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嘉靖帝笑眯眯地望著羅信道:“說說看。”


    “先說他們兩個的失敗原因。徐時行的失敗在於徐府,而當初徐時行是頂著徐府的壓力,沒有同意徐府參與進大明海貿的。如果這樣頂住了徐府的壓力,也就不會有當初的市舶司之亂。但是,徐時行頂住了徐府的壓力,卻沒有頂住來自頂頭上司張居正的壓力。如果當初張居正沒有幾次三番將徐時行叫到知府衙門,給徐時行壓力,徐時行根本就不會妥協,也就不會有之後的失敗。


    所以說,市舶司之亂罪不在徐時行,而在張居正。隻不過,最後處理下來,徐時行當了替罪羔羊罷了。”


    嘉靖帝的臉色變得不好看,羅信這句話說得很不客氣,那意思就是你嘉靖帝責罰錯人了。即便是責罰了徐時行沒有錯誤,但是為什麽不責罰張居正?


    為什麽不責罰張居正?


    嘉靖帝和羅信心中都十分明白,因為那個時候,嘉靖帝需要依仗徐階,那個時候的高拱根本不是徐階的對手,被徐階壓得死死的。所以,嘉靖帝便給了徐階一個麵子,隻是處理了徐時行,而沒有處理張居正。


    “陛下,如今市舶司再次出現了問題,當然這次問題的出現不怪張居正,倭寇的出現太過突然。但是,這麽久過去了,張居正一直沒有拿出有效的辦法,哪怕是建議,這便是不稱職。


    最重要的是,當初張居正去東南任知府的時候,徐府便如聞到魚腥味的貓,對市舶司撲了上去。而且徐府很沒有節操,為了私利,幾乎將大明海貿弄垮。如今再讓張居正去宣府擔任知府和互市提舉,陛下認為徐府會放過這個機會嗎?


    不會!


    絕對不會!


    一旦徐府再參與進來,以徐府的貪婪,會將互市弄得一團糟,別說實施十五取一的商稅大計,便是能夠正常的收稅,都不知道能不能收上來,甚至直接將互市給弄黃了。


    陛下,張居正是徐階的最得意的弟子,他是不會拒絕徐府加入的。有東南市舶司的先例在,所以臣很擔心。”


    “徐時行能行嗎?”嘉靖帝臉上現出猶豫之色。


    “陛下,如果沒有徐階的話,或者是說張居正不是徐階的弟子的話,毫無疑問,張居正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張居正有是首輔之才。”


    嘉靖帝的臉色沒有變化,嘉靖帝在心裏原本就把張居正當做未來的首輔培養的。所以羅信說張居正有首輔之才,他並不意外。但是,接下來的話,卻讓羅信給他帶來了震驚。


    “臣還認為,徐時行也有首輔之才。隻不過他要比張居正年輕,閱曆和經驗還有些不足。不過,市舶司的經曆,一定會讓他成熟起來。”


    嘉靖帝望著羅信道:“你認為徐時行也有首輔之才?”


    羅信心中暗道:“這不是廢話嗎?曆史上,張居正和徐時行都當過首輔。怎麽可能不是首輔之才?”


    “是!”羅信果斷點頭。


    “那你是什麽才?”嘉靖帝笑眯眯地看著羅信。


    羅信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臣當然也有首輔之才,不過首輔不是臣的人生目標,臣的人生目標,陛下知道。如今有徐閣老和高閣老,在這兩位前輩之後,有張居正和徐時行,大明未來幾十年內閣無憂。”


    羅信的話含義很清楚,我是有首輔之才,但是我誌不在此,我喜歡鑽研學問,寄情山水。而且大明前有徐階和高拱,後有張居正和徐時行,也不需要我羅信,如果陛下你不想讓我羅信當上內閣首輔,那就要給張居正和徐時行兩個人的曆練機會。為這兩個人將來進入內閣,磨礪他們。


    張居正在南經營市舶司,徐時行在北經營互市。


    給兩個人相同的地位,相同的磨礪,也能夠分出勝負。未來,勝的為內閣首輔,輸的人為內閣次輔。兩個人在內閣再相互製衡,這不正和嘉靖帝心意嗎?


    羅信說完,嘉靖帝也想明白了,對於這種安排,他都忍不住要拍案叫絕。這是從四品開始,就讓張居正和徐時行成為競爭對手。這競爭對手一旦形成了習慣,便成為了政敵。將來讓兩個人進入內閣,必定相互製衡。


    高啊!


    嘉靖帝望向羅信的目光變得柔和了許多,從羅信這種建議看,根本就沒有給羅信自己留位置,現在有徐階和高拱,未來有徐時行和張居正。很明顯,羅信就是不想參合到內閣中去。


    這說明了什麽?


    這說明人家羅信是真的不想當官操那份兒心。這讓嘉靖帝對羅信的忌憚已經降低到最小。最終點點頭道:


    “那你是準備現在就去東南,還是等著互市那邊有了模樣,再去?”


    “等等吧。”羅信思索了一下道。


    “好,如此你就回去好好休息一陣子吧,休息夠了,就去翰林院和詹士府去看看,有空也去看看載垕。”


    “是,陛下!”


    “退下吧。”


    “臣告辭!”


    羅信回到了府中,真是開始專心休息了。這一陣子真是太累了,什麽翰林院,什麽詹士府,什麽裕王府,完全忘記一邊,每天就在府中商賞妻弄子。


    羅信在家裏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朝堂可是不同了。簡直就是正在醞釀一場風暴。


    羅信去了草原,和蒙古談成了契約,在大明和高麗交戰的時候,不僅沒有出兵攻打大明,而且還在女真借兵三千,同時在宣府開啟互市。


    這是多麽好的事情啊!


    互市啊!


    這是多麽大的利潤啊!


    太多的巨商都盯上了這塊,當然那些巨商背後的支持者,也就是官場上的這些官員也早就磨刀霍霍。


    但是……


    嘉靖帝突然傳出消息,剛開始傳出來的消息令朝野上下欣喜,嘉靖帝放出來的第一個消息,便是停建玉熙宮。理由很簡單,因為嘉靖帝看到了百姓的生活困苦,寧願自己住得苦一些,也不忍百姓受苦。


    這個決定一出,朝野上下一片感恩。到處都是一片讚頌嘉靖帝的聲音。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石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石翁並收藏明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