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想罷返身走出來,竟是差一點絆倒。
原來從窩棚地下往外走時,必須登上一溜斜坡,進來是劉琮沒有記得怎樣進來了,出來時卻被斜坡絆了一個趔趄。
劉琮不自覺笑起來,站直了身子在窩棚地上好好感覺了一下,感覺的裏邊停暖和,嘟噥道:“有這麽個地方安身也不錯了。他們拖家帶口的從北方一路走來,也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苦難,能活下來就是幸運了。”
再低頭看著兩個孩子時候,隻見這兩個孩子竟然嚇得索索發抖。
劉琮見了急忙出了地窩子,心裏嘟噥道:“日子過到這般地步,還結婚生孩子幹什麽?讓孩子受這樣的罪,這不是罪過嗎?”
劉琮嘟噥到這裏,又想起自己結婚和蔡雲飛在床上做好事那種感受,“撲哧”一聲笑出來,又嘟噥道:“真是叫花子x屁股----窮樂。恩,恐怕這些難民最舒服的事情,就是躺在草窩子裏做那種事情了。”
劉琮這樣想著就出了地窩子,一邊拍打著身上粘的塵土,一邊抬頭看看這難民夫婦。
隻見這夫婦兩個還是站在鍋灶跟前,驚恐的看著自己,劉琮就溫和的安慰:“我們過來沒有別的事情,就是看看你們住的和吃的怎麽樣。不要多想,趕快燒火吧。飯熟了嗎?”
劉琮說著,走到鍋灶前再揭開鍋蓋看時,隻見鍋裏盡管還冒著熱氣,灶口裏的柴火卻已經滅了。
劉琮就催促他們燒火,一邊站著問話:“晚上睡在這裏不冷嗎?”
那男的答道:“真的不冷,軍爺。我們以前常常就露宿在荒山野地裏,也就這樣過來了,沒有凍死。
現在有了這家,離地挖下這麽深,四邊又有牆壁擋著風寒,裏邊鋪著厚厚的枯草,全家擠在一起,睡過去很是暖和呢。”
“吃得飽嗎?”
“說實在的,軍爺,哪裏能吃飽呢?但是,衙門裏每天發兩斤多糧食給我們這孩子再跟他媽出去討要一些,也就將就著過下來了。
總比以前出去討要強----那時候饑一頓飽一頓的,唉----沒有飽一頓的時候孬好這時候有個盼頭,到時候衙門就發下糧食來了,餓不死的。”
劉琮低頭看了看鍋,隻見這鐵鍋就是普通臉盆大少,覺得奇怪,就問:“衙門什麽時候發了鐵鍋給你們?”
“哪裏,軍爺。衙門不管這些事情,隻發點糧食這就不錯了。
逃難時候,家家什麽東西也沒有,但是,家家卻把鐵鍋隨身帶著。不管白天黑夜,冷得受不了的時候,出去拾把柴草放到鍋底下燒著,就有了熱水喝。這樣就能熬過寒冷去。人不死這鐵鍋是不敢扔掉的。”
那女的就插話說:“聽說過幾天衙門還安人口發點鹹鹽呢。”
那男人就白了女的一眼,自己接上說:“難民們都這樣傳傳著說,卻是不知道真假。”
“鹹鹽?”劉琮聽了一時反應過來想:“是得吃點鹹鹽,不然的是不行的。但是,我並沒有說過這話啊。”想到這裏就說:“我還沒有聽說呢,也許衙門會發的。這人長時間不吃鹹鹽是不行的。”
劉琮說到這裏,隻見這女的已經把麥粒煮熟,就用一把木頭勺子攪動著鍋裏的麥子湯,舀出來分別倒在兩個粗陶碗裏,問劉琮:“軍爺您不吃點?”
劉琮苦笑著說:“我們吃過飯了。你們吃。”低頭看時,這粗陶碗裏全是湯水,隻在水下邊有些煮開的麥粒。
劉琮就再也不說話,看著這女人將兩個粗陶碗端起來送進窩棚,劉琮就問男人:“有蔬菜吃嗎?”
