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兒接著說:“晚上我自己哄著孩子躺在床上常常這樣想,‘我的命運怎麽就這樣像趙夫人!趙夫人也是和老爹住在深山裏,無意間嫁給了漢高祖生了趙王如意;我呢,也是和老爹住在深山,無意間嫁給了劉治中,又生了這麽一個兒子。
趕著說,幾年以後劉治中也能當上皇帝嗎?要是他當上了皇帝,我林珍兒不就成了皇後了嗎?’
每一次想到這裏,心中就高興地了不得,暗暗為自己慶幸,祝福著劉治中早日掃平天下登上皇位,我跟著享受榮華富貴。”
林珍兒說到這裏又喘了幾口粗氣,說:“後來一直不見劉治中音信,我就焦急,就擔心,就害怕
就這樣提心吊膽的撫養著孩子伺候著老爹在家裏過。
偶爾的一次聽見鄰居說漢高祖的故事,鄰居說,漢高祖死後,呂後,就是漢高祖的原配夫人把趙夫人害死了,說什麽把趙夫人打到豬圈裏去,叫她和豬一起生活,給她起了名字叫‘人豬’,最後到底把趙夫人和趙王如意折磨死了。”
林珍兒說到這裏抬頭看看大家,問:“你們要是處在我這位置上會怎樣想呢?”
眾人沒有一個回答的,袁瑛就心事重重的催促他繼續說下去。林珍兒說:“我聽了幾乎嚇死。
【後悔死了,真後悔當初一時迷糊被這劉治中勾引到手,還懷上了他的孩子。
原來這皇帝家裏的日子不好混啊,趙夫人受到漢高祖那樣寵愛的女人,之後都是落下了那樣的下場。
思來想去,我覺得自己原來太單純了。
事情已經到了這般地步,後悔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於是我就決定遠離這新野城,到深山老林裏覓一個安靜去處,給劉治中把兒子拉扯大後托人交給他,了斷了這一份情緣。
之後各奔前程,他做他的皇帝,我做我的農婦。
就這樣,我商議通了老爹,帶著一個老實本分的下人來到這裏搭了一座草房住了下來。
唉,算起來道這裏已經一年半了,從來沒有人來過一次,我也想念外邊的人們,但是,既然有了這番誌向,我就決心在這裏生活下去。
想不到今天你們來了,說實話,我從心裏高興。真高興和你們說說話,聽聽外邊的事情。”
林珍兒說到這裏,低頭思索一番,歎一口粗氣,嘟噥道:“隻是不知道劉治中這幾年如何
袁瑛聽到這裏,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麻攪合在一起,一時竟然品不出是一個什麽味道。
所以就低頭不語思索著。
袁瑛首先佩服林珍兒是一個有誌向的女子,“誌向不在大少,在於恒定堅守!林珍兒對世事有這樣一番認識和舉動,足以令人感動不已。”
袁瑛想到這裏又想起劉琮,先是埋怨:“當初在漢江春酒店是對我怎樣發的誓?說什麽‘今生隻愛你袁小姐一人,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隻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願意和袁小姐生同床死同壙!’”
袁瑛想到這裏咬牙恨道:“可恨天下女人都心癡,都被男人的花言巧語迷了眼!這劉琮也不是個好東西!家裏美女成群尚不知足,還瞅著廝殺的間隙到深山老林裏尋花問柳,誘騙了人家獵戶之女,還留下了逆種,耽誤了人家林珍兒這清白女子的一生!可恨!”
要是劉琮此時在麵前的話,袁瑛一定會怒不可遏的上去就扇他幾個耳光,罵一聲:“你這風流成性的小冤家,叫奴婢我說你什麽好呢!”
但是,袁瑛是大戶人家見過世麵的女人,認識事情絕對不會偏激,所以她就綜合起來考慮了,先考慮劉琮:“其實,這男人看見好女子,都像那餐貓一般,吃著鍋裏的魚頭看著盆裏的魚肉,都想著自己一口吞下去。哪一個舍得留給別人?劉琮這樣,換了別的男人照樣也是這麽一副德行!”
