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這一支人馬組成的混元一氣陣實力最強,且不用說劉琮袁瑛龐自慧,隻看看麻杆兒的表現吧。
麻杆兒是身材瘦細細的的一個孩子,平日沒有多話,是劉琮的馬童,專事伺候白馬雪王和袁瑛龐自慧幾個人的馬匹。閑暇時間,就跟著劉琮梁柱兒他們練武功,幾年下來,也是練得一手好功夫,刀槍劍戟,樣樣精通,臨陣廝殺,弓馬嫻熟。
劉琮十分喜歡照看這孩子,盡管自己年紀不大,卻是對麻杆兒多般照顧嗬護。
這孩子實在是討人憐愛喜歡,平日裏不苟言笑,正經事情件件拿得起放得下,並且不幹便罷,幹起任何事情來都是一心專一。
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
這時候劉琮上陣廝殺,就將他放在身後,隻是讓他關注著後方,並不是讓他拚力賣命。
再說,劉琮還安排著袁瑛龐自慧在他兩邊相護,以便於劉琮放心在前邊指揮廝殺。
其實劉琮一時大意了,這麻杆兒在後邊卻是沒有少出了力氣。
劉琮在大陣前邊,袁瑛龐自慧在大陣兩側,這三處位置都可以向前觀察廝殺,唯有麻杆兒在後邊殿陣,卻是不能麵向前方。
因為混殺在吳兵陣中,四處都是吳兵,所以麻杆兒就要倒退著指揮著自己手下幾百人馬,阻擋著殺上來的吳兵。
劉琮這一隊人馬有兩千多人,組成了一個混元一氣陣,劉琮是龍頭,帶陣在前邊遊動衝殺,麻杆兒是龍尾,在後邊擺動招架,這責任少嗎?不少!
幸虧麻杆兒功夫高強,特別是發的一手好飛鏢,看到被劉琮殺開的吳兵戰陣在自己後邊重新合攏圍殺過來時,麻杆兒就策馬遊走左右,一邊指揮盾牌兵阻擊廝殺,一邊手握飛鏢,專門發鏢射殺帶隊的吳兵將領。
這一招還真是管用。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當吳兵副將催促著手下追殺過來時,看看到了跟前,麻杆兒就下令盾牌兵擋著吳兵的飛箭,長槍兵從盾牌間隙用長槍往吳兵厚處猛捅亂搠,就這樣,從開始到現在,吳兵在後邊一直沒有得到便宜。
關鍵是麻杆兒的飛鏢厲害,麻杆兒盡管話語不多,但是,呐於言而敏於行,不會說話卻會殺敵,看到哪一位吳將是帶頭的,瞅準了機會,一鏢飛過去,就像一隻燕子那樣直馳,吳將中了這一飛鏢,不是仰麵倒下,就是一頭栽倒。
這是這樣的廝殺手段,吳兵能不害怕?能不局促著不敢輕易上前嗎?所以,麻杆兒一直帶兵穩穩得守住劉琮大陣後方,使劉琮放心的在前邊廝殺腹黑相公的庶女寵妻。
但是,廝殺的時間長了,麻杆兒也感到焦急。
人的耐力是有限的,什麽事情都是這樣,當激情過去以後,就會感到疲憊。
再說,麻杆兒手下的人馬,也損失了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麻杆兒就有幾分焦急,一邊指揮廝殺,一邊不停地回頭觀察劉琮,期盼著戰鬥結束,或者是援兵過來。
炮聲響過,鼓聲擂動後,麻杆兒一陣驚喜,喊道:“哦..!”就這一聲呼喊,再也沒有第二聲出來,接著神威大發,連發三鏢,放倒三個吳兵,這才回頭用手中長槍一指道:“努!那邊。”
於是帶動屬下的荊州兵,向左邊湧過來的一群吳兵廝殺。
再說大將趙子龍帶兵在武昌城東的老營裏邊駐守著,每天隨時吩咐斥候和劉琮練習匯報軍情。
趙雲他明白劉琮的用意,就是把自己和武昌城裏兩支人馬留作總預備隊,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調動。
趙雲從江夏出兵以來,見劉琮用連環計騙得魯肅蔣幹中計,又輕易得到武昌城,就暗暗誇獎劉琮了不起。
後來聽說劉琮和魯肅盯了合約,要東吳送過十個美人來陪睡,他就撤兵,還聽說劉琮又派王勝和孫權在兩軍陣前口頭達成協定,也是要東吳派出十個美人來陪睡作為交換條件,就忍不住笑。
趙雲和副將蘇飛議論道:“我們的小主公真是奇計跌出。亙古以來,沒見說有過這種戰例!嗬嗬嗬嗬。
你說魯肅蔣幹傻吧,輕易中了我家主公計策,孫權周瑜也傻嗎?
