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舉受傷的事,由傅家莊傳到了林家,林任氏和林老秀才擔心說話,不小心說漏了嘴。林嬋娟才知道父母做主,要把她嫁給傅家的五少傅斌亭。她心中已有相許之人,自然不肯答應這樁婚事。但這件事上,不光林任氏一力堅持。連事先對這樁婚事不大滿意的林老秀才,在這個時候也站在了林任氏一邊,共同打壓起了不肯順服的林嬋娟。林嬋娟麵上柔弱,內裏卻是個像極了林老秀才的倔強性子。別的事也就罷了,唯獨在這件事上,她要忤逆雙親。因著寄居在別個府上,林任氏不好大張旗鼓地治她,便隻是把人拘在屋子裏不給飯吃。三個子女裏,嬋娟最小,沒想到這個時候最是硬氣。林任氏不讓她吃飯,紫鵑偷偷送饅頭包子給她,她全原封不動地奉回。
紫鵑心疼小妹,在二位高堂那裏也沒有她開口的份。她這會又擔心長兄林鵬舉,帶著傷情上路,不曉得情況如何。便和母親說道,如今州府局勢平靜,城郊的寺廟庵堂的香火,重新興旺起來。後衙的主家趙夫人要出城,去吃幾天齋飯為州府百姓祈福。不如讓她和嬋娟前去侍奉,一來略表對趙府的收留的謝意,二來姊妹也可換個環境散散心。聽說夫人此次還邀約了州府城裏城外,好些有頭有臉的人家同往。想來於安全一事上,並不用擔心雲雲。
這事林任氏也是知道的,其實紫鵑隻曉得其一。不曉得其二。趙大人家的趙小舍人老大不小,尚未婚配。聽府裏婆子閑話,趙夫人近些年來,每年都要辦上好幾場這樣年輕女兒雲集的聚會。除去官麵上的交際應酬。幫著州府趙大人疏通人脈、活躍氛圍。便是自家挑選兒媳之餘,也與人做順水人情。各府的夫人小姐都聚在一起說笑玩樂,有給自家兒郎們相看好女的,也有想推銷出自家女兒,接上一門好親事的人家。所以和趙夫人的聚會相當的,同一時間,左近必定還有一個各家公子文生的詩會。這次趙夫人把聚會的地點放在庵堂,那麽那群少爺公子的茶話會,多半就在臨近的寺廟禪房。
說實話,林任氏對於姐姐小任氏牽的這門親事。也不是十分滿意。隻是前番錯過了三少。傅家二夫人的次子傅二少的婚姻。又不是她們能插得上手的。三房四少傅宇亭,那是絕對不行。如此年歲相當的便沒挑沒撿,隻剩下一個庶出的五少傅斌亭。聽了紫鵑的提議。林任氏不由地動了心。嬋娟到底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能給她更好的,就不會給她次一等的。再說紫鵑,長久留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終歸還是要嫁出去才好。
於是林任氏便打點些針線,又拎了些點心,求到趙夫人那裏,請她帶上自家兩個女孩兒去伺候。趙夫人因見趙大人和兒子趙小舍人都對這家人客氣,便也不在林任氏麵前擺官太太的譜。親親熱熱地叫紫鵑嬋娟到時一定過來,也不要說什麽伺候不伺候的話。年輕小姑娘哪有不愛出門玩的。隻當是和伯母一道出門踏青便好。林任氏沒想到受到這番禮遇,一時間受寵若驚,又說了好些感激的話回去。隔日紫鵑便和嬋娟手挽手,跟著趙夫人去了城郊。
傅家遭了兵禍,又損失了許多浮財,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於當初言傳,說傅家和前太子後來的偽帝安平帝有瓜葛之事。其後複興帝的朝廷,並未明文對傅家追究,可見此乃以訛傳訛。隻是傅家在城裏的大宅被付之一炬,一時半會蓋不起來,一家人都得窩在城郊,這情形著實慘了一些。
趙夫人給女眷們的請柬,傅家也得了幾份。按說傅家作坊剛發生了那場血光之災沒多久,男男女女都不宜出門玩樂。可四姑奶奶從老夫人院子裏,看過林鵬舉回來,就見女兒神情有些恍惚。之後宗少、大少,帶著個陌生男子,天未大亮時,到她們院子裏取三少夫人留下的那個大香爐。黃思婷的丫頭事後回說道,其中那個陌生男子。便是頭一日送春妮來的那個,小姐還曾和他說過話。四姑奶奶聞言若有所思。之後春妮無端失蹤,因為人是在四姑奶奶的院子裏丟的,她們娘倆以及同住一處的三夫人小任氏,在人前都鬧了個不快活。正好趙夫人的請人吃齋的請柬到了,便如及時雨一般救了這幾人。