所以想到這裏袁瑛就不怎麽恨劉琮了,“其實也怨不得他,常年在外邊帶兵廝殺,跟前也沒有個女人照看,看見好女子,能不焦急嗎?”
袁瑛這樣體諒和劉琮,心中還是有一些憤恨:“從來沒有見他說過有這麽一個相好的。肯定是變了心了!可恨!
就是喜歡夠了人家這女子,也應當思念自己的孩子啊!
可是,從來沒有見說他提起林珍兒不要緊,他不該從來不過說一番自己的兒子啊!怎麽就和那豺狼虎豹一樣,這公的占了便宜就遠走高飛了,留下母的自己照料後代!
這般狠心!恩,林珍兒這樣認識就對了,這男人啊,一個也靠不住!”
袁瑛想到這裏又盡情發揮起自己的想象力來了:“你看著那些老老實實的在家裏種田耙糞的農夫起早貪黑求利謀生的商販
你以為他們不喜歡好女人嗎?他是沒有本事?有了本事一樣喜新厭舊!”
袁瑛想到這裏,聽見林珍兒歎息聲,就滿懷同情地問:“林姐,說實話,你現在想不想那劉治中?”
林珍兒聽了轉臉借著亮光看看袁瑛,說:“說實話吧,他是我一生接觸的唯一男人,我豈能不想?做夢都夢見呢!但是,有本事的男人身邊亂事多,我林珍兒不願意攀附他們。既然立誌隱居深山,就不會動那份兒女之情了!”
“林姐,你老爹哪裏去了?”
“來到這裏住了不到一年,就死去了,墳墓就建在西邊。是那個跟來的下人幫我葬了老爹。”
“下人呢?哪裏去了?”
“老爹死後,我曾動員他留下來一起生活。但是,他說自己已有媳婦和孩子,不能留下來。唉,人各有誌!我就送這下人出山回老家去了。”
袁瑛聽到這裏實在是為林珍兒身世而感到淒楚,想著幫她一把,但是卻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就說:“我們一行人就要到棗陽去,那裏有我的親戚,很富裕的一家大戶人家。
林姐何不跟我一起過去投奔。
去後我再介紹一番,就在那親戚家裏做個女傭,一邊打工一邊拉扯孩子,豈不強似一個女人家在這深山老林了謀生,萬一有個急事,也沒有個人照應
趕著說,幾年以後劉治中也能當上皇帝嗎?要是他當上了皇帝,我林珍兒不就成了皇後了嗎?’
每一次想到這裏,心中就高興地了不得,暗暗為自己慶幸,祝福著劉治中早日掃平天下登上皇位,我跟著享受榮華富貴。”
林珍兒說到這裏又喘了幾口粗氣,說:“後來一直不見劉治中音信,我就焦急,就擔心,就害怕
就這樣提心吊膽的撫養著孩子伺候著老爹在家裏過。
偶爾的一次聽見鄰居說漢高祖的故事,鄰居說,漢高祖死後,呂後,就是漢高祖的原配夫人把趙夫人害死了,說什麽把趙夫人打到豬圈裏去,叫她和豬一起生活,給她起了名字叫‘人豬’,最後到底把趙夫人和趙王如意折磨死了。”
林珍兒說到這裏抬頭看看大家,問:“你們要是處在我這位置上會怎樣想呢?”
眾人沒有一個回答的,袁瑛就心事重重的催促他繼續說下去。林珍兒說:“我聽了幾乎嚇死。
【後悔死了,真後悔當初一時迷糊被這劉治中勾引到手,還懷上了他的孩子。
原來這皇帝家裏的日子不好混啊,趙夫人受到漢高祖那樣寵愛的女人,之後都是落下了那樣的下場。
思來想去,我覺得自己原來太單純了。
事情已經到了這般地步,後悔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於是我就決定遠離這新野城,到深山老林裏覓一個安靜去處,給劉治中把兒子拉扯大後托人交給他,了斷了這一份情緣。
之後各奔前程,他做他的皇帝,我做我的農婦。
就這樣,我商議通了老爹,帶著一個老實本分的下人來到這裏搭了一座草房住了下來。
唉,算起來道這裏已經一年半了,從來沒有人來過一次,我也想念外邊的人們,但是,既然有了這番誌向,我就決心在這裏生活下去。
想不到今天你們來了,說實話,我從心裏高興。真高興和你們說說話,聽聽外邊的事情。”
林珍兒說到這裏,低頭思索一番,歎一口粗氣,嘟噥道:“隻是不知道劉治中這幾年如何
袁瑛聽到這裏,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麻攪合在一起,一時竟然品不出是一個什麽味道。
所以就低頭不語思索著。
袁瑛首先佩服林珍兒是一個有誌向的女子,“誌向不在大少,在於恒定堅守!林珍兒對世事有這樣一番認識和舉動,足以令人感動不已。”
袁瑛想到這裏又想起劉琮,先是埋怨:“當初在漢江春酒店是對我怎樣發的誓?說什麽‘今生隻愛你袁小姐一人,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隻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願意和袁小姐生同床死同壙!’”