“軍爺,哪能想的那樣多,這就不錯了,有吃的有住的,荊州衙門對我們太好了。”
“這長時間不吃蔬菜行嗎?”
“沒有感覺著不行啊。有時候覺得不好受,就找些野菜來煮著吃,吃了就好了。現在是冬天,到那裏找野菜?時間長了又感到難受時候,就煮一些桑樹落葉水來喝,也能抵擋過去。”
劉琮聽了,放眼望去,透過桑樹空隙,隻見遠近有數十家難民窩棚都立在那裏,大部分人家都在窩棚前邊避風處燒火做飯,見到劉琮一行人過來,也不知道有什麽事情,都是遠遠地避著往這裏看。
劉琮了解了難民的安置情況,就想著去看看魏延鄧豹他們,便問難民:“你們的鄧將軍在哪裏住著?”
“聽說在江北,小的隻知道鄧豹將軍,卻不知道他住在哪裏。”
“幫你們挖地窨子的魏延將軍你們見過嗎?”
“軍爺,魏將軍帶人於前天就把所有的地窨子挖好了。挖好了以後就帶著大隊人馬走了,聽說回兵營去了。”
劉琮計算了一下,原來計劃十天以內幫難民建好住處,想不到魏延領兵提前兩天完成任務,真是能幹。
劉琮想到這裏,就辭別難民一家,帶著梁柱兒一行人一路走著一路打聽,過了襄江,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就找到了鄧豹住處。
原來鄧豹此時離開驛站,在這裏已經建起了辦公處所,就在襄江北岸空闊處,一拉十幾間草坯房子,高高大大的很有氣勢,門旁已經掛上了牌子,寫著“荊州衙門難民管理處”。
房子前邊是一片開闊地,東側又是幾間廂房,圍著正房和廂房還建了半截圍牆,安排得十分規矩。
門口還有守門人員,手拄著一支長矛站在那裏值班。
劉琮見了很是高興,嘟噥道:“鄧豹做了長遠打算,咹,真是一個紮紮實實辦事情的人。”說著吩咐門口哨兵進去通報:“就說是荊州衙門治中來訪。”
不一會功夫鄧豹奔了出來,一邊奔跑一邊檫著嘴上的飯渣,來到跟前抱拳施了一個大禮道:“不知主公駕到,鄧豹有失遠迎,請主公恕罪。”
劉琮就笑著拉起鄧豹的手,邊說話邊進屋來。
原來鄧豹等人正在吃飯,聽說劉琮來了,顧不得收拾就奔了出來。
劉琮進來後,低頭看見鄧豹吃的飯竟然也是水煮麥粒,那成色與難民一樣,都是熱湯下邊沉澱著一些煮開的麥子。
劉琮驚訝的問:“鄧將軍也吃這樣的飯嗎?”
鄧豹見問,不解地望著劉琮說:“主公,哪我吃什麽樣的飯呢?”
“怎麽和難民一樣?”
“我鄧豹也是難民啊。再說,衙門就發下這些糧食來,沒有兩樣的啊。”
“這哪成。這樣,明天從衙門倉庫裏調撥一部分大米來,專門供應鄧將軍吃飯。”
“別別,主公。這樣不好。使不得啊。像我鄧豹和難民一道過來,身無寸功,蒙主公不棄收留,已經感恩不盡,豈敢再受饋贈。再說,鄧豹半生沒有做出一件自己滿意的事情,今天護送難民脫離苦海,拯救了十幾萬人的生命,方才略有心安。此時就是死了,也已足矣,豈敢盼望收受待遇高過難民。主公心意鄧豹已領,隻是不能接受主公厚待,望主公體諒。”
劉琮聽了十分感動,執意為鄧豹改善生活,鄧豹跪下說:“主公這是要驅逐鄧豹離開這裏。鄧豹有一言稟告主公----鄧豹從護送難民第一天就立下誓言----難民死,鄧豹死;難民活,鄧豹活,誓與難民打成一片。
所以流落一年來,難民始終追隨鄧豹,可謂言聽計從。
今天主公要是執意給鄧豹提高待遇,勢必將鄧豹與難民分離。這樣,鄧豹再也管理不住難民,既然管理不住難民,將來就不能回報主公厚恩。如期這樣,倒不如鄧豹就地自裁。”鄧豹說罷兩眼含淚望著劉琮,性情十分迫切。
劉琮聽了,一時動情,兩眼湧上淚水,急忙彎腰扶起鄧豹,哽咽道:“鄧將軍請起,劉琮允許你的請求。從此後,難民一切事情都有鄧將軍自己處置,劉琮絕不幹涉。”
鄧豹起身後,劉琮轉頭看時,隻見和鄧豹一起吃飯的二十幾位青壯年難民齊刷刷的跪在地上。
劉琮驚問:“鄧將軍做飯伺候這麽多弟兄?”