四姑奶奶借口黃思婷受了驚嚇,想去庵堂裏住些時日,等家裏事情了了再回來。小任氏更直接,說七少是年幼夭折的,擔心還在吃奶的八少被小鬼衝撞。二爺這幾日心裏都不好受,四妹說的那個理由也還罷了,外甥女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女娃,確是受不了那些血腥殘忍。可小任氏說的這話,他就不愛聽了。
七少傅浩亭在別人眼中,興許是個被阮姨娘的溺愛,毀了的孩子。一個像他的姨娘生母一般,上不得台麵的小庶子。可在二爺眼裏,幾個孩子,唯有這一個最讓他心疼。別說大少二少那兩個少年時,便老氣橫秋的嫡子。便是同為庶子出身的五少傅斌亭,這孩子也從沒像小七那樣,見著二爺麵便會主動撲上來叫爹。逗弄一下,還會滿地打滾撒潑。這些無賴事情擱在別個身上,做出來大約都要叫人生厭。可小七生的好,像阮姨娘多過二爺。即便是撒潑耍賴,也叫人恨不起來。家裏上上下下,多少人都喜歡這小子。連嚴厲的老祖母任老夫人,見到七少怯生生的小模樣,也從來沒對他疾言厲色過。
小任氏從老夫人那邊算起來,是七少的堂姑母,從三爺那邊算起來,是浩亭的三叔母。怎麽能就這樣惡毒,說一個可憐可愛的小孩子。想到七少身死,連屍身都湊不齊。二爺一時老淚縱橫,再無暇應對這些莫名其妙的人。隻交代二夫人道,誰愛去哪去哪,這個家便這樣吧。二夫人沒有二爺這樣深的感觸。但對小七和幾位姨娘多少還是比外人多些感情,因此也不喜歡小任氏這樣說話。麵上還是客氣請她們放心去庵堂住著,心裏卻巴望著她們此去,千萬多住些時日再回來。這樣的親戚,見麵就要糟心。
四姑奶奶和小任氏不管這許多,各自帶上兒女人馬出了門。大少親自領著人把兩位尊長送到地方,才回莊子上。大少夫人蘇氏和二少夫人慕容氏,何嚐不想從此刻傅家的沉重氛圍裏脫身。隻是這二人,大少管了家業,相應的大少夫人蘇氏。便要打點莊子上的各處事宜。二少夫人是小兒媳。每日就跟在婆婆孟氏後麵。伺候照料婆婆的婆婆任老夫人。任老夫人中風癱在榻上,頭腦先時糊塗。後來經過調養,漸漸清明起來。人卻比當初行動利索時。更加難對付。林鵬舉受傷來莊子的那日,他自己覺得給傅家添了好些麻煩,其實慕容氏和孟氏都感激死他了。
那日作坊出事,下人到孟氏這裏回話,慌慌張張,讓任老夫人聽了一耳朵。老太太不問青紅皂白,把傅家的禍事歸咎到三少和三少夫人身上,破口大罵這兩人。罵著罵著,還把三殺的生母,已故的薛氏牽涉進來。罵得有多難聽。不好細表。當著屋裏屋外上下人等的麵,這罵人的是尊長,被罵的既有同輩人,也有已故的長輩。二夫人婆媳聽得耳中,兩人都倍感尷尬。孟夫人心疼兒媳婦慕容氏,打發她到外間照看茶水,自己輕聲開口勸婆婆道:“母親,三少和他媳婦在此之前便離開了。這事是樁意外,和他們無關,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
孟氏不這樣說話也就罷了,她雖繞開了“薛瑤琴”那三個禁忌的字眼沒提,隻為兩個小輩申辯。任老夫人還是勃然大怒,老太太聞言,眼神惡毒地看向二兒媳婦,罵道:“我就知道,你們為了家業,都巴不得我早死。說吧,他們又給了你什麽好處。你不是清高的將門女嗎,竟然也和山賊是一夥了。”孟氏活了幾十歲,自己都是做了婆婆的人,沒想到還會被一起生活大半輩子的婆母這樣說。頓時心裏多年的委屈翻湧上來,別人都覺得任老夫人偏心親生兒子,把家業裏外都交給了二房。孟氏嫁過來,便是個現成的當家奶奶。
