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經有炊煙嫋嫋升起來,村中不時傳出來雞鳴狗叫之聲,偶爾也聽得見幾聲沉悶的牛叫,“哞――,哞――”響著。
這牛叫引發了劉琮心中極大的興趣,就回頭笑道:“老人家快走,到你村裏看耕牛去。”
老漢答應著,引著劉琮一行進了村子。
劉琮一進了村子,兩眼就盯著一家門前大樹上攬著的一頭母牛,好像要過去搶過來似的。
看看到了跟前,那頭窩在樹底下的母牛就吃驚地站起來,一邊反芻著一邊望著劉琮。
劉琮就將馬韁繩扔給梁柱兒,自己伸手過去摸索著牛背道:“好牛好牛,你看多胖。”
這時主人急忙出來察看,一見這六七個公家打扮的人員,都牽著高頭大馬,這戶主就驚嚇的不敢亂動,隻是站在門口望著不敢吱聲。
劉琮見了,急忙招手招呼道:“喂,這位東家,過來過來,你的牛多少錢能買?”
戶主也就是四十歲左右的一條漢子,見這樣問話卻不知道是何用意,就吱吱嗚嗚的回答不上來。
麻老三見了就打圓場道:“老爺,莊稼人的耕牛一般是不輕易出賣的,除非是遇到了天災人禍急等錢用。一家的生計全靠它呢,怎麽能舍得賣掉?”
劉琮聽了就直起身來,覺得自己有些失態,望著老漢,老漢道:“在下的房屋就在莊後,老爺喜歡看牛就到在下家裏看吧。”
“你家也養著耕牛?”
“嗬嗬,老爺,你問了不止一遍了。嗬嗬,莊稼人不養耕牛如何種地?”老漢回答道。
劉琮他們來到後,站在門口這麽打眼一看,隻見正北麵南的四間土坯房子,上邊披著厚厚的稻草,一根陶製煙囪高高的立在稻草之間,正往天空輸送著濃濃的炊煙。
屋簷下邊是敞開著廚房門扇,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正在忙活著燒火。
院子不算寬敞,剛用掃帚清掃過,又有雜木圍成籬笆,四周雜樹亂立著,遮擋的十分幽靜。
院子的西邊是三間廂房,從破窗戶裏看去,可見裏邊放了些農具和糧食,還有一個土炕,炕上放著一些簡單的被褥,這大約是麻老漢的臥室了。
西廂房正對著院子東邊一個草棚子,棚子裏橫擺著一口石槽,石槽旁邊堆著一堆碎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養牛的地方。
劉琮急忙問老漢:“你家的牛在哪裏?”
就在這時候,聽的屋後有牛低低的叫聲,麻老漢就吩咐兒子麻五:“去把老牛牽回來吧,天黑了。”
麻五就答應著去了屋後,一會的功夫,劉琮扭頭看時,透過欄杆空隙,看見麻五牽著一頭母牛,趕著一頭牛犢往這邊走來。
麻老漢見了,起身過去幫著把牛牽進了牛欄,又將牛犢趕了進去,然後抱了些碎草放到牛槽裏,這才過來陪著劉琮說話。
麻老漢望著牛欄裏的一老一少兩隻牛,臉上掛著微笑,好一會才道:“養這畜生真費工夫。一年又幹不上幾天活計。”
劉琮就來了興趣問:“老人家,這牛一年能幹幾天活呢”
“像我家這樣,這牛春天四天就把地耕完了,再有四天又把莊稼播種完了,秋天也是這樣。一年下來這牛隻能幹上半月夥計。其他時間就的這樣閑養著它。”
“你家不是有十六畝地嗎?怎麽說隻耕八畝呢?”
“嗬嗬,春天八畝種稻子和穀子,秋天八畝種麥子。就這樣。”
劉琮明白了,心想:“這牛幹不上多少農活,原來閑養的時間長啊。”想到這裏就問:“閑著的時候就不會給別人耕地掙工錢嗎?”