此時鄧豹已經穩定情緒,就笑道:“鄧豹一人難以傳達主公吩咐於十幾萬難民,所以就挑選了二十四位兄弟做副手,每人管理著幾千戶難民。這樣管理起來方便多了。”
“他們和你吃一樣的飯?”
“主公,我鄧豹都和難民一樣,他們豈能兩樣?”
劉琮聽了急忙好言安撫眾人,吩咐他們起身說話。
於是眾人在屋子裏圍成一圈,聽著劉琮說話。
鄧豹就吩咐其中兩個人出去燒水給劉琮解渴。劉琮就問鄧豹:“現在難民都有了住處,糧食也是供應上來了。鄧將軍打算下一步安排難民從事什麽勞動?”
“稟告主公,袁總管臨走時候已經作了安排,鄧豹隻要照著袁總管的吩咐去做就是了。
袁總管走時已經這樣安排事情----頭年兩個月,全部修剪桑樹枝。剪下來的桑樹枝一根也不準燒火,都陰幹著,以備明年開春以後送進水裏漚泡一段時間,再撈出來編笸籮養蠶。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桑枝剪完收拾好了以後,所有人都出去割山草,還要硬挺的山草,和麥秸一樣,準備明年編蠶床。
第三件,家家都要自己挖一個地窨房子,就和人住這些一樣,越寬敞越好,蓋好以後預備養蠶。”060
(網網)e
原來從窩棚地下往外走時,必須登上一溜斜坡,進來是劉琮沒有記得怎樣進來了,出來時卻被斜坡絆了一個趔趄。
劉琮不自覺笑起來,站直了身子在窩棚地上好好感覺了一下,感覺的裏邊停暖和,嘟噥道:“有這麽個地方安身也不錯了。他們拖家帶口的從北方一路走來,也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苦難,能活下來就是幸運了。”
再低頭看著兩個孩子時候,隻見這兩個孩子竟然嚇得索索發抖。
劉琮見了急忙出了地窩子,心裏嘟噥道:“日子過到這般地步,還結婚生孩子幹什麽?讓孩子受這樣的罪,這不是罪過嗎?”
劉琮嘟噥到這裏,又想起自己結婚和蔡雲飛在床上做好事那種感受,“撲哧”一聲笑出來,又嘟噥道:“真是叫花子x屁股----窮樂。恩,恐怕這些難民最舒服的事情,就是躺在草窩子裏做那種事情了。”
劉琮這樣想著就出了地窩子,一邊拍打著身上粘的塵土,一邊抬頭看看這難民夫婦。
隻見這夫婦兩個還是站在鍋灶跟前,驚恐的看著自己,劉琮就溫和的安慰:“我們過來沒有別的事情,就是看看你們住的和吃的怎麽樣。不要多想,趕快燒火吧。飯熟了嗎?”
劉琮說著,走到鍋灶前再揭開鍋蓋看時,隻見鍋裏盡管還冒著熱氣,灶口裏的柴火卻已經滅了。
劉琮就催促他們燒火,一邊站著問話:“晚上睡在這裏不冷嗎?”
那男的答道:“真的不冷,軍爺。我們以前常常就露宿在荒山野地裏,也就這樣過來了,沒有凍死。
現在有了這家,離地挖下這麽深,四邊又有牆壁擋著風寒,裏邊鋪著厚厚的枯草,全家擠在一起,睡過去很是暖和呢。”
“吃得飽嗎?”
