哪裏去。半響想起在突厥牙帳中與金吾將軍張去逸有約,於是往張宅走去。遞了名貼,李揚無事等在門外,不一會的功夫中門竟是大開,裏麵笑眯眯的站著金吾將軍張去逸朝李揚躬身施禮道:“出來晚了,請李司馬見諒!”出來便來挽李揚之胳膊,從中門而進。


    李揚忙閃過回禮道:“張將軍,這,這如何使得。”


    “使得,如何使不得。李司馬重情重約是君了,再說這也是替我的不孝兒女恩師而開,也說的過去。請李司馬,走正門。”拉著便走。


    進了客廳,客氣了幾句,將收弟子之事說定,便讓人去叫了兒女過來見李揚。


    不一會有仈激u歲的二個男童過來,規規矩矩的過來施禮道:“見過父親,見過李司馬。”


    張去逸笑著對李揚道:“這便是犬子,大郎仁誌,二郎仁向。”又指了李揚說道,“這便是你們早就想見的李司馬了,還不大禮相拜!”


    兩孩童跪下又拜,李揚知道這ri後必是自己的徒兒,便穩坐在上麵受了。


    “明ri正是個好ri子,李司馬你看就定在明ri收徒如何。”見二兒乖巧的拜過站於自己身後,心裏滿意便開口朝李揚問道。


    李揚點頭稱好。


    這時門外露出一俏利的女童朝裏目不轉睛的看著,見李揚注意敢自己,臉上一紅又縮了回去,不一會又是爬著門框瞧過來。


    張去逸見狀,怒道:“玲兒你來做甚?!”


    那七歲女童見事情敗露,索xing大方的進來,跪於地上仰頭狡黠的說道:“父親息怒,女兒隻是聽聞兄長恩師前來,一時沒能忍住想過來看看,原來卻是個少年的郎君。女兒也知三人行必有我師,隻不過看著這少年郎君實是有些麵少,也不知習的書還是識的禮?”


    “大膽!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兒家,不去繡紅做女工,你倒是跑來這裏撒野重生之淨化空間!還不退下!”張去逸實是讓這女兒氣著了,拍案而怒罵。


    女童見父親真是生氣了,也好像是被嚇的哭了,說道:“奴家不過是想說,不能讓那無良的庸材來教授兄長,這有何錯!”


    “好好好,連為父的話都不聽了,看來平ri裏慣你太過了,真不知狂妄從何寫來。仁誌,你二人還不快將她拖回去,真是丟人現眼!”


    李揚見此女童說如此的話,這臉上也是掛不住,又一想到何必與她至氣,真是活的越來越倒退了,當下也笑著阻道:“張將軍,莫要生氣了,小大姐也說的有理,不必著怒。”


    見兒子將那不依不饒的女兒拉走,又聽了李揚這句話,張去逸的臉上好看了些,幹笑了二聲道:“家風不嚴,讓李司馬真是見笑了。也不瞞李司馬說,我兄弟五人隻一女兒,自是憐愛有加,所以才落了如此下場。平ri裏還算安穩聽話,今ri不知為何從裏麵跑了出去,真是得罪了,去逸與李司馬賠禮了。”


    “張將軍說的哪裏話了,小大姐生xing率直此乃真xing情,萬萬不可失了這份難得的純真。”李揚說著客氣之話。


    眼看已過未時,李揚便提出告辭,張去逸挽留用飯,李揚客氣的謝絕了。


    出了張宅,見李蒼頭與劉一持馬等在外麵,便點了點頭走了過去,剛要騎馬,就聽前邊有人在喚道:“那騙人的庸師,你站住!”語氣頗為不敬。


    李揚轉頭瞧去,卻是那名叫玲兒的張去逸之女將頭從牆角探出朝這邊叫道。


    “走,去信安郡王府上。”李揚皺眉,不想與她一般見識。


    “你與我站住!”張玲兒喚了幾聲,卻見李揚四平八穩的騎了馬慢慢的走開,不由的大怒罵道,“你等著,明ri再讓你好看。”


    在京都,李揚也沒幾個深交之人,不過信安郡王是他一直仰慕之人,於是第三個便排到他了。


    到了郡王府,卻是撲了個空,家仆接了名貼報歉的回道:“真是不巧,王爺還未從都省回來,請李司馬進來等候,小的去知會公子,請他過來接待李司馬。”


    李揚拱手笑道:“不必了,本官明ri再來拜會。”說罷便走了。


    “老爺,我們夜宿何處?是河西會館還是雲州會館?”李蒼頭問道。


    “河西吧”


    到河西會館下了馬,見了館首遞了牌子,館首不敢怠慢,讓人掃了二間正房出來,陪著笑領著過去瞧了,見李揚滿意,便知趣的問了聲安退了出去。到劉一和李蒼頭那房裏,問了李揚喜食什麽,往李蒼頭手裏遞了一吊錢,笑著失禮了便告退下去作了準備。


    未等用飯,門人有的喚道:“哪間住著沙州李司馬?”