“嗬嗬,莊裏四十多戶,養著三十多頭牛呢。有幾戶不養牛的,卻是年老體弱不能種地。給誰家耕地去呢?”
劉琮一聽興奮的跳起來起來,連聲喊道:“給我耕地,給我耕地。老人家,等我雇用你的母牛耕地。真的。”
“老爺您真會說笑話,您還用種地嗎?”
劉琮聽了再不多說,隻是笑,住了一會自己想:“這老漢的全家日子過得不錯,種著地養著牛,兒子在衙門當差,還有額外收入。要是所有的莊稼人都過上這樣的日子,天下也就不會亂了。”
劉琮想到這裏就問:“敢問老漢,祖上就是在這黑石屯生活?”
麻老漢說,自己祖上是長社人,蛾賊造反那年,長社鬧得十分厲害,幾十萬蛾賊和官兵在哪裏打仗,自己和村裏的鄰居們也稀裏糊塗的跟著加入了進去,都忙著給蛾賊送飯送水,支持他們和官軍廝殺。
後來不知道官軍怎樣就放火把蛾賊打敗了,當地衙門就派出衙役四處搜查漏網的蛾賊,自己和鄰居在家裏沒法過下去,就背鄉離井往南逃荒,來到這棗陽黑石屯的。
剛來的時候,莊裏連一個人也沒有了,隻有些破敗的房屋,實在走不動了,就在這些房屋裏住了下來,好在有個躲避風雨的地方。
誰知道住了半月也是沒有人過來找事,就到莊外撿些人家沒有顧得收拾的糧食回來摻著野菜吃著,日子就這樣過了下來。
慢慢的在荒棄的土地上種些莊稼,就這樣又住了幾年,來這裏落腳的逃荒人家多了起來,家家搶土地自己種糧,慢慢村莊周圍的土地都有了主人。
後來,荊州衙門派人過來把家家土地登記造冊,到了秋後就過來收租。
就這樣,我們家也和別家一樣,就這樣住了下來,算起來到這裏已經二十多年了。
劉琮聽到這裏覺得很有意思,就說:“這不是很好嘛。二十年下來積攢了這麽一片家業,日子過的很從容。”
麻老漢苦笑道:“也不太平。被荊州衙門接管以後不幾年,不知道怎麽張繡過來了,他的兵太凶,欺男霸女的。
之後又和曹操打起了仗,幾年之間打了二三次,又是弄得人心惶惶的。
這幾年好了,來了個劉皇叔,把兵管理的挺嚴,老百姓才能安心的過幾年安穩日子。”
劉琮的興趣依然在養牛種地上,就問:”世道兵荒馬亂的,咱家的日子確實過得不錯。隻這一對耕牛吧,還不賣上一萬大錢?”
麻老漢咧嘴笑了笑道:“唉,是這麽回事。但是誰敢把牛賣掉,不過了嗎?這牛犢子等到明年是可以賣掉。能賣上三千錢。養牛隻這點收入――一年賣個牛犢子,掙個功夫錢。”
劉琮聽到這裏心裏有了底,就問:“老漢,我且問你。要是衙門花錢雇你的耕牛犁田,你願意不願意?”
“價錢合適當然願意了。”
“我再問你,要是衙門派人和你換工――春天你把自己土地耕完後,衙門過來借你的耕牛耕地。到你家農活忙時候,衙門派人來幫工。這樣衙門用人工換你的牛工,你是否願意?”
“願意。衙門派遣。誰敢說不願意。”
“我再問你,衙門雇你農閑時候幫忙開荒種田,三年以後,新開的土地歸你。你是否願意?”
麻老漢低頭想了一下道:“能有那樣的好事?如果真有的話,誰不願意那不是傻子嗎?”