怎麽就會打成這樣的協議?
孫權親口答應把自己的老婆嫂子妹妹送給琮兒陪睡?這誰會相信?”
蘇飛說了:“將軍,我們以為辦不到的事情,別人不一定辦不到啊!活在這世界上,有許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別人就是辦成了。
怪不得古人說過‘後生可畏’!這話一點不假。”
趙雲點點頭,疑惑的說:“我估計一下,孫權肯定是將計就計..暫時委屈一下自己,答應琮兒,一邊乘機另有所為。”
蘇飛也同意趙雲的見解。
但是,住了一天,劉琮派斥候送過命令來,吩咐趙雲,說是後邊將有一場廝殺,要他做好準備,關鍵時候擋住孫權援兵。
趙雲才看出來,劉琮使用的連環計。
於是就在劉琮追殺孫權那幾天,帶兵在高處觀敵瞭陣,終於擋住了周瑜的增援。
事後劉琮盡管沒有活捉了孫權,但是,趙雲實在是對劉琮佩服的很:“這小子,這時料事如神。好像孫權周瑜丁奉魯肅蔣幹這些家夥都是照著他的想法帶兵打仗。恩,這樣下去,用不了一年,琮兒非把東吳收拾了不可。”
前些日子,劉琮在武昌北城門樓上一邊喝茶嗑瓜子,一邊和袁瑛調笑取鬧,一邊派出馬隊到周瑜大營巡哨,趙雲就對蘇飛說:“小主公又來了連環計,等著看吧。上次差一點活捉了孫權,這次說不定能活捉了周瑜呢。嗬嗬嗬嗬。”
蘇飛聽了,疑惑的望著趙雲一會,問:“趙將軍您說,您估計一下,這次我們小主公將如何用計撩歡一一寵妻至上。”
趙雲笑道:“說實話,我隻知道主公用計,卻是估計不透他如何用計。嗬嗬,等著看吧。主公會及時下達命令的。”
於是二人下達命令,命令大營之中各路人馬,再次進於一級戰鬥準備,隨時等在主公調遣,參加戰鬥。
就在劉琮和周瑜廝殺的一開始,趙雲蘇飛就帶兵離開大營,遠遠的隱蔽,自己在高處觀察這戰場局勢,等待著劉琮下達戰鬥指示。
這時候,戰場上廝殺得正激烈,趙雲心中焦急,但是,不見劉琮指示,隻好在這裏等待。
看著劉琮四支人馬混殺在吳兵大陣裏邊,如魚得水,趙雲歡喜道:“劉琮小子,真是能把握好了火候,不到關鍵時候不動手。恩,現在我也看出來了,這是相持階段。
嗬嗬,吳兵還不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我軍盡管廝殺勞累,但是,吳兵也在拚命。再等一等。”
趙雲想到這裏,看見吳兵大營裏邊又衝出來一隊人馬。
趙雲驚訝的說:“周瑜不愧是一員好將,也是認得火候。這時候縱兵殺出,正是時候。但是,出來這數千人馬,難以挽回敗局。嗬嗬嗬,這邊有我呢,兩萬五千人馬,留下五千守營。好的,周瑜敗局已定。”
趙雲正在這裏焦急,隻見劉琮派過來的斥候騎馬如飛過來,老遠就焦急的吆喝著:“趙將軍,趙將軍,主公有令。命您”
趙雲一見,不等斥候到達跟前,就命令蘇飛:“蘇飛帶兵繞過武昌城,從城西出兵,直插吳兵大陣,殺進去以後不得停頓,專門往吳兵厚處廝殺,不見主公命令,不得停戰。”
蘇飛一聽,高喊一聲長諾,帶兵繞道武昌城廝殺過去。
趙雲見了,將手中銀槍一揮,高聲喊道:“諸將聽令,各自帶隊,隨我殺過去增援主公。”
趙雲喊罷,拍馬衝在前邊,一萬荊州精兵裹纏著滾滾黃塵,如飛一般直奔戰場而來。
當趙雲殺到吳兵大營和戰場之間的時候,周瑜派出來的吳將吳貴帶領八千吳兵也靠近了戰場。
趙雲卻是不給他匯合的機會,高喊一聲:“穿插進去!擋住這匹吳兵廝殺!”