    不等李揚出去,館首輕問:“敢問是哪個府上的來人?”


    “開府儀同三司、信安郡王府!”那人回道,“我家王爺請李司馬過去赴宴。”


    李揚忙走了出去,知道信安郡王加封開府儀同三司,這必是府裏的職官,於是拱手道:“本官正是。敢問是哪一位親隨。”


    那人忙過來躬身施禮道:“下官是信安郡王府行參軍,來請李司馬過府赴宴。”


    “謝過郡王了,本官晚些定去,還望回去知會郡王一聲。”李揚沒想到信安郡王如此看重自己,便滿心歡意的答應了。


    待來人去後,李揚翻看手中的名貼,平平淡淡,隻寫了李禕二字無雙夜二之統一。


    館首過來施禮道:“李司馬,此時與赴宴之時尚早,小的特準備了些甜品點心,請李司馬先行墊付。”


    “哦,那多謝了。端進來吧。”李揚往裏走道,“讓本官的隨從一並用些。”


    “是,李司馬,小的早已吩咐下去了。”館首小心的回道,見李揚高興,便又說道,“小的有一事相求,還望李司馬答應。”


    李揚皺眉,那館首忙道:“請李司馬為河西會館題幅字,請司馬應承。”


    “好吧”李揚聽到是這事,便答應了下來。


    館首長揖到底,直呼多謝,便急sè而去。


    用了些點心,李揚留了河西二字便領了親隨去信安郡王府。


    這次守門的府兵卻是眼尖,見李揚過來,高聲呼道:“沙州李司馬到!”


    “是李司馬到了。”從裏麵走出幾人,先前之人拱手道,“在下信安郡王府掾,特在此恭候。”


    “不敢勞駕上官。”李揚拱手回道。


    接過李揚遞過的名貼,信安郡王府掾施禮道:“客氣了李司馬,郡王正在客廳等候。請隨我來。”不敢稱本官,隻因權勢不一罷了。


    “敢問上官,今ri可是請了誰人?”李揚小心的問道。


    信安郡王府掾不敢得罪,隻得如實回道:“倒也不多,吳王祗、裴相公,張相公,李相公,還有工部韓尚書、新昌公主附馬都尉蕭衡、太子中書姚異等人。”


    “哦,多謝了。”李揚謝道,從袖裏滑出一塊美玉遞於信安郡王府掾手中,“下官與兄長一見如故,這個小玩意就留個念相。”


    信安郡王府掾推托了下便收起來了,又低聲說道:“即是賢弟如此客氣,兄長也不能白話要人的東西。這些人中,要小心的回話,起碼如是張九齡張相公與李林甫李相公問起話來,還望賢弟看風說話,這二人有些不大對付。”


    “謝兄長。”李揚小聲謝道,見已是過了二屋院子,這裏有了眾多的府官,於是便不在相問,隻是相跟的身後,目不斜視的走過。


    又進了一層院子,來至天井處,那信安郡王府掾回頭說道:“請李司馬稍後,侍我去稟告。”


    “請”李揚規規矩矩的站在階下而候。


    不一會信安郡王府掾出來喚道:“李司馬,可以進去了,郡王正與吳王、眾位相公說著話,現請你進去。”


    李揚朝他點頭,將身上的衣袍整了整,正了正襆頭,小步上了階,隨了其身後,低頭走了進去。


    當走進正廳後,就聽信安郡王大笑道:“是少年司馬進來了,快請,來坐,請上茶。”


    李揚忙躬身施禮後,抬頭迎了笑嗬嗬的信安郡王說道:“謝郡王。”


    這時有二道與眾不同的目光直直的盯在李揚身上,李揚不敢多看,讓人引了入座,這才看了幾位。


    裴相公就不必說了,吳王李祗與其兄有七八分的相似,工部韓休韓良士一付嚴肅之像,神sè剛毅,附馬都尉蕭衡則是有些病態,其形也瘦小,姚太子中書看年紀最多四十,顯的十分的年輕,而左首第一人長的一幅極為jing明的樣子,一雙閃著智慧光芒的目光正直盯盯的瞧著自己,讓人無處藏身,而另一道目光則是屬於一位好人模樣的老者,慈眉善目顯的很是親近,但那目光卻是盯在身上發著冷。</dd>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揚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家郎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家郎君並收藏大唐李揚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