可有誰問過孟氏自己的想法,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兒,當初把她嫁給傅家二少,可不是奔著掌家夫人的名頭來的。父母兄長自幼嬌養她,長大給她尋了個商賈人家的次子,隻是想讓她今生,無憂無慮過舒坦日子罷了。如今這結果,別個都以為她是占了便宜的那個,卻不知道這並非是她所求。她勉力維持局麵,為傅家鞠躬盡瘁。可她這樣盡心盡力,又有什麽好結果。孟家失勢,傅二原形畢露。流連花叢,弄出一個又一個庶子。外麵還有好些不問情由,自封得來的道德楷模。為受了屈待的大爺一家鳴不平,少不得用刻薄言辭攻擊孟氏,說她有手段,為兒子霸住了家業。孟氏氣得,連個吐露委屈的地兒都沒有。
任老夫人偏心是事實,大爺沒有兒子也是事實。日後傅家的一切,必定要交到她的長子傅佳亭手上。為了兒子,孟氏全都忍了。
如今,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把這些是非強加在孟氏身上的任老夫人,竟然說出這樣傷人的話,孟氏的心碎了一地。任老夫人見孟氏氣得哭了,卻像發現了一個有力的攻伐對方的武器。抓住傅家的家產,翻來覆去地說個不停。孟氏無力反駁,也不好和個時而糊塗時而清醒的老人家真個計較。隻好全都聽著,在一旁默默落淚。慕容氏不放心婆婆,進屋來就看見這樣一幅場景。婆婆不能指責老夫人,她這做孫媳婦的就更沒立場說話。慕容氏便貼著孟氏站住,扶著婆婆讓她不要倒下。
臨近的大爺夫妻也聽聞了這邊的動靜。大夫人周氏不喜歡任老夫人,她身子不好,自顧且不暇。現下大家年歲都大了,雖在一個院子裏,互相不打照麵,也還能安穩住下去。這會聽到聽到婆婆對著親兒媳婦撒潑,周氏心軟,早年對這對婆媳的不滿,全變成了可憐同情。一個老來癲狂,一個卻要委屈求全。大夫人叫大爺扶了她起身,過來勸慰。雖知她的那些話,對老太太說了也是白說。但二夫人孟氏是個好人,她不好坐看良善人被這樣對待。
便在這時,外間闖進來個小廝,風風火火道,林家少爺上門了。人受了傷,是抬著進門的。林鵬舉已經姓林不姓任,但任家沾親帶故隻出了這一個舉人老爺。老夫人向來以這個侄孫為榮,當下收斂了態度。鬧劇及時收場,二夫人和慕容氏才得以從老夫人屋裏出來。孟氏一出門見到周氏,妯娌倆各有各的苦楚。周氏向慕容氏做了個放心的表情,便把人拉到自己屋裏去了。
ps: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紫鵑心疼小妹,在二位高堂那裏也沒有她開口的份。她這會又擔心長兄林鵬舉,帶著傷情上路,不曉得情況如何。便和母親說道,如今州府局勢平靜,城郊的寺廟庵堂的香火,重新興旺起來。後衙的主家趙夫人要出城,去吃幾天齋飯為州府百姓祈福。不如讓她和嬋娟前去侍奉,一來略表對趙府的收留的謝意,二來姊妹也可換個環境散散心。聽說夫人此次還邀約了州府城裏城外,好些有頭有臉的人家同往。想來於安全一事上,並不用擔心雲雲。
這事林任氏也是知道的,其實紫鵑隻曉得其一。不曉得其二。趙大人家的趙小舍人老大不小,尚未婚配。聽府裏婆子閑話,趙夫人近些年來,每年都要辦上好幾場這樣年輕女兒雲集的聚會。除去官麵上的交際應酬。幫著州府趙大人疏通人脈、活躍氛圍。便是自家挑選兒媳之餘,也與人做順水人情。各府的夫人小姐都聚在一起說笑玩樂,有給自家兒郎們相看好女的,也有想推銷出自家女兒,接上一門好親事的人家。所以和趙夫人的聚會相當的,同一時間,左近必定還有一個各家公子文生的詩會。這次趙夫人把聚會的地點放在庵堂,那麽那群少爺公子的茶話會,多半就在臨近的寺廟禪房。
說實話,林任氏對於姐姐小任氏牽的這門親事。也不是十分滿意。隻是前番錯過了三少。傅家二夫人的次子傅二少的婚姻。又不是她們能插得上手的。三房四少傅宇亭,那是絕對不行。如此年歲相當的便沒挑沒撿,隻剩下一個庶出的五少傅斌亭。聽了紫鵑的提議。林任氏不由地動了心。嬋娟到底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能給她更好的,就不會給她次一等的。再說紫鵑,長久留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終歸還是要嫁出去才好。