喊罷,挺起銀槍,策馬向吳貴衝殺過來。
此時吳貴正帶兵往丁奉大旗跟前進軍,紛揚的塵土模糊了他的視線,當趙雲帶領十幾元副將前鋒穿過塵土出現在他麵前時,他猛然看見一麵“趙”字號旗呼呼啦啦招展著,一員大將在旗下挺著長槍直逼自己而來,大驚道:“從哪裏出來了一支荊州兵?從天而降?”
吳貴又看了一眼大旗,仔細認識了一下,認定了旗上繡著一個趙字,又是驚呼道:“劉琮怎麽又姓趙啦?”
他還誤以為是劉琮殺過來了。
吳貴正要招呼副將擋住廝殺抵抗,趙雲馬快,早到跟前,隻見銀光一閃,撲哧一聲,趙雲的長槍早把吳貴挑落馬下。
一杆銀槍從吳貴左邊肩窩插進去,將吳貴挑上半空,然後銀槍一甩,吳貴就這樣摔死在魚浦灘土地上。
趙雲順勢而過,高喊一句:“常山趙子龍在此!”
其餘吳兵將領一見,頓時嚇傻在馬上,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好長時間沒有回過神來。
等趙雲兜馬調回頭時,身後的荊州兵副將們也開了殺戒,趁著吳兵吳將驚慌失措工夫,縱兵殺進吳兵隊伍之中。160
麻杆兒是身材瘦細細的的一個孩子,平日沒有多話,是劉琮的馬童,專事伺候白馬雪王和袁瑛龐自慧幾個人的馬匹。閑暇時間,就跟著劉琮梁柱兒他們練武功,幾年下來,也是練得一手好功夫,刀槍劍戟,樣樣精通,臨陣廝殺,弓馬嫻熟。
劉琮十分喜歡照看這孩子,盡管自己年紀不大,卻是對麻杆兒多般照顧嗬護。
這孩子實在是討人憐愛喜歡,平日裏不苟言笑,正經事情件件拿得起放得下,並且不幹便罷,幹起任何事情來都是一心專一。
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
這時候劉琮上陣廝殺,就將他放在身後,隻是讓他關注著後方,並不是讓他拚力賣命。
再說,劉琮還安排著袁瑛龐自慧在他兩邊相護,以便於劉琮放心在前邊指揮廝殺。
其實劉琮一時大意了,這麻杆兒在後邊卻是沒有少出了力氣。
劉琮在大陣前邊,袁瑛龐自慧在大陣兩側,這三處位置都可以向前觀察廝殺,唯有麻杆兒在後邊殿陣,卻是不能麵向前方。
因為混殺在吳兵陣中,四處都是吳兵,所以麻杆兒就要倒退著指揮著自己手下幾百人馬,阻擋著殺上來的吳兵。
劉琮這一隊人馬有兩千多人,組成了一個混元一氣陣,劉琮是龍頭,帶陣在前邊遊動衝殺,麻杆兒是龍尾,在後邊擺動招架,這責任少嗎?不少!