袁瑛想到這裏咬牙恨道:“可恨天下女人都心癡,都被男人的花言巧語迷了眼!這劉琮也不是個好東西!家裏美女成群尚不知足,還瞅著廝殺的間隙到深山老林裏尋花問柳,誘騙了人家獵戶之女,還留下了逆種,耽誤了人家林珍兒這清白女子的一生!可恨!”
要是劉琮此時在麵前的話,袁瑛一定會怒不可遏的上去就扇他幾個耳光,罵一聲:“你這風流成性的小冤家,叫奴婢我說你什麽好呢!”
但是,袁瑛是大戶人家見過世麵的女人,認識事情絕對不會偏激,所以她就綜合起來考慮了,先考慮劉琮:“其實,這男人看見好女子,都像那餐貓一般,吃著鍋裏的魚頭看著盆裏的魚肉,都想著自己一口吞下去。哪一個舍得留給別人?劉琮這樣,換了別的男人照樣也是這麽一副德行!”
所以想到這裏袁瑛就不怎麽恨劉琮了,“其實也怨不得他,常年在外邊帶兵廝殺,跟前也沒有個女人照看,看見好女子,能不焦急嗎?”
袁瑛這樣體諒和劉琮,心中還是有一些憤恨:“從來沒有見他說過有這麽一個相好的。肯定是變了心了!可恨!
就是喜歡夠了人家這女子,也應當思念自己的孩子啊!
可是,從來沒有見說他提起林珍兒不要緊,他不該從來不過說一番自己的兒子啊!怎麽就和那豺狼虎豹一樣,這公的占了便宜就遠走高飛了,留下母的自己照料後代!
這般狠心!恩,林珍兒這樣認識就對了,這男人啊,一個也靠不住!”
袁瑛想到這裏又盡情發揮起自己的想象力來了:“你看著那些老老實實的在家裏種田耙糞的農夫起早貪黑求利謀生的商販
你以為他們不喜歡好女人嗎?他是沒有本事?有了本事一樣喜新厭舊!”
袁瑛想到這裏,聽見林珍兒歎息聲,就滿懷同情地問:“林姐,說實話,你現在想不想那劉治中?”
林珍兒聽了轉臉借著亮光看看袁瑛,說:“說實話吧,他是我一生接觸的唯一男人,我豈能不想?做夢都夢見呢!但是,有本事的男人身邊亂事多,我林珍兒不願意攀附他們。既然立誌隱居深山,就不會動那份兒女之情了!”
“林姐,你老爹哪裏去了?”
“來到這裏住了不到一年,就死去了,墳墓就建在西邊。是那個跟來的下人幫我葬了老爹。”
“下人呢?哪裏去了?”
“老爹死後,我曾動員他留下來一起生活。但是,他說自己已有媳婦和孩子,不能留下來。唉,人各有誌!我就送這下人出山回老家去了。”
袁瑛聽到這裏實在是為林珍兒身世而感到淒楚,想著幫她一把,但是卻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就說:“我們一行人就要到棗陽去,那裏有我的親戚,很富裕的一家大戶人家。
林姐何不跟我一起過去投奔。
去後我再介紹一番,就在那親戚家裏做個女傭,一邊打工一邊拉扯孩子,豈不強似一個女人家在這深山老林了謀生,萬一有個急事,也沒有個人照應