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信的聲音在寂靜而古怪的氣氛中響起,如同一聲響雷驚的眾人都從彷徨中蘇醒了過來。
“壞了!”徐階不由心中一凜。
“呼……”高拱輕輕地吐出了一口氣,心中莫名地安定了下來:“這小子總算出來了,自己不是孤軍奮戰了。”
“太好了!”隆慶帝的心也是一安:“不器總算是出來了。”
“講!”隆慶帝的聲音都輕鬆了不少。
“臣要將之前禮部的事情向陛下匯報……”
然後羅信就開始巴拉巴拉地講了起來,皇極殿內的眾人都是一頭的霧水,不明白羅信這是在幹什麽?
實際上,他們覺得羅信說的都是廢話。
羅信說的是什麽?
羅信就是將新皇登基和送先皇花費了銀兩向嘉靖帝匯報,而且匯報的還挺細,每一筆花費之處,都要匯報。照他這樣匯報下去,一上午不用幹別的了,就聽羅信匯報就行了。
話說,這種事情用在早朝這樣的場合匯報嗎?你上一份奏章不就行了嗎?
但是,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便很快地反應了過來。
比如說是高拱!
他的心中一動,便明白了羅信這樣做的目的,這是要讓其他的奏章將徐階的節奏大亂,讓徐階的想法拖下去,最起碼在今天不能夠通過。
所以,當他明白的羅信的想法,神色也就變得安定了下來,微微垂著眼簾,仿佛羅信那枯燥的匯報是千古絕唱一般。
徐階的臉色便黑,此時他也反應了過來。但是,羅信在那裏滔滔不絕,他也不能夠打斷。強忍著心中的煩躁,在那裏聽著。
一刻鍾。
兩刻鍾。
三刻鍾。
羅信還沒有匯報完,而且還隻是匯報到新皇登基,徐階再也忍耐不住了,當即開口道:
“羅大人,早朝是商議國家大事的,你這禮部的小事,就不用在這裏說了,等下給陛下上一道折子就是。”
“禮部無小事。”羅信淡淡地說道。
“我不是說禮部的事是小事!”徐階臉色一變,誰敢說禮部的事情都是小事?每一個內閣都是從禮部走出來的,他徐階也不例外。當即急忙解釋道:
“我隻是說你匯報的這些事情,太冗長了,可以寫出奏章,請陛下慢慢看。”
羅信慢條斯理地收起了奏章,點點頭道:“也好!”
話落,便向著朝班內走去。徐階的神色就是一愣,他被羅信那一句“禮部無小事”嚇得夠強,心中正準備著怎麽反擊羅信,卻沒有想到羅信直接退回去了。
不不像羅信啊!
羅信不應該是揪住這件事,和自己反複辯論嗎?
就在他這一愣神的瞬間,羅信才向著朝班走了一步,還沒有回到朝班,便聽到了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自己身旁響起:
“陛下,臣有本奏!”
徐階心中一跳,便見到高拱掏出了一個奏章。還未等徐階開口,便聽到上麵傳來了隆慶帝的聲音:
“講!”
“陛下,老臣認為,如今陛下新登大寶,最重要的是整肅吏治……”
高拱洋洋灑灑地說了能有三刻鍾,他剛剛閉口,便又有高黨的人跳出來上本,銜接的非常緊密,與此同時,也有反對高黨建議的官員,出來駁斥。
然後……
整個朝堂就變成了菜市場,雙方吐沫橫飛,你來我往,每個人都忘記了自己在皇極殿,四十幾年啊!
四十幾年都沒有在皇極殿吵過架了,每個官員都極度的亢奮,徐階黑著臉站在那裏,眼中充滿了無奈。最後連他都不得不親自上陣駁斥。
因為高拱的很多建議,很明顯都是衝著徐黨。而且高拱親自上陣,聲音洪***得徐階也不得不上陣。
這一下吵得更加激烈了!
羅信靠著一根柱子上,饒有興趣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他也是第一次經曆這樣的早朝,一切都非常新奇。
看不夠啊!
就羅信那個體格,站在這裏看一天,都不會有絲毫的問題。當初縱橫草原,都曾經連續一天一夜騎馬奔行。今天隻是站在這裏看一上午,小事一樁。
但是有人受不了了!