幸虧麻杆兒功夫高強,特別是發的一手好飛鏢,看到被劉琮殺開的吳兵戰陣在自己後邊重新合攏圍殺過來時,麻杆兒就策馬遊走左右,一邊指揮盾牌兵阻擊廝殺,一邊手握飛鏢,專門發鏢射殺帶隊的吳兵將領。
這一招還真是管用。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當吳兵副將催促著手下追殺過來時,看看到了跟前,麻杆兒就下令盾牌兵擋著吳兵的飛箭,長槍兵從盾牌間隙用長槍往吳兵厚處猛捅亂搠,就這樣,從開始到現在,吳兵在後邊一直沒有得到便宜。
關鍵是麻杆兒的飛鏢厲害,麻杆兒盡管話語不多,但是,呐於言而敏於行,不會說話卻會殺敵,看到哪一位吳將是帶頭的,瞅準了機會,一鏢飛過去,就像一隻燕子那樣直馳,吳將中了這一飛鏢,不是仰麵倒下,就是一頭栽倒。
這是這樣的廝殺手段,吳兵能不害怕?能不局促著不敢輕易上前嗎?所以,麻杆兒一直帶兵穩穩得守住劉琮大陣後方,使劉琮放心的在前邊廝殺腹黑相公的庶女寵妻。
但是,廝殺的時間長了,麻杆兒也感到焦急。
人的耐力是有限的,什麽事情都是這樣,當激情過去以後,就會感到疲憊。
再說,麻杆兒手下的人馬,也損失了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麻杆兒就有幾分焦急,一邊指揮廝殺,一邊不停地回頭觀察劉琮,期盼著戰鬥結束,或者是援兵過來。
炮聲響過,鼓聲擂動後,麻杆兒一陣驚喜,喊道:“哦..!”就這一聲呼喊,再也沒有第二聲出來,接著神威大發,連發三鏢,放倒三個吳兵,這才回頭用手中長槍一指道:“努!那邊。”
於是帶動屬下的荊州兵,向左邊湧過來的一群吳兵廝殺。
再說大將趙子龍帶兵在武昌城東的老營裏邊駐守著,每天隨時吩咐斥候和劉琮練習匯報軍情。
趙雲他明白劉琮的用意,就是把自己和武昌城裏兩支人馬留作總預備隊,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調動。
趙雲從江夏出兵以來,見劉琮用連環計騙得魯肅蔣幹中計,又輕易得到武昌城,就暗暗誇獎劉琮了不起。
後來聽說劉琮和魯肅盯了合約,要東吳送過十個美人來陪睡,他就撤兵,還聽說劉琮又派王勝和孫權在兩軍陣前口頭達成協定,也是要東吳派出十個美人來陪睡作為交換條件,就忍不住笑。
趙雲和副將蘇飛議論道:“我們的小主公真是奇計跌出。亙古以來,沒見說有過這種戰例!嗬嗬嗬嗬。
你說魯肅蔣幹傻吧,輕易中了我家主公計策,孫權周瑜也傻嗎?
怎麽就會打成這樣的協議?
孫權親口答應把自己的老婆嫂子妹妹送給琮兒陪睡?這誰會相信?”
蘇飛說了:“將軍,我們以為辦不到的事情,別人不一定辦不到啊!活在這世界上,有許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別人就是辦成了。
怪不得古人說過‘後生可畏’!這話一點不假。”
趙雲點點頭,疑惑的說:“我估計一下,孫權肯定是將計就計..暫時委屈一下自己,答應琮兒,一邊乘機另有所為。”
蘇飛也同意趙雲的見解。
但是,住了一天,劉琮派斥候送過命令來,吩咐趙雲,說是後邊將有一場廝殺,要他做好準備,關鍵時候擋住孫權援兵。
趙雲才看出來,劉琮使用的連環計。
於是就在劉琮追殺孫權那幾天,帶兵在高處觀敵瞭陣,終於擋住了周瑜的增援。
事後劉琮盡管沒有活捉了孫權,但是,趙雲實在是對劉琮佩服的很:“這小子,這時料事如神。好像孫權周瑜丁奉魯肅蔣幹這些家夥都是照著他的想法帶兵打仗。恩,這樣下去,用不了一年,琮兒非把東吳收拾了不可。”