劉琮一聽滿心高興,抬頭看看天色已經黃昏了,就吩咐:“走吧,到棗陽縣驛站吃飯去。晚上就在那裏宿了。”
麻老漢和兒子麻五執意相留,劉琮道:“看看你家這幾間房子,晚上這些人馬安排到哪裏?”說罷轉身牽馬道:“趁著天明,走吧。”
(收藏對作者很有用處,請把本書收藏起來吧。謝謝。)008
&nnsp;
0
這牛叫引發了劉琮心中極大的興趣,就回頭笑道:“老人家快走,到你村裏看耕牛去。”
老漢答應著,引著劉琮一行進了村子。
劉琮一進了村子,兩眼就盯著一家門前大樹上攬著的一頭母牛,好像要過去搶過來似的。
看看到了跟前,那頭窩在樹底下的母牛就吃驚地站起來,一邊反芻著一邊望著劉琮。
劉琮就將馬韁繩扔給梁柱兒,自己伸手過去摸索著牛背道:“好牛好牛,你看多胖。”
這時主人急忙出來察看,一見這六七個公家打扮的人員,都牽著高頭大馬,這戶主就驚嚇的不敢亂動,隻是站在門口望著不敢吱聲。
劉琮見了,急忙招手招呼道:“喂,這位東家,過來過來,你的牛多少錢能買?”
戶主也就是四十歲左右的一條漢子,見這樣問話卻不知道是何用意,就吱吱嗚嗚的回答不上來。
麻老三見了就打圓場道:“老爺,莊稼人的耕牛一般是不輕易出賣的,除非是遇到了天災人禍急等錢用。一家的生計全靠它呢,怎麽能舍得賣掉?”
劉琮聽了就直起身來,覺得自己有些失態,望著老漢,老漢道:“在下的房屋就在莊後,老爺喜歡看牛就到在下家裏看吧。”
“你家也養著耕牛?”
“嗬嗬,老爺,你問了不止一遍了。嗬嗬,莊稼人不養耕牛如何種地?”老漢回答道。
劉琮他們來到後,站在門口這麽打眼一看,隻見正北麵南的四間土坯房子,上邊披著厚厚的稻草,一根陶製煙囪高高的立在稻草之間,正往天空輸送著濃濃的炊煙。
屋簷下邊是敞開著廚房門扇,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正在忙活著燒火。
院子不算寬敞,剛用掃帚清掃過,又有雜木圍成籬笆,四周雜樹亂立著,遮擋的十分幽靜。
院子的西邊是三間廂房,從破窗戶裏看去,可見裏邊放了些農具和糧食,還有一個土炕,炕上放著一些簡單的被褥,這大約是麻老漢的臥室了。
西廂房正對著院子東邊一個草棚子,棚子裏橫擺著一口石槽,石槽旁邊堆著一堆碎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養牛的地方。
劉琮急忙問老漢:“你家的牛在哪裏?”
就在這時候,聽的屋後有牛低低的叫聲,麻老漢就吩咐兒子麻五:“去把老牛牽回來吧,天黑了。”
麻五就答應著去了屋後,一會的功夫,劉琮扭頭看時,透過欄杆空隙,看見麻五牽著一頭母牛,趕著一頭牛犢往這邊走來。
麻老漢見了,起身過去幫著把牛牽進了牛欄,又將牛犢趕了進去,然後抱了些碎草放到牛槽裏,這才過來陪著劉琮說話。
麻老漢望著牛欄裏的一老一少兩隻牛,臉上掛著微笑,好一會才道:“養這畜生真費工夫。一年又幹不上幾天活計。”
劉琮就來了興趣問:“老人家,這牛一年能幹幾天活呢”
“像我家這樣,這牛春天四天就把地耕完了,再有四天又把莊稼播種完了,秋天也是這樣。一年下來這牛隻能幹上半月夥計。其他時間就的這樣閑養著它。”
“你家不是有十六畝地嗎?怎麽說隻耕八畝呢?”
“嗬嗬,春天八畝種稻子和穀子,秋天八畝種麥子。就這樣。”
劉琮明白了,心想:“這牛幹不上多少農活,原來閑養的時間長啊。”想到這裏就問:“閑著的時候就不會給別人耕地掙工錢嗎?”
“嗬嗬,莊裏四十多戶,養著三十多頭牛呢。有幾戶不養牛的,卻是年老體弱不能種地。給誰家耕地去呢?”