於是林任氏便打點些針線,又拎了些點心,求到趙夫人那裏,請她帶上自家兩個女孩兒去伺候。趙夫人因見趙大人和兒子趙小舍人都對這家人客氣,便也不在林任氏麵前擺官太太的譜。親親熱熱地叫紫鵑嬋娟到時一定過來,也不要說什麽伺候不伺候的話。年輕小姑娘哪有不愛出門玩的。隻當是和伯母一道出門踏青便好。林任氏沒想到受到這番禮遇,一時間受寵若驚,又說了好些感激的話回去。隔日紫鵑便和嬋娟手挽手,跟著趙夫人去了城郊。
傅家遭了兵禍,又損失了許多浮財,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於當初言傳,說傅家和前太子後來的偽帝安平帝有瓜葛之事。其後複興帝的朝廷,並未明文對傅家追究,可見此乃以訛傳訛。隻是傅家在城裏的大宅被付之一炬,一時半會蓋不起來,一家人都得窩在城郊,這情形著實慘了一些。
趙夫人給女眷們的請柬,傅家也得了幾份。按說傅家作坊剛發生了那場血光之災沒多久,男男女女都不宜出門玩樂。可四姑奶奶從老夫人院子裏,看過林鵬舉回來,就見女兒神情有些恍惚。之後宗少、大少,帶著個陌生男子,天未大亮時,到她們院子裏取三少夫人留下的那個大香爐。黃思婷的丫頭事後回說道,其中那個陌生男子。便是頭一日送春妮來的那個,小姐還曾和他說過話。四姑奶奶聞言若有所思。之後春妮無端失蹤,因為人是在四姑奶奶的院子裏丟的,她們娘倆以及同住一處的三夫人小任氏,在人前都鬧了個不快活。正好趙夫人的請人吃齋的請柬到了,便如及時雨一般救了這幾人。
四姑奶奶借口黃思婷受了驚嚇,想去庵堂裏住些時日,等家裏事情了了再回來。小任氏更直接,說七少是年幼夭折的,擔心還在吃奶的八少被小鬼衝撞。二爺這幾日心裏都不好受,四妹說的那個理由也還罷了,外甥女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女娃,確是受不了那些血腥殘忍。可小任氏說的這話,他就不愛聽了。
七少傅浩亭在別人眼中,興許是個被阮姨娘的溺愛,毀了的孩子。一個像他的姨娘生母一般,上不得台麵的小庶子。可在二爺眼裏,幾個孩子,唯有這一個最讓他心疼。別說大少二少那兩個少年時,便老氣橫秋的嫡子。便是同為庶子出身的五少傅斌亭,這孩子也從沒像小七那樣,見著二爺麵便會主動撲上來叫爹。逗弄一下,還會滿地打滾撒潑。這些無賴事情擱在別個身上,做出來大約都要叫人生厭。可小七生的好,像阮姨娘多過二爺。即便是撒潑耍賴,也叫人恨不起來。家裏上上下下,多少人都喜歡這小子。連嚴厲的老祖母任老夫人,見到七少怯生生的小模樣,也從來沒對他疾言厲色過。
小任氏從老夫人那邊算起來,是七少的堂姑母,從三爺那邊算起來,是浩亭的三叔母。怎麽能就這樣惡毒,說一個可憐可愛的小孩子。想到七少身死,連屍身都湊不齊。二爺一時老淚縱橫,再無暇應對這些莫名其妙的人。隻交代二夫人道,誰愛去哪去哪,這個家便這樣吧。二夫人沒有二爺這樣深的感觸。但對小七和幾位姨娘多少還是比外人多些感情,因此也不喜歡小任氏這樣說話。麵上還是客氣請她們放心去庵堂住著,心裏卻巴望著她們此去,千萬多住些時日再回來。這樣的親戚,見麵就要糟心。
四姑奶奶和小任氏不管這許多,各自帶上兒女人馬出了門。大少親自領著人把兩位尊長送到地方,才回莊子上。大少夫人蘇氏和二少夫人慕容氏,何嚐不想從此刻傅家的沉重氛圍裏脫身。隻是這二人,大少管了家業,相應的大少夫人蘇氏。便要打點莊子上的各處事宜。二少夫人是小兒媳。每日就跟在婆婆孟氏後麵。伺候照料婆婆的婆婆任老夫人。任老夫人中風癱在榻上,頭腦先時糊塗。後來經過調養,漸漸清明起來。人卻比當初行動利索時。更加難對付。林鵬舉受傷來莊子的那日,他自己覺得給傅家添了好些麻煩,其實慕容氏和孟氏都感激死他了。