前些日子,劉琮在武昌北城門樓上一邊喝茶嗑瓜子,一邊和袁瑛調笑取鬧,一邊派出馬隊到周瑜大營巡哨,趙雲就對蘇飛說:“小主公又來了連環計,等著看吧。上次差一點活捉了孫權,這次說不定能活捉了周瑜呢。嗬嗬嗬嗬。”
蘇飛聽了,疑惑的望著趙雲一會,問:“趙將軍您說,您估計一下,這次我們小主公將如何用計撩歡一一寵妻至上。”
趙雲笑道:“說實話,我隻知道主公用計,卻是估計不透他如何用計。嗬嗬,等著看吧。主公會及時下達命令的。”
於是二人下達命令,命令大營之中各路人馬,再次進於一級戰鬥準備,隨時等在主公調遣,參加戰鬥。
就在劉琮和周瑜廝殺的一開始,趙雲蘇飛就帶兵離開大營,遠遠的隱蔽,自己在高處觀察這戰場局勢,等待著劉琮下達戰鬥指示。
這時候,戰場上廝殺得正激烈,趙雲心中焦急,但是,不見劉琮指示,隻好在這裏等待。
看著劉琮四支人馬混殺在吳兵大陣裏邊,如魚得水,趙雲歡喜道:“劉琮小子,真是能把握好了火候,不到關鍵時候不動手。恩,現在我也看出來了,這是相持階段。
嗬嗬,吳兵還不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我軍盡管廝殺勞累,但是,吳兵也在拚命。再等一等。”
趙雲想到這裏,看見吳兵大營裏邊又衝出來一隊人馬。
趙雲驚訝的說:“周瑜不愧是一員好將,也是認得火候。這時候縱兵殺出,正是時候。但是,出來這數千人馬,難以挽回敗局。嗬嗬嗬,這邊有我呢,兩萬五千人馬,留下五千守營。好的,周瑜敗局已定。”
趙雲正在這裏焦急,隻見劉琮派過來的斥候騎馬如飛過來,老遠就焦急的吆喝著:“趙將軍,趙將軍,主公有令。命您”
趙雲一見,不等斥候到達跟前,就命令蘇飛:“蘇飛帶兵繞過武昌城,從城西出兵,直插吳兵大陣,殺進去以後不得停頓,專門往吳兵厚處廝殺,不見主公命令,不得停戰。”
蘇飛一聽,高喊一聲長諾,帶兵繞道武昌城廝殺過去。
趙雲見了,將手中銀槍一揮,高聲喊道:“諸將聽令,各自帶隊,隨我殺過去增援主公。”
趙雲喊罷,拍馬衝在前邊,一萬荊州精兵裹纏著滾滾黃塵,如飛一般直奔戰場而來。
當趙雲殺到吳兵大營和戰場之間的時候,周瑜派出來的吳將吳貴帶領八千吳兵也靠近了戰場。
趙雲卻是不給他匯合的機會,高喊一聲:“穿插進去!擋住這匹吳兵廝殺!”
喊罷,挺起銀槍,策馬向吳貴衝殺過來。
此時吳貴正帶兵往丁奉大旗跟前進軍,紛揚的塵土模糊了他的視線,當趙雲帶領十幾元副將前鋒穿過塵土出現在他麵前時,他猛然看見一麵“趙”字號旗呼呼啦啦招展著,一員大將在旗下挺著長槍直逼自己而來,大驚道:“從哪裏出來了一支荊州兵?從天而降?”
吳貴又看了一眼大旗,仔細認識了一下,認定了旗上繡著一個趙字,又是驚呼道:“劉琮怎麽又姓趙啦?”
他還誤以為是劉琮殺過來了。
吳貴正要招呼副將擋住廝殺抵抗,趙雲馬快,早到跟前,隻見銀光一閃,撲哧一聲,趙雲的長槍早把吳貴挑落馬下。
一杆銀槍從吳貴左邊肩窩插進去,將吳貴挑上半空,然後銀槍一甩,吳貴就這樣摔死在魚浦灘土地上。
趙雲順勢而過,高喊一句:“常山趙子龍在此!”
其餘吳兵將領一見,頓時嚇傻在馬上,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好長時間沒有回過神來。
等趙雲兜馬調回頭時,身後的荊州兵副將們也開了殺戒,趁著吳兵吳將驚慌失措工夫,縱兵殺進吳兵隊伍之中。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