劉琮一聽興奮的跳起來起來,連聲喊道:“給我耕地,給我耕地。老人家,等我雇用你的母牛耕地。真的。”
“老爺您真會說笑話,您還用種地嗎?”
劉琮聽了再不多說,隻是笑,住了一會自己想:“這老漢的全家日子過得不錯,種著地養著牛,兒子在衙門當差,還有額外收入。要是所有的莊稼人都過上這樣的日子,天下也就不會亂了。”
劉琮想到這裏就問:“敢問老漢,祖上就是在這黑石屯生活?”
麻老漢說,自己祖上是長社人,蛾賊造反那年,長社鬧得十分厲害,幾十萬蛾賊和官兵在哪裏打仗,自己和村裏的鄰居們也稀裏糊塗的跟著加入了進去,都忙著給蛾賊送飯送水,支持他們和官軍廝殺。
後來不知道官軍怎樣就放火把蛾賊打敗了,當地衙門就派出衙役四處搜查漏網的蛾賊,自己和鄰居在家裏沒法過下去,就背鄉離井往南逃荒,來到這棗陽黑石屯的。
剛來的時候,莊裏連一個人也沒有了,隻有些破敗的房屋,實在走不動了,就在這些房屋裏住了下來,好在有個躲避風雨的地方。
誰知道住了半月也是沒有人過來找事,就到莊外撿些人家沒有顧得收拾的糧食回來摻著野菜吃著,日子就這樣過了下來。
慢慢的在荒棄的土地上種些莊稼,就這樣又住了幾年,來這裏落腳的逃荒人家多了起來,家家搶土地自己種糧,慢慢村莊周圍的土地都有了主人。
後來,荊州衙門派人過來把家家土地登記造冊,到了秋後就過來收租。
就這樣,我們家也和別家一樣,就這樣住了下來,算起來到這裏已經二十多年了。
劉琮聽到這裏覺得很有意思,就說:“這不是很好嘛。二十年下來積攢了這麽一片家業,日子過的很從容。”
麻老漢苦笑道:“也不太平。被荊州衙門接管以後不幾年,不知道怎麽張繡過來了,他的兵太凶,欺男霸女的。
之後又和曹操打起了仗,幾年之間打了二三次,又是弄得人心惶惶的。
這幾年好了,來了個劉皇叔,把兵管理的挺嚴,老百姓才能安心的過幾年安穩日子。”
劉琮的興趣依然在養牛種地上,就問:”世道兵荒馬亂的,咱家的日子確實過得不錯。隻這一對耕牛吧,還不賣上一萬大錢?”
麻老漢咧嘴笑了笑道:“唉,是這麽回事。但是誰敢把牛賣掉,不過了嗎?這牛犢子等到明年是可以賣掉。能賣上三千錢。養牛隻這點收入――一年賣個牛犢子,掙個功夫錢。”
劉琮聽到這裏心裏有了底,就問:“老漢,我且問你。要是衙門花錢雇你的耕牛犁田,你願意不願意?”
“價錢合適當然願意了。”
“我再問你,要是衙門派人和你換工――春天你把自己土地耕完後,衙門過來借你的耕牛耕地。到你家農活忙時候,衙門派人來幫工。這樣衙門用人工換你的牛工,你是否願意?”
“願意。衙門派遣。誰敢說不願意。”
“我再問你,衙門雇你農閑時候幫忙開荒種田,三年以後,新開的土地歸你。你是否願意?”
麻老漢低頭想了一下道:“能有那樣的好事?如果真有的話,誰不願意那不是傻子嗎?”
劉琮一聽滿心高興,抬頭看看天色已經黃昏了,就吩咐:“走吧,到棗陽縣驛站吃飯去。晚上就在那裏宿了。”
麻老漢和兒子麻五執意相留,劉琮道:“看看你家這幾間房子,晚上這些人馬安排到哪裏?”說罷轉身牽馬道:“趁著天明,走吧。”
(收藏對作者很有用處,請把本書收藏起來吧。謝謝。)008
&nns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