“說實在的,軍爺,哪裏能吃飽呢?但是,衙門裏每天發兩斤多糧食給我們這孩子再跟他媽出去討要一些,也就將就著過下來了。
總比以前出去討要強----那時候饑一頓飽一頓的,唉----沒有飽一頓的時候孬好這時候有個盼頭,到時候衙門就發下糧食來了,餓不死的。”
劉琮低頭看了看鍋,隻見這鐵鍋就是普通臉盆大少,覺得奇怪,就問:“衙門什麽時候發了鐵鍋給你們?”
“哪裏,軍爺。衙門不管這些事情,隻發點糧食這就不錯了。
逃難時候,家家什麽東西也沒有,但是,家家卻把鐵鍋隨身帶著。不管白天黑夜,冷得受不了的時候,出去拾把柴草放到鍋底下燒著,就有了熱水喝。這樣就能熬過寒冷去。人不死這鐵鍋是不敢扔掉的。”
那女的就插話說:“聽說過幾天衙門還安人口發點鹹鹽呢。”
那男人就白了女的一眼,自己接上說:“難民們都這樣傳傳著說,卻是不知道真假。”
“鹹鹽?”劉琮聽了一時反應過來想:“是得吃點鹹鹽,不然的是不行的。但是,我並沒有說過這話啊。”想到這裏就說:“我還沒有聽說呢,也許衙門會發的。這人長時間不吃鹹鹽是不行的。”
劉琮說到這裏,隻見這女的已經把麥粒煮熟,就用一把木頭勺子攪動著鍋裏的麥子湯,舀出來分別倒在兩個粗陶碗裏,問劉琮:“軍爺您不吃點?”
劉琮苦笑著說:“我們吃過飯了。你們吃。”低頭看時,這粗陶碗裏全是湯水,隻在水下邊有些煮開的麥粒。
劉琮就再也不說話,看著這女人將兩個粗陶碗端起來送進窩棚,劉琮就問男人:“有蔬菜吃嗎?”
“軍爺,哪能想的那樣多,這就不錯了,有吃的有住的,荊州衙門對我們太好了。”
“這長時間不吃蔬菜行嗎?”
“沒有感覺著不行啊。有時候覺得不好受,就找些野菜來煮著吃,吃了就好了。現在是冬天,到那裏找野菜?時間長了又感到難受時候,就煮一些桑樹落葉水來喝,也能抵擋過去。”
劉琮聽了,放眼望去,透過桑樹空隙,隻見遠近有數十家難民窩棚都立在那裏,大部分人家都在窩棚前邊避風處燒火做飯,見到劉琮一行人過來,也不知道有什麽事情,都是遠遠地避著往這裏看。
劉琮了解了難民的安置情況,就想著去看看魏延鄧豹他們,便問難民:“你們的鄧將軍在哪裏住著?”
“聽說在江北,小的隻知道鄧豹將軍,卻不知道他住在哪裏。”
“幫你們挖地窨子的魏延將軍你們見過嗎?”
“軍爺,魏將軍帶人於前天就把所有的地窨子挖好了。挖好了以後就帶著大隊人馬走了,聽說回兵營去了。”
劉琮計算了一下,原來計劃十天以內幫難民建好住處,想不到魏延領兵提前兩天完成任務,真是能幹。
劉琮想到這裏,就辭別難民一家,帶著梁柱兒一行人一路走著一路打聽,過了襄江,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就找到了鄧豹住處。
原來鄧豹此時離開驛站,在這裏已經建起了辦公處所,就在襄江北岸空闊處,一拉十幾間草坯房子,高高大大的很有氣勢,門旁已經掛上了牌子,寫著“荊州衙門難民管理處”。
房子前邊是一片開闊地,東側又是幾間廂房,圍著正房和廂房還建了半截圍牆,安排得十分規矩。
門口還有守門人員,手拄著一支長矛站在那裏值班。
劉琮見了很是高興,嘟噥道:“鄧豹做了長遠打算,咹,真是一個紮紮實實辦事情的人。”說著吩咐門口哨兵進去通報:“就說是荊州衙門治中來訪。”
不一會功夫鄧豹奔了出來,一邊奔跑一邊檫著嘴上的飯渣,來到跟前抱拳施了一個大禮道:“不知主公駕到,鄧豹有失遠迎,請主公恕罪。”
劉琮就笑著拉起鄧豹的手,邊說話邊進屋來。
原來鄧豹等人正在吃飯,聽說劉琮來了,顧不得收拾就奔了出來。
劉琮進來後,低頭看見鄧豹吃的飯竟然也是水煮麥粒,那成色與難民一樣,都是熱湯下邊沉澱著一些煮開的麥子。
劉琮驚訝的問:“鄧將軍也吃這樣的飯嗎?”