隆慶帝坐在龍椅上,都已經支持不住了。
就隆慶帝那個弱體格,坐在那裏一上午,早晨又因為緊張,根本沒有吃幾口飯,此時早就饑腸響如鼓,腰酸背痛,被眾臣吵得雙耳嗡嗡響。
他此時都已經沒有了皇帝的威嚴,腰杆都挺不直了,後背早就靠在了椅子背上,整個一個癱坐。雙目發直地望著下麵擼胳膊挽袖子,手指還在空中指指點點,吐沫橫飛,神情亢奮的那些臣子。
那些臣子九成九年齡都比他大,甚至還有很多年齡都和嘉靖帝相仿,就是這樣的一群老頭子,卻是吵得精神抖擻,完全沒有隆慶帝那種疲態。
隆慶帝這個時候,有些理解嘉靖帝為什麽不上朝了。
簡直……太煎熬了……
當皇帝原來這麽……遭罪啊!
此時皇極殿內的大臣都已經失去了冷靜,一個個挖空心思地都在尋找對方的破綻,然後駁斥,雙方你來我往,早就忘記了龍椅上的隆慶帝。便是連徐階和高拱也不例外。
皇極殿內,亂成了一片,早已經沒有了按部就班,所有人都不再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在皇極殿中央吵成了一片。
這裏當然有一個除外,那就是羅信。他在點了一把火之後,就不負責任了,成了一個看客。不時地看看龍椅上的隆慶帝,當看到隆慶帝一副疲憊得都雙目失神的模樣,便悄然地來到了高拱的身後,等著高拱向著對麵的徐黨狂噴了一頓,對方開始回噴的時候,高黨的人接替高拱迎戰的時候,他悄悄地拉了一下高拱的袖子。
高拱回頭看了一眼羅信,便後退了一步,羅信湊到高拱的耳邊道:
“陛下累了!時間也差不多了!”
高拱急忙看了隆慶帝一眼,又向著門外看了看天色,便向著羅信點點頭。上前一步,宏聲喝道:
“陛下累了,今天就到這兒吧。沒有來得及上本子的官員,通政司收一下,然後呈送陛下預覽。”
*
*
“壞了!”徐階不由心中一凜。
“呼……”高拱輕輕地吐出了一口氣,心中莫名地安定了下來:“這小子總算出來了,自己不是孤軍奮戰了。”
“太好了!”隆慶帝的心也是一安:“不器總算是出來了。”
“講!”隆慶帝的聲音都輕鬆了不少。
“臣要將之前禮部的事情向陛下匯報……”
然後羅信就開始巴拉巴拉地講了起來,皇極殿內的眾人都是一頭的霧水,不明白羅信這是在幹什麽?
實際上,他們覺得羅信說的都是廢話。
羅信說的是什麽?
羅信就是將新皇登基和送先皇花費了銀兩向嘉靖帝匯報,而且匯報的還挺細,每一筆花費之處,都要匯報。照他這樣匯報下去,一上午不用幹別的了,就聽羅信匯報就行了。
話說,這種事情用在早朝這樣的場合匯報嗎?你上一份奏章不就行了嗎?
但是,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便很快地反應了過來。
比如說是高拱!
他的心中一動,便明白了羅信這樣做的目的,這是要讓其他的奏章將徐階的節奏大亂,讓徐階的想法拖下去,最起碼在今天不能夠通過。
所以,當他明白的羅信的想法,神色也就變得安定了下來,微微垂著眼簾,仿佛羅信那枯燥的匯報是千古絕唱一般。
徐階的臉色便黑,此時他也反應了過來。但是,羅信在那裏滔滔不絕,他也不能夠打斷。強忍著心中的煩躁,在那裏聽著。
一刻鍾。
兩刻鍾。
三刻鍾。
羅信還沒有匯報完,而且還隻是匯報到新皇登基,徐階再也忍耐不住了,當即開口道:
“羅大人,早朝是商議國家大事的,你這禮部的小事,就不用在這裏說了,等下給陛下上一道折子就是。”
“禮部無小事。”羅信淡淡地說道。
“我不是說禮部的事是小事!”徐階臉色一變,誰敢說禮部的事情都是小事?每一個內閣都是從禮部走出來的,他徐階也不例外。當即急忙解釋道:
“我隻是說你匯報的這些事情,太冗長了,可以寫出奏章,請陛下慢慢看。”
羅信慢條斯理地收起了奏章,點點頭道:“也好!”
