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試比歲試嚴格些,但趙小舍人有背景有人脈。


    林鵬舉隻管寫答案,其餘不用他操心。


    傅景亭也要參加這次科試,他雖對自己有信心,也不敢太過托大。和奶兄董清河短暫相聚後,便打算直接回去書院。


    董清河請他若是不著急,不如在原地等上幾天。說是他這兩日得閑,也可以幫著三少四下打探一二。


    傅景亭一聽,覺得使得。


    反正看書在哪裏都能看,便辭別了郭誌堅給他的那兩人,請他們回去據馬山。那兩個見他如今,有個做公人的奶兄照看,也都放心離開。


    幾個人,加上董清河又在酒樓裏吃了酒,這才兩下裏分開。


    這些天,董清河忙著查辦樁殺人潛逃的案子。具體案情是有戶人家,有個不得誌的夫君。此人從朋友處借貸後,傍晚醉醺醺的回家。


    他家娘子因被小兄弟找人告知她,親娘病了。臨時回去娘家探望母親,所以並不在家。這位醉了酒的男子,便身懷錢財晚間獨自在家。


    第二日早起。鄰居發現他家大門敞開。向裏看去,堂屋門也開著。


    鄰居一時好奇,往裏走幾步定睛一看。那位醉酒男子,頭朝裏腳朝外趴在地上。看形貌不大正常,過去查探,才發現這人早死了。


    鄰人不敢隱瞞,跑去衙門報知當地官府。


    官府來查驗時,沒有發現朋友說的那筆錢財。另一方麵,他家娘子回到娘家,卻發現親娘好端端地在家裏坐在。


    那位縣老爺由此判定娘子說謊,推斷定然是因為丈夫不得誌,妻子生了外心。夥同他人害死親夫,謀奪錢財。


    但是對錢財具體數目沒法認定,多少全憑借錢的那位朋友自己說。


    還有個疑點,就是這位娘子的娘家家境富裕,並不像是會謀奪錢財的人。


    小娘子之後被捉進大牢,判了個秋後處決。


    小娘子的家人不服,上告到了州府衙門。這事最後,就落實到了董小哥頭上。


    董小哥仔細訪問過這位死者的親朋好友,發現死者生性懦弱,平日並沒有得罪過什麽人。


    夫妻兩個日子貧寒,卻是相濡以沫,共患過難的糟糠夫妻。所以那位縣台的推論,其實不能成立。


    董小哥私下裏把這個案子,定性為一起臨時起意的凶殺案。錢財什麽的,可能是凶手順手牽羊,也可能就是殺人者作案的目的。


    他在排查了當地的無業人員,確定這些人都沒有作案時間後,便把嫌疑鎖定到了過路的江湖人身上。


    董小哥估計,很有可能是某個亡命徒式的武林人。行走路過那戶人家,陰差陽錯,做下了這起案件。


    有了這個大概方向,他就四下裏尋求三教九流的朋友幫忙。


    可能一般思維裏,認為捕快是朝廷的鷹犬爪牙,江湖人多是些不愛受法度拘束的不羈男女,兩下裏怎麽會有交集。


    其實不然,江湖人中有好漢、也有奸邪神逆虛空。有大名遠播的英豪梟傑、也有籍籍無名的布衣小卒。


    便是同為捕快,其中也有董清河這樣秉承正義,希望以一己之力,還大眾百姓清白公道的好人。


    可見,黑白善惡從來混作一團。一念生即為菩薩,一念起即為修羅。不過是人在做,天在看,各持本心罷了。


    董小哥在本地有些人脈,他便先找到了賣豆腐的小乙哥。


    小乙哥蒙董小哥照拂過幾回,對他的為人處事頗為了解,就主動給他提供了一個線索。


    叫他去向本地消息最靈便的,“徐耳朵”徐老二谘詢,或者有消息也未可知。如此也算是,還他以往的人情。


    董小哥謝過小乙哥,就去了茶館坐下。要了壺茶水,正好是徐老二過來招呼他。


    確認此人便是他要找的人後,他就向徐老二說明,說自己是小乙哥介紹來的。


    徐老二聞言,人也義氣起來。


    從猥瑣小跑堂,一下變得正派高大,臉上意味深長笑道:“這位兄台,既是自家人介紹來的。有甚用得上我的,盡管拿來問我。”


    徐老二很喜歡接待這些問詢者,一則可以從中體味到,身為江湖人的隱秘快樂。二者這些人問了不會白問,便是徐老二自己不提,他們也會主動給些報酬。


    每次徐老二都表現的“混江湖講的就是一個‘義’字,提錢做什麽,恁俗。”但一番推讓後,還是會心情愉悅的,把那些報酬盡數收下。


    既然總是要收的,為什麽一定要有個,三辭三讓的前戲呢。


    這裏有講頭,包含著徐老二根據幾十年的人生閱曆,總結出來的一個道理。


    人性本賤。


    很多時候,你越是迫切想要的東西,別人很大可能越是不給。你越是把財物往外推,對方卻越是上趕著,把東西往你懷裏送。


    徐老二還給這種現象,找了一條理論依據,證明自己的睿智。


    這句話來頭不小,“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出自老子《道德經》,本意是付出才有回報。


    到了徐老二這裏,就成了真謀求之前的假謙讓,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延伸和拓展了吧。


    董清河和徐耳朵在角落裏嘀嘀咕咕,宋蟈蟈無意間向他們那邊望了兩眼,結果瞧出了問題。


    這些時日過去,宋蟈蟈也看出徐老二不是個凡人。


    從行事做派來看,應該是江湖上專做倒賣消息的順風耳。


    但這事與她無幹,她隻是隱沒在此,求個安身之地罷了。唯一要留心的,就是提防哪日,這姓徐的窺破她的行藏,把她給賣了。


    所以,平日宋蟈蟈和徐老二親近,其實更多的,是為了就近查看徐某人的動向。


    今日見到個陌生人進茶館裏,這麽快就和徐老二熟絡起來。


    宋蟈蟈猜測出此人,多半是個消息的買家或賣家。再看第二眼,哎呀媽,這人居然還是個公門差人。


    宋蟈蟈是衙內出身,又做過廂軍虞候。對官府中人,天生有特別強的辨別能力。她也說不上具體是有什麽不同,反正公人和普通民眾站在一處,就是看起來有些不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紈絝女衙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水木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水木犀並收藏紈絝女衙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