鄧豹見問,不解地望著劉琮說:“主公,哪我吃什麽樣的飯呢?”
“怎麽和難民一樣?”
“我鄧豹也是難民啊。再說,衙門就發下這些糧食來,沒有兩樣的啊。”
“這哪成。這樣,明天從衙門倉庫裏調撥一部分大米來,專門供應鄧將軍吃飯。”
“別別,主公。這樣不好。使不得啊。像我鄧豹和難民一道過來,身無寸功,蒙主公不棄收留,已經感恩不盡,豈敢再受饋贈。再說,鄧豹半生沒有做出一件自己滿意的事情,今天護送難民脫離苦海,拯救了十幾萬人的生命,方才略有心安。此時就是死了,也已足矣,豈敢盼望收受待遇高過難民。主公心意鄧豹已領,隻是不能接受主公厚待,望主公體諒。”
劉琮聽了十分感動,執意為鄧豹改善生活,鄧豹跪下說:“主公這是要驅逐鄧豹離開這裏。鄧豹有一言稟告主公----鄧豹從護送難民第一天就立下誓言----難民死,鄧豹死;難民活,鄧豹活,誓與難民打成一片。
所以流落一年來,難民始終追隨鄧豹,可謂言聽計從。
今天主公要是執意給鄧豹提高待遇,勢必將鄧豹與難民分離。這樣,鄧豹再也管理不住難民,既然管理不住難民,將來就不能回報主公厚恩。如期這樣,倒不如鄧豹就地自裁。”鄧豹說罷兩眼含淚望著劉琮,性情十分迫切。
劉琮聽了,一時動情,兩眼湧上淚水,急忙彎腰扶起鄧豹,哽咽道:“鄧將軍請起,劉琮允許你的請求。從此後,難民一切事情都有鄧將軍自己處置,劉琮絕不幹涉。”
鄧豹起身後,劉琮轉頭看時,隻見和鄧豹一起吃飯的二十幾位青壯年難民齊刷刷的跪在地上。
劉琮驚問:“鄧將軍做飯伺候這麽多弟兄?”
此時鄧豹已經穩定情緒,就笑道:“鄧豹一人難以傳達主公吩咐於十幾萬難民,所以就挑選了二十四位兄弟做副手,每人管理著幾千戶難民。這樣管理起來方便多了。”
“他們和你吃一樣的飯?”
“主公,我鄧豹都和難民一樣,他們豈能兩樣?”
劉琮聽了急忙好言安撫眾人,吩咐他們起身說話。
於是眾人在屋子裏圍成一圈,聽著劉琮說話。
鄧豹就吩咐其中兩個人出去燒水給劉琮解渴。劉琮就問鄧豹:“現在難民都有了住處,糧食也是供應上來了。鄧將軍打算下一步安排難民從事什麽勞動?”
“稟告主公,袁總管臨走時候已經作了安排,鄧豹隻要照著袁總管的吩咐去做就是了。
袁總管走時已經這樣安排事情----頭年兩個月,全部修剪桑樹枝。剪下來的桑樹枝一根也不準燒火,都陰幹著,以備明年開春以後送進水裏漚泡一段時間,再撈出來編笸籮養蠶。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桑枝剪完收拾好了以後,所有人都出去割山草,還要硬挺的山草,和麥秸一樣,準備明年編蠶床。
第三件,家家都要自己挖一個地窨房子,就和人住這些一樣,越寬敞越好,蓋好以後預備養蠶。”060
(網網)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