話落,便向著朝班內走去。徐階的神色就是一愣,他被羅信那一句“禮部無小事”嚇得夠強,心中正準備著怎麽反擊羅信,卻沒有想到羅信直接退回去了。
不不像羅信啊!
羅信不應該是揪住這件事,和自己反複辯論嗎?
就在他這一愣神的瞬間,羅信才向著朝班走了一步,還沒有回到朝班,便聽到了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自己身旁響起:
“陛下,臣有本奏!”
徐階心中一跳,便見到高拱掏出了一個奏章。還未等徐階開口,便聽到上麵傳來了隆慶帝的聲音:
“講!”
“陛下,老臣認為,如今陛下新登大寶,最重要的是整肅吏治……”
高拱洋洋灑灑地說了能有三刻鍾,他剛剛閉口,便又有高黨的人跳出來上本,銜接的非常緊密,與此同時,也有反對高黨建議的官員,出來駁斥。
然後……
整個朝堂就變成了菜市場,雙方吐沫橫飛,你來我往,每個人都忘記了自己在皇極殿,四十幾年啊!
四十幾年都沒有在皇極殿吵過架了,每個官員都極度的亢奮,徐階黑著臉站在那裏,眼中充滿了無奈。最後連他都不得不親自上陣駁斥。
因為高拱的很多建議,很明顯都是衝著徐黨。而且高拱親自上陣,聲音洪***得徐階也不得不上陣。
這一下吵得更加激烈了!
羅信靠著一根柱子上,饒有興趣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他也是第一次經曆這樣的早朝,一切都非常新奇。
看不夠啊!
就羅信那個體格,站在這裏看一天,都不會有絲毫的問題。當初縱橫草原,都曾經連續一天一夜騎馬奔行。今天隻是站在這裏看一上午,小事一樁。
但是有人受不了了!
隆慶帝坐在龍椅上,都已經支持不住了。
就隆慶帝那個弱體格,坐在那裏一上午,早晨又因為緊張,根本沒有吃幾口飯,此時早就饑腸響如鼓,腰酸背痛,被眾臣吵得雙耳嗡嗡響。
他此時都已經沒有了皇帝的威嚴,腰杆都挺不直了,後背早就靠在了椅子背上,整個一個癱坐。雙目發直地望著下麵擼胳膊挽袖子,手指還在空中指指點點,吐沫橫飛,神情亢奮的那些臣子。
那些臣子九成九年齡都比他大,甚至還有很多年齡都和嘉靖帝相仿,就是這樣的一群老頭子,卻是吵得精神抖擻,完全沒有隆慶帝那種疲態。
隆慶帝這個時候,有些理解嘉靖帝為什麽不上朝了。
簡直……太煎熬了……
當皇帝原來這麽……遭罪啊!
此時皇極殿內的大臣都已經失去了冷靜,一個個挖空心思地都在尋找對方的破綻,然後駁斥,雙方你來我往,早就忘記了龍椅上的隆慶帝。便是連徐階和高拱也不例外。
皇極殿內,亂成了一片,早已經沒有了按部就班,所有人都不再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在皇極殿中央吵成了一片。
這裏當然有一個除外,那就是羅信。他在點了一把火之後,就不負責任了,成了一個看客。不時地看看龍椅上的隆慶帝,當看到隆慶帝一副疲憊得都雙目失神的模樣,便悄然地來到了高拱的身後,等著高拱向著對麵的徐黨狂噴了一頓,對方開始回噴的時候,高黨的人接替高拱迎戰的時候,他悄悄地拉了一下高拱的袖子。
高拱回頭看了一眼羅信,便後退了一步,羅信湊到高拱的耳邊道:
“陛下累了!時間也差不多了!”
高拱急忙看了隆慶帝一眼,又向著門外看了看天色,便向著羅信點點頭。上前一步,宏聲喝道:
“陛下累了,今天就到這兒吧。沒有來得及上本子的官員,通政司收一下,然後呈送陛下預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