那日作坊出事,下人到孟氏這裏回話,慌慌張張,讓任老夫人聽了一耳朵。老太太不問青紅皂白,把傅家的禍事歸咎到三少和三少夫人身上,破口大罵這兩人。罵著罵著,還把三殺的生母,已故的薛氏牽涉進來。罵得有多難聽。不好細表。當著屋裏屋外上下人等的麵,這罵人的是尊長,被罵的既有同輩人,也有已故的長輩。二夫人婆媳聽得耳中,兩人都倍感尷尬。孟夫人心疼兒媳婦慕容氏,打發她到外間照看茶水,自己輕聲開口勸婆婆道:“母親,三少和他媳婦在此之前便離開了。這事是樁意外,和他們無關,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
孟氏不這樣說話也就罷了,她雖繞開了“薛瑤琴”那三個禁忌的字眼沒提,隻為兩個小輩申辯。任老夫人還是勃然大怒,老太太聞言,眼神惡毒地看向二兒媳婦,罵道:“我就知道,你們為了家業,都巴不得我早死。說吧,他們又給了你什麽好處。你不是清高的將門女嗎,竟然也和山賊是一夥了。”孟氏活了幾十歲,自己都是做了婆婆的人,沒想到還會被一起生活大半輩子的婆母這樣說。頓時心裏多年的委屈翻湧上來,別人都覺得任老夫人偏心親生兒子,把家業裏外都交給了二房。孟氏嫁過來,便是個現成的當家奶奶。
可有誰問過孟氏自己的想法,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兒,當初把她嫁給傅家二少,可不是奔著掌家夫人的名頭來的。父母兄長自幼嬌養她,長大給她尋了個商賈人家的次子,隻是想讓她今生,無憂無慮過舒坦日子罷了。如今這結果,別個都以為她是占了便宜的那個,卻不知道這並非是她所求。她勉力維持局麵,為傅家鞠躬盡瘁。可她這樣盡心盡力,又有什麽好結果。孟家失勢,傅二原形畢露。流連花叢,弄出一個又一個庶子。外麵還有好些不問情由,自封得來的道德楷模。為受了屈待的大爺一家鳴不平,少不得用刻薄言辭攻擊孟氏,說她有手段,為兒子霸住了家業。孟氏氣得,連個吐露委屈的地兒都沒有。
任老夫人偏心是事實,大爺沒有兒子也是事實。日後傅家的一切,必定要交到她的長子傅佳亭手上。為了兒子,孟氏全都忍了。
如今,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把這些是非強加在孟氏身上的任老夫人,竟然說出這樣傷人的話,孟氏的心碎了一地。任老夫人見孟氏氣得哭了,卻像發現了一個有力的攻伐對方的武器。抓住傅家的家產,翻來覆去地說個不停。孟氏無力反駁,也不好和個時而糊塗時而清醒的老人家真個計較。隻好全都聽著,在一旁默默落淚。慕容氏不放心婆婆,進屋來就看見這樣一幅場景。婆婆不能指責老夫人,她這做孫媳婦的就更沒立場說話。慕容氏便貼著孟氏站住,扶著婆婆讓她不要倒下。
臨近的大爺夫妻也聽聞了這邊的動靜。大夫人周氏不喜歡任老夫人,她身子不好,自顧且不暇。現下大家年歲都大了,雖在一個院子裏,互相不打照麵,也還能安穩住下去。這會聽到聽到婆婆對著親兒媳婦撒潑,周氏心軟,早年對這對婆媳的不滿,全變成了可憐同情。一個老來癲狂,一個卻要委屈求全。大夫人叫大爺扶了她起身,過來勸慰。雖知她的那些話,對老太太說了也是白說。但二夫人孟氏是個好人,她不好坐看良善人被這樣對待。
便在這時,外間闖進來個小廝,風風火火道,林家少爺上門了。人受了傷,是抬著進門的。林鵬舉已經姓林不姓任,但任家沾親帶故隻出了這一個舉人老爺。老夫人向來以這個侄孫為榮,當下收斂了態度。鬧劇及時收場,二夫人和慕容氏才得以從老夫人屋裏出來。孟氏一出門見到周氏,妯娌倆各有各的苦楚。周氏向慕容氏做了個放心的表情,便把人拉到自己屋裏去了